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2963发布日期:2020-08-25 18:47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材料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



背景技术:

聚乙烯材料加工普遍采用低温高活性引剂引发聚合体系,以高纯度乙烯为主要原料,以丙烯/丙烷等为密度调整剂,在约200℃~330℃和150~300mpa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产生熔融聚乙烯,熔融聚乙烯经过水冷却后送入造粒机进行切粒。

目前现有的聚乙烯材料造粒机,熔融聚乙烯经过水冷却后聚乙烯表面会覆盖一层水珠跟随聚乙烯进入造粒机,在切刀多聚乙烯进行切割时,这些水珠残留在切刀表面使切刀表面产生粘力,导致切下的聚乙烯颗粒粘附在切刀上,使得在切割完成后需要停下机器才能取下粘附在切刀上的聚乙烯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聚乙烯材料造粒机,熔融聚乙烯经过水冷却后聚乙烯表面会覆盖一层水珠跟随聚乙烯进入造粒机,在切刀多聚乙烯进行切割时,这些水珠残留在切刀表面使切刀表面产生粘力,导致切下的聚乙烯颗粒粘附在切刀上,使得在切割完成后需要停下机器才能取下粘附在切刀上的聚乙烯颗粒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其结构包括控制台、入料斗、水冷箱、造粒机、底座,所述控制台安装在底座前侧,所述入料斗嵌固于水冷箱左侧上方,所述水冷箱通过焊接连接于底座顶部,所述造粒机嵌固于水冷箱右端,所述造粒机包括出料孔、切割板、清理槽、出粒槽,所述出料孔嵌设于造粒机内部,所述切割板通过螺栓连接于出料孔前侧,所述清理槽设于切割板下方,所述出粒槽嵌设于清理槽底部,所述出料孔呈弧形分布在造粒机中部,且切割板只能顺时针旋转,并且出粒槽为漏斗形。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出料孔包括通孔、导板、导向轮,所述通孔置于出料孔内部,所述导板通过焊接连接于通孔内壁,所述导向轮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导板左下壁,所述导板底部向右弯曲,且长度大于通孔的半径,且有三组。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导向轮包括固定块、防滑块、通管,所述固定块通过焊接连接于导向轮内壁,所述防滑块嵌固于导向轮内,所述通管贯穿于导向轮内侧且与防滑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向轮四个为一组,且导向轮上下两侧向内凹陷。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切割板包括支撑块、切刀、凹槽,所述支撑块左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切割板右壁表面,所述切刀嵌固于支撑块右端,所述凹槽嵌设于切刀表面,所述切刀右侧为弧形,且凹槽交错分布。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清理槽包括下料管、固定板、刷板,所述下料管嵌设于清理槽内部,所述固定板外壁焊接在下料管内壁,所述刷板向上弯曲,且紧贴切刀表面,并且下料管与出粒槽相通。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固定板包括限位块、升缩缸、接收轮、驱动齿,所述限位块与升缩缸分别焊接在固定板上下内壁,所述接收轮安装于两个升缩缸之间,所述驱动齿配合安装于接收轮左侧且与刷板相啮合,所述限位块与升缩缸各有两块,且驱动齿左半部分为齿状并且右半部分为圆环状。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升缩缸包括气缸、活塞、升缩杆、顶轴,所述气缸嵌设于升缩缸内部,所述活塞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气缸内壁,所述升缩杆一端通过活栓连接于活塞上表面且另一端与接收轮背面相连接,所述升缩缸内部直径大于升缩杆的直径,且升缩杆能够以升缩缸上壁为支撑点左右摆动,并且升缩杆带动接收轮转动180°后缩回并使接收轮反转。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熔融聚乙烯材料通过入料斗加入水冷箱水冷,然后穿过通孔,此时通孔内的防滑块防止聚乙烯材料在通孔内部打滑,以免切割时出现打滑现象,启动切割板切刀顺时针转动,使切刀弧形的右侧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切割。

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切刀对聚乙烯进行切割后转入清理槽内部,由于刷板紧贴切刀表面,同时升缩缸带动升缩杆上下移动,使接收轮来回转动180°,从而使驱动齿带动刷板上下移动,便于将切割下来的聚乙烯材料扫下,以免避免聚乙烯材料粘附在切刀表面,使得无需停下机器即可清理残留的聚乙烯颗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造粒机的侧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出料孔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孔的侧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切割板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清理槽的侧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刷板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升缩缸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控制台1、入料斗2、水冷箱3、造粒机4、底座5、出料孔41、切割板42、清理槽43、出粒槽44、通孔a1、导板a2、导向轮a3、固定块a31、防滑块a32、通管a33、支撑块421、切刀422、凹槽423、下料管431、固定板432、刷板433、限位块b1、升缩缸b2、接收轮b3、驱动齿b4、气缸b21、活塞b22、升缩杆b23、顶轴b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

