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抽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1446发布日期:2020-07-21 12:1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向抽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向抽芯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高速注入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型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产品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由于注塑成型加工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和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应用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注塑一件侧面有孔、凹槽或凸台的产品时,开模时,由于这些孔或凹凸方向与脱模方向不一致,与型芯产生干涉而无法正常脱模,此时需采用侧向分型机构来实现。

结合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汽车球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汽车球头产品嵌件的结构示意图,嵌件100包括嵌件本体101和固定部分102,汽车球头产品由于放入注塑模具的嵌件各部分状态不一致,采用传统的滑块式分型机构无法有效定位这些部分,容易引起嵌件与注塑模具的干涉,造成注塑模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球头产品嵌件各部分状态不一致,采用传统的滑块式分型机构无法有效定位这些部分,容易引起嵌件与注塑模具的干涉,造成注塑模具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侧向抽芯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向抽芯模具,用以注塑成型汽车球头产品嵌件,该侧向抽芯模具包括下模组件以及侧向抽芯机构。下模组件上设有下模型芯,下模型芯的下方设有一倾斜的下模抽芯;侧向抽芯机构位于下模组件的上方,侧向抽芯机构包括侧向抽芯部、内侧固定部和外侧固定部,侧向抽芯部包括弹性元件和顶杆,弹性元件固定在下模组件上下模抽芯的下方,顶杆插设在下模抽芯上,顶杆的一端与弹性元件连接,顶杆的另一端与下模型芯内的嵌件连接,内侧固定部设置于下模型芯的一侧,内侧固定部包括内侧固定滑块和内侧驱动,内侧固定滑块与内侧驱动连接以在内侧驱动的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嵌件,外侧固定部位于内侧固定部的上方以固定内侧固定滑块,外侧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分别位于内侧固定滑块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内侧固定滑块的运动方向。

较佳地,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的相向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凹槽,合模时凹槽位于嵌件的正上方。进一步地,该侧向抽芯模具还包括上模组件,上模组件位于侧向抽芯机构的上方,上模组件包括喷嘴,喷嘴位于嵌件的正上方。更进一步地,上模组件还包括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第一固定滑块上设有倾斜向外的第一通孔,第二固定滑块上设有倾斜向外的第二通孔,第一斜导柱插设在第一通孔上,第二斜导柱插设在第二通孔上。再进一步地,下模组件上设有供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的自由端插入的插入槽。

较佳地,弹性元件包括顶针板和弹性座,弹性座固定在下模组件上下模型芯的下方,顶针板设置在弹性座上,顶杆垂直固定在顶针板上。

较佳地,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中的一个与内侧固定滑块相契合。

较佳地,内侧固定滑块上设有凸起部,嵌件上设有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

较佳地,内侧驱动为油缸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下模组件上设置下模抽芯以及弹性元件与顶杆,实现了对汽车球头产品的抽芯操作,通过设置内侧固定滑块,配合顶杆,实现了对嵌件的有效定位,通过设置外侧固定部实现了对内侧固定滑块的固定,从而保证了对嵌件的定位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嵌件与注塑模具发生干涉,同时通过侧向抽芯保证了汽车球头产品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球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球头产品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向抽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侧向抽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向抽芯模具,用以注塑成型汽车球头产品嵌件100,该侧向抽芯模具包括下模组件1以及侧向抽芯机构2。

下模组件1上设有下模型芯11,下模型芯11的下方设有一倾斜的下模抽芯12。

侧向抽芯机构2位于下模组件1的上方,侧向抽芯机构2包括侧向抽芯部21、内侧固定部22和外侧固定部23,侧向抽芯部21包括弹性元件211和顶杆212,弹性元件211固定在下模组件1上下模型芯11的下方,顶杆212插设在下模抽芯12上,顶杆212的一端与弹性元件211连接,顶杆212的另一端与下模型芯11内的嵌件100连接;内侧固定部22设置于下模型芯11的一侧,内侧固定部22包括内侧固定滑块221和内侧驱动222,内侧固定滑块221与内侧驱动222连接以在内侧驱动222的作用下靠近或者远离嵌件100,外侧固定部23位于内侧固定部22的上方以固定内侧固定滑块221,外侧固定部23包括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分别位于内侧固定滑块22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内侧固定滑块221的运动方向。优选地,内侧驱动222为油缸驱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的相向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凹槽3,合模时凹槽3位于嵌件100的正上方,以便于对嵌件100进行注塑成型。进一步地,该侧向抽芯模具还包括上模组件4,上模组件4位于侧向抽芯机构2的上方,上模组件4包括喷嘴41,喷嘴41位于嵌件100的正上方,以实现对嵌件100注塑成型。更进一步地,上模组件4还包括第一斜导柱42和第二斜导柱43,第一固定滑块231上设有倾斜向外的第一通孔51,第二固定滑块232上设有倾斜向外的第二通孔52,第一斜导柱42插设在第一通孔51上,第二斜导柱43插设在第二通孔52上,以通过合模时上模组件4的下移驱动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相向运动固定内侧固定滑块221,通过开模时上模组件4的上移驱动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背向运动解除对内侧固定滑块221的限制,无需另外添加新的驱动。再进一步地,下模组件1上设有供第一斜导柱42和第二斜导柱43的自由端插入的插入槽13。

优选地,弹性元件211包括顶针板61和弹性座62,弹性座62固定在下模组件1上下模型芯11的下方,顶针板61设置在弹性座62上,顶杆212垂直固定在顶针板61上,亦即下模抽芯12垂直于顶针板61的上表面,以实现开模和合模时顶杆212在下模抽芯12中的自由移动。

优选地,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中的一个与内侧固定滑块221相契合,以保证在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相接触时对内侧固定滑块221固定的可靠性。

优选地,内侧固定滑块221上设有凸起部71,嵌件100上设有凹陷部72,凸起部71与凹陷部72相配合,以保证内侧固定滑块221对嵌件100固定的可靠性。

工作过程:将嵌件100的固定部分102插入下模抽芯12,顶杆212的上端插入嵌件100内,内侧驱动222驱动内侧固定滑块221朝向嵌件100运动,内侧固定滑块221的凸起部71与嵌件100的凹陷部72配合,从而将嵌件100固定在下模型芯11内,合模时上模组件4向下运动带动第一斜导柱42和第二斜导柱43下移,从而驱动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相向运动固定住内侧固定滑块221,嵌件100带动顶杆212向下压缩弹性元件211,喷嘴41经由凹槽3向嵌件100注入原料完成对嵌件100的注塑成型,开模时上模组件4向上运动带动第一斜导柱42和第二斜导柱43上移,从而驱动第一固定滑块231和第二固定滑块232背向运动解除对内侧固定滑块221的限制,内侧驱动222驱动内侧固定滑块221离开嵌件100,顶杆212在弹性元件211的作用下将注塑产品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向抽芯模具,通过在下模组件上设置下模抽芯以及弹性元件与顶杆,实现了对汽车球头产品的抽芯操作,通过设置内侧固定滑块,配合顶杆,实现了对嵌件的有效定位,通过设置外侧固定部实现了对内侧固定滑块的固定,从而保证了对嵌件的定位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嵌件与注塑模具发生干涉,同时通过侧向抽芯保证了汽车球头产品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