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体成型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4055发布日期:2020-10-09 18: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体成型下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体成型下模。



背景技术:

热成型是一种将热塑性塑料片材加工成各种制品的较特殊的塑料加工方法,通常用于制造壁薄、表面积大的制品,塑料杯体由于其壁薄且表面积大,通常是以热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其具体成型过程为:首先对塑料片材加热,使塑料片材达到成型温度;经过加热的塑料片材经过成型区域,此时热成型模具合模,上剪模将塑料片材压紧,在塑料片材和上剪模之间形成成型气室,随后向成型气室中通入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塑料片材紧贴成型模,同时模具内循环冷却水路对成型模进行冷却,将成型片材定形;定形后的成型片材由上剪切刀刃和下剪切刀刃完成剪切动作,将塑料杯盖制品从成型片材中剪切出来,获得单个的塑料杯盖制品;接着顶出杆升降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杆安装板和顶出杆上升,将塑料杯盖从成型模中顶出,使塑料杯盖脱离成型模;然后向塑料杯盖吹风,将塑料杯盖吹离热成型模具。现有的塑料杯体生产模具中,由于直接利用较细的顶杆顶出定型后的塑胶杯体,会造成杯体一定程度的变形或损坏,降低产品良率。

因此,发明人致力于设计一种杯体成型下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体成型下模,通过凹模组件的底模顶出成型后的杯体,避免杯体成型过程中出现顶出变形或损坏现象,提高产品良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杯体热成型下模,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至少一根顶杆,所述顶杆上端固定有底模,所述底模外间隙套设有侧模,所述侧模与所述底模围成凹模组件,所述凹模组件外套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所述顶杆穿过所述下模组件。

进一步,所述侧模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侧模挂接于所述下模组件上。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一下模座板和一下模套板,所述下模套板叠加固定于所述下模座板上。

进一步,所述侧模外套设有一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侧模与所述下模套板之间并与所述下模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套外间隔设有多个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抵接所述下模套板,所述固定套上下两端与所述下模套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的合模面上设有多个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靠近所述凹模组件。

进一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一缓冲柱、一弹簧和一止位套,所述缓冲柱显露于所述合模面并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下模组件弹性连接,所述止位套套设于所述缓冲柱的台阶上。

进一步,所述下模组件上至少固定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固定板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轴承包括一挡圈、多个位于所述挡圈内的滚珠和一外圈,所述挡圈滑动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外,所述外圈滑动套设于所述挡圈上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端固定套设有一止位套筒,所述止位套筒抵接所述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杯体成型下模,通过将凹模组件的底模和侧模分开,利用底模顶出成型后的杯体,避免杯体成型过程中出现顶出变形或损坏现象,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杯体成型下模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示说明:

1、固定板,2、下模座板,21、定位柱,22、轴承,221、挡圈,222、滚珠,223、外圈,23、止位套筒,24、空腔,3、下模套板,31、冷却通道,4、顶杆,5、凹模组件,51、侧模,52、底模,6、固定套,61、凸起,62、凸台,7、缓冲组件,71、缓冲柱,72、止位套,7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一种杯体热成型下模,包括一固定板1、一可上下移动的下模组件(未标示)、至少一根顶杆4和凹模组件5,凹模组件5设置于顶杆4上并与顶杆4的数量相对应。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固定板1固定于热成型的机架上,至少一根顶杆4固定于固定板1并向上延伸,凹模组件5设置于顶杆4上端,凹模组件5由一侧模51和一底模52围设而成,形成杯体的外形,底模52固定于顶杆4末端,底模52上表面凸出设置,形成杯底外形,侧模51间隙套设于底模52外,侧模51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以便形成杯侧外形。

参照图1,所述下模组件在推动机构(未图示)的推动下可上下移动,下模组件套设于侧模51外,整个下模组件位于固定板1上方,该下模组件包括一下模座板2和一下模套板3,下模套板3叠加固定于下模座板2上。

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下模座板2上表面对应顶杆4的位置设有空腔24,顶杆4穿过下模座板2并伸入该空腔24内,底模52收容于该空腔24内,侧模51部分伸入该空腔24内并挂接于下模座板2上,下模座板2上至少固定有一定位柱21,该定位柱21穿过固定板1并通过轴承22与固定板1滑动连接,轴承22包括一挡圈221、多个位于挡圈221内的滚珠222和一外圈223,挡圈221通过多个滚柱222滑动套设于定位柱21外,外圈223通过多个滚柱222滑动套设于挡圈221上并固定于固定板1上,定位柱21远离下模座板2端固定套设有一止位套筒23,该止位套筒23抵接挡圈221的端面,挡圈221的高度大于外圈223和固定板1的高度。

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下模套板3套设于侧模51外,侧模51外套设有一固定套6,该固定套6位于侧模51与下模套板3之间并与下模座板2固定连接,固定套6外间隔设有多个环形的凸起61,该凸起61抵接下模套板3,固定套6上下两端与下模套板3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固定套6靠近合模面端侧面设有环形的凸台62,该凸台62挂接于下模套板3上,下模套板3的合模面上设有多个缓冲组件7,该缓冲组件7靠近凹模组件5,缓冲组件7包括一缓冲柱71、一弹簧73和一止位套72,缓冲柱71显露于下模套板3的合模面并通过弹簧73与下模套板3的盲孔底部弹性连接,止位套72套设于缓冲柱71的台阶上,防止缓冲柱71移出,下模套板3上设有供凹模组件5内的杯体冷却的冷却通道31,该冷却通道31围绕凹模组件5设置。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杯体热成型下模的工作原理为:经过加热的塑料片材移至上下模之间,上模在缓冲组件7的缓冲作用下与下模合模,上模的凸模芯下压片材,上模的凸模芯伸入凹模组件5内,凸模芯与凹模组件5将片材压紧,形成杯体,固定套6与上模配合,剪切片材,形成单个杯体,上下模分模,下模座板2和下模套板3相对于固定板1向下滑动,凹模组件5内已成型的杯体由底模52顶出脱模,脱模后的杯体由风吹至模具外,下模座板2和下模套板3复位,热成型完成,如此不断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实现了底模自动推出已成型的杯体,具有脱模顺畅和提高良率的优点,防止模具脱模过程中塑料杯变形。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