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咀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7794发布日期:2021-03-09 10:4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咀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热流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咀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热流道是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其中,热咀是热流道系统中用于将塑胶注射至型腔中的部件,通常,热咀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其中,为实现对热咀加热,可在热咀附近或中心设置加热棒以及加热圈,通过加热棒以及加热圈可对热咀进行加热,使得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处于高温状态,最终使得热咀中的塑料流体保持熔融状态。
3.目前,热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塑料流体温度在合适范围内,满足塑料流体的粘稠度以及流动性,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模具的模板上设置冷却水套,冷却水套上设置有冷水流道,并且冷却水套的头部穿设有塑料通过孔,将热咀套接于冷却水套上,此时热咀的喷射口与塑料通过孔相对,流体塑料依次经由喷射口以及塑料通过孔注射至模具内,其中,通过在冷水流道处通入冷水,冷水将热咀传递至冷却水套上的热量带走,以实现热咀的降温,进而实现热咀的温度控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相关技术中的冷水流道,在进行时的冷却区域范围较为局限,造成冷却效果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冷却水套的冷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咀恒温装置。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咀恒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热咀恒温装置,包括模板、热咀以及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设置于所述模板上,所述热咀套接于所述冷却水套内,所述冷却水套的周面处凸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模板相抵接,所述冷却水套的周面与所述模板之间经由所述分隔部分隔形成若干个冷却腔,若干个所述冷却腔沿着所述冷却水套的周向方向呈间隔排布,所述冷却水套的头部与所述模板之间设置有过水腔,若干个所述冷却腔分别与所述过水腔连通,所述模板上分别贯穿设置有进水孔以及出水孔,所述进水孔以及所述出水孔分别与任意两个所述冷却腔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冷却水套进行冷却时,冷却水流可从模板的进水孔处流入至任一冷却腔中,随即从该冷却腔处流动至过水腔内,此时,冷却水可从过水腔处流通至若干个其余冷却腔内,并最终从出水孔处流出,在此过程中,流动至若干个冷却腔内的冷却水可附着于冷却水套在周面上的多个位置处,进而对冷却水套周向的多个方向进行冷却,提升了冷却水在冷却水套上的冷却区域范围,进而使冷却水套的冷却效果得到提升。
8.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套的周面包括靠近头部的凹陷段以及远离头部的凸起段,所述凹陷段与所述凸起段之间的连接处相互错位形成溅射台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水从过水腔流动至冷却腔的过程中,冷却水从冷
却水套的头部流动至周面处,冷却水撞击凹陷段与凸起段之间形成的溅射台阶,从而使得水流溅射至冷却腔内,水流分散滴落于冷却水套的周面处,进而提升了冷却水的覆盖于冷却水套周面处的覆盖面积,冷却水套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10.优选的,所述进水孔以及所述出水孔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水套的相对两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水孔处流入的冷却水在流动至过水腔时,冷却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向前流动并形成主体流动部分,此时,冷却水的主体流动部分可顺势流动至位于正前方的且与出水孔所连通的一侧冷却腔内,最终从出水孔处流出,贴合了冷却水主体部分的流动趋势,便于冷却水实现排出,结构设计巧妙。
12.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套的头部端面的中部向外隆起,并且所述冷却水套的头部端面自中部向周缘呈圆弧过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圆弧过渡的冷却水套的头部端面可对冷却水进行引导,使得冷却水在流经冷却水套的头部端面时贴附于冷却水套,提升冷却水与冷却水套头部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冷却水对冷却水套头部的冷却效果。
