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9575发布日期:2020-12-18 13:0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用于注塑机模具、塑化系统、油箱、电控柜的温度检测控制。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中,常规需要控制的温度有塑化部件温度、油液温度、模具温度、电箱温度等等。

由于油温的不同会引起油粘度的变化,适用温度为20度至50度,而对于注塑机的应用环境温度常常是随着地域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环境最高温度可能是40度以上,也可能低于0度,因此为使注塑机能更可靠稳定的工作,需要将油温控制在适用范围。在油液温度高时,可以用采用冷却水对油液进行冷却,但油液温度低于20度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将油液温度进行提高。

而对于塑化部件,在下料部位,需要考虑温度不能太高,使得塑料提早熔融,从而造成下料效率低下,同时为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需要精准地控制塑料的熔融过程,故而在料筒中塑料温度和设定温度保持一致,使塑料温度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和快速响应。由于注塑机预塑的特性,常规机构对料筒内部起到加热效应常常是由于螺杆剪切和外部加热而使塑料温度上升,而且针对生产不同塑料的制品,对温度要求也是不一致,因此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而在行业中只有冷却效果,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针对液压油,如果温度过低,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如果油温低于20度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同时如果系统油温过高,则会导致液压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光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才化等。这极大的影响了注塑机的稳定可靠性。而注塑机由于其优越的成型特点,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不同场合和地域,因此为增加注塑机的应用场合,必须要求油温能保持在正常的温度范围,但在行业中,对于注塑机整机各系统的对温度控制常常是进行冷却,无法自给式对油温升温。而且在不同温度工作环境中,油液冷却要求也不同,已有技术没有形成温度调节功能,经常是冷却水流量恒定,浪费大,没有形成一个可靠绿色的油液冷却系统。

另外由于电气控制元器件的工作温度有限制,但电气控制件常常设置在较为封闭的控制柜中,由于电气元气件不断的工作,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将会引起控制柜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导致元气件的故障。行业中常常会设置一个空气调节器,但费用较高。

另外,模具的温度控制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塑料注射过程和冷却过程,对于模具流道的温度需要有区别对待,但目前,实际生产中,常常没有区分的,冷却水通水量是恒定的,使得注射是需要更高的压力,从而增加了能耗,并浪费了水资源。

综上所述,目前注塑机塑化部件温度、油液温度、模具温度、电箱温度进行控制最常用方法是通水并进行调节,但是对每个需要冷却的环节都是单独通水,水阀门只是处于简单常闭或常开状态,对温度控制效果常常没有监控,从而使得水温控制没有做到有效管理,温度调节效果不佳,同时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而且部分水路由于长期关闭,引起通水管腐蚀,导致管路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使注塑机可在适合温度状态下工作,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管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包括模具、塑化系统、油箱、电控柜、模具进水管、塑化系统进水管、油箱进水管、电控柜进水管、模具出水管、塑化系统出水管、油箱出水管和电控柜出水管;模具进水管和模具出水管均与模具连接,塑化系统进水管和塑化系统出水管均与塑化系统连接,油箱进水管和油箱出水管均与油箱连接,电控柜进水管和电控柜出水管均与电控柜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号节流阀、二号节流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三号节流阀、四号节流阀、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与模具进水管、塑化系统进水管、油箱进水管、电控柜进水管连接;出水总管与模具出水管、塑化系统出水管、油箱出水管、电控柜出水管连接;一号节流阀安装在模具进水管上,二号节流阀安装在塑化系统进水管上,四号节流阀安装在电控柜进水管上;所述的油箱进水管包括前油箱进水管和后油箱进水管,前油箱进水管一端与油箱连接,另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b口连接,后油箱进水管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t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水总管连接;三号节流阀安装在后油箱进水管上;所述的塑化系统出水管包括前塑化系统出水管和后塑化系统出水管,前塑化系统出水管一端与塑化系统连接,另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a口连接,后塑化系统出水管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总管连接;所述的模具、塑化系统、油箱、电控柜上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柜进水管设置在电气柜背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柜进水管为扁平式,较宽处贴住电器柜背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柜进水管为蛇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使注塑机可在适合温度状态下工作,尤其可以使注塑装备适合低温状态下的工作,并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能对温度精准控制,效果更佳,并保护了管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常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低温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控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包括模具1、塑化系统2、油箱3、电控柜4、一号节流阀v1、二号节流阀v2、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三号节流阀v4、四号节流阀v5、进水总管5、出水总管6、模具进水管7、塑化系统进水管8、油箱进水管9、电控柜进水管10、模具出水管11、塑化系统出水管12、油箱出水管13和电控柜出水管14。

模具进水管7和模具出水管11均与模具1连接,塑化系统进水管8和塑化系统出水管12均与塑化系统2连接,油箱进水管9和油箱出水管13均与油箱3连接,电控柜进水管10和电控柜出水管14均与电控柜4连接。

