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4061发布日期:2021-01-15 14:0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168539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动模及一定模,动模具有一侧滑块,侧滑块上开设有若干斜孔;定模包括一定模板及若干装设于定模板上的斜导柱,定模板上开设有若干为盲孔的斜导柱孔,斜导柱装设于该斜导柱孔内,斜导柱另一端插置于侧滑块的斜孔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虽然能减少斜导柱在定模板上的占用空间,但是在上述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斜导柱和侧滑块的位置不可调,进而导致注塑出的注塑件为固定的尺寸,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若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的此注塑件时,需要另外更换相对应尺寸的模具,进而造成上述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的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斜导柱和侧滑块的位置可调,提高模具的适用范围,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架,后模架上依次设有后模座、前模座和前模架,后模座正对前模座的一端开设有后模空腔,后模架内滑动连接有顶针,顶针的端部与后模空腔相互连通,前模座靠近后模座的一端上开设有与后模空腔相适配的前模空腔,前模架上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前模空腔相互连通,前模座靠近后模座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前调节座,前调节座远离前模座的一端设有斜导柱,后模座靠近前模座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置于后模空腔内的后调节座,后调节座的滑动方向与前调节座的滑动方向一致,后调节座上滑动连接有后滑座,后滑座上开设有与斜导柱相适配的导槽,后滑座的一侧设有置于后模空腔内的侧注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模架起到支撑后膜座、前模座和前模架的作用,操作员将熔融状态下的原料通过进料口灌注到前模空腔内和后模空腔内,再通过前模空腔、后模空腔与侧注塑块的相互配合,共同组成需要注塑的注塑件结构,当注塑件注塑冷却后,再将前模座与后模座打开,通过斜导柱与导槽的相互配合,带动后滑座运动,进而将侧注塑块从注塑件的内部抽离出去,再通过顶针的顶出运动,将注塑件进行顶出,完成注塑件的注塑过程;操作员根据实际注塑件的尺寸需求,可以先滑动后调节座的位置,再调节前调节座的位置,实现斜导柱与导槽的正对、配合,通过斜导柱和侧滑块的位置可调,进而实现注塑件尺寸的改变,具有提高注塑模具适用范围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前模座内转动连接有前蜗杆,前蜗杆的一端伸出前模座,前模座内转动连接有与前蜗杆啮合的前蜗轮,前蜗轮内固设有与前蜗轮同轴线的前螺杆,前螺杆的长度方向与前调节座的滑动方向一致,前蜗杆贯穿前调节座且与前调节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需要调节前调节座的位置时,转动前蜗杆,通过前蜗杆与前蜗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前蜗轮的转动,再通过前蜗轮的转动带动前螺杆转动,通过前螺杆与前调节座之间的螺纹连接,最终实现前调节座的运动,对前调节座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前蜗轮和前蜗杆之间的自锁性质,具有提高前调节座在前模座上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前模座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前锁紧螺杆,前锁紧螺杆的端部置于前模座内且与前调节座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将前调节座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此时转动前锁紧螺杆,直至前锁紧螺杆的端部与前调节座抵触,进而对前调节座进行锁紧,进一步提高前调节座在前模座上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后模座内转动连接有后蜗杆,后蜗杆的一端伸出后模座,后模座内转动连接有后蜗轮,后蜗轮上固设有与后蜗轮同轴线的后螺杆,后螺杆的长度方向与后调节座的滑动方向一致,后螺杆置于后调节座远离侧注塑块的一侧且与后调节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需要调节后调节座的位置时,转动后蜗杆,通过后蜗杆与后蜗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后蜗轮的转动,再通过后蜗轮的转动带动后螺杆转动,通过后螺杆与后调节座之间的螺纹连接,最终实现后调节座的运动,对后调节座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后蜗轮和后蜗杆之间的自锁性质,具有提高后调节座在后模座上稳定性的效果,后螺杆置于后调节座远离侧注塑块的一侧,进而起到避让侧注塑块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后模座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后锁紧螺杆,后锁紧螺杆的端部置于后模座内且与后调节座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将后模座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此时转动后锁紧螺杆,直至后锁紧螺杆的端部与后调节座抵触,进而对后调节座进行锁紧,进一步提高后调节座在后模座上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后调节座内开设有限位槽,后滑座置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滑座置于限位槽内滑动,限位槽限定了后滑座的滑动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后调节座与后滑座之间滑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后滑座上转动连有滑轮,滑轮置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置于限位槽内滚动,将后调节座与后滑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而减少了后调节座与后滑座之间的阻力,进而便于后滑座在后调节座内更好的滑动。