14.优选的,所述分隔部包括若干道沿所述冷却水套长度方向设置的边棱,若干道所述边棱沿着所述冷却水套的周向呈间隔排布,所述边棱与所述模板相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边棱之间相互平行,边棱在与模板相抵接时,相邻两道边棱之间可形成冷却腔,此时,若干道沿着冷却水套周向设置的边棱可依次将若干个冷却腔进行分隔,实现了冷却腔侧成型,并且两道相互平行的边棱之间可形成直线状的通道,减少对水流流动时的阻碍,便于水流在冷却腔处往复且快速流动。
16.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套的头部凸设有第一安装凸台,所述冷却水套的尾部凸设有第二安装凸台,所述模板上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分别嵌设于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分别封堵于所述安装孔的两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安装凸台以及第二安装凸台分别嵌设于模板处,冷却水套的两端分别得到固定,进而使得冷却水套得到固定安装,并且第一安装凸台以及第二安装凸台分别封堵于安装孔的两端,可使冷却腔以及过水腔得到封闭,减少冷却水的溢出,提升了结构的密封性。
18.优选的,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冷却水套头部的一端孔壁的内径自所述安装孔内部向外部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外径自靠近所述冷却水套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冷却水套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安装凸台嵌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冷却水套头部的一端孔壁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安装凸台嵌设于安装孔靠近冷却水套头部的一端孔壁处,即可实现第一安装凸台与模板之间的相互固定,另外,在将第一安装凸台嵌入至安装孔的孔壁的过程中,第一安装凸台与安装孔的孔壁相互楔紧,结构稳固可靠。
20.优选的,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冷却水套尾部的一端的孔壁处设置有环状嵌设槽,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嵌设于所述环状嵌设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安装凸台嵌入至环状嵌设槽内,可延长冷却水从第二安装凸台处流动至安装孔外的路径,增大冷却水从冷却水套尾部溢出的难度,并且呈环状的环状嵌设槽可对安装孔周缘上的多个位置进行密封加固,冷却腔以及过水腔的密封
性得到提升。
22.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凸台与所述环状嵌设槽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可起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安装凸台与模板之间的密封性的作用。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冷却水在流动时可从过水腔处流通至若干个其余冷却腔内,并最终从出水孔处流出,在此过程中,流动至若干个冷却腔内的冷却水可附着于冷却水套在周面上的多个位置处,进而对冷却水套周向的多个方向进行冷却,提升了冷却水在冷却水套上的冷却区域范围,进而使冷却水套的冷却效果得到提升;2、冷却水在流动时撞击溅射台阶,使得水流溅射至冷却腔内,水流分散滴落于冷却水套的周面处,进而提升了冷却水的覆盖于冷却水套周面处的覆盖面积,冷却水套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3、呈圆弧过渡的冷却水套的头部端面可对冷却水进行引导,使得冷却水在流经冷却水套的端面时贴附于冷却水套,提升冷却水与冷却水套头部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冷却水对冷却水套头部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申请的整体剖视图。
27.图3是本申请中冷却水套与模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28.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9.图5是本申请中模板与冷却水套之间的剖视图。
