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工件包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边装置及折边设备。
背景技术:
对工件三面包胶时,胶带通常宽于工件的包胶面,所以,包胶结束后,会有部分胶带突出在外,没有粘在工件上;此时,需要设置折边装置将多余的胶带部分翻折、黏贴到工件上。
传统的包胶装置,会在工件包胶后,将多余的胶带面对面粘在一起后,再将粘在一起的胶带朝向工件翻折。这种翻折需要抱着多余的胶带足够长,以便于相对面上突出的胶带部分能够粘到一起。另外,胶带粘在一起后,其暴露在外的两面都是非带胶面,翻折后,还需要通过其他操作使得胶带固定在工件上、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边装置及折边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边操作繁琐、适用性不高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边装置,其包括:第一折边机构,用于翻折突出于工件的胶带的第一端部;第二折边机构,用于翻折突出于工件的胶带的第二端部;第三折边机构,用于翻折突出于工件的胶带的中间部分;其中,胶带包覆于工件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面上,胶带的第一端部贴覆在第一面上,第二端部贴覆在第二面上,中间部分贴覆在第三面上;而胶带侧边突出于邻接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的第四面;第一折边机构相对第一面设置;第二折边机构相对第二面设置,第三折边机构相对第三面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机构包括:第一折边件和第一折边驱动组件,第一折边驱动组件连接第一折边件、并能够驱动第一折边件自工件的第一面朝向第四面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连接第一折边驱动组件;第一摆臂,可摆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靠第一固定板,另一端抵靠第一摆臂的一端;其中,第一折边件设置在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上;第一折边件持续抵压第四面时,第四面推动第一折边件,第一折边件带动第一摆臂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四面的方向摆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摆臂的一端朝向第一固定板摆动,从而压缩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第二折边机构包括:第二折边件和第二折边驱动组件,第二折边驱动组件连接第二折边件、并能够驱动第二折边件自工件的第二面朝向第四面运动。
进一步地,第三折边机构包括:第三折边件和第三折边驱动组件,第三折边驱动组件连接第三折边件、并能够驱动第三折边件自工件的第三面朝向第四面运动。
进一步地,第三折边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组件;第三弹性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板,连接第三折边驱动组件;第三弹性导向件,设置在第三安装板上,第三折边件滑动设置在第三弹性导向件上;第三弹性件,一端抵靠第三安装板,另一端抵靠第三折边件;其中,第三折边件持续抵靠第四面时,第四面对第三折边件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得第三折边件沿第三弹性导向件朝远离第四面的方向运动,从而压缩第三弹性件。
进一步地,第三折边件接触胶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
进一步地,折边装置还包括压胶机构,压胶机构相对第四面设置;第一折边机构翻折第一端部于第四面上、第二折边机构翻折第二端部于第四面上、第三折边机构翻折中间部分于第四面上后,压胶机构朝向第四面运动,将翻折在第四面上的胶带压实。
进一步地,折边装置还包括平移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第一折边机构、第二折边机构及第三折边机构,并能够驱动它们靠近或远离折边工位。
一种折边设备,包括两组上述折边装置;胶带包覆工件时,其两侧边分别突出于第四面和第五面;第四面和第五面均邻接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且第四面和第五面相对设置;一组折边装置相对第四面设置,用于将突出的胶带翻折到第四面上;另一组折边装置相对第五面设置,用于将突出的胶带翻折到第五面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边装置,用于对胶带包覆工件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后、突出于第四面的部分进行翻折;其中,胶带超出第一面、向第四面延伸的第一端部由第一折边机构进行翻折,最终使其粘黏至第四面上;胶带超出第二面、向第四面延伸的第二端部由第二折边机构进行翻折,最终使其粘黏至第四面上;胶带超出第三面、向第四面延伸的中间部分由第三折边机构进行翻折,最终使其粘黏至第四面上;通过第一折边机构、第二折边机构和第三折边机构,能够分别翻折突出于工件三面的胶带,使得胶带的带胶面朝向第四面翻折,以便于胶带直接黏到第四面上,翻折后即完成稳定的折边,简单、快