可选的,所述前模座上靠近前调节座的一侧设有滑轨,前调节座与滑轨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调节座置于滑轨上滑动,滑轨限定了前调节座的滑动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前调节座与前模座之间滑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侧注塑块与后滑座可拆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注塑块与后滑座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式连接,当操作员需要不同尺寸的注塑件时,进而便于操作员更换不同的侧注塑块,以适应不同尺寸注塑件的需求,进而提高可注塑尺寸的范围大小。

可选的,所述前模架上靠近前模座的一侧固设有若干个限位杆,若干个限位杆相互平行,限位杆依次贯穿前模座、后模座和后模架,限位杆与后模座、后模架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模的过程中,前模座与后模座相互分离打开,限位杆置于后模座和后模架内且与后模架、后模座滑动连接,通过限位杆进而提高了模具在开模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操作员根据实际注塑件的尺寸需求,可以先滑动后调节座的位置,再调节前调节座的位置,实现斜导柱与导槽的正对、配合,通过斜导柱和侧滑块的位置可调,进而实现注塑件尺寸的改变,具有提高注塑模具适用范围的效果;

2.当操作员需要调节前调节座的位置时,转动前蜗杆,通过前蜗杆与前蜗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前蜗轮的转动,再通过前蜗轮的转动带动前螺杆转动,通过前螺杆与前调节座之间的螺纹连接,最终实现前调节座的运动,对前调节座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前蜗轮和前蜗杆之间的自锁性质,具有提高前调节座在前模座上稳定性的效果;

3.当操作员将前调节座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此时转动前锁紧螺杆,直至前锁紧螺杆的端部与前调节座抵触,进而对前调节座进行锁紧,进一步提高前调节座在前模座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前调节座和后调节座的纵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前锁紧螺杆的横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模架;2、后模座;25、后模空腔;3、前模座;35、前模空腔;4、前模架;41、进料口;5、限位杆;6、顶针;7、前调节座;8、斜导柱;9、前螺杆;10、前蜗轮;11、前蜗杆;12、滑轨;13、前转杆;14、前锁紧螺杆;15、后调节座;151、限位槽;16、后滑座;161、导槽;162、滑轮;17、侧注塑块;18、后螺杆;19、后蜗轮;20、后蜗杆;21、后转杆;22、后锁紧螺杆;2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架1,后模架1上依次安装有方形状的后模座2、前模座3和前模架4,后模座2、前模座3和前模架4均呈水平状。后模座2正对前模座3的一端开设有后模空腔25,前模座3靠近后模座2的一端上开设有与后模空腔25相适配的前模空腔35,前模架4上开设有进料口41,进料口41与前模空腔35相互连通。操作员将熔融状态下的原料通过进料口41灌注到前模空腔35内和后模空腔25内,再通过前模空腔35、后模空腔25的相互配合,对注塑件进行注塑。

参照图2和图3,前模架4上靠近前模座3的一侧固设有四个竖直的限位杆5,四个限位杆5相互平行且置于前模架4的四个拐角处。限位杆5依次贯穿前模座3、后模座2和后模架1,限位杆5与后模座2、后模架1滑动连接。当注塑件在前模空腔35和后模空腔25内冷却成型后,进而通过开模过程将前模座3与后模座2打开。在开模的过程中,前模座3与后模座2相互分离打开,限位杆5置于后模座2和后模架1内且与后模架1、后模座2滑动连接,通过限位杆5进而提高了模具在开模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照图2,后模架1内滑动连接有多个竖直的顶针6,顶针6的端部与后模空腔25相互连通。当模具开模后,通过顶针6的顶出运动,将注塑件进行顶出,完成注塑件的注塑过程。

参照图4,前模座3靠近后模座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前调节座7,前调节座7沿水平的方向滑动。前调节座7远离前模座3的一端固设有斜导柱8,后模座2靠近前模座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置于后模空腔25内的后调节座15,后调节座15的滑动方向与前调节座7的滑动方向一致。后调节座15上滑动连接有后滑座16,后滑座16上开设有与斜导柱8相适配的导槽161,后滑座16的一侧安装有置于后模空腔25内的侧注塑块17。当注塑件需要用到侧抽的注塑工艺时,固定住前调节座7和后调节座15的位置,通过斜导柱8与导槽161的相互配合,带动后滑座16运动,进而将侧注塑块17从注塑件的内部抽离出去,完成注塑件的侧抽注塑。操作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注塑件的尺寸需求,先滑动后调节座15的位置,再调节前调节座7的位置,实现斜导柱8与导槽161的正对、配合,通过斜导柱8和侧滑块的位置可调,进而实现注塑件尺寸的改变。

