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2086发布日期:2021-02-09 17:3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黏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3d打印机在打印时会产生很多热量,造成打印机温度聚集,影响打印机的使用寿命,通过正常的散热装置,虽然能将热量散出,但长时间会造成打印机散热口处的空气也处于高温,与内置散热片的温差逐渐缩小,散热效果逐渐变差,因此需要另外配备散热装置,现有的3d打印机散热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有些3d打印机散热装置甚至使用到冰块降温,这样很容易造成3d打印机的短路,带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或者是散热方式单一,不能根据3d打印机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散热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具有使用简单方便,铝合金散热板散热用时较少,效率高,导热性好,散热量大,散热也快,配合内部设置的散热孔使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散热时间,冷风扇产生的冷风先与3d打印机的机体产生热交换后,形成带有热量的气体,然后经由散热管排出散热装置,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散热板与冷风扇两者结合使用实现对3d打印机针对性散热的特点。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一侧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侧安装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安装有防滑橡胶层,所述3d打印机的一侧安装有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冷风扇,所述冷风扇的一侧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侧安装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管,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
[0005]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为长方形铝合金散热板,安装于3d打印机的下方位置,内部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且两端均与固定块连接;铝合金散热板散热用时较少,效率高,导热性好,散热量大,散热也快,配合内部设置的散热孔使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散热时间。
[0006]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长方形固定块,共有两块,分别安装于散热壳体的下方、支撑底座的上方位置;固定块不仅用于对散热板的支撑固定,而且同时用于对散热壳体的支撑固定。
[0007]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为长方形底座,安装于固定块的下方位置;支撑底座用于对整体散热装置的支撑保护。
[0008]
优选的,所述防滑橡胶层为长方形橡胶层,安装于支撑底座的下方位置,且面积大小与支撑底座相同;防滑橡胶层用于直接与放置面接触,防滑橡胶层具有防震、防滑、防撞的功能,避免因散热装置的滑动而对3d打印机造成的损坏。
[0009]
优选的,所述冷风扇共有八个,每四个为一组,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的两侧位置,且同一组的四个冷风扇两两平行安装,每个冷风扇都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冷风扇通过转动产生冷风,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
[0010]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为长方形风管,共有八个,每四个为一组,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的两侧位置,且同一组的四个进风管两两平行安装;进风管用于将冷风扇产生的冷风集中的流向3d打印机的机体,进而保障散热降温的效果。
[0011]
优选的,所述散热槽为长方形槽体,共有八个,每四个为一组,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的两侧位置,且同一组的四个散热槽两两平行安装;散热槽用于对散热管固定和保护。
[0012]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为圆柱形管道,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安装在散热槽的内侧位置;冷风扇产生的冷风先与3d打印机的机体产生热交换后,形成带有热量的气体,然后经由散热管排出散热装置,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
[0013]
优选的,所述散热壳体为长方形壳体,共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的两侧位置;散热壳体用于对散热装置的支撑和保护。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铝合金散热板散热用时较少,效率高,导热性好,散热量大,散热也快,配合内部设置的散热孔使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散热时间,防滑橡胶层用于直接与放置面接触,防滑橡胶层具有防震、防滑、防撞的功能,避免因散热装置的滑动而对3d打印机造成的损坏,冷风扇通过转动产生冷风,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冷风扇产生的冷风先与3d打印机的机体产生热交换后,形成带有热量的气体,然后经由散热管排出散热装置,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
[0015]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板、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3d打印机;2、散热板;3、固定块;4、支撑底座;5、防滑橡胶层;6、冷风扇;7、进风管;8、散热槽;9、散热管;10、控制开关;11、散热壳体;12、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实施例1
[0024]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3d打印机1,所述3d打印机1的一侧安装有散热板2,所述散热板2的内侧安装有散热孔12,所述散热板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底座4,所述支撑底座4的一侧安装有防滑橡胶层5,所述3d打印机1的一侧安装有散热壳体11,所述散热壳体11的一侧安装有冷风扇6,所述冷风扇6的一侧安装有进风管7,所述进风管7的一侧安装有散热槽8,所述散热槽8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管9,所述固定块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10。
[0025]
具体的,所述散热板2为长方形铝合金散热板,安装于3d打印机1的下方位置,内部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2,且两端均与固定块3连接;铝合金散热板散热用时较少,效率高,导热性好,散热量大,散热也快,配合内部设置的散热孔12使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散热时间。
[0026]
具体的,所述固定块3为长方形固定块,共有两块,分别安装于散热壳体11的下方、支撑底座4的上方位置;固定块3不仅用于对散热板2的支撑固定,而且同时用于对散热壳体11的支撑固定。
[0027]
具体的,所述支撑底座4为长方形底座,安装于固定块3的下方位置;支撑底座4用于对整体散热装置的支撑保护。
[0028]
具体的,所述防滑橡胶层5为长方形橡胶层,安装于支撑底座4的下方位置,且面积大小与支撑底座4相同;防滑橡胶层5用于直接与放置面接触,防滑橡胶层5具有防震、防滑、防撞的功能,避免因散热装置的滑动而对3d打印机1造成的损坏。
[0029]
具体的,所述冷风扇6共有八个,每四个为一组,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1的两侧位置,且同一组的四个冷风扇6两两平行安装,每个冷风扇6都与控制开关10电性连接;冷风扇6通过转动产生冷风,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1的散热降温。
[0030]
具体的,所述进风管7为长方形风管,共有八个,每四个为一组,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1的两侧位置,且同一组的四个进风管7两两平行安装;进风管7用于将冷风扇6产生的冷风集中的流向3d打印机1的机体,进而保障散热降温的效果。
[0031]
具体的,所述散热槽8为长方形槽体,共有八个,每四个为一组,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1的两侧位置,且同一组的四个散热槽8两两平行安装;散热槽8用于对散热管9固定和保护。
[0032]
具体的,所述散热管9为圆柱形管道,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安装在散热槽8的内侧位置;冷风扇6产生的冷风先与3d打印机1的机体产生热交换后,形成带有热量的气体,然后经由散热管9排出散热装置,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1的散热降温。
[0033]
具体的,所述散热壳体11为长方形壳体,共有两个,对称的安装在3d打印机1的两侧位置;散热壳体11用于对散热装置的支撑和保护。
[003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先将3d打印机1放置于散热板2上方位置,3d打印机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散热板2和散热孔12吸收传导,当3d打印机1长时间工作时,仅仅依靠散热板2和散热孔12无法完成散热要求时,开启控制开关10,冷风扇6开始运行,通过转动产生冷风,进风管7用于将冷风扇6产生的冷风集中的流向3d打印机1的机体,进而保障散热降温的效果,冷风扇6产生的冷风先与3d打印机1的机体产生热交换后,形成带有热量的气体,然后经由散热管9排出散热装置,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1的散热降温。
[003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地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