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2393发布日期:2021-01-05 17:3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随着工业技术飞速的发展,模具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从而对模具用的注胶设备进行创新与设计,对模具生产技术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由于现已有模具用的进胶机构,多数的采用弹簧自身具有的弹力实现对缓冲结构的自动复位,但是由于弹簧经长期的使用,容易产生弹力降低,从而对缓冲结构的缓冲效果以及复位的效果造成影响,故而,迫切的需要研制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已有模具用的进胶机构,多数的采用弹簧自身具有的弹力实现对缓冲结构的自动复位,但是由于弹簧经长期的使用,容易产生弹力降低,从而对缓冲结构的缓冲效果以及复位的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模套、进胶容腔、进液口、出液口、排气口和气液网块,所述模套的左侧内部开设有进胶容腔,所述模套的顶端左侧开设有与进胶容腔连通的排气口,且排气口上安装有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气液网块,所述模套的左端开设有与进胶容腔连通的进液口,且模套的底端设有与进胶容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模套的内部设有位于进胶容腔右侧的缓冲容腔,所述缓冲容腔与进胶容腔均为环形容腔,且缓冲容腔的圆心位于进胶容腔圆心所在的直线上,所述进胶容腔的内部安装有呈圆柱状结构的推板,且推板的圆心与进胶容腔的圆心重合,并且推板的直径小于进胶容腔的直径,所述缓冲容腔的内部安装有活塞板,且活塞板的外壁上套设有缓冲容腔的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所述活塞板通过活塞杆与推板连接,所述模套上开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且通孔处粘黏有密封层,所述模套的右端安装有与缓冲容腔内部连通的输气管道,且输气管道的自由端上连接有气泵,所述缓冲容腔的右端内壁安装有气压感应器,所述推板始终不与气压感应器接触,所述模套的右端表面安装有与缓冲容腔内部连通的排气阀。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外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一风扇。

优选的,所述推板朝向进液口的一端表面安装有第二风扇。

优选的,所述模套位于进胶容腔所在处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组排气辅助机构,所述排气辅助机构包括等间距开设于模套外侧壁上的凹口和通过螺栓与凹口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内测壁上均安装有一个微型振动器,且每个微型振动器背向安装板的一侧均安装有弹簧,每个所述弹簧均与凹口的内侧壁紧密的贴合。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胶液对推板的冲击,带动推板向右移动,在推板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进胶容腔内部胶液的缓冲,以此降低胶液速度较大对模具成品制成质量造成的影响,且通过推板与活塞板之间的联动,使推板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活塞板对缓冲容腔内部气体的挤压,通过被挤压气体具有的作用力,可在胶液输送完毕后自动的实现推板的复位工作,以此为下一次推板对胶液的缓冲提供条件,该种利用气体实现推板复位结构的设置,摆脱了现已有使用弹簧复位,由于弹簧弹力降低而对推板缓冲效果以及复位效果造成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当进胶容腔内部有残余胶液时,由于残余胶液对推板的复位工作有影响,此时可通过气泵的工作辅助推板快速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当胶液冲击第二风扇时带动第二风扇,通过第二风扇的旋转对进胶容腔内部的液体进行缓冲,同时通过其本身的旋转可辅助推板向右侧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了推板移动的灵活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风扇与进液口内部流通液体的接触,带动第一风扇旋转,从而通过第一风扇的旋转对进液口内部液体流动的速度进行降低,以此降低胶液流动速度较大对模具正常使用带来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振动器的工作对进胶容腔内部的胶液进行震动,以此将胶液内部带有的气泡进行排出,避免胶液内部气泡较多,对模具成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当微型振动器在震动时,可通过弹簧的波动来延长微型振动器震动产生的时间,以此提高微型振动器的震动效果,通过该种排气辅助机构个数以及结构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胶体内部气泡排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套,2-进胶容腔,3-缓冲容腔,4-进液口,5-第一风扇,6-出液口,7-排气口,8-气液网块,9-推板,10-活塞板,11-密封圈,12-活塞杆,13-输气管道,14-气泵,15-凹口,16-安装板,17-微型振动器,18-弹簧,19-第二风扇,20-气压感应器,21-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模具的进胶机构,包括模套1、进胶容腔2、进液口4、出液口6、排气口7和气液网块8,模套1的左侧内部开设有进胶容腔2,模套1的顶端左侧开设有与进胶容腔2连通的排气口7,且排气口7上安装有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气液网块8,模套1的左端开设有与进胶容腔2连通的进液口4,且模套1的底端设有与进胶容腔2连通的出液口6,进液口4的外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一风扇5,通过第一风扇5与进液口4内部流通液体的接触,带动第一风扇5旋转,从而通过第一风扇5的旋转对进液口4内部液体流动的速度进行降低,以此降低胶液流动速度较大对模具正常使用带来的影响,模套1的内部设有位于进胶容腔2右侧的缓冲容腔3,缓冲容腔3与进胶容腔2均为环形容腔,且缓冲容腔3的圆心位于进胶容腔2圆心所在的直线上,进胶容腔2的内部安装有呈圆柱状结构的推板9,且推板9的圆心与进胶容腔2的圆心重合,并且推板9的直径小于进胶容腔2的直径,推板9朝向进液口4的一端表面安装有第二风扇19,当胶液冲击第二风扇19时带动第二风扇19,通过第二风扇19的旋转对进胶容腔2内部的液体进行缓冲,同时通过其本身的旋转可辅助推板9向右侧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了推板9移动的灵活性能,缓冲容腔3的内部安装有活塞板10,且活塞板10的外壁上套设有缓冲容腔3的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11,活塞板10通过活塞杆12与推板9连接,模套1上开设有供活塞杆12穿过的通孔,且通孔处粘黏有密封层,模套1的右端安装有与缓冲容腔3内部连通的输气管道13,且输气管道13的自由端上连接有气泵14,缓冲容腔3的右端内壁安装有气压感应器20,推板9始终不与气压感应器20接触,模套1的右端表面安装有与缓冲容腔3内部连通的排气阀21;