30.图6是本申请中冷却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申请中模板与冷却水套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热咀;2、模板;21、进水孔;22、出水孔;23、安装孔;24、环状嵌设槽;241、定位凸台;3、冷却水套;31、第一安装凸台;32、第二安装凸台;321、定位平面;322、密封槽;33、分隔部;4、冷却腔;34、凸起段;35、凹陷段;36、溅射台阶;5、过水腔;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热咀恒温装置。参照图1和图2,该结构包括热咀1、模板2以及冷却水套3,常规使用状态下,模板2沿横向摆放,热咀1沿竖向设置,并且冷却水套3在常规使用下时沿竖向设置,冷却水套3设置于模板2上,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水套3与模板2之间相互固定,热咀1套接于冷却水套3内,热咀1的热量可传递至冷却水套3处。
35.另外,冷却水套3与模板2之间形成若干个冷却腔4以及与若干个冷却腔4同时连通的过水腔5,模板2上贯穿设置有进水孔21以及出水孔22,进水孔21以及出水孔22分别与任意两个冷却腔4连通,模板2上可外接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孔21连通并且出水孔22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连接进水泵,冷却水可从进水泵处压入至进水孔21内,冷却水可从模板2的进水孔21处流入至任一冷却腔4中,随即从该冷却腔4处流动至过水腔5内,此时,
冷却水可从过水腔5处流通至若干个其余冷却腔4内,并最终从出水孔22处流出,在冷却水流动至冷却腔4的过程中,冷却水附着于冷却水套3的外表面,冷却水套3的热量散发至冷却水,以实现对冷却水套3进行冷却,并且在热传导的作用下,套接于冷却水套3内的热咀1实现散热控温。
36.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冷却水套3呈套筒状设置,冷却水套3的两端开口,在此将冷却水套3的一端定义为头部,另一端定义为尾部,热咀1可选用针阀型热咀1,热咀1穿设冷却水套3的尾部开口并套接至冷却水套3内,热咀1与冷却水套3的头部内壁相嵌合,实现热咀1与冷却水套3之间的固定安装,此时,冷却水套3头部的开口与热咀1的喷射口相连通,流体塑料可从喷射口处经由热咀1的头部开口进行浇注。
37.其中,模板2上贯穿设置有安装孔23,冷却水套3套接于安装孔23内,安装孔23的孔径大于冷却水套3的外径,冷却水套3的周面与安装孔23的孔壁之间形成冷却腔4,并且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与安装孔23的底部孔壁之间形成过水腔5,冷却水套3固定于模板2处,冷却水套3的两端分别将安装孔23的两端进行封堵,以提升冷却腔4以及过水腔5的密封性,减少冷却水溢出。
38.具体的,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的中部位置处向外凸设有第一安装凸台31,第一安装凸台31嵌设于模板2上,其中,第一安装凸台31与冷却水套3之间一体成型,第一安装凸台31的外径自靠近冷却水套3的一侧向远离冷却水套3的一侧逐渐减小,即第一安装凸台31呈类圆台状,第一安装凸台31的中部呈贯穿设置,第一安装凸台31与冷却水套3的开口连通,以便于流体塑料流出;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头部的一端孔壁的内径自安装孔23内部向外部逐渐减小,即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头部的一端孔壁呈倒锥状设置,如此与第一安装凸台31的周面形状相适配,将第一安装凸台31压入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头部的一端孔壁内,第一安装凸台31与安装孔23的孔壁相互楔紧,使得第一安装凸台31嵌设于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头部的一端孔壁处,此时,冷却水套3的头部得到固定,并且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头部的一端实现封堵。
39.另外,冷却水套3的尾部周面处向外凸设有第二安装凸台32,第二安装凸台32嵌设于模板2上,通常,第二安装凸台32与冷却水套3之间一体连接,具体的,第二安装凸台32呈环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凸台32呈闭环状设置,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尾部的一端的孔壁处自外向内凹陷设置有环状嵌设槽24,环状嵌设槽24的形状与第二安装凸台32的形状相适配,即环状嵌设槽24的形状呈闭环状设置,第二安装凸台32嵌设于环状嵌设槽24内,通常,第二安装凸台32可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压入环状嵌设槽24内,此时第二安装凸台32与模板2之间实现相互嵌设固定,呈闭环状的环状嵌设槽24在此可对安装孔23周缘上的多个位置进行密封加固,实现对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尾部的一端进行封堵,实现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可在环状嵌设槽24的槽壁处凸设定位凸台241,并且在第二安装凸台32处凹陷形成供定位凸台241抵接的定位平面321,以实现冷却水套3与模板2在安装时的相互定位,以使冷却水套3安装更为精确。
40.在此,将第一安装凸台31以及第二安装凸台32分别嵌设于模板2上,并将第一安装凸台31以及第二安装凸台32分别封堵于安装孔23的两端,冷却腔4以及过水腔5的密封性得到提升。
