一种机械手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5887发布日期:2020-07-24 17:0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手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手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工艺是指将熔融的原料通过加压、注入、冷却、脱离等操作制作一定形状的半成品件的工艺过程。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合模、填充、保压、冷却、开模、脱模、取件等阶段。

塑件成型后将塑件取出一般有两种方式,依不同塑件的形状结构不同,有的塑件通过脱模顶出机构被顶出然后脱落,这类取件方式需要复杂的模具结构,制造成本高,并且顶出机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磨损,寿命较短;有的塑件需要通过人工取件,这类取件方式极大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由于注塑机内温度较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机械手装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手装夹装置,包括底板和装夹组件;所述底板包括定位孔、限位滑槽和穿线孔;所述定位孔、限位滑槽和穿线孔是所述底板上的贯穿结构;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多个机械夹;每个机械夹包括滑移柱、控制座、控制夹、机械指和通信连接线;所述滑移柱镶嵌在所述限位滑槽里;所述控制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滑移柱上且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控制夹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控制座上;所述机械指固定安装在所述控制夹上;所述通信连接线设置在用于与机械臂通信并且控制所述控制夹滑动的所述控制座的一侧;所述多个机械夹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机械夹和第二机械夹;所述第一机械夹的滑移柱为第一滑移柱,所述第二机械夹的滑移柱为第二滑移柱,所述第一滑移柱到所述穿线孔中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滑移柱到所述穿线孔中心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柱的上端面重合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滑移柱的下端在平行于所述滑移柱轴线的方向上超出所述底板的部分包括螺纹状表面,所述滑移柱和所述底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滑槽为弧形;所述第一滑移柱所在的限位滑槽为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二滑移柱所在的限位滑槽为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到所述穿线孔中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到所述穿线孔中心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夹包括两个l形的滑动部件,两个所述滑动部件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指包括两个倒l形的固定部件和两个可相互接触的夹持柱;两个所述固定部件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滑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柱的周围套设有用于保护被夹持物的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有四个装夹组件,四个所述装夹组件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的四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滑槽有八个,每两个所述限位滑槽对应一个所述装夹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有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孔均匀分布在用于连接机械臂的所述底板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倒角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采用机械手装夹装置从注塑机内取件,代替脱模顶出机构顶出塑件并脱落,可以简化脱模模具结构,节省制造成本;也避免了脱模力导致产品变形,降低了废品率;

2.代替人工频繁在注塑机内取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并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通过带有橡胶的机械指夹取塑件,避免了对塑件的损伤;

4.通过将两个机械夹组成装夹组件一起夹取塑件,能够分散夹紧力,避免夹持力度过大而损坏塑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夹了环状塑件的机械手装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械夹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板1,定位孔11,限位滑槽12,穿线孔13,装夹组件2,机械夹4,滑移柱41,控制座42,控制夹43,机械指44,通信连接线45,第一机械夹21,第二机械夹22,第一滑移柱211,第二滑移柱221,第一限位滑槽121,第二限位滑槽122,滑动部件431,固定部件441,夹持柱442,塑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手装夹装置,包括底板1和装夹组件2;底板1包括定位孔11、限位滑槽12和穿线孔13;定位孔11、限位滑槽12和穿线孔13是底板1上的贯穿结构;装夹组件2包括多个机械夹4;每个机械夹4包括滑移柱41、控制座42、控制夹43、机械指44和通信连接线45;滑移柱41镶嵌在限位滑槽12里;控制座42固定安装在滑移柱41上且垂直于底板1;控制夹43可滑动地设置在控制座42上;机械指44固定安装在控制夹43上;通信连接线45设置在用于与机械臂通信并且控制控制夹43滑动的控制座42的一侧;多个机械夹4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机械夹21和第二机械夹22;第一机械夹21的滑移柱为第一滑移柱211,第二机械夹22的滑移柱为第二滑移柱221,第一滑移柱211到穿线孔13中心的距离与第二滑移柱221到穿线孔13中心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两个机械夹组合成一个装夹组件2,是为了取塑件5时能够分散夹紧力,避免夹持力度过大而损坏塑件5。

滑移柱41的上端面重合于底板1的上端面,滑移柱41的下端在平行于滑移柱41轴线的方向上超出底板1的部分包括螺纹状表面,滑移柱41和底板1螺纹连接。

限位滑槽12为弧形;第一滑移柱211和第二滑移柱221所在的限位滑槽12分别为第一限位滑槽121和第二限位滑槽122,第一限位滑槽121到穿线孔13中心的距离与第二限位滑槽122到穿线孔13中心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械手装夹装置主要用于夹取环状的塑件5,因而限位滑槽5设置了弧形,但不限于此,可以依据不同形状的塑件来制作不同形状的限位滑槽。

控制夹43包括两个l形的滑动部件431,两个滑动部件431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部件431的滑动是通过机械臂传送信号给控制座42,控制座42来控制其滑动。

机械指44包括两个倒l形的固定部件441和两个可相互接触的夹持柱442;两个固定部件441相对设置;固定部件441与滑动部件431固定连接;夹持柱442固定安装在固定部件441上。由于固定部件441固定安装在滑动部件431上,所以两个滑动部件431的滑动会带动两个固定部件441接触或隔开,进而控制两个夹持柱442的接触或隔开。

两个夹持柱442的周围套设有用于保护被夹持物的橡胶。通过橡胶套设在夹持柱442上,可以避免取件时损伤塑件5。

底板1上有四个装夹组件2,四个装夹组件2分别均匀分布在底板1的四周。限位滑槽12有八个,每两个限位滑槽12对应一个装夹组件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了四组装夹组件2,可以一次性夹取四个塑件5,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不限于此,可以依实际生产中的不同需求而设置。

定位孔11有四个,四个定位孔11均匀分布在用于连接机械臂的底板1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孔11用于与机械臂固定,但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可以依实际生产中的不同需求而设置。

底板1为倒角矩形。底板1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以按需求设置为其他不同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机械手装夹装置安装在机械臂上,注塑机制作好成型的塑件5后,机械臂带动机械手装夹装置进入注塑机内,机械臂通过通信连接线45将信号给到控制座42,控制座42支配控制夹43张开,进而带动机械指44张开,接触到塑件5,机械臂控制机械夹4闭合,夹住塑件5;机械臂带动装夹了塑件5的机械手装夹装置从注塑机出来,缓慢落到生产线的工作台上方,机械臂控制机械夹4张开,将塑件5规整地落到工作台上,完成取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机械手装夹装置从注塑机内取件,代替脱模顶出机构顶出塑件并脱落,可以简化脱模模具结构,节省制造成本,也避免了脱模力导致产品变形,降低了废品率;并且代替人工频繁在注塑机内取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带有橡胶的机械指夹取塑件,避免了对塑件的损伤;通过将两个机械夹组成装夹组件一起夹取塑件,能够分散夹紧力,避免夹持力度过大而损坏塑件。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