进水总管5与模具进水管7、塑化系统进水管8、油箱进水管9、电控柜进水管10连接。出水总管6与模具出水管11、塑化系统出水管12、油箱出水管13、电控柜出水管14连接。

一号节流阀v1安装在模具进水管7上。二号节流阀v2安装在塑化系统进水管8上。四号节流阀v5安装在电控柜进水管10上。

油箱进水管9包括前油箱进水管91和后油箱进水管92,前油箱进水管91一端与油箱3连接,另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的b口连接,后油箱进水管92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的t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水总管5连接。三号节流阀v4安装在后油箱进水管92上。

塑化系统出水管12包括前塑化系统出水管121和后塑化系统出水管122,前塑化系统出水管121一端与塑化系统2连接,另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的a口连接,后塑化系统出水管122一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的p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总管6连接。

模具1、塑化系统2、油箱3、电控柜4上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st。模具1的温度传感器st用于检测模具1的工作温度。塑化系统2的温度传感器st用于检测塑化系统2的塑化温度。油箱3的温度传感器st用于检测油箱3的油液温度。电控柜4的温度传感器st用于检测电控柜4内的温度。

为使更好的起到冷却效果,并保证电气元气件可靠性,电控柜进水管10设置在电气柜4背面;为更好的吸收热量,电控柜进水管10为扁平式,较宽处贴住电器柜背面。为更好的吸收热量,电控柜进水管10为蛇形。

一种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进行,注塑机温度检测控制结构主要冷却介质为水,主要通过温差进行系统的温度调节,使系统达到需要的温度。水从进水总管5进入分别通过各进水管进入模具1、塑化系统2、油箱3、电控柜4,根据需要,分别在进入模具、塑化系统、油箱、控制柜管道上设置有带远程调节的节流阀,同时在各部位设置有温度传感器st。为适应油液低温环境下的工作,利用塑化系统加热冷却水,并传导到油箱控制油液温度,在塑化系统的出水管道和油箱的进水管道之间设置了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在两者之间搭建的回路,包括如下步骤:

(1)、塑化系统和油箱的温度检测控制步骤为:

设备启动时,需要先进行塑化系统2加温,再启动油泵电机。在常态下,环境温度为20度至40度期间,油箱3的油温不需加热或冷却处理,按图2所示,关闭二号节流阀v2和三号节流阀v4,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阀芯不动,p口和a口通,t口和b口通,根据塑料熔融要求,对塑化系统2加热,当塑化系统2塑化温度达到要求,塑化系统2的温度传感器st发出信号,开启二号节流阀v2,并通过自动远程调节二号节流阀v2,调整冷却水的流量,使塑化系统2保持稳定的塑化温度,同时在螺杆剪切塑化运动时,也可通过温度传感器st进行检测塑化温度,并通过远程调节二号节流阀v2,调整冷却水的流量,保证塑化系统2的温度,从而保证熔融塑料的稳定性。

开启油泵电机,油泵工作,液压油处于工作状态,油箱3的油温将会上升,当油温高至50度,油箱3的温度传感器st反馈信号,三号节流阀v4开启,对油温进行冷却,并随着温度变化,调节三号节流阀v4,对冷却水流量进行调节。当油温低于20度,甚至低于0度,为保证油液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设备可靠,需对油液进行升温,按图3所述,开启二号节流阀v2,关闭三号节流阀v4,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电磁得电,阀芯移动,使a口和b口连通,p口和t口闭合,前塑化系统出水管121和前油箱进水管91接通,开启供水通道,塑化系统2加热后,设置在塑化系统2内的冷却水同时被加热,随着水的流动,塑化系统2内的冷却水流至油箱3内,通过导热,将提升油温至工作要求。当塑化系统温度和油箱3油液温度达到要求,油箱3的温度传感器st发出信号,开启油泵电机,油泵工作,同时根据设备的不断工作,油温将会升高,通过切换,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v3进行阀芯切换,使p口和a口通、t口和b口通,使冷却状态恢复常态。

(2)、模具1的温度检测控制步骤为:模具1温度的控制主要保证制品快速冷却成型,根据塑料制品的不同,对冷却水的流量也有所不同。在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模具1的温度传感器st对模具温度的检测反馈,通过调节一号节流阀v1调节模具冷却水的流量,控制模具温度变化速度,从而控制制品质量。

(3)、控制柜4的温度检测控制步骤为:在注塑生产过程中,控制柜常常设有的风扇等散热器一般已经满足了散热的需要,但在海南、非洲等等温度较高的地区,这些散热器的作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通过冷却水进行辅助冷却,以达到设备的正常工作,为方便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按图4所示,在进水管道上设置了四号节流阀v5,并根据电气柜上的温度传感器st进行温度检测,在温度过高时进行数据反馈,并控制四号节流阀v5打开进水通道,进行冷却,并根据温度高低,调节四号节流阀v5调节冷却水的流量,控制控制柜4温度变化速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