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进水上盖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其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动板上。
进水上盖为塑料材质,通常需要配套的模具注塑加工而成。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进水上盖,如图1所示,包括呈圆形的筒体1,筒体1一端的中心线且呈放射状延伸有三根挡梁2,筒体1靠近挡梁2一端的侧壁延伸有与筒体1轴线相垂直的第一导管3,第一导管3的一端与筒体1内部相通,另一端延伸有第一导管3相垂直的第二导管4,筒体1外壁开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若干通孔5。
但是,上述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第一导管与第二导杆呈l形设置,因此对注塑好的产品脱模过程中需要进行二次脱模,这样导致脱模不方便,且效率低,因此还有待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进水上盖的注塑模具,其具有方便产品脱模,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进水上盖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合模时构成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筒体内腔的内腔座,所述型腔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导管的导管座,所述内腔座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一导管内腔的滑动块,所述内腔座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所述滑动块滑动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滑动块的横截面积,所述型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型腔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筒体外侧壁以及通孔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上沿其移动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的高端朝向筒体的轴线上端,所述第二成型块上沿其移动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的高端朝向筒体的轴线上端,所述动模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孔以及第二导孔相嵌合的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时,通过往型腔内注入成型物质,可形成进水上盖;在进行脱模时,使动模与定模分离,接着使滑动块在滑动腔内朝远离第一导管的方向移动,同时由动模上的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分别在对应的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上滑移,从而使得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分别朝远离进水上盖一端移动,待滑动块与第一导管分离以及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分别与进水上盖分离后,由顶杆将进水上盖顶出定模,即可完成进水上盖的脱模。
综上,相对于采用二次脱模的方式形成进水上盖,上述在可实现脱模的前提下,通过内腔座形成筒体内腔、滑动块形成第一导管内腔、导管座形成第二导管内腔以及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合拢形成进水上盖的外壁,可到达一次性脱模的效果,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滑动块相连接的且截面呈l形的移动件、与移动件相连接的连接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动模上的导向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块相贴合,所述导向块与连接块贴合的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导向块的倾斜面的高端朝向内腔座中心轴线上端,所述导向块的倾斜面沿其倾斜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滑移在导轨上的导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动模与定模分离时,由动模带动导向块移动,且移动件抵紧在内腔座与定模之间,因此,导块在导轨内移动并通过连接块带动移动件远离内腔座一端移动,从而由移动件带动滑动块脱离第一导管内腔,即可实现滑动块与动模一起同时脱离产品,节省脱模时间,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块朝向所述导轨底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导轨底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能够使得滑块在导轨内移动时,通过滚珠可减少导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减少接卸损耗,有利于导块在导轨内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上表面设置有导槽,所述移动件设置于导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块沿远离第一导管方向滑移时,通过滑动块滑移在导槽内,可由导槽起导向作用,方便滑动块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对应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的一端呈圆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的端头呈圆弧设置,可便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插入对应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远离内腔座的一侧壁与所述动模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成型块与动模相贴合的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成型块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导孔倾斜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成型块与动模相贴合的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成型块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导孔倾斜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成型块以及