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7764发布日期:2020-07-04 04:4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热缩套管是一种特制的聚烯烃材质热收缩套管,也可以叫做eva材质的。外层采用优质柔软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及内层热熔胶复合加工而成的,外层材料有绝缘防蚀、耐磨等特点,内层有低熔点、防水密封和高粘接性等优点。部分热缩管在使用时,通常需要进行扩口后再使用,扩口时需要将热缩管放置在扩口装置下方。

目前,放置热缩管的方式通常是由人工单个的将热缩管放置在扩口装置下方,再通过夹紧机构将热缩管夹紧,夹紧后再通过扩口装置进行扩口,扩口后再由人工松开热缩管将热缩管取出,上述方式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人力的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方式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人力的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包括有工作台,其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架,工作台顶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工作台顶部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放置组件,其设置在工作台顶部;夹紧组件,其设置在工作台顶部。

优选地,放置组件包括有导向板,其为两块设置,两块导向板分别连接在两侧支撑架上部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侧导向板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侧之间连接有限位板;放置框,其连接在两侧支撑架下部之间;安装框,其为两个设置,两个安装框分别连接在其中一侧导向板与放置框一侧,安装框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穿过导向板和放置框并与导向板和放置框滑动配合,滑动块与安装框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优选地,夹紧组件包括有气缸,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夹块,其为两块设置,两块夹块分别连接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第一安装板上连接的夹块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楔形块,其连接在其中一侧夹块上;第一传动齿轮,其转动式连接在工作台顶部;第一齿条,其连接在其中一个夹块上部,第一齿条与第一传动齿轮一侧啮合;第二齿条,其连接在另一个夹块下部,第二齿条与第一传动齿轮另一侧啮合;复位弹簧,其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上的夹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有送料组件,送料组件包括有转轴,其为两组设置,两组转轴分别转动式连接在工作台顶部两侧,两组转轴上部均绕有送料带,两侧送料带分别位于支撑架两侧;连接架,其连接在其中一侧夹块底部;单向离合器,其连接在最靠近连接架的一根转轴下部,单向离合器上连接有驱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其为两个设置,两个第二传动齿轮分别连接在两根靠近气缸一侧的转轴底部,两个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驱动齿条,其连接在连接架上,驱动齿条会与驱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推板,其连接在其中一块夹块上,工作台顶部开有落料口,推板会移动至落料口的正上方。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通过放置组件来放置热缩管,再通过夹紧组件将放置好的热缩管夹紧,并且夹紧后的热缩管刚好位于扩口组件正下方,从而达到将热缩管移至扩口装置正下方的效果。

2.本发明能够通过送料组件来输送热缩管,不需要人工来输送热缩管,有效的节省了人力。

3.本发明在操作时只需要将热缩管放置在放置组件上即可,操作简单,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放置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放置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夹紧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送料组件的第一种均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a部分立体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送料组件的第二种均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前半部分局部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工作台,2-支撑架,3-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放置组件,51-导向板,52-放置框,53-限位板,54-安装框,55-滑动块,56-弹性件,6-夹紧组件,61-气缸,62-夹块,63-楔形块,64-第一传动齿轮,65-第一齿条,66-第二齿条,67-复位弹簧,7-送料组件,71-转轴,72-送料带,73-连接架,74-单向离合器,75-驱动齿轮,76-第二传动齿轮,77-驱动齿条,8-推板,9-落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热缩管扩喇叭口送料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工作台1、支撑架2、第一安装板3和第二安装板4,工作台1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架2,工作台1顶部前侧右部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工作台1顶部后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还包括有放置组件5和夹紧组件6,工作台1顶部设有放置组件5和夹紧组件6。

放置组件5包括有导向板51、放置框52、限位板53、安装框54、滑动块55和弹性件56,两侧支撑架2上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导向板51,两侧支撑架2下部之间连接有放置框52,两侧导向板51右侧之间连接有限位板53,后侧导向板51与放置框52后侧均安装有安装框54,安装框54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55,两个滑动块55分别穿过导向板51和放置框52并与导向板51和放置框52滑动配合,滑动块55与安装框54之间连接有弹性件56。

