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电动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6663发布日期:2020-09-01 20:0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电动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电动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注塑机行业发展很迅速,为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双色注塑机和多组份注塑机已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目前,市场上存在全电动、全液压以及电液混合的注塑机。由于全液压注塑机采用的液压机存在污染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以至于很多商家偏向于全电动注塑机的研发。全电动注塑机的研发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目前市场上全电动的双色注塑机或多组份注塑机研究很少,基本上都是全液压或电液混合的。

全液压或电液混合的双色注塑机的中心顶出装置基本采用液压顶出,然而液压顶出存在控制精度低,并很难实现单独控制顶出。全电动的单色注塑机的中心顶出装置采用电动顶出,但是由于丝杠副丝杆与主顶出杆非同轴,因此只能应用于双丝杠副单顶出结构的全电动单色注塑机,而无法应用于全电动双顶出结构的全电动多组份注塑机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电动顶出装置,其丝杠副丝杆与主顶出杆同轴设置,适用于全电动的单色注塑机、双色注塑机和多组份注塑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电动顶出装置,包括电机组件、同步带轮组件、丝杠副、中心顶出组件,所述的丝杠副由丝杆和与所述的丝杆配合的丝母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组件通过所述的同步带轮组件驱动所述的丝母旋转,所述的丝杆带动所述的中心顶出组件轴向运动,所述的中心顶出组件由顶出导板和主顶出杆组成,所述的丝杆的轴向后端与所述的顶出导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主顶出杆的轴向前端与所述的顶出导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丝杆与所述的主顶出杆同轴。

该全电动顶出装置还包括丝杠支撑组件,所述的丝杠支撑组件由轴承、丝杠套、紧固螺母、轴承座、轴承压盖组成,所述的轴承套设安装于所述的丝母外,所述的轴承的内圈的后端由所述的丝母的后端凸缘压住,所述的丝杠套套设于所述的丝母外,所述的轴承的内圈的前端由所述的丝杠套压住,所述的紧固螺母与所述的丝母的前端螺接以压紧所述的轴承,所述的轴承座套设安装于所述的轴承外,所述的轴承座的后端内侧与所述的丝母的后端凸缘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后端油封,所述的轴承压盖与所述的轴承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压盖的后端与所述的丝杠套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前端油封,所述的轴承座的顶部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的轴承提供润滑油的润滑油接头,所述的轴承座的底部上设置有用于泄出多余润滑油的泄油孔,所述的泄油孔上设置有堵头。丝母高速旋转时通过丝杠支撑组件来稳定旋转动作。

所述的电机组件由伺服电机组成,所述的同步带轮组件由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同步带组成,所述的第一带轮设置于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二带轮套设于所述的丝杆的后端上,所述的第二带轮与所述的丝母的后端凸缘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带轮旋转带动丝母旋转运动,所述的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的第一带轮和所述的第二带轮上。

所述的顶出导板的四个角上各活动设置有一根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的轴线与所述的主顶出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的导向杆的轴向前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的导向杆的后端与注塑机的动模板连接,四根导向杆起到支撑顶出导板和轴承座的作用。

所述的顶出导板上活动设置有至少一根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的轴线与所述的主顶出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的限位杆的轴向前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回退时所述的顶出导板轴向运动过量的限位挡块,所述的限位杆的后端与注塑机的动模板连接。一般情况下上下对称设置两根限位杆,使得限位更稳定;此外,限位杆也起到了支撑顶出导板的作用。

所述的顶出导板上设置有四根副顶出杆,四根所述的副顶出杆分布于所述的主顶出杆的四周,所述的副顶出杆的轴线与所述的主顶出杆的轴线平行。一般情况下四根副顶出杆位于主顶出杆四周的四个角上,即四根副顶出杆围成一个正方形。

所述的顶出导板的后端面的中心位置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一个固定套,所述的主顶出杆的轴向前端与所述的固定套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利用电机组件驱动丝母旋转使丝杆带动主顶出杆轴向运动,即采用电动顶出,由于丝杠副能够精确传动,因此控制精度高,且采用电动顶出、同步带轮组件传动能够方便地实现单独控制顶出;此外,丝杠副传动效率高,节能高效,无污染。