参照图4,前模座3上靠近前调节座7的一侧固有水平的滑轨12,前调节座7与滑轨12滑动连接,滑轨12限定了前调节座7的滑动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前调节座7与前模座3之间滑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4,前模座3内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前蜗杆11,前蜗杆11的一端伸出前模座3且固设有前转杆13。前模座3内转动连接有与前蜗杆11啮合的前蜗轮10,前蜗轮10内固设有与前蜗轮10同轴线的前螺杆9,前螺杆9呈水平状且与前蜗杆11相互垂直,前螺杆9的长度方向与前调节座7的滑动方向一致,前蜗杆11贯穿前调节座7且与前调节座7螺纹连接。当操作员需要调节前调节座7的位置时,转动前转杆13,进而带动前蜗杆11转动,通过前蜗杆11与前蜗轮10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前蜗轮10的转动,再通过前蜗轮10的转动带动前螺杆9转动,通过前螺杆9与前调节座7之间的螺纹连接,最终实现前调节座7的运动,对前调节座7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3,前模座3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前锁紧螺杆14,前锁紧螺杆14的端部置于前模座3内且与前调节座7抵触。当操作员将前调节座7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此时转动前锁紧螺杆14,直至前锁紧螺杆14的端部与前调节座7抵触,进而对前调节座7进行锁紧,进一步提高前调节座7在前模座3上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4,后模座2内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后蜗杆20,后蜗杆20的一端伸出后模座2且固设有圆形的后转杆21,后模座2内转动连接有后蜗轮19,后蜗轮19上固设有与后蜗轮19同轴线的后螺杆18,后螺杆18呈水平状且与后蜗杆20相互垂直。后螺杆18的长度方向与后调节座15的滑动方向一致,后螺杆18置于后调节座15远离侧注塑块17的一侧且与后调节座15螺纹连接。当操作员需要调节后调节座15的位置时,转动后转杆21,进而带动后蜗杆20转动,通过后蜗杆20与后蜗轮19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后蜗轮19的转动,再通过后蜗轮19的转动带动后螺杆18转动,通过后螺杆18与后调节座15之间的螺纹连接,最终实现后调节座15的运动,对后调节座15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1和图4,后模座2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后锁紧螺杆22,后锁紧螺杆22的端部置于后模座2内且与后调节座15抵触。当操作员将后模座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此时转动后锁紧螺杆22,直至后锁紧螺杆22的端部与后调节座15抵触,进而对后调节座15进行锁紧,进一步提高后调节座15在后模座2上的稳定性。

参照图4,后调节座15内开设有限位槽151,后滑座16置于限位槽151内且与限位槽151滑动连接,限位槽151限定了后滑座16的滑动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后调节座15与后滑座16之间滑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4,后滑座16上转动连有滑轮162,滑轮162置于限位槽151内且与限位槽151滚动连接,滑轮162将后调节座15与后滑座16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而减少了后调节座15与后滑座16之间的阻力,进而便于后滑座16在后调节座15内更好的滑动。

参照图4,侧注塑块17与后滑座16可拆式连接,侧注塑块17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3,固定螺栓23贯穿侧注塑块17靠近后滑座16的一侧且与后滑座16螺纹连接,侧注塑块17与后滑座16通过固定螺栓23实现了可拆式连接。当操作员需要不同尺寸的注塑件时,进而便于操作员更换不同的侧注塑块17,以适应不同尺寸注塑件的需求,进而提高可注塑尺寸的范围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适用范围大的注塑件用注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操作员根据实际需求注塑件的尺寸大小,转动前转杆13和后转杆21,进而调节斜导柱8和后滑座16的位置,当后滑座16和斜导柱8的位置调节好后,再拧动前锁紧螺杆14和后锁紧螺杆22,固定前调节座7和后调节座15的位置,再通过侧注塑块17、前模空腔35和后模空腔25的相互配合,对注塑件进行注塑。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