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9890发布日期:2021-05-28 14:3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亚克力颗粒也叫pmma,也就是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

在实际的亚克力板颗粒生产过程中,亚克力原料一般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二苯甲、废旧有机玻璃废弃物,同时并通过着色剂进行上色即可完成原料的混合,最终得到粘稠料进行浇注成型,而现有的搅拌机构则是将所有原料全部倒入搅拌桶,然后通过搅拌机构进行一次性搅拌,搅拌后直接浇注成型,这种操作存在混合不均匀,搅拌不彻底的情况,无法控制上色的均匀性及搅拌质量,而且现有的搅拌机构存在搅拌桶内存有大量残余剩料导致浪费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以解决亚克力原料着色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包括机架,以及机架上方的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上设有桶盖,所述的机架上设有提升机构,所述的提升机构通过支臂连接桶盖,所述的支臂上设有上料机构,所述的上料机构穿过桶盖插入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一级搅拌机构和二级搅拌机构。

所述的搅拌桶通过分隔结构将其分隔成一级搅拌腔和二级搅拌腔,所述的分隔结构包括固定盘和转动盘,所述的固定盘和转动盘上均设有落料口,所述的固定盘位于转动盘上方,且固定盘与转动盘均通过下方的限位托固定,所述的转动盘下端面设有圆齿盘,所述的圆齿盘连接带有啮合齿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一级搅拌腔内设有一级搅拌机构,所述的一级搅拌机构包括一级搅拌电机,所述的一级搅拌电机位于桶盖内,所述的一级搅拌电机上设有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走连接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为空心结构,所述的搅拌桨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的搅拌桨的一侧设有刮板,所述的搅拌桨底端连接搅拌环。

所述的搅拌桨为侧开口式结构,所述的搅拌桨的开口内设有齿形搅拌件。

所述的二级搅拌腔内设有二级搅拌机构,所述的二级搅拌机构包括机架内部的二级搅拌电机,所述的二级搅拌电机连接减速机,所述的减速机连接涡轮,所述的涡轮连接蜗杆,所述的蜗杆连接绞龙,所述的绞龙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搅拌桶内壁上。

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送料管道,所述的送料管道一端连接上料泵,另一端穿过盖板及固定板连通储料腔,所述的储料腔内同时设有带有进液口的搅拌桨。

所述的送料管道上设有流量表。

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位于机架上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通过销轴连接气压升降杆,所述的气压升降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吊块,所述的吊块位于支臂的下端,所述的支臂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撑座,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自由端处设有万向节,所述的万向节下端连接连杆,所述的连杆连接盖板,所述的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插有送料管道。

所述的搅拌桶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处设有阀体。

所述的桶盖为空心结构,且桶盖上端设有拆卸式盖板,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与搅拌桨接触的密封圈,桶盖的外边缘向下设有压盖沿,所述的掩盖沿处设有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将原料直接通过桶盖放入搅拌桶内,密闭盖好,然后通过上料机构根据需求进行着色剂的投入,可实现着色剂分段投放,并通过搅拌桨上的出液口实现多点输出,从而使着色效果更理想。

2、通过电动开合的分隔结构使落料更方便,同时固定盘和转动盘可独立更换,便于后期维修,而且分隔结构使搅拌桶分为多级独立搅拌,一级搅拌是将原料及着色剂进行均匀混合,二级搅拌则是将经过搅拌后的带有着色的原料进行压实搅拌并排出气泡,出料的成色更均匀,效果更理想。

3、通过一级搅拌腔内的刮板与二级搅拌腔内的绞龙可将搅拌桶内壁上的剩余残料进行清理,使搅拌桶内壁保持清洁,同时也减免剩余残料的浪费。

4、由于出料前的原料需要沉淀气泡所以通过机架内部的二级搅拌电机及减速机可实现大动力的输出,保证出料速度。

5、通过侧开口式结构的搅拌桨、搅拌桨底端的搅拌环和搅拌桨上的搅拌件及搅拌桨上的刀片可实现全方位的翻转搅拌,使原料及着色剂搅拌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级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二级搅拌机构与分隔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料机构与提升机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搅拌桨结构示意图。

图7是二级搅拌腔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包括机架7,以及机架7上方的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上设有桶盖1,所述的机架7上设有提升机构4,所述的提升机构4通过支臂3连接桶盖1,所述的支臂3上设有上料机构2,所述的上料机构2穿过桶盖1插入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一级搅拌机构5和二级搅拌机构6。

所述的搅拌桶通过分隔结构9将其分隔成一级搅拌腔10和二级搅拌腔8,所述的分隔结构9包括固定盘94和转动盘96,所述的固定盘94和转动盘96上均设有落料口95,所述的固定盘94位于转动盘96上方,且固定盘94与转动盘96均通过下方的限位托93固定,所述的转动盘96下端面设有圆齿盘97,所述的圆齿盘97连接带有啮合齿的驱动杆98,所述的驱动杆98连接驱动电机92,所述的驱动电机92通过电机支架91固定在机架7上。

