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3391发布日期:2020-06-09 19:4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装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



背景技术:

密封圈通常作为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使用,其作用是使得相邻装配的多个配件之间配合紧密无缝,实现密封性。

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密封圈套接在套筒10(如图1所示)的外壁时,通过人工逐一将密封圈套进套筒10的方式,一方面效率极低,另一方面人工成本高。

如图2所示,工厂对密封圈20进行出料包装时,通常将密封圈20顺序堆叠成条状,方便搬运和运输。

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实现密封圈20自动装套在套筒10外壁的同时密封圈20的装套效率大大得到提高;此外,通过实现密封圈20自动装套在套筒10外壁,省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工成本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实现密封圈自动装套在套筒外壁的同时密封圈的装套效率大大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包括:密封圈下料装置、密封圈传输装置、套筒传输装置及密封圈装套装置,

所述密封圈下料装置对密封圈进行逐一下料;

所述密封圈传输装置包括基座、驱动电机、转盘及套接柱,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盘以转盘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套接柱设置在所述转盘上;

所述套筒传输装置将套筒套设在所述套接柱上或将所述套筒从所述套接柱上分离;

所述密封圈装套装置将套设在所述套接柱上的密封圈套装在所述套筒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传输装置包括水平驱动组件、竖直驱动组件及机械手,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和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机械手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装套装置包括座体、升降驱动电机、升降活动组件、放夹驱动电机及放夹组件,

所述升降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与所述升降活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放夹驱动电机与所述放夹组件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柱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套接柱以转盘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柱的外直径与所述套筒的外直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柱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部,所述套接柱的所述锥形部延伸至所述套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下料装置包括:支撑柱、连杆、吊绳及下料调节机构,所述下料调节机构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吊绳进行悬挂;

所述下料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件、转动盘、棘轮、锁合杆、套环及解锁驱动电机,所述套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解锁驱动电机与所述套环驱动连接;

所述转动盘具有四根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的阻挡杆,相邻两根所述阻挡杆夹持于密封圈的内圈;

所述棘轮具有四个等间距设置的棘齿;所述转动盘和所述棘轮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下料调节机构还包括棘爪;

所述锁合杆的一端与所述套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棘爪的一端铰接;所述棘爪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啮合或压持于所述棘轮的外边缘上;

所述下料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引导组件,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包括横杆及竖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支撑柱并与所述竖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所述下料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二引导组件,所述第二引导组件为引导绳,所述引导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横杆和所述竖杆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下料调节机构以支撑柱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绳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引导绳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横杆和所述竖杆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杆分别与所述横杆一一对应且相互垂直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实现密封圈自动装套在套筒外壁的同时密封圈的装套效率大大得到提高,且密封圈的装套成本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套接有密封圈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圈顺序堆叠成条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套接柱在转盘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套筒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密封圈装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密封圈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密封圈下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密封圈下料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的密封圈下料装置串起多个密封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的密封圈下料装置串起单个密封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逐一将密封圈20套进套筒10的方式,一方面效率极低,另一方面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如图3所示,提供一种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30。当然,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30同时还利用了工厂对密封圈20进行出料包装时,通常将密封圈20顺序堆叠成条状的包装方式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

如图3、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30,包括:密封圈下料装置40、密封圈传输装置50、套筒传输装置60及密封圈装套装置70。密封圈下料装置40对密封圈20进行逐一下料。密封圈传输装置50包括基座51、驱动电机52、转盘53及套接柱54,转盘53设置在基座51上,驱动电机52驱动转盘53以转盘5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转动,套接柱54设置在转盘53上。套筒传输装置60将套筒10套设在套接柱54上或将套筒10从套接柱54上分离。密封圈装套装置70将套设在套接柱54上的密封圈20套装在套筒10上。

