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胎面三复合挤出带有导电结构的压出口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8370发布日期:2020-06-12 16:1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胎面三复合挤出带有导电结构的压出口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胎生产装置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适用于胎面三复合挤出带有导电结构的压出口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乘用车轮胎在低滚动阻力、高抗湿滑性、雪地胎等方面的普遍技术进步,使得白炭黑在乘用车轮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例也越来越高,而胎面中的白炭黑含量高会导致轮胎的导电性能显著变差,有的成品轮胎电阻甚至超过了1010ω,因而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无法顺利传导到地面,给驾乘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一些新轮胎厂的胎面压出生产线会选择四复合或五复合挤出,就是为了可压出带导电胶的胎面,保持轮胎良好的导电性能。这会造成轮胎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显著增加。据了解,目前国内轮胎企业的胎面生产线多为三复合挤出,现有的口型装置无法实现带导电胶胎面的压出,大大制约了各轮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胎面三复合挤出带有导电结构的压出口型装置,解决目前轮胎企业普遍存在的三复合挤出生产线无法生产带导电功能的胎面,从而制约轮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胎面三复合挤出带有导电结构的压出口型装置,设有口型盒,口型盒内部安装有内口型板、中口型板、外口型板,其特征是内口型板为分体式结构,内口型板分为内口型上板、内口型下板,内口型上板的上部、下部、中部分别加工有内口型上板上流道、内口型上板下流道、内口型上板中流道,内口型下板的上部、中部分别加工有内口型下板上流道、内口型下板中流道,内口型上板的内口型上板上流道和内口型上板下流道的出口位置处设有中口型板,中口型板为整体结构,在上部、下部、中部分别加工有中口型板上流道、中口型板下流道、中口型板中流道,在中口型板的中口型板上流道、中口型板下流道的出口位置处设有外口型板,外口型板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外口型上板和外口型下板,外口型板中间留有外口型上板开口。当内口型上板、内口型下板、中口型板安装到口型盒内时,内口型上板中流道、内口型下板中流道、中口型板中流道共同组成一个严丝合缝的独立流道,该流道出口高度不小于外口型板开口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对现有三复合挤出机进行改造,就可实现导电胶胎面的压出,大大节约了设备采购和改造成本,加快导电胶轮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后视方向左右对称的左半部结构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心剖面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口型上板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口型上板结构示意图(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内口型下板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内口型下板结构示意图(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通用的外口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带导电功能的胎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与内口型板配套的中口型板示意图一(正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与内口型板配套的中口型板示意图一(斜视图)。

图11是带导电功能的胎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发明与内口型板配套的中口型板示意图二(正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与内口型板配套的中口型板示意图二(斜视图)。

图14是带导电功能的胎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15是本发明与内口型板配套的中口型板示意图三(正视图)。

图16是本发明与内口型板配套的中口型板示意图三(斜视图)。

图中1.口型盒,2.内口型上板,3.内口型上板中流道,4.内口型下板,5.内口型下板中流道,6.中口型板,7.中口型板中流道,8.外口型上板,9.外口型下板,10.外口型上板开口,11.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2.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3.内口型下板上流道,14.中口型板上流道,15.中口型板下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设有口型盒1,口型盒1内部安装有内口型板、中口型板6、外口型板,内口型板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内口型上板2和内口型下板4,内口型上板2的上部、下部、中部分别加工有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1、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2、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在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1和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2的出口处设有一个中口型板6,中口型板6为整体结构,在中口型板6的上部、下部、中部分别加工有中口型板上流道14、中口型板下流道15、中口型板中流道7,在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上流道14和中口型板下流道15的出口位置处设有外口型板,外口型板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外口型上板8和外口型下板9,外口型板中间留有外口型上板开口10,内口型下板4的上部、中部分别加工有内口型下板上流道13、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内口型上板2、内口型下板4、中口型板6的中间部位分别设计了一个单独的流道,当内口型上板2、内口型下板4、中口型板6安装到口型盒1内时,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中口型板中流道7共同组成一个独立流道,可将中间的部分过渡胶导通过这个独立流道引到胎面上方,形成一个贯穿胎面的烟囱式胶条,起到导走轮胎静电的作用,业内俗称“烟囱胶”或者“导电胶”。导电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形成一个贯穿胎面的导电胶条。为了避免导电胶条的位置落在花纹沟内无法起到导电作用,可以通过设计调整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的前端出口的位置,实现在胎面正中、胎面轴对称线右侧、胎面轴对称线左侧的不同位置导电胶胎面的挤出。

如图所示,侧翼胶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1,经过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上流道14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胎面胶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2,经过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过渡胶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上流道13,经过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的下部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导电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与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上流道14流出的侧翼胶、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流出的胎面胶、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流出的过渡胶在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内侧汇合后,共同流经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完成带导电胶胎面的挤出生产。

若生产图8所示导电胶在正中结构的胎面,则需要用到图9所示的中口型板,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的前端出口设计在中口型板6正中。侧翼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1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上流道14,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胎面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2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过渡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上流道13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导电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侧翼胶、胎面胶、过渡胶、导电胶四部分在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内侧汇合,共同流经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完成图8所示的胎面挤出。

若生产图11所示导电胶在轴对称线右侧结构的胎面,则需要用到图12所示的中口型板6,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的前端出口设计在中口型板6的轴对称线右侧。侧翼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1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上流道14,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胎面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2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过渡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上流道13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导电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侧翼胶、胎面胶、过渡胶、导电胶四部分在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内侧汇合,共同流经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完成图11所示的胎面挤出。

若生产图14所示导电胶在轴对称线左侧结构的胎面,则需要用到图15所示的中口型板6,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的前端出口设计在中口型板6的轴对称线左侧。侧翼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上流道11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上流道14,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胎面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下流道12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过渡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上流道13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下流道15,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导电胶依次流经内口型下板4的内口型下板中流道5、内口型上板2的内口型上板中流道3和中口型板6的中口型板中流道7到达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侧翼胶、胎面胶、过渡胶、导电胶四部分在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内侧汇合,共同流经外口型上板8的外口型上板开口10,完成图14所示的胎面挤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