通过电动开合的分隔结构9使落料更方便,同时固定盘94和转动盘96可独立更换,便于后期维修,而且分隔结构9使搅拌桶分为多级独立搅拌,一级搅拌是将原料及着色剂进行均匀混合,二级搅拌则是将经过搅拌后的带有着色的原料进行压实搅拌并排出气泡,出料的成色更均匀,效果更理想。

所述的一级搅拌腔10内设有一级搅拌机构5,所述的一级搅拌机构5包括一级搅拌电机51,所述的一级搅拌电机51位于桶盖1内,所述的一级搅拌电机51上设有输出轴52,所述的输出走连接搅拌桨54,所述的搅拌桨54为空心结构,所述的搅拌桨54上设有进液口53和出液口59,所述的搅拌桨54的一侧设有刮板55,通过刮板55将搅拌桶内壁上的剩余残料进行清理,使搅拌桶内壁保持清洁,同时也减免剩余残料的浪费,所述的搅拌桨54底端连接搅拌环58。

所述的搅拌桨54为侧开口式结构,所述的搅拌桨54的开口内设有齿形搅拌件56。

通过侧开口式结构的搅拌桨54、搅拌桨54底端的搅拌环58和搅拌桨54上的搅拌件56及搅拌桨54上的刀片57可实现全方位的翻转搅拌,使原料及着色剂搅拌更均匀。

所述的二级搅拌腔8内设有二级搅拌机构6,所述的二级搅拌机构6包括机架7内部的二级搅拌电机65,所述的二级搅拌电机65连接减速机64,所述的减速机64连接涡轮63,所述的涡轮63连接蜗杆62,所述的蜗杆62连接绞龙61,所述的绞龙61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搅拌桶内壁上。由于出料前的原料需要沉淀气泡所以通过机架7内部的二级搅拌电机65及减速机64可实现大动力的输出,保证出料速度。

所述的上料机构2包括送料管道22,所述的送料管道22一端连接上料泵,另一端穿过盖板48及固定板23连通储料腔24,所述的储料腔24内同时设有带有进液口53的搅拌桨54。

将原料直接通过桶盖1放入搅拌桶内,密闭盖好,然后通过上料机构2根据需求进行着色剂的投入,可实现着色剂分段投放,并通过搅拌桨54上的出液口59实现多点输出,从而使着色效果更理想。

所述的送料管道22上设有流量表21。

所述的提升机构4包括位于机架7上的支撑座41,所述的支撑座4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块42,所述的固定块42通过销轴连接气压升降杆43,所述的气压升降杆4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吊块45,所述的吊块45位于支臂3的下端,所述的支臂3一端通过转轴44活动连接支撑座41,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自由端处设有万向节46,所述的万向节46下端连接连杆47,所述的连杆47连接盖板48,所述的盖板48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插有送料管道22。

所述的搅拌桶的底端设有出料口11,所述的出料口11处设有阀体。

所述的桶盖1为空心结构,且桶盖1上端设有拆卸式盖板48,下端设有固定板23,所述的固定板23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与搅拌桨54接触的密封圈,桶盖1的外边缘向下设有压盖沿,所述的掩盖沿处设有橡胶圈。

工作原理:首先将搅拌桶清洗干净,然后启动提升机构4使支臂3向上倾斜,从而通过万向节46使桶盖1提起,同时与桶盖1相连的一级搅拌机构5也随之提起,此时将原料直接投入到一级搅拌腔10内,然后通过提升机构4使桶盖1密封,此时启动一级搅拌电机51带动一级搅拌机构5运转,使多种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十分钟后通过上料机构2投入着色剂,着色剂通过出液口59喷向原料,然后继续搅拌,搅拌30分钟后启动驱动电机92,驱动电机92使转动盘96上的落料口95与固定盘94上的落料口95同心便可使带有着色剂的料液落入二级搅拌腔8,通过二级搅拌电机65正反转驱动绞龙61使料液排出气泡,使成色更理想,最终搅拌后通过出料口11出料。

实施例2、参照图1-7,一种用于亚力克原料上色的搅拌设备,所述的二级搅拌腔8为内壁倾斜且具有弧形底的收口腔,且所述的弧形底与绞龙61相接处。

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比,通过内壁倾斜且具有弧形底收口腔的第二搅拌腔底部与绞龙61接触,实现推刮状态,使第二搅拌腔内壁保持洁净,同时也减少了残余剩料的浪费。

最后说明的是,选取上述实施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想要局限于所示的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