如图5所示,具体的,套筒传输装置60包括水平驱动组件61、竖直驱动组件62及机械手(图中未示出),水平驱动组件61和竖直驱动组件62分别与机械手驱动连接。

如图6所示,具体的,密封圈装套装置70包括座体71、升降驱动电机72、升降活动组件73、放夹驱动电机74及放夹组件75。升降活动组件73设置在座体71上,升降驱动电机72与升降活动组件73驱动连接,放夹驱动电机74与放夹组件75驱动连接。

如图4所示,具体的,套接柱5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套接柱54以转盘53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套接柱54的数量为8个。

如图3所示,具体的,套接柱54的外直径与套筒10的外直径相同。套接柱54远离转盘53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部541,套接柱54的锥形部541延伸至套筒10内。当套筒10与套接柱54套接时,套筒10与套接柱54形成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密封圈传输装置50将套接柱54传输至密封圈下料装置40的正下方时,密封圈下料装置40下放一个密封圈20,该准确套设于套接柱54上;

请继续参考图3,密封圈传输装置50的驱动电机52驱动转盘53转动将套接有密封圈20的套接柱54向靠近密封圈装套装置70的方向传输;与此同时,将下一个未套接密封圈20的套接柱54传输至密封圈下料装置40的正下方,以等待套接密封圈下料装置40下放的下一个密封圈20;

请继续参考图3,与此同时,套筒传输装置60通过水平驱动组件61和竖直驱动组件62驱动其机械手(图中未示出)拿取套筒10并将套筒10传输至靠近密封圈装套装置70的一侧;

请继续参考图3,当套接有密封圈20的套接柱54到达靠近密封圈装套装置70的一侧时,套筒传输装置60将套筒10套接于套接柱54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套接柱54的外直径与套筒10的外直径相同,且套接柱54远离转盘53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部541,当套筒10套接于套接柱54上时,套接柱54的锥形部541延伸至套筒10内;故,当套筒10与套接柱54套接时,套筒10与套接柱54形成一体结构;

如图6所示,密封圈装套装置70的升降驱动电机72驱动升降活动组件73靠近密封圈20,放夹驱动电机74驱动放夹组件75夹取密封圈20;当放夹组件75夹取密封圈20后,升降驱动电机72驱动升降活动组件73上升,同时带动放夹组件75将密封圈20从套接柱54上拉至套筒10,从而完成密封圈20装套于套筒10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套筒10与套接柱54套接时套筒10与套接柱54形成一体结构,故而放夹组件75能够顺畅地将密封圈20从套接柱54上拉至套筒10,完成密封圈20的装套。

如图3所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套接柱54以转盘53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故密封圈下料装置40进行下料时,套筒传输装置60可以进行套筒10的传输工作,密封圈装套装置70同时进行密封圈20的装套工作,多个装置同步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套筒传输装置60的装套效率。

如图7、9所示,此外,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密封圈下料装置40包括:支撑柱41、连杆42、吊绳43及下料调节机构44,下料调节机构44通过连杆42与支撑柱41连接。支撑柱41通过吊绳43进行悬挂。需要说明的是,吊绳43通过挂钩等可拆卸的方式进行悬挂。根据应用的实际环境,可以悬挂在横梁、天花等地方。另外,密封圈下料装置40在进行悬挂下料前,将吊绳43依次穿过图2所示的密封圈20,将密封圈20串起并悬挂。当密封圈下料装置40下放完密封圈20后可以取下密封圈下料装置40再次串密封圈20,为下一次下料做准备。密封圈20是细薄的环形圈,密封圈下料装置40的吊绳43一次可串起大量的密封圈20,且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密封圈下料装置40进行轮换。一个密封圈下料装置40在下料时,其他密封圈下料装置40科进行密封圈20的串起工作,进一步提高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30的装套效率。

如图8、9所示,具体的,下料调节机构44包括连接件100、转动盘200、棘轮300、锁合杆400、套环500及解锁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套环500转动设置在支撑柱41上,解锁驱动电机与套环500驱动连接。转动盘200具有四根等间距设置在转动盘200上的阻挡杆210,相邻两根阻挡杆210夹持于密封圈20的内圈。棘轮300具有四个等间距设置的棘齿310,转动盘200和棘轮300通过连接件100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9,具体的,下料调节机构44还包括棘爪320;锁合杆400的一端与套环500铰接,另一端与棘爪320的一端铰接;棘爪320的另一端与连杆42铰接;棘爪320与棘齿310啮合或压持于棘轮300的外边缘上。

