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灌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31983发布日期:2020-11-13 16:34阅读:1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灌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风电叶片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传统灌胶系统以流道轴向铺放于内蒙皮表面,但是大型叶片的轴向流道数量要求多、流道铺放困难,且流道相互之间的间距不好控制,且灌注过程中容易形成包气等质量问题,由于流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整个灌注系统所需要的注胶口非常多,对灌注操作人员要求多,注胶管漏气风险增大,且注胶管中浪费的胶液较多,与一体灌注胶机连接时非常繁琐;由于负压走向的原因,注胶管必须随着胶液完全浸透流道间所有布层且胶液超出下一流道10-20cm才可开启,容易产生某区域上胶困难现象,导致灌注“等待”时间偏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风电叶片灌注方法,其根据叶片实际长度合理地铺设各流道,不仅流道数量少,结构简单,而且同步灌注的方式减少了灌注时长,提高了灌注效率。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整个叶片蒙皮靠近叶根的环向区域铺设一条环向流道;

步骤二、沿着叶片轴向且靠近后缘主梁边处铺设一条流道作为主流道;

步骤三、在前缘靠近棱台区域铺设一条流道,即第一流道;

步骤四、在前缘中间区域靠近前缘边铺设一条流道,即第二流道;

步骤五、在后缘叶根至叶中区域铺设一条流道,即第三流道;

步骤六、同时或间隔开启上述流道上的阀门。

优选地,主流道数量为一条以上,且位于主梁的后缘边沿或前缘边沿。

优选地,主流道沿着轴向分别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及第五阀门,第一流道上设有第六阀门,第二流道上设有第七阀门,第三流道上设有第八阀门,第一阀门位于距离叶根1.3m处,第二阀门位于距离叶根1.8m处,第三阀门位于距离叶根12.5m处,第四阀门位于距离叶根29.5m处,第五阀门位于距离叶根47m处,第六阀门位于距离叶根4m处,第七阀门位于距离叶根16m处,第八阀门位于距离叶根12.5m处。

优选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第三流道均平行于主流道,且第一流道距离主流道1.6m,第二流道距离主流道0.8m,第三流道距离主流道1.6m。

优选地,环向流道距离叶根1.5m处。

优选地,第一流道靠近叶根端与环向流道汇合,主流道靠近叶根端与环向流道汇合,两处汇合处各铺设一抽气袋。

本发明优点如下:其在叶根处铺设环向流道,然后沿着轴向在前缘处铺设两条流道,即第一与第二流道,在后缘处铺设两条流道,即主流道与第三流道,流道数量尽可能地减少,注胶口相应也减少,使得施工简单方便,并减少树脂胶水的浪费;各流道上的阀门能同时开启,减少整个灌注时间,也可以间接开启,根据不同工况灵活应用,而灌注时间缩短,意味着灌注过程出现问题的几率减少,提高灌注质量;流道交汇处设有抽气袋,交汇处的树脂胶水由于流量较大,容易形成包气缺陷,而抽气袋则能避免包气形成,同时降低漏气风险,提高灌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叶片;2、叶根;3、叶中;4、叶尖;5、前缘;6、后缘;7、棱台区域;8、环向流道;9、主流道;10、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第三流道;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6、第四阀门;17、第五阀门;18、第六阀门;19、第七阀门;20、第八阀门;21、抽气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是针对大型风电叶片的一种灌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整个叶片1的蒙皮上,靠近叶根2的环向区域铺设一条环向流道8,环向流道8;

步骤二、沿着叶片1轴向且靠近后缘6主梁边处铺设一条流道作为主流道9;

步骤三、在前缘5靠近棱台区域7铺设一条流道,即第一流道10;

步骤四、在前缘5中间区域靠近前缘5边铺设一条流道,即第二流道11;

步骤五、在后缘6叶根2至叶中3区域铺设一条流道,即第三流道12;

步骤六、同时或间隔开启上述流道上的阀门。

本实施例中,叶片1总长为70m左右,且主流道9数量为一条,靠近于主梁处铺设,当然,主流道9数量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适度增加,如所灌注的叶片1存在大面积拐角且布层较厚,灌注过程容易产生阻断,因此可适当的增设主流道9进行供胶。

如图1所示,主流道9沿着轴向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及第五阀门17,第一流道10上设有第六阀门18,第二流道11上设有第七阀门19,第三流道12上设有第八阀门20,第一阀门13位于距离叶根21.3m处,第二阀门14位于距离叶根21.8m处,第三阀门15位于距离叶根212.5m处,第四阀门16位于距离叶根229.5m处,第五阀门17位于距离叶根247m处。

第一流道10、第二流道11及第三流道12均平行于主流道9,且第一流道10距离主流道9为1.6m,第二流道11距离主流道9为0.8m,第三流道12距离主流道9为1.6m,环向流道8距离叶根2为1.5m处。

本实施例中,主流道9一端与环向流道8汇合,另一端靠近叶尖4,而主流道9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并不一定从叶根2分布于叶尖4。

本实施例中,主流道9为不间断的一整条管道,当然,主流道9可分段铺设,分段式适用于叶片1表面高低不平时情况,同时相应地增设阀门,使得主流道9铺设于叶片1上时更服帖,避免主流道9形成折弯,造成树脂胶浪费,增加灌注风险。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0、第二流道11即第三流道12均平行于主流道9设置,当然,上述流道也可以不平行于主流道9,根据实际叶片1尺寸及形状可适度调整各流道的走向长度、角度及流道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以总长为70m、宽度为4.6m的叶片1为例,各注胶口,即阀门,具体位置如上述所述,而对应的注胶口流速分别设置为:主流道9上的第一阀门13至第五分别为3.1、3.1、3.7、4.9、5.5kg/min,第六阀门18为2.1kg/min,第七阀门19为2.6kg/min,第八阀门20为5.0kg/min,第一阀门13至第八阀门20开启时间分别为0、3~5、10、15、20、5~10、35~40及5~10min,根据上述速度与时间,同时开启所有阀门,预计整支叶片1的蒙皮灌注完需要50min左右,而现有常规灌注方法,通常设置多根流道呈叶脉状结构,中间主轴流道为最主要流道,灌注同样的叶片1及速度的前提下,大概需要1h30min左右,而本发明方法则节省了近半时间。

另外,第一流道10靠近叶根2端与环向流道8汇合,主流道9靠近叶根2端与环向流道8汇合,两处汇合处各铺设一抽气袋21,抽气袋21可拆卸,抽气袋21对流道内部进行抽气,防止汇合处流量较大情况下产生胶气混合缺陷,抽气袋21的尺寸及安装方式在此不赘言,其驱动力通常采用相关电动辅助设备。

以上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