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口罩机及其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8030发布日期:2020-04-07 21:44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口罩机及其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口罩机及其口罩高速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口罩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折皱、翻边、焊接成型、模切、焊接耳带等工序,其中,翻边工序是指将制作口罩片的层叠材料的两侧边缘翻折,为后续的焊接成型做准备。但是,由于翻边机构工作距离长,翻边幅度小,因此,现有的翻边工序效率低,所消耗的时间长,进而导致口罩的生产效率低、产能低,无法应对人们在紧急状态下对口罩的巨大需求,例如突然爆发传染病疫情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层叠材料的两侧边缘快速翻折到位并完成包边定型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及包括其的智能口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其包括:

底模,所述底模包括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两个侧面对称设置且相向弯曲成两个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为自前往后弯曲半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弧面,且所述第一弧面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底面范围内;

顶模,所述顶模包括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横跨所述底模,且所述第二成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前端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包括与所述第一弧面相匹配的第二弧面;

其中,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之间形成有成型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部还具有连接其底面与其前端端面的导向坡面,所述导向坡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底面自前往后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部具有从其前端端面贯通至其后端端面的加料孔道,所述加料孔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底面自前往后向下倾斜,且所述加料孔道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后端端面形成的孔口靠近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后端端面的一侧边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料孔道自前往后逐渐偏离所述第一成型部的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面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前端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弧面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前端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后端端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模还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位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顶面,所述第二成型部具有与所述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凸台部与所述第二成型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模具有贯穿所述凸台部和所述第一成型部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成型部具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底模与所述顶模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模还包括两个耳板部,两个所述耳板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两个侧端,所述耳板部具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三连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孔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口罩机,其包括上述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罩高速成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时,该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安装于口罩机的翻边机构与超声波焊接机构之间且紧靠超声波焊接机构的焊接位置,其中,第一成型部的前端和第二成型部的前端均指向翻边机构,第一成型部的后端和第二成型部的后端均指向超声波焊接机构。工作时,经翻边机构出来的层叠材料从底模的第一成型部的底面通过,与此同时,层叠材料被翻边机构翻折起来的两侧边缘分别从两个成型间隙中通过,由于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弯曲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层叠材料的两侧边缘被快速地翻折到位并完成包边定型,随后,层叠材料进入超声波焊接机构的焊接位置接受焊接,得到连成条的口罩片。基于此,该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可有效地缩短翻边机构的工作距离,提高翻边工序的工作效率,节约翻边工序所消耗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增加口罩的产能,满足人们在紧急状态下对口罩的巨大需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口罩机,由于其采用了上述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因此具有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底模;11、第一成型部;111、第一弧面;112、导向坡面;12、加料孔道;13、凸台部;14、第一连接孔;2、顶模;21、第二成型部;22、第一凹槽;221、第二弧面;23、第二凹槽;24、第二连接孔;25、耳板部;26、第三连接孔;3、成型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指的是迎着层叠材料过来的方向,而“后”指的则是“前”的反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其包括底模1和顶模2;底模1包括第一成型部11,第一成型部11的顶面相对于它的底面自前往后向下倾斜,第一成型部11的两个侧面对称设置且相向弯曲成两个第一弧面111,第一弧面111为自前往后弯曲半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弧面,且第一弧面111在第一成型部11的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成型部11的底面范围内;顶模2包括第二成型部21,第二成型部21横跨底模1,且第二成型部21具有与第一成型部1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2,第一凹槽22从第二成型部21的前端端面延伸至第二成型部21的后端端面,第一凹槽22的槽壁包括与第一弧面111相匹配的第二弧面221,并且,第一弧面111与第二弧面221之间形成有成型间隙3。

使用时,该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安装于口罩机的翻边机构与超声波焊接机构之间且紧靠超声波焊接机构的焊接位置,其中,第一成型部11的前端和第二成型部21的前端均指向翻边机构,第一成型部11的后端和第二成型部21的后端均指向超声波焊接机构。工作时,经翻边机构出来的层叠材料从底模1的第一成型部11的底面通过,与此同时,层叠材料被翻边机构翻折起来的两侧边缘分别从两个成型间隙3中通过,由于第一弧面111和第二弧面221的弯曲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层叠材料的两侧边缘被快速地翻折到位并完成包边定型,随后,层叠材料进入超声波焊接机构的焊接位置接受焊接,得到连成条的口罩片。基于此,该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可有效地缩短翻边机构的工作距离,提高翻边工序的工作效率,节约翻边工序所消耗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增加口罩的产能,满足人们在紧急状态下对口罩的巨大需求。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弧面111从第一成型部11的前端端面延伸至第一成型部11的后端端面,对应的,第二弧面221从第二成型部21的前端端面延伸至第二成型部21的后端端面。

可选地,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成型部11还具有连接其底面与其前端端面的导向坡面112,导向坡面112相对于第一成型部11的底面自前往后向下倾斜。如此,经翻边机构出来的层叠材料能够顺着导向坡面112通过第一成型部11的底面,避免被第一成型部11的前端端面刮蹭。

可选地,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成型部11具有从其前端端面贯通至其后端端面的加料孔道12,加料孔道12相对于第一成型部11的底面自前往后向下倾斜,并且,加料孔道12在第一成型部11的后端端面形成的孔口靠近第一成型部11的后端端面的一侧边缘。如此,在使用该口罩高速成型模具对层叠材料的两侧边缘进行翻折定型的同时,还可通过加料孔道12向层叠材料的一侧翻边内添加鼻梁筋,优化口罩的生产工艺。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鼻梁筋能够紧靠层叠材料的翻边,防止其影响层叠材料的焊接成型,加料孔道12自前往后逐渐偏离第一成型部11的中心位置。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模1还包括凸台部13,凸台部13位于第一成型部11的顶面;第二成型部21具有与凸台部13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位于第一凹槽22的槽底;底模1具有贯穿凸台部13和第一成型部11的第一连接孔14,顶模2的第二成型部21具有与第一连接孔14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4,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24将底模1与顶模2相连接。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模2还包括两个耳板部25,两个耳板部25分别位于第二成型部21的两个侧端,耳板部25具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三连接孔26,如此,顶模2可通过耳板部25安装于口罩机的机架上。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调节顶模2的安装位置,也就是该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的安装位置,第三连接孔26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最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口罩机,其采用了上述的口罩高速成型模具。由此,该智能口罩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