如图7、1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20串在吊绳43上时,在密封圈下料装置40下料前,棘轮300的棘齿310与棘爪320啮合,形成锁合状态。由于转动盘200与棘轮300通过转轴连接,转动盘200与棘轮300的转动是同步的。当棘轮300处于锁合状态时,转动盘200也处于锁合状态,此时,转动盘200上的阻挡杆210对串在密封圈下料装置40上的密封圈20形成阻挡,防止密封圈20下落。

如图7、10所示,需要进行下料时,解锁驱动电机以一定的频率驱动套环500沿支撑柱41转动一角度后迅速复位,使得下料调节机构44在解锁下料和锁合状态之间反复切换,从而形成等间隔的密封圈20逐一下料。

如图7、8所示,下料调节机构44的工作原理是:解锁驱动电机驱动套环500沿支撑柱41转动一角度时,套环500带动锁合杆400转动以角度,从而使得棘爪320与棘齿310分离,实现解锁。在解锁状态下,由于密封圈20的重力作用,密封圈20下压阻挡杆210,使得阻挡杆210转动,当阻挡杆210转动90度时,转动盘200、棘轮300也转动90度。此时,棘轮300的下一个棘齿310与棘爪320啮合,下料调节机构44再次进入锁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根阻挡杆210夹持于密封圈20的内圈(如图11所示),当阻挡杆210转动90度时,刚好转动一个密封圈20的距离,即刚好下放一个密封圈2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解锁驱动电机驱动套环500沿支撑柱41转动一角度后,套环500迅速复位。套环500复位后,棘爪320压持于棘轮300的外边缘上,直到下一个棘齿310到达棘爪320处再次进入锁合状态。

如图8所示,具体的,下料调节机构44的数量为三组,三组下料调节机构44以支撑柱41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这样,使得阻挡杆210均匀地对密封圈20进行阻挡和下料,使得密封圈20平稳地下落,确保密封圈20平稳、准确地套设在套接柱54上。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密封圈20下落过程中发生偏摆而未能准确套设在套接柱54的情况,进而使得密封圈自动装套设备30稳定性高。

如图7、8所示,具体的,下料调节机构44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41上的第一引导组件700,第一引导组件700包括横杆710及竖杆720,横杆710的一端与支撑柱41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远离支撑柱41并与竖杆720的一端相互垂直连接;竖杆720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00连接。由于下料调节机构44具有三组,且三组下料调节机构44以支撑柱41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故,第一引导组件700也具有三组,且三组第一引导组件700也以支撑柱41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三组第一引导组件700形成竖直方向的引导结构,引导密封组件顺畅地下滑至阻挡杆210处。

请继续参考图8,具体的,下料调节机构44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41上的第二引导组件800,第二引导组件800为引导绳810,引导绳810的一端固定于横杆710和竖杆720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柱41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导绳810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引导绳810一一对应固定于横杆710和竖杆720的连接处。这样,三根引导绳810形成锥形的引导结构,将吊绳43上的密封圈20顺畅地引导至第一引导组件700处。当然,第二引导组件800还可以采用引导杆等其他可以形成引导结构的引导件,而不仅限于引导绳810。第二引导组件800、第一引导组件700对密封圈20形成两级的引导,即首先通过引导绳810的引导使得密封圈20稳定地下滑至第一引导组件700,第一引导组件700的横杆710和竖杆720相互垂直设置,使得从引导绳810下滑的密封圈20顺畅地滑落至三组第一引导组件700形成的竖直引导结构,确保密封圈20顺利下滑至阻挡杆210处,进而确保下料调节机构44稳定地对密封圈20进行逐一下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