模套1位于进胶容腔2所在处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组排气辅助机构,排气辅助机构包括等间距开设于模套1外侧壁上的凹口15和通过螺栓与凹口15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6,每个安装板16的内测壁上均安装有一个微型振动器17,且每个微型振动器17背向安装板16的一侧均安装有弹簧18,每个弹簧18均与凹口15的内侧壁紧密的贴合,通过微型振动器17的工作对进胶容腔2内部的胶液进行震动,以此将胶液内部带有的气泡进行排出,避免胶液内部气泡较多,对模具成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当微型振动器17在震动时,可通过弹簧18的波动来延长微型振动器17震动产生的时间,以此提高微型振动器17的震动效果,通过该种排气辅助机构个数以及结构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胶体内部气泡排出的效果。

上述模具的进胶机构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风扇5与进液口4内部流通液体的接触,带动第一风扇5旋转,从而通过第一风扇5的旋转对进液口4内部液体流动的速度进行降低,以此降低胶液流动速度较大对模具正常使用带来的影响,其次通过进胶容腔2对降速后的胶液进行盛放,当胶液流动至进胶容腔2内部时,通过胶液对第二风扇19的冲击带动第二风扇19,从而通过第二风扇19的旋转实现对进胶容腔2内部的液体进行缓冲,以此对胶液注入至模具内部的稳定性进行了保证,同时通过推板9与活塞板10之间的联动,使推板9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活塞板10对缓冲容腔3内部气体的挤压;

当胶液在输送时,通过微型振动器17的工作对进胶容腔2内部的胶液进行震动,以此将胶液内部带有的气泡进行排出,避免胶液内部气泡较多,对模具成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当微型振动器17在震动时,可通过弹簧18的波动来延长微型振动器17震动产生的时间,以此提高微型振动器17的震动效果,通过该种排气辅助机构个数以及结构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胶体内部气泡排出的效果,其次通过排气口7将进胶容腔2内部的气体排出即可,排气时可通过气液网块8防止胶液溢流;

当胶液输送完毕后,通过缓冲容腔3内被挤压气体具有的作用力,可自动的实现推板9的复位工作,以此为下一次推板9对胶液的缓冲提供条件,且当进胶容腔2内部有残余胶液时,由于残余胶液对推板9的复位工作有影响,此时可通过气泵14的工作辅助推板9快速的复位,充气时可通过气压感应器20对缓冲容腔3内部气压的检测,当检测到的数据超过预设的值域时停止输送气体即可,推板9复位后,可通过排气阀21对缓冲容腔3内部多余的气体进行排放即可。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