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9720发布日期:2021-02-18 14:4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按种类可分为阻燃橡套电缆、核级电缆、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及光纤、柔性防火电缆等。
[0003]
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原料混合装置,而现有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除尘机构,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雾无法得到有效的降除,严重危害了生产者的身体健康。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贯穿混合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混合箱内腔的底部,所述搅拌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混合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除尘机构,所述混合箱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除尘机构。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水箱、喷淋液、水泵、抽水管、出水管、喷淋管和喷头,所述第一水箱的一侧与混合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内腔设置有喷淋液,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第一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混合箱的顶部并连通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两侧与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喷头。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水箱、混合液、风机、进气管、排气管和排污管,所述第二水箱的一侧与混合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内腔设置有混合液,所述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贯穿混合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混合箱内腔的顶部,所述风机的出气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贯穿第二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水箱内腔的底部。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水箱远离混合箱一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安装有控制阀。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混合箱靠近第二水箱一侧的上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混合箱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混合箱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板,且防滑垫板的底部设有防滑纹。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淋管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混合箱的内壁焊接。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
[0015]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泵通过抽水管和出水管的配合使用,将第一水箱内的喷淋液抽入喷淋管内,然后通过喷头喷出,可对混合箱内产生的烟雾进行一次降尘处理,同时利用风机通过进气管和排气管的配合使用,将混合箱内产生的烟雾抽入第二水箱内,使其与混合液充分融合,可对混合箱内产生的烟雾进行二次降尘处理,从而可达到本装置在使用时除尘效果好的目的。
[0016]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喷淋管的两侧与底部均安装有喷头,不仅能够对混合箱内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进行降尘,同时还能够对混合箱内壁上的物料进行清洗,避免了物料在搅拌过程中挂在混合箱的内壁上,影响搅拌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出料率,通过将排气管延伸至第二水箱内腔的底部,使从混合箱内抽出的废气与混合液完全的融合,最大限度的对烟雾进行降尘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除尘效果,通过设置排污管,对第二水箱内腔底部沉淀的污泥以及污水进行排出,同时通过设置控制阀,能够有效的控制污水的流速。
[0017]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料管和出料孔,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通过设置支撑腿,提高了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防滑垫板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再次提高了支撑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杆和固定环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喷淋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喷淋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混合箱;2、电机;3、搅拌轴;4、搅拌叶;5、第一除尘机构;51、第一水箱;52、喷淋液;53、水泵;54、抽水管;55、出水管;56、喷淋管;57、喷头;6、第二除尘机构;61、第二水箱;62、混合液;63、风机;64、进气管;65、排气管;66、排污管;7、进料管;8、出料孔;9、支撑腿;10、固定杆;11、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
请结合参阅图1-3,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电缆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1,混合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3,搅拌轴3的底部贯穿混合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混合箱1内腔的底部,搅拌轴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4,混合箱1
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除尘机构5,混合箱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除尘机构6。
[00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第一除尘机构5包括第一水箱51、喷淋液52、水泵53、抽水管54、出水管55、喷淋管56和喷头57,第一水箱51的一侧与混合箱1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水箱51的内腔设置有喷淋液52,水泵53的进水端连通有抽水管54,抽水管54远离水泵53的一端贯穿第一水箱51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水箱51内腔的底部,水泵53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55,出水管55远离水泵53的一端贯穿混合箱1的顶部并连通有喷淋管56,喷淋管56的两侧与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喷头57,通过在喷淋管56的两侧与底部均安装有喷头57,不仅能够对混合箱1内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进行降尘,同时还能够对混合箱1内壁上的物料进行清洗,避免了物料在搅拌过程中挂在混合箱1的内壁上,影响搅拌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出料率。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第二除尘机构6包括第二水箱61、混合液62、风机63、进气管64、排气管65和排污管66,第二水箱61的一侧与混合箱1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水箱61的内腔设置有混合液62,风机63的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64,进气管64远离风机63的一端贯穿混合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混合箱1内腔的顶部,风机63的出气端连通有排气管65,排气管65远离风机63的一端贯穿第二水箱61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水箱61内腔的底部,通过将排气管65延伸至第二水箱61内腔的底部,使从混合箱1内抽出的废气与混合液62完全的融合,最大限度的对烟雾进行降尘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除尘效果。
[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第二水箱61远离混合箱1一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66,排污管66的外侧安装有控制阀,通过设置排污管66,对第二水箱61内腔底部沉淀的污泥以及污水进行排出,同时通过设置控制阀,能够有效的控制污水的流速。
[00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混合箱1靠近第二水箱61一侧的上部连通有进料管7,混合箱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8,通过设置进料管7和出料孔8,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002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混合箱1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腿9,支撑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板,且防滑垫板的底部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支撑腿9,提高了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防滑垫板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支撑腿9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再次提高了支撑腿9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喷淋管56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环11,固定环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顶部与混合箱1的内壁焊接,通过设置固定杆10和固定环11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喷淋管56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喷淋管56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
[0030]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的型号设置为yx3。
[0031]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水泵53的型号设置为dc40q。
[0032]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机63的型号设置为ws9290-24-220-x200。
[00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当混合箱1开始工作时,使用者通过外设控制器同时开启水泵53和风机63,水泵53通过抽水管54和出水管55的配合使用,将第一水箱51内的喷淋液52抽入喷淋管56内,然后通过喷头57喷出,可对混合箱1内产生的烟雾进行一次降尘处理,同时风机63通过进气管64和排气管65的配合使用,将混合箱1内产生的烟雾抽入第二水箱61内,使其与混合液62充分融合,可对混合箱1内产生的烟雾进行二次降尘处
理,综上所述,从而可达到本装置在使用时除尘效果好的目的。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