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折边设备,包括两组上述的折边装置;能够在胶带突出于第四面和第五面时,分别将突出的部分翻折到第四面和第五面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一种工件的包胶方式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工件折边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折边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三折边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折边装置省略第三折边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折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揭示了一种工件10的包胶方式。其中,胶带包覆于工件10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以及连接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第三面13上;具体地,胶带的第一端部21贴覆在第一面11上,第二端部22贴覆在第二面12上,而中间部分23贴覆在第三面13上。
为方便描述,将胶带沿第一面11、顺次贴合第三面13、第二面12的延伸方向称之为胶带的长度方向;而将胶带沿第一面11(或者第二面12,又或者第三面13)延伸的方向称之为胶带的宽度方向。同时,胶带宽度方向对应第一面11、第二面12或者第三面13的长度方向,第一面11、第二面12或者第三面13上,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就是其宽度方向。
包胶时,胶带宽度会略长于工件10的包胶面(即第一面11、第二面12或者第三面13)的长度,此时,长出的部分胶带突出于工件10同时邻接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的第四面14;或者,长出的部分胶带突出于工件10同时邻接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的第四面14和第五面15;也就是说,包胶时,胶带可能只有一侧突出,也可能两侧都突出。同时,由于胶带的带胶面贴在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上,所以,突出于第四面14的部分胶带,都是带胶面朝向第四面14;突出的胶带向第四面14翻折时,可以直接粘到第四面14上。
为了处理突出于工件10的部分胶带,请参阅图4-图6,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折边装置,其包括:第一折边机构100,用于翻折突出于工件10的胶带的第一端部21;第二折边机构200,用于翻折突出于工件10的胶带的第二端部22;第三折边机构300,用于翻折突出于工件10的胶带的中间部分23。其中,第一折边机构100相对第一面11设置;第二折边机构200相对第二面12设置,第三折边机构300相对第三面13设置。
胶带只有一侧突出于工件10时,折边装置可以相对工件的第四面14设置,以通过第一折边机构100将胶带的第一端部21翻折到第四面14上;通过第二折边机构200将胶带的第二端部22翻折到第四面14上;通过第三折边机构300将胶带的第三端部23翻折到第四面14上。
胶带两侧均突出于工件10时,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先通过折边装置将一侧突出的胶带翻折到工件10上后,翻转工件,使得待折边的另一侧面向折边装置,以便于折边装置将另一侧突出的胶带翻折到工件10上。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将一侧突出的胶带翻折到工件10上,再移动折边装置,使得折边装置面向待折边的另一侧、再将另一侧突出的胶带翻折到工件10上。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在下文中详述。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第一面11在上,而第二面12在下,第三面13在右;第四面14垂直连接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为垂直纸面向内的一面;第五面15直连接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为垂直纸面向外的一面。折边装置设置在工件10后方,第一折边机构100和第二折边机构200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第三折边机构300设置在第一折边机构100和第二折边机构200之间。
具体地,翻折第一端部21时,第一折边机构100自上而下将胶带折向第四面14;翻折第二端部22时,第二折边机构200自下而上将胶带折向第四面14;翻折中间部分23时,第三折边机构300自右向左将胶带折向第四面14。
其中,第一折边机构100包括第一折边件110和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连接第一折边件110、并能够驱动第一折边件110自工件10的第一面11朝向第四面14运动。
