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0623发布日期:2021-01-05 23:1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注塑模具通常是将融化后的原料注入型腔内,经冷却成型后形成产品,在注塑模具生产形状较为复杂的产品时,无法实现对产品的自动脱模,此时需要工人手动进行脱模,在此过程中,模具处于等待状态,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效率,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在对原料进行冷却成型时,不仅冷却效率较低,同时降温不均匀,从而容易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有环形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四棱柱形的定模,所述定模的底面为正方形,所述定模通过动力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定模的底端通过移动轮与轨道滚动连接,所述定模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模腔,所述水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关于定模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架上均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上传动连接有动模座,所述动模座与定模相邻的一侧设有动模,所述动模与定模相邻一侧设有第二模腔,所述动模与定模相背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模腔连通的注料口。

优选的,两个支撑架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柱,两个支撑架与水箱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均沿气缸的伸缩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导柱位于定模与水箱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柱位于定模与水箱相邻的一侧,所述动模座上设有导套,所述动模座通过导套与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均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轴和安装在第一导柱上电机,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与第一导柱连接,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与定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第二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电机上传动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定模的内部设有贯穿定模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与定模的棱平行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水箱底部且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上安装有水泵,所述输水管与动模相邻的两侧均沿输水管的轴向排列设有有至少两个喷嘴,各喷嘴均位于散热通道内,所述水箱内安装有制冷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通道与第二模腔相邻的四侧内壁均沿输水管的轴向排布有至少两个散热槽。

优选的,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安装有与输水管同轴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底端延伸至水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流筒的底端上安装有混合板。

优选的,所述水箱侧面的顶部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处设有扇叶,所述扇叶上安装有与水箱的内壁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远离扇叶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套设在导流筒上。

优选的,所述动模与定模相邻的一侧设有沿气缸伸缩方向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定模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的外周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轨道设置在环形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注塑模具中,通过自转的定模实现了两组第一模腔之间的切换,使其中一组处于注塑状态时,工人可以将另一组上的产品取下,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通过散热通道实现了定模的风冷,通过水循环实现了定模的水冷,提高了定模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的动模与定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和对应的名称为:1.支撑架,2.动模,3.定模,4.第一模腔,5.第一导柱,6.动模座,7.气缸,8.第二导柱,9.轨道,10.导流筒,11.水箱,12.喷嘴,13.散热槽,14.第二模腔,15.混合板,16.水泵,17.输水管,18.制冷器,19.散热通道,20.定位孔,21.定位柱,22.移动轮,23.注料口,24.散热口,25.第三齿轮,26.第四齿轮,27.转动轴,28.扇叶,29.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31.电机,32.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水箱11,水箱11的顶部固定有环形轨道9,轨道9上设有四棱柱形的定模3,定模3的底面为正方形,定模3通过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定模3的底端通过移动轮22与轨道9滚动连接,定模3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模腔4,水箱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两个支撑架1关于定模3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架1上均设有气缸7,气缸7上传动连接有动模座6,动模座6与定模3相邻的一侧设有动模2,动模2与定模3相邻一侧设有第二模腔14,动模2与定模3相背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模腔14连通的注料口2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移动轮22支撑定模3,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定模3沿着轨道9自转,定模3上的四个第一模腔4中正对的两个为一组分成两组,在支撑架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气缸7驱动两个动模座6移动,则通过动模座6驱动两个动模2移动,当两个动模2相互靠近移动时,两个动模2上的第二模腔14与第一组第一模腔4合模,通过注料管23注入原料,实现工件的注塑生产,当注塑完成后动模2打开,定模3旋转90度,之后动模2上的第二模腔14与第二组第一模腔4合模继续生产,而此时工人可以将第一组第一模腔4内的产品取出,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同时合模时通过两个动模2分别从两侧顶靠定模3,使模具整体受力平衡,提高了模具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两个支撑架1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柱5,两个支撑架1与水箱1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柱8,第一导柱5与第二导柱8均沿气缸7的伸缩方向分布,第一导柱5位于定模3与水箱11相背的一侧,第二导柱8位于定模3与水箱11相邻的一侧,动模座6上设有导套,动模座6通过导套与第一导柱5和第二导柱8均滑动连接。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支撑架1提高了第一导柱5与第二导柱8的稳定性,在第一导柱5和第二导柱8与导套的配合下,实现了对动模座6的导向支撑作用,提高了动模2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轴32和安装在第一导柱5上电机31,驱动轴32通过轴承与第一导柱5连接,驱动轴32的第一端与定模3固定连接,驱动轴32的第二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9,电机31上传动连接有与第一齿轮29啮合的第二齿轮30。本实施方案中,电机31为伺服电机,通过电机31驱动第二齿轮30转动,在第二齿轮29的传动作用下,通过驱动轴31驱动定模3转动,提高了对定模3转动角度控制的精度。