41.进一步地,参照图4,第二安装凸台32与环状嵌设槽24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
其中,可在第二安装凸台32抵接于环状嵌设槽24的一侧表面处自外向内凹陷设置密封槽322,密封槽322沿着第二安装凸台32的周向呈闭环状设置,此时密封圈6选用为闭环状的密封圈6,将密封圈6沿着密封槽322的周向嵌入至密封槽322内,实现密封圈6的安装,当第二安装凸台32嵌设至环状嵌设槽24内时,密封圈6与环状嵌设槽24的槽壁相抵,密封圈6可起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安装凸台32与模板2之间的密封性的作用。
42.参照图5和图6,为实现对若干个冷却腔4进行分隔,冷却水套3的周面处凸设有分隔部33,分隔部33与模板2相抵接,冷却水套3的周面与模板2之间经由分隔部33分隔形成若干个冷却腔4,并且若干个冷却腔4沿着冷却水套3的周向方向呈间隔排布。
43.具体的,参照图5和图7,分隔部33包括若干道沿冷却水套3长度方向设置的边棱,边棱位于冷却水套3的周面处,边棱向周面的外侧隆起,边棱与冷却水套3之间一体连接,并且边棱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凸台32相一体连接,边棱的另一端延伸至冷却水套3的头部,若干道边棱沿着冷却水套3的周向呈均匀间隔排布,并且边棱与模板2相抵接,此时任意两道边棱之间形成直线状的通道,实现对冷却腔4进行分隔。需要说明的是,边棱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比如边棱可设置为四道、五道、六道、七道等,在本实施例中,边棱设置为六道,六道边棱使冷却水套3的外周轮廓呈六边形设置,六道边棱将冷却水套3与模板2之间的间隙分隔形成六个冷却腔4,此处不对边棱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
44.另外,分隔部33还可以为凸条、凸块以及挡板一类的结构,比如将挡板设置为分隔部33,挡板的一侧侧边可焊接固定于冷却水套3处,并将挡板的长度方向沿着冷却水套3的长度方向设置,将挡板与安装孔23的孔壁相抵接,挡板可将冷却水套3与安装孔23的孔壁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分隔,以形成冷却腔4,此处不对分隔部33的具体结构形状作限制,可实现对冷却腔4进行分隔即可。
45.继续参照图5和6,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的中部向外隆起,并且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自中部向周缘呈圆弧过渡,此处的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呈火山口状。此时,将安装孔23靠近冷却水套3头部的孔壁向内弯折以形成倒锥状,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此时与安装孔23的孔壁之间形成呈倾斜状的过水腔5,若干个冷却腔4的底部分别与过水腔5的顶部连通。
4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孔21以及出水孔22分别位于冷却水套3的相对两侧,进水孔21的一端以及出水孔22的一端分别与冷却水套3的相对两侧相对,并且得进水孔21以及所述出水孔22分别与位于冷却水套3相对两侧的冷却腔4连通。
47.在冷却水流动过程中,冷却水从与进水孔21连通的冷却腔4处相向下流动至过水腔5内,呈圆弧过渡的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可对冷却水进行引导,使得冷却水在流经冷却水套3的端面时贴附于冷却水套3,冷却水随即绕经冷却水套3的头部端面分别向上流动至若干个冷却腔4内,流动至冷却腔4内的冷却水贴附至冷却水套3的周面处,实现对冷却水套3进行散热,并且,从进水孔21处流入的冷却水在流动至过水腔5时,冷却水在水压的作用下向前流动并形成主体流动部分,此时,冷却水的主体流动部分可顺势流动至位于正前方的、且与出水孔22连通的冷却腔4内,最终从出水孔22处流出。
48.进一步地,参照图5和图6,为提升冷却水在冷却水套3处的贴附面积,冷却水套3的周面包括靠近头部的凹陷段35以及远离头部的凸起段34,凹陷段35与凸起段34之间的连接处相互错位形成溅射台阶36,冷却水在向上流动时撞击凹陷段35与凸起段34之间形成的溅射台阶36,从而使得水流溅射至冷却腔4内,水流分散滴落于冷却水套3的周面处,进而提升
了冷却水的覆盖于冷却水套3周面处的覆盖面积,冷却水套3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49.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咀恒温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冷却水套3进行冷却时,冷却水流可从模板2的进水孔21处流入至冷却腔4中,随即从该冷却腔4处流动至过水腔5内,此时,冷却水可从过水腔5处流通至若干个其余冷却腔4内,并最终从出水孔22处流出,在此过程中,流动至若干个冷却腔4内的冷却水可在溅射台阶36的通下溅射并附着于冷却水套3在周面上的多个位置处,进而对冷却水套3周向的多个方向进行冷却,提升了冷却水在冷却水套3上的冷却区域范围。
5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