翻折胶带时,第一折边件110将胶带压向第四面14,最终抵压胶带于第四面14上。容易理解地,突出于第四面14的胶带较长时,第一折边件110一次抵靠,未必能将整个第一端部21贴到第四面14上;为此,第一折边件110可以采用压辊;压辊辊面抵靠第四面14后,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能够驱动压辊沿第四面14、朝向第二面12的方向抚平胶带,使得胶带完全粘黏在第四面14上。通过将第一折边件110设置为压辊,在第一折边件110沿第四面14运动时,压辊的辊筒可以绕自身中轴线自转,进而方便第一折边件110运动。
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包括第一折边导向件121和第一折边驱动件122;第一折边导向件121自第一面11指向第二面12延伸设置;第一折边件110滑动设置在第一折边导向件121上,第一折边驱动件122连接第一折边件110、并能够驱动第一折边件110沿第四面14运动。
其中,第一折边导向件121可采用导杆、导轨等导向构件;第一折边驱动件122可采用气缸、电缸等驱动构件。
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第一折边导向件121沿竖直方向设置。此时,待折边的工件10到位后,其突出有胶带第四面14朝向折边装置,且第一折边件110悬于第一面11上方。翻折第一端部21时,第一折边驱动件122驱动第一折边件110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折边件110靠近第一面11;压到第一端部21的胶带后,第一折边件110继续向下运动,带动胶带向第四面14翻折;第一折边件110抵住第四面14,进而将胶带抚平在第四面14上。
容易理解的,第一折边件110自第一面11朝向第四面14运动时,难以保证第一折边件110抵紧了第四面14,由此,第一折边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弹性组件130。
第一弹性组件130包括:第一安装板131,连接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第一摆臂132,可摆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31上;第一固定板133,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31上;第一弹性件134,一端抵靠第一固定板133,另一端抵靠第一摆臂132的一端;其中,第一折边件110设置在第一摆臂132的另一端;第一折边件110持续抵压第四面14时,第四面14对第一折边件110施加反向作用力,第一折边件110带动第一摆臂13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四面14的方向摆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摆臂132的一端朝向第一固定板133摆动,从而压缩第一弹性件134。
利用第一摆臂132两端相对摆动的特性,在第一折边件110持续抵向第四面14时,第四面14的构型和所在位置会推动第一折边件110与之匹配;此时,第一摆臂132带动第一弹性件134压缩变形,以适应第一折边件110的位置变化。同时,利用第一弹性件134的弹性回复,其对第一摆臂132施加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一折边件110始终抵紧第四面14。
其中,第一弹性件134可采用弹簧。
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一折边件110采用压辊,为了更好地带动压辊动作,设置有两组第一摆臂132,压辊辊轴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组第一摆臂132;两组第一摆臂132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31的两侧。为了保证压辊两端受力平衡,在第一安装板131两侧、与两组第一摆臂132一端相对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固定板133;同时,两组对应的第一固定板133和第一摆臂13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34。如此,待折边的工件10到位后,第一折边驱动件122驱动第一折边件110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折边件110靠近第一面11;第一折边件110压到突出的第一端部21后,带动胶带继续向下、使得胶带向第四面14翻折。为了保证第一折边件110抵住第四面14,第一折边件110的初始位置,在第一面11上存在投影;也就是说,第一折边驱动件122驱动第一折边件110向下运动时,第一折边件110会有部分抵在第一面11上,但是随着第一折边驱动件122持续驱动第一折边件110向下运动,第一折边件110逐渐去贴合第四面14;此时,第一折边件110会从第一面11和第四面14邻接的边缘向右运动,第一折边件110带动第一摆臂132的一端向右摆,第一摆臂132的另一端向左运动,压缩第一弹性件134;待第一折边件110脱离第一面11、贴合第四面14后,第一折边件110迎合第四面14做位置调整,第一弹性件134弹性回复,其反作用力使得第一折边件110能够始终抵紧胶带于第四面14上。
第二折边机构200的结构第一折边机构100类似,其包括第二折边件210和第二折边驱动组件220,第二折边驱动组件220连接第二折边件210、并能够驱动第二折边件210自工件10的第二面12朝向第四面14运动。具体不再赘述。