夹紧组件6包括有气缸61、夹块62、楔形块63、第一传动齿轮64、第一齿条65、第二齿条66和复位弹簧67,第一安装板3后侧安装有气缸61,第一安装板3和第二安装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夹块62,夹块62分为前后两侧设置,前侧夹块62与气缸61的伸缩杆连接,前侧夹块62左侧连接有楔形块63,后侧夹块62右侧下部连接有第一齿条65,前侧夹块62右侧上部连接有第二齿条66,后侧夹块62与第二安装板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67,工作台1顶部右侧中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64,第一传动齿轮64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65和第二齿条66啮合。

当需要将空调的热缩管扩口时,可以使用本装置,初始时,气缸61为微伸状态,首先使用者将本装置放置在扩口设备下方,使得两块夹块62中间的位置位于扩口设备的正下方,随后将热缩管并排放置在放置框52内,最右侧的热缩管被滑动块55挡住,这时即可启动气缸61再次伸长带动前侧夹块62移动,前侧夹块62在移动时通过第一齿条65、第一传动齿轮64和第二齿条66带动后侧夹块62一起移动,从而带动两侧夹块62相互靠近,前侧夹块62在移动时带动楔形块63一起移动,当楔形块63移动至于被滑动块55挡住的热缩管接触时,楔形块63继续移动推动与其接触的热缩管朝夹块62方向移动,限位板53起限位作用,热缩管在移动时挤压滑动块55向安装框54内移动,弹性件56被压缩,当热缩管位于两块夹块62之间时,两块夹块62将热缩管夹住,这时热缩管也不再与安装框54接触,在弹性件56的作用下滑动块55复位,这时即可启动扩口设备进行扩口,如此,就能够对热缩管进行扩口,扩口完毕后,启动气缸61伸缩杆复位,将扩口完毕的热缩管取出,再推动放置框52内的热缩管向右移动被滑动块55挡住,这时即可再次启动气缸61进行扩口。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7所示,还包括有送料组件7,送料组件7包括有转轴71、送料带72、连接架73、单向离合器74、驱动齿轮75、第二传动齿轮76和驱动齿条77,工作台1顶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三根转轴71,同侧的三根转轴71上部之间绕有送料带72,两侧送料带72分别位于支撑架2两侧,前方最右侧的转轴71下部连接有单向离合器74,单向离合器74上连接有驱动齿轮75,两根最右侧的转轴71底部均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76,两个第二传动齿轮76相互啮合,前侧夹块62底部连接有连接架73,连接架73上连接有驱动齿条77,驱动齿条77会与驱动齿轮75啮合。

在放置热缩管时,热缩管两侧分别与两侧送料带72接触,夹块62在移动时通过连接架73带动驱动齿条77一起移动,当夹块62在移动至将热缩管夹住时,驱动齿条77与驱动齿轮75啮合后继续移动在单向离合器74的作用下不会驱动转轴71转动,当夹块62在复位后,由于气缸61初始时就为微伸状态,可以启动气缸61继续使其上的伸缩杆回缩,与气缸61的伸缩杆连接的夹块62向前移动,这时驱动齿条77与驱动齿轮75啮合,驱动齿条77继续移动通过驱动齿轮75带动与驱动齿轮75连接的转轴71转动,转轴71转动通过第二传动齿轮76带动全部转轴71转动,转轴71转动带动两侧的送料带72一起转动,送料带72转动时能够将热缩管向右输送,当驱动齿条77与驱动齿轮75脱离啮合时,最右侧的热缩管刚好再次被滑动块55卡住,如此,就不需要人工来输送热缩管。

如图8所示,还包括有推板8,前侧夹块62上连接有推板8,工作台1顶部开有落料口9,推板8会移动至落料口9的正上方。

夹块62在移动时带动推板8一起移动,当两侧夹块62将热缩管接住后,热缩管一侧会与推板8接触,当热缩管扩口完毕后两侧夹块62在复位时,连接有推板8的夹块62带动推板8一起复位,推板8在复位时带动热缩管一起移动,当热缩管移动至落料口9正上方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热缩管通过落料口9落出,这时,只需要将收集框放置在落料口9下方即可将扩口完毕的热缩管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