如图3-4所示,定模3的内部设有贯穿定模3的散热通道19,散热通道19内设有与定模3的棱平行的输水管17,输水管17的一端延伸至水箱11底部且与水箱11固定连接,输水管17的一端上安装有水泵16,输水管17与动模2相邻的两侧均沿输水管17的轴向排列设有有至少两个喷嘴12,各喷嘴12均位于散热通道19内,水箱11内安装有制冷器1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散热通道19对定模3内部进行散热,提高了定模3的散热效率,提高了模具的成型效率,在模具生产时,当原料填充满第一模腔4与第二模腔14后,定模3吸热整体温度升高,通过水泵16将水箱11内部的冷却水从输水管17处送至喷嘴12,之后通过喷嘴12将水定向喷到与第二模腔14合模的一组第一模腔4的方向,提高了定模3与动模2相邻的两侧的散热效率,提高了产品成形的效率,提高了模具生产的效率,之后水流沿着散热通道19回流到水箱11内,通过制冷器18对水流进行降温,实现了水流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水流的散热效率,而定模3上处于开模状态的一组第一模腔4处没有水冷散热,因此散热较慢,使该组第一模腔4处可以保留部分热量,既对该组第一模腔4处实现了预热,当该组第一模腔4进行合模生产时,通过保留的热量,可以减缓注入该组第一模腔4内部原料的冷却速度,使原料保持流动性,进而使原料可以有效的填充到该组第一模腔4内,提高了注塑成品的质量,通过定模3的转动,实现各第一模腔4的切换,即实现了对合模状态的一组第一模腔4的散热,还实现了对开模状态的一组第一模腔4的预热。

优选的,散热通道19与第二模腔14相邻的四侧内壁均沿输水管17的轴向排布有至少两个散热槽13。通过散热槽13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定模3的散热效率,同时当水流喷洒到散热槽13内部时,缩短了水流与第二模腔14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当水流喷洒到散热槽13内部时,减少了水流的飞溅,降低了对处于开模状态的第一模腔4处的温度的影响。

优选的,散热通道19的底端安装有与输水管17同轴的导流筒10,导流筒10的底端延伸至水箱11内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导流筒10可以将散热通道19内部的水流导流到水箱11内部,降低了水流飞溅到动模2或者定模3的其他部位的几率。

优选的,导流筒10的底端上安装有混合板15。本实施方案中,定模3转动时,通过导流筒10带动混合板15转动,实现了混合板15与定模3的联动,提高了模具的节能效果,通过混合板15对水箱11内部的水进行混合,使水箱11内部的水温度均匀,提高了水对定模3的散热效率。

优选的,水箱11侧面的顶部设有散热口24,散热口24处设有扇叶28,扇叶28上安装有与水箱11的内壁连接的转动轴27,转动轴27的远离扇叶28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5,第三齿轮25上啮合有第四齿轮26,第四齿轮26套设在导流筒10上。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导流筒10驱动第四齿轮26转动,在第三齿轮25与转动轴27的传动作用下,通过第四齿轮26驱动扇叶28转动,实现了扇叶28与定模3的联动,提高了模具的节能效果,则通过扇叶28将水箱11内部的热量从散热口24处散发到水箱11外部,实现了对水箱11内部的水的辅助散热,减少了制冷器18能量的消耗,提高了模具的节能性能。

优选的,动模2与定模3相邻的一侧设有沿气缸7伸缩方向分布的定位孔20,定模3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与定位孔20匹配的定位柱21。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定位孔20与定位柱21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定模3与动模2之间的定位作用,提高了第一模腔4与第二模腔14之间的合模精度,提高了模具生产成品的质量。

优选的,移动轮22的外周上设有环形槽,轨道9设置在环形槽内。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环形槽与轨道9之间的相互限位作用,提高了移动轮22与轨道9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定模3转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动力装置驱动定模3沿着轨道9自转,定模3上的四个第一模腔4中正对的两个为一组分成两组,在支撑架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气缸7驱动两个动模座6移动,则通过动模座6驱动两个动模2移动,当两个动模2相互靠近移动时,两个动模2上的第二模腔14与第一组第一模腔4合模,通过注料管23注入原料,实现工件的注塑生产,当注塑完成后动模2打开,定模3旋转90度,之后动模2上的第二模腔14与第二组第一模腔4合模继续生产,而此时工人可以将第一组第一模腔4内的产品取出。

综上所述,该注塑模具中,通过自转的定模3实现了两组第一模腔4之间的切换,使其中一组处于注塑状态时,工人可以将另一组上的产品取下,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通过散热通道19实现了定模3的风冷,通过水循环实现了定模3的水冷,提高了定模3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