第二折边机构200与第一折边机构100的区别在于,翻折对应的胶带时,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驱动第一折边件110沿第一面11指向第二面12的方向运动,而第二折边驱动组件220则是驱动第二折边件210自第二面12指向第一面11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折边机构200还包括第二弹性组件230,其与第二折边件210及第二折边驱动组件220的配合方式,和第一弹性组件130与第一折边件110及第一折边驱动组件120的配合方式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折边机构300包括:第三折边件310和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连接第三折边件310、并能够驱动第三折边件310自工件10的第三面13朝向第四面14运动。
其中,第三折边件310可以采用压辊,此时压辊的轴向沿第一面11指向第二面12的方向延伸设置;由此,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驱动压辊运动时,压辊能够逐渐将自第三面13延伸出的胶带翻折、黏贴到第四面14上。
一具体实施实施例中,参照图4,由于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之间的间距不大,使得第四面14较窄,若设置第三折边件310为压辊,压辊的构型会根据需要重新设置,增加设计成本。由此,第三折边件310直接采用板件,并使得板件的宽度不窄于第四面14。此时,工件10到位后,第三折边件310处于第三面13外侧,也就是图示垂直纸面的外侧;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驱动第三折边件310自外向内朝向第三面13运动,第三折边件310压到中间部分23的胶带后,带动胶带继续向内运动、使得胶带向第四面14翻折;第三折边件310抵靠胶带于第四面14上,随着第三折边件310不断向内运动,逐渐抚平胶带,使其完全黏贴在第四面14上。
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包括第三折边导向件321和第三折边驱动件322;第三折边导向件321沿第一面11或者第二面1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折边件310滑动设置在第三折边导向件321上,第三折边驱动件322连接第三折边件310、并能够驱动第三折边件310沿第四面14运动。
其中,第三折边导向件321可采用导杆、导轨等导向构件;第三折边驱动件322可采用气缸、电缸等驱动构件。
容易理解的,第三折边件310自第三面13朝向第四面14运动时,难以保证第三折边件310抵紧了第四面14,由此,第三折边机构300还包括第三弹性组件330;第三弹性组件330包括:第三安装板331,连接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第三弹性导向件332,设置在第三安装板331上,第三折边件310滑动设置在第三弹性导向件332上;第三弹性件333,一端抵靠第三安装板331,另一端抵靠第三折边件310;其中,第三折边件310持续抵靠第四面14时,第四面14对第三折边件310有反向作用力,使得第三折边件310沿第三弹性导向件332朝远离第四面14的方向运动,从而压缩第三弹性件333。
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6,第三弹性导向件332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三折边件310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三弹性导向件332上。工件10到位时,第三折边件310在第三面13上存在投影;也就是说,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驱动第三折边件310自右向左运动时,第三折边件310会有部分抵靠第三面13;随着第三折边驱动组件320继续驱动第三折边件310向左运动,第三面13和第四面14邻接的边缘向上推动第三折边件310,使得第三折边件310沿第三弹性导向件332向上运动、压缩第三弹性件333;待第三折边件310完全脱离第三面13后,第三弹性件333的弹性回复力反向作用于第三折边件310上,使得第三折边件310始终抵紧第四面14,以便于第三折边件310抚平胶带于第四面14上。
其中,第三弹性导向件332可采用导杆、导轨等导向构件;第三弹性件333可采用弹簧。
进一步地,第三折边件310接触胶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
容易理解的,第三折边件310采用板件时,若板件接触胶带的端部是方形的,一方面,其尖端容易磨损胶带或者工件10的第四面14;另一方面,当第三折边件310在第三面13上存在投影时,板件端部靠近胶带的一侧难以便捷地在接触第三面13后,再进入第四面14。此时,设置第三折边件310接触胶带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使得第三折边件310接触胶带的端部外侧向内收缩,便于从沿板件从第三面13进入第四面14;同时,圆弧状的端部不容易损害与之接触的胶带或者工件10表面。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突出于第四面14的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2和中间部分23的胶带,在翻折时,可以是第一折边机构100先翻折胶带的第一端部21,再由第二折边机构200翻折胶带的第二端部22,最后由第三折边机构300翻折胶带的第三端部23。也可以是第二折边机构200先翻折胶带的第一端部21,再由第一折边机构100翻折胶带的第二端部22,最后由第三折边机构300将胶带的第三端部23翻折到第四面14上……对于第一折边机构100、第二折边机构200和第三折边机构300的动作顺序本申请不做限定。
