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0629发布日期:2020-10-30 21:0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逐步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特别是针对键盘类工件的铆接装置,机械化的程度决定着整体生产的效率。

目前,键盘类工件的自动化铆接设备多采用压铆机等设备,键盘铆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铆钉,由于铆接结构小巧、数量繁多,自动化上料将节约大量的上料成本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此,急需设计一种高效而自动化的铆钉上料结构,优化其结构设计,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采用重力结合振动上料,实现铆钉高效上料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符合自动化生产实际需求,便于自动化领域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包括用于铆钉上料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进料装置、振动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仓、送料管;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振动上料口、振动出料口;其中,

所述进料仓用以盛放若干铆钉;

所述送料管的一端内部连通所述进料仓,另一端内部连通所述振动上料口;

所述送料管连接所述振动上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铆钉依次经所述进料仓、所述送料管至所述振动上料口,并经所述振动装置振动上料至所述振动出料口送出。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安装于所述进料仓开口处,用于向所述进料仓开口方向延伸以形成铆钉的上料导向结构。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执行单元,所述上料执行单元用以外力驱使下将铆钉推向所述送料管内。

优选地,所述上料执行单元包括上料气缸、上料推块;所述上料推块与所述上料气缸的推杆连接;所述上料气缸驱使所述上料推块朝所述送料管入口方向托举铆钉。

优选地,所述上料推块用于托举铆钉的接触部呈“v”字型。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进料安装板;所述进料安装板呈平板状;所述进料安装板上端设有用以安装所述送料管的第一安装孔,下端设有所述上料气缸的安装部,以使得所述上料推块沿所述进料安装板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上料推块与所述上料气缸的推杆通过弹性结构连接,以调节推送铆钉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进料固定座,用以支撑所述进料仓和/或所述送料管。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进料转动调节结构;所述进料仓和/或所述送料管通过所述进料转动调节结构连接所述进料固定座,以调节所述进料仓和/或所述送料管与水平面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倒装固定于固定基础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包括用于铆钉上料的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进料装置、振动装置;进料装置包括进料仓、送料管;振动装置包括振动上料口、振动出料口;其中,进料仓用以盛放若干铆钉;送料管的一端内部连通进料仓,另一端内部连通振动上料口;送料管连接振动上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铆钉依次经进料仓、送料管至振动上料口,并经振动装置振动上料至振动出料口送出。本实用新型采用重力结合振动上料,实现铆钉高效上料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符合自动化生产实际需求,便于自动化领域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进料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进料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所示:

装置本体140、进料装置141、进料仓1411、上料执行单元1412、上料气缸14121、上料推块14122、送料管1413、进料转动调节结构1414、进料固定座1415、进料安装板1416、第一安装孔14161、导料板1417、振动装置142、振动上料口1421、振动出料口14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如图1、图2,包括用于铆钉上料的装置本体140;所述装置本体140包括进料装置141、振动装置142;所述进料装置141包括进料仓1411、送料管1413;所述振动装置142包括振动上料口1421、振动出料口1422;其中,

所述进料仓1411用以盛放若干铆钉;如图2、图3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装置141还包括导料板1417;所述导料板1417安装于所述进料仓1411开口处,用于向所述进料仓1411开口方向延伸以形成铆钉的上料导向结构;大量成批的铆钉顺导料板1417进入进料仓1411内,有效提升了铆钉上料量,从而减少上料次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装置141还包括进料固定座1415,用以支撑所述进料仓1411和/或所述送料管1413。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进料装置141还包括进料安装板1416;所述进料安装板1416呈平板状;所述进料安装板1416上端设有用以安装所述送料管1413的第一安装孔14161,下端设有所述上料气缸14121的安装部,以使得所述上料推块14122沿所述进料安装板1416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送料管1413的一端内部连通所述进料仓1411,另一端内部连通所述振动上料口1421;如图2-5所示,送料管1413用于连通进料装置141与振动装置142,在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142为振动盘,采用倒装固定于固定基础上,振动上料口1421位于整个振动装置142下部一侧,使得铆钉通过自重进行上料,提升上料效率。应当理解,振动盘为钉类结构常规上料装置,在此不再赘述,不应对此存在技术上的不清楚与方案上的不理解。

所述送料管1413连接所述振动上料口1421的一端向下倾斜;铆钉依次经所述进料仓1411、所述送料管1413至所述振动上料口1421,并经所述振动装置142振动上料至所述振动出料口1422送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进料装置141还包括进料转动调节结构1414;所述进料仓1411和/或所述送料管1413通过所述进料转动调节结构1414连接所述进料固定座1415,以调节所述进料仓1411和/或所述送料管1413与水平面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进料转动调节结构1414为固定于进料安装板1416上的转动连接座与转轴,转轴一端固定于进料固定座1415上,使得进料仓1411与送料管1413可绕转轴转动,从而调整进料仓1411开口方向的同时调整送料管1413的倾角。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进料装置141还包括上料执行单元1412,所述上料执行单元1412用以外力驱使下将铆钉推向所述送料管1413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料执行单元1412的驱使作用,从而将铆钉推入送料管1413内,使得铆钉顺送料管1413下落至振动装置142内。

如图4所示,所述上料执行单元1412包括上料气缸14121、上料推块14122;所述上料推块14122与所述上料气缸14121的推杆连接;所述上料气缸14121驱使所述上料推块14122朝所述送料管1413入口方向托举铆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推块14122用于托举铆钉的接触部呈“v”字型,使得每次托举的铆钉相对数量一致。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控制每次推送铆钉的数量,防止铆钉过多堵塞送料管1413,所述上料推块14122与所述上料气缸14121的推杆通过弹性结构连接,例如,采用弹簧连接上料推块14122与上料气缸14121,当铆钉过多时,上料推块14122的接触部因重力作用下移,使得气缸运动相同行程,进入送料管1413内的铆钉减少,从而成一定程度上确保上料的持续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铆接的铆钉上料装置,采用重力结合振动上料,实现铆钉高效上料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符合自动化生产实际需求,便于自动化领域推广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