2)将丝杆的轴向后端与顶出导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并将主顶出杆的轴向前端与顶出导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同时使丝杆与主顶出杆同轴,由于丝杆与主顶出杆同轴设置,且结构紧凑简单,因此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全电动的单色注塑机、全电动的双色注塑机和全电动的多组份注塑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全电动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全电动顶出装置中的丝杠副和丝杠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全电动顶出装置中的中心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全电动顶出装置中的中心顶出组件中的主顶出杆与顶出导板的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全电动顶出装置安装于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电动顶出装置,如图所示,其包括电机组件1、同步带轮组件2、丝杠副3、中心顶出组件4,丝杠副3由丝杆31和与丝杆31配合的丝母32组成,电机组件1通过同步带轮组件2驱动丝母32旋转,丝杆31带动中心顶出组件4轴向运动,中心顶出组件4由顶出导板41和主顶出杆42组成,丝杆31的轴向后端与顶出导板4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主顶出杆42的轴向前端与顶出导板4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具体为顶出导板41的后端面的中心位置上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固定有一个固定套48,主顶出杆42的轴向前端与固定套48螺接,丝杆31与主顶出杆42同轴。

在本实施例中,该全电动顶出装置还包括丝杠支撑组件5,丝杠支撑组件5由轴承51、丝杠套52、紧固螺母53、轴承座54、轴承压盖55组成,轴承51套设安装于丝母32外,轴承51的内圈的后端由丝母32的后端凸缘321压住,丝杠套52套设于丝母32外,轴承51的内圈的前端由丝杠套52压住,紧固螺母53与丝母32的前端螺接以压紧轴承51,轴承座54套设安装于轴承51外,轴承座54的后端内侧与丝母32的后端凸缘32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后端油封56,轴承压盖55与轴承座54的前端固定连接,轴承压盖55的后端与丝杠套5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前端油封57,轴承座54的顶部上设置有用于为轴承51提供润滑油的润滑油接头541,轴承座54的底部上设置有用于泄出多余润滑油的泄油孔542,泄油孔542上设置有堵头543。丝母32高速旋转时通过丝杠支撑组件5来稳定旋转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组件1由伺服电机11组成,同步带轮组件2由第一带轮21、第二带轮22和同步带23组成,第一带轮21设置于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22套设于丝杆31的后端上,第二带轮22与丝母32的后端凸缘32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带轮22旋转带动丝母32旋转运动,第二带轮22位于顶出导板41的前方,即第二带轮22位于顶出导板41与轴承座54之间,这种内侧安装方式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步带23绕设于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上。

在本实施例中,顶出导板41的四个角上各活动设置有一根导向杆43,导向杆43的轴线与主顶出杆42的轴线平行,导向杆43的轴向前端通过连接板44与轴承座54连接,导向杆43的后端与注塑机的动模板6螺纹连接,顶出导板41和轴承座54用四根导向杆43作支撑;顶出导板41上活动设置有两根限位杆45,两根限位杆45上下对称分布,限位杆45的轴线与主顶出杆42的轴线平行,限位杆45的轴向前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回退时顶出导板41轴向运动过量的限位挡块46,即限位挡块46用于保护顶出退到位的前提下防止顶出导板41与第二带轮22碰撞,限位杆45的后端与注塑机的动模板6连接;顶出导板41上设置有四根副顶出杆47,具体为四根副顶出杆47各自的轴向前端分别与顶出导板41螺接,四根副顶出杆47分布于主顶出杆42的四周,副顶出杆47的轴线与主顶出杆42的轴线平行,一般情况下四根副顶出杆47位于主顶出杆42四周的四个角上,即四根副顶出杆47围成一个正方形。

在此,伺服电机11采用现有技术;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均采用现有的带轮;第一带轮21与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的连接及第二带轮22与丝杆31的前端的连接可采用现有的连接技术,如可通过键连接,也可以通过张紧轮连接;轴承采用现有技术;紧固螺母53采用普通螺母即可;前端油封57和后端油封56均采用现有的油封。

在丝杆31中可设置油通道,利用油通道中的润滑油为丝杆31与丝母32提供润滑油,以保证丝杆31与丝母32的稳定工作。

安装时,伺服电机11通过电机法兰12安装于注塑机的动模板6上,伺服电机11给中心顶出组件4提供驱动力,将加热后的轴承51安装在丝母32的外径上,安装丝杠套52压住轴承51的内圈,通过紧固螺母53将轴承51压紧,减小或消除轴向间隙,轴承座54的后端内侧安装后端油封56,将已经装有轴承51、丝杠套52和紧固螺母53的丝杠副3装入轴承座54中,将前端油封57装入轴承压盖55的后端中,并将其安装到轴承座54的前端面上,以压住轴承51的外圈,将第二带轮22与丝母32的后端凸缘321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带轮22带动丝母32一起旋转,通过丝杆31的轴向后端定位到顶出导板41的前端面上,以将装好的组件安装定位到顶出导板41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