还需要补充的是,若胶带突出于第四面14的部分较窄,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翻折到第四面14上后,两部分可以是互不接触、直接贴合第四面14的,但中间部分23邻接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的位置会与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的胶带接触。若胶带突出于第四面14的部分较宽,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翻折到第四面14上后,两部分可能会相互重叠,先翻折的部分粘到第四面14上,而后翻折的粘到先翻折的胶带的非带胶面上;无论如何,由于是胶带的带胶面朝向第四面14翻折,最终都能实现胶带的粘贴。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折边装置还包括压胶机构400,压胶机构400相对第四面14设置;第一折边机构100翻折第一端部21于第四面14上、第二折边机构200翻折第二端部22于第四面14上、第三折边机构300翻折中间部分23于第四面14上后,压胶机构400朝向第四面14运动,将翻折在第四面14上的胶带压实。
容易理解的,胶带被翻折到第四面14上后,无法保证其带胶面完全粘紧了第四面14。由此,设置压胶机构400,待突出于第四面14的胶带完成翻折后,压胶机构400直接朝向第四面14运动,将翻折的胶带压实。
具体地,压胶机构400包括:压胶件410和压胶驱动组件420,压胶驱动组件420连接压胶件410、并能够驱动压胶件410朝向第四面14运动。
其中,压胶件410可以采用压板,且压板的板面大于第四面14;压胶驱动组件420可以采用气缸、电缸等驱动构件;如此,压胶驱动组件420可以直接驱动压胶件410抵住第四面14,并压实整个第四面14。
压胶件410抵压第四面14时,为了保证压实胶带,压胶驱动组件420的驱动行程,会大于初始状态下、压胶件410与第四面14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压胶件410紧紧地压住第四面14;也就是说,压胶件410接触第四面14后,压胶驱动组件420会继续驱动压胶件410抵压第四面14运动。但是,这种情况下,随着压胶件410对第四面14的持续挤压,容易推动工件10,使得工件10被推远。为此,压胶件410采用压板时,在压板抵压第四面14的面上还设有柔性块;柔性块可以采用硅胶、聚氨酯等柔性材料制成。柔性块具有一定形变量,如此,压胶件410抵压第四面14时,能够压缩柔性块以补偿压胶驱动组件420多余的驱动行程;同时,柔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反向作用于第四面14,使得压胶件410能够抵紧第四面14。
实际操作时,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搬运设备(未图示),直接将工件10搬运至折边装置能够操作的位置处,第一折边机构100、第二折边机构200和第三这边机构300可以直接对工件10进行处理。
另一实施方式中,折边装置还包括平移驱动机构500;平移驱动机构500连接第一折边机构100、第二折边机构200、及第三折边机构300,并能够驱动它们靠近或远离折边工位。所述“折边工位”为待折边的工件10进入折边装置后的一个固定工位,搬运设备直接将工件10搬运至折边工位,随后,平移驱动机构500再驱动第一折边机构100、第二折边机构200、及第三折边机构300靠近该工位、实现折边;折边结束,平移驱动机构500再驱动第一折边机构100、第二折边机构200、及第三折边机构300远离该工位,便于搬运机构取走折完边的工件10,再搬入新的待折边的工件10。
其中,平移驱动机构500可以采用电缸、电机丝杆及模组等驱动构件。
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折边设备,其包括两组上述的折边装置;胶带包覆工件10时,其两侧边分别突出于第四面14和第五面15;第四面14和第五面15均邻接第一面11、第二面12和第三面13,且第四面14和第五面15相对设置;一组折边装置相对第四面14设置,用于将突出的胶带翻折到第四面14上;另一组折边装置相对第五面15设置,用于将突出的胶带翻折到第五面15上。
上文中提到,胶带可能存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突出于工件10,此时,需要将突出的胶带分别翻折到对应的第四面14或者第五面15上。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工件10的第一面11为图示工件10的上表面,第二面12为图示工件10的下表面,第三面13为图示工件10垂直纸面被遮挡的内表面,第四面14为图示工件10的右表面,第五面15为图示工件10的左表面。此时,两组折边装置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待折边的工件10被搬入两组折边装置之间,其第四面14和第五面15分别面向一组折边装置,以便于两组折边装置分别翻折突出于两面的胶带,进而加快折边效率。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部件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部件,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