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或注塑模具稳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注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注塑设备以及注塑模具也随着行业的进步不断地在结构上发生改变。
其中,为了降低注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注塑模具上大多采用热流道,让电发热圈通过悬挂的方式套在热流道上,而电发热圈套在热流道上松紧程度以及电发热圈位置非常重要,需要以平均力度锁紧在热流道上,并且要全面平均分布在热流道上,才能将电发热圈的热能均衡分布到所需要的加热面上,但由于电发热圈温度差异大,其表面容易发生热涨冷缩的现象,导致电发热圈整个结构的尺寸难以控制,最终造成热量分布不均衡。
传统的电发热圈是采用各式各样的喉箍喉码,而这些锁紧装置都要使用螺丝钉和螺母等额外的金属部件,这些金属部件需要额外占据电发热圈、热流道外圆周空间。结构紧密的注塑模具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些锁紧装置,往往需要将这些锁紧装置弃用而改为悬挂的方式才能完成安装。有些模具按个别结构度身订造,使热流道和电发热圈一体化并一起制造,但生产周期长和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包括热流道本体、电发热圈、锥形闭锁管、及锁紧螺母,所述电发热圈套设在所述热流道本体上,所述锥形闭锁管套设于该电发热圈上,所述锥形闭锁管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及螺接部,所述转动部、螺接部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部、螺接部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收缩槽,所述转动部呈圆柱状,该转动部上按间隔距离分布横向贯穿设置有卡槽,所述螺接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该第一外螺纹的螺纹外径自上往下依次减少,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螺接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发热圈中部形成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热流道本体外圆周壁贴合,该电发热圈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部外周壁上具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呈圆柱孔,该第一通孔内壁为光滑圆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螺母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及拧动单元,所述连接单元、拧动单元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内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该第一内螺纹的螺纹内径自上往下逐渐减少。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单元呈圆柱状。
作为优选,所述拧动单元呈六角状或梅花状。
作为优选,所述电发热圈的长度大于所述锥形闭锁管的长度,该锥形闭锁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锁紧螺母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通过锥形闭锁管与锁紧螺母的配合,能将电发热圈锁在热流道上,并可以通过调节锁紧螺母在锥形闭锁管上的位置,从而控制锥形闭锁管对电发热圈包裹的松紧程度,还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电发热圈。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包括热流道本体、电发热圈、锥形闭锁管1、及锁紧螺母2,所述电发热圈套设在所述热流道本体上,所述锥形闭锁管1套设于该电发热圈上,所述锥形闭锁管1包括相互连接的转动部10、及螺接部11,所述转动部10、螺接部11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2,所述转动部10、螺接部11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收缩槽13,所述转动部10呈圆柱状,该转动部10上按间隔距离分布横向贯穿设置有卡槽14,所述螺接部1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5,该第一外螺纹15的螺纹外径自上往下依次减少,所述锁紧螺母2与所述螺接部11螺纹连接。具体地,卡槽14有利于被扳手或其他工具夹持,方便组装。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电发热圈中部形成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热流道本体外圆周壁贴合,该电发热圈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2内壁贴合。具体地,电发热圈与热流道本体贴合,电发热圈与锥形闭锁管1贴合,能使三者之间的结构更为紧密,占据空间小,且电发热圈与热流道本体紧密贴合有利于热量传递。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转动部10外周壁上具有防滑纹。具体地,防滑纹为波浪形条纹或麻花纹,以用于在安装或组装时,增大夹持摩擦力,使作业人员能更好更方便地进行组装。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通孔12呈圆柱孔,该第一通孔12内壁为光滑圆弧面。具体地,第一通孔12内壁的光滑弧面能更好地与电发热圈贴合,从整体来说,结构更为之紧密,占据外部空间小。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螺母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20、及拧动单元21,所述连接单元20、拧动单元21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内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5配合的第一内螺纹,该第一内螺纹的螺纹内径自上往下逐渐减少。具体地,第一外螺纹15与第一内螺纹形状相匹配,能使锁紧螺母2逐渐驱动锥形闭锁管1收缩,从而达到保管电发热圈的目的。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连接单元20呈圆柱状。具体地,连接单元20呈圆柱状可以精简整个机构的外部结构,使锁紧机构更紧凑更节省空间。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拧动单元21呈六角状或梅花状。具体地,拧动单元21设置为六角状或梅花状更有利于扳手夹持或人工拧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热流道的锁紧装置,所述电发热圈的长度大于所述锥形闭锁管1的长度,该锥形闭锁管1的长度大于所述锁紧螺母2的长度。具体地,电发热圈长于锥形闭锁管1,可保证锥形闭锁管1可以稳固在电发热圈中部,不会轻易移位。
将电发热圈套上热流道本体,然后再将锥形闭锁管1以转动部10在上、螺接部11在下的方向套在电发热圈上,再将锁紧螺母2以连接单元20在上、拧动单元21在下的方向与锥形闭锁管1螺纹连接,随着手动又或者扳手旋转拧入,锥形闭锁管1的外径不断缩小,使得包裹着电加热管,以达到箍进电发热圈的目的。而锥形闭锁管1的收缩幅度以锁紧螺母2选入多少而定,可按照实际情况调节松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通过锥形闭锁管1与锁紧螺母2的配合,能将电发热圈锁在热流道上,并可以通过调节锁紧螺母2在锥形闭锁管1上的位置,从而控制锥形闭锁管1对电发热圈包裹的松紧程度,还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电发热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