一种聚乙烯材料造粒机,其结构包括控制台1、入料斗2、水冷箱3、造粒机4、底座5,所述控制台1安装在底座5前侧,所述入料斗2嵌固于水冷箱3左侧上方,所述水冷箱3通过焊接连接于底座5顶部,所述造粒机4嵌固于水冷箱3右端,所述造粒机4包括出料孔41、切割板42、清理槽43、出粒槽44,所述出料孔41嵌设于造粒机4内部,所述切割板42通过螺栓连接于出料孔41前侧,所述清理槽43设于切割板42下方,所述出粒槽44嵌设于清理槽43底部,所述出料孔41呈弧形分布在造粒机4中部,且切割板42只能顺时针旋转,并且出粒槽44为漏斗形,使切割板42顺时针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切割,并使切割后的聚乙烯颗粒通过漏斗形的出粒槽44排出。

图中,所述出料孔41包括通孔a1、导板a2、导向轮a3,所述通孔a1置于出料孔41内部,所述导板a2通过焊接连接于通孔a1内壁,所述导向轮a3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导板a2左下壁,所述导板a2底部向右弯曲,且长度大于通孔a1的半径,且有三组,利于经过水冷箱3水冷后的聚乙烯材料向切割板42移动,便于对其进行切割。

图中,所述导向轮a3包括固定块a31、防滑块a32、通管a33,所述固定块a31通过焊接连接于导向轮a3内壁,所述防滑块a32嵌固于导向轮a3内,所述通管a33贯穿于导向轮a3内侧且与防滑块a3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向轮a3四个为一组,且导向轮a3上下两侧向内凹陷,利于聚乙烯材料穿过通管a33且防滑块a32防止聚乙烯材料在切割过程中打滑。

图中,所述切割板42包括支撑块421、切刀422、凹槽423,所述支撑块421左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切割板42右壁表面,所述切刀422嵌固于支撑块421右端,所述凹槽423嵌设于切刀422表面,所述切刀422右侧为弧形,且凹槽423交错分布,利于切刀422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切割。

本实施例的具体原理:将熔融聚乙烯材料通过入料斗2加入水冷箱3,使聚乙烯材料经过水冷箱3水冷,然后将聚乙烯材料穿过导向轮a3内侧的通孔a1,此时导向轮a3上下两侧的防滑块a32防止聚乙烯材料在通孔a1内部打滑,然后启动切割板42通过带动支撑块421切刀422顺时针转动,使得切刀422弧形的右侧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切割,切割下来的聚乙烯颗粒通过漏斗形的出粒槽44排出。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图8:

图中,所述清理槽43包括下料管431、固定板432、刷板433,所述下料管431嵌设于清理槽43内部,所述固定板432外壁焊接在下料管431内壁,所述刷板433向上弯曲,且紧贴切刀422表面,并且下料管431与出粒槽44相通,使刷板433对粘附在切刀422表面的聚乙烯材料扫下,避免聚乙烯材料长时间粘附在切刀422表面。

图中,所述固定板432包括限位块b1、升缩缸b2、接收轮b3、驱动齿b4,所述限位块b1与升缩缸b2分别焊接在固定板432上下内壁,所述接收轮b3安装于两个升缩缸b2之间,所述驱动齿b4配合安装于接收轮b3左侧且与刷板433相啮合,所述限位块b1与升缩缸b2各有两块,且驱动齿b4左半部分为齿状并且右半部分为圆环状,利于驱动齿b4带动刷板433移动。

图中,所述升缩缸b2包括气缸b21、活塞b22、升缩杆b23、顶轴b24,所述气缸b21嵌设于升缩缸b2内部,所述活塞b22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气缸b21内壁,所述升缩杆b23一端通过活栓连接于活塞b22上表面且另一端与接收轮b3背面相连接,所述升缩缸b2内部直径大于升缩杆b23的直径,且升缩杆b23能够以升缩缸b2上壁为支撑点左右摆动,并且升缩杆b23带动接收轮b3转动180°后缩回并使接收轮b3反转,利于升缩杆b23带动驱动齿b4来回转动使刷板433上下刷动,便于将切割下来的聚乙烯材料扫下。

本实施例的具体原理:切刀422对聚乙烯进行切割后转入清理槽43内部,由于固定板432内侧的刷板433紧贴切刀422表面,使切刀422经过固定板432内侧时刷板433摩擦切刀422表面,同时固定板432内的升缩缸b2带动活塞b22使升缩杆b23上下移动,在缩杆b23的上下移动下,使接收轮b3来回转动180°,由于接收轮b3与驱动齿b4同步转动,从而使驱动齿b4带动刷板433上下移动,便于将切割下来的聚乙烯材料扫下,以免避免聚乙烯材料粘附在切刀422表面,使得无需停下机器即可清理残留的聚乙烯颗粒。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