第二成型块与动模相贴合的侧面倾斜设置,可为第一成型块以及第二成型块与动模分别滑移时其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型腔设置为两个可方便一个模具同时生产两个产品,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座包括用于形成筒体内侧壁的下端成型件与用于形成挡梁的上端成型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水上盖上的挡梁发生变化时,可进行盖帽更换,然后将更换后的盖帽装在管体上,可有效节约资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内腔座、滑动块、第一成型块以及第二成型块,在可实现脱模的前提下,通过内腔座形成筒体内腔、滑动块形成第一导管内腔、导管座形成第二导管内腔以及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合拢形成进水上盖的外壁,可到达一次性脱模的效果,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设置导向块、移动件、连接块、导轨和导块,可实现滑动块与动模一起同时脱离产品,节省脱模时间,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3)通过设置两个型腔,可同时生产两个产品,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进水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凸显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筒体;2、挡梁;3、第一导管;4、第二导管;5、通孔;6、动模;61、动模芯;62、动板;63、动模固定板;64、面板;7、定模;71、底板;72、方铁;73、底针板;74、面针板;75、顶针;76、复位弹簧;77、定板;78、定模芯;8、型腔;9、内腔座;91、管体;92、盖帽;10、滑动腔;11、滑动块;12、导管座;13、顶杆;14、第一成型块;15、第二成型块;16、导轨;17、导块;18、滚珠;19、导槽;20、第一导孔;21、第二导孔;22、第一导杆;23、第二导杆;24、移动件;25、连接块;26、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生产进水上盖的注塑模具,如图2、3所示,包括动模6和定模7,动模6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的动模芯61、动板62、动模固定板63和面板64,定模7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安装的底板71、方铁72、底针板73、面针板74、顶针75、复位弹簧76、定板77和定模芯78。
如图2、3所示,动模6和定模7合模时构成型腔8,型腔8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筒体1内腔的内腔座9,型腔8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导管4的导管座12,且导管座12内安装有用于将产品顶出的顶杆13,内腔座9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一导管3内腔的滑动块11,内腔座9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滑动块11滑动的滑动腔10,滑动腔10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滑动块11的横截面积,型腔8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11移动的移动装置,型腔8内设置有用于形成筒体1外侧壁以及通孔5的第一成型块14和第二成型块15,第一成型块14上沿其移动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一导孔20,第一导孔20的高端朝向筒体1的轴线上端,第二成型块15上沿其移动方向倾斜设置有第二导孔21,第二导孔21的高端朝向筒体1的轴线上端,动模6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孔20以及第二导孔21相嵌合的第一导杆22和第二导杆23。
进一步的,型腔8内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型腔8相通。通过型腔8设置为两个可方便一个模具同时生产两个产品,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为了当进水上盖上的挡梁2发生变化时,可内腔座9设置为包括用于形成筒体1内侧壁的管体91与用于形成挡梁2的盖帽92两部分,通过更换盖帽92,可有效节约资源。
如图3所示,第一成型块14和第二成型块15远离进水上盖的一侧壁与动模6内壁相贴合,第一成型块14与动模6相贴合的侧面倾斜设置,第一成型块14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导孔20倾斜方向一致,第二成型块15与动模6相贴合的侧面倾斜设置,第二成型块15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导孔21倾斜方向一致。通过第一成型块14以及第二成型块15与动模6相贴合的侧面倾斜设置,可为第一成型块14以及第二成型块15与动模6分别滑移时其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第一导杆22和第二导杆23插入对应第一导孔20和第二导孔21,第一导杆22和第二导杆23对应第一导孔20和第二导孔21的一端呈圆弧设置。
如图2、4所示,移动装置包括与滑动块11相固定的且截面呈l形的移动件24、与移动件24相固定的连接块25以及安装在动模6上的导向块26,连接块25远离第一导管3的一端与导向块26相贴合,导向块26与连接块25贴合的面呈倾斜设置,导向块26的倾斜面的高端朝向内腔座9中心轴线上端,导向块26的倾斜面沿其倾斜方向开设有导轨16,连接块25上固定有滑移在导轨16上的导块17。因此,在动模6与定模7分离时,由动模6带动导向块26移动,且移动件24抵紧在内腔座9与定模7之间,因此,导块17在导轨16内移动并通过连接块25带动移动件24远离内腔座9一端移动,从而由移动件24带动滑动块11脱离第一导管3内腔,即可实现滑动块11与动模6一起同时脱离产品,节省脱模时间,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接卸损耗,且有利于导块17在导轨16内的滑动,导块17朝向导轨16底面的一侧嵌合有与导轨16底面抵紧的若干滚珠18。
值得一提的是,定模7上表面开设有导槽19,滑动块11安装在导槽19内,通过滑动块11滑移在导槽19内,可由导槽19起导向作用,方便滑动块11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在合模时,通过往型腔8内注入成型物质,可形成进水上盖;在进行脱模时,使动模6与定模7分离,接着使滑动块11在滑动腔10内朝远离第一导管3的方向移动,同时由动模6上的第一导杆22和第二导杆23分别在对应的第一导孔20和第二导孔21上滑移,从而使得第一成型块14和第二成型块15分别朝远离进水上盖一端移动,待滑动块11与第一导管3分离以及第一成型块14和第二成型块15分别与进水上盖分离后,由顶杆13将进水上盖顶出定模7,即可完成进水上盖的脱模。
综上,相对于采用二次脱模的方式形成进水上盖,上述在可实现脱模的前提下,通过内腔座9形成筒体1内腔、滑动块11形成第一导管3内腔、导管座12形成第二导管4内腔以及第一成型块14和第二成型块15合拢形成进水上盖的外壁,可到达一次性脱模的效果,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