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9087发布日期:2021-03-09 20:3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塑胶类产品内嵌螺母有以下几种工艺:一、采用加热的方式将螺母热压至塑胶螺丝柱内部;二、采用超声波工艺内嵌螺母;三、采用模内放置螺母并注塑一体成型的工艺。
3.热压螺母的方式,模具简单,但是需要单独开治具,且螺母拉拔力差,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拉出来;超声波工艺由于需要投入设备,很多模具厂不愿意投入,所以此工艺使用相对较少;模内注塑工艺相对可靠,且使用广泛,工艺上也比较好实现,且因为是一体成型的工艺,拉拔力相对其他两种工艺来说更有优势。
4.但在进行模内注塑工艺时,如何将螺母平稳的送入成型腔内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司筒针组件将螺母送入成型腔内,如中国专利cn201921145595.4就公开了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司筒针组件,用于将金属螺母送入成型腔内,但该方案在送入螺母时,没有考虑为便于将螺母套装在司筒针上,螺母的内径通常会大于司筒针的外径,即螺母的内径与司筒针的外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使螺母内螺纹与司筒针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一间隙会导致螺母容易在司筒针上晃动,严重的会导致螺母的掉落,在注塑时,注塑液在成型腔内的流动会推动螺母改变螺母的位置,使得注塑成型后产品的孔位不准,难以与其他部件进行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既能将螺母送入成型腔、又能够在注塑时防止螺母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注塑模具。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包括:
7.司筒内针;
8.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司筒内针上的司筒针;
9.可上下移动的顶针板,所述司筒针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顶针板上;
10.在将螺母送入模具上的成型腔时,所述司筒内针的上端部向上凸出于所述司筒针的上端面,形成安装部,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螺母的内螺纹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司筒针的上端面构成所述成型腔的一部分围壁;
11.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部分挤入所述间隙内,使所述螺母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12.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沿所述司筒内针径向方向贯穿所述司筒内针的通孔,所述弹性体为嵌设在所述通孔内的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两端部凸出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两端部凸出于所述外壁的距离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的一倍,并且小于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的两倍。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两端部凸出于所述外壁的距离相等。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条的两端部呈半球形。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弹性体为设置在所述环状凹槽内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外壁。
17.优选地,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盲孔,所述弹性体为嵌设在所述盲孔内的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端部凸出于所述外壁。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柱粘接固定在所述盲孔内。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体的材质为软性尼龙材质或者硅胶材质。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至少有两个。
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内针、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司筒内针上的司筒针、可上下移动的顶针板,司筒针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顶针板上,在将螺母送入模具上的成型腔时,司筒内针的上端部向上凸出于司筒针的上端面,形成安装部,螺母套装在安装部上,螺母的内螺纹与安装部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司筒针的上端面构成成型腔的一部分围壁,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弹性体,并将弹性体的一部分挤入上述间隙内,使得螺母与安装部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实现了既能将螺母送入成型腔、又能够在注塑时防止螺母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司筒针组件的模具的主视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此时,螺母套装在司筒内针上。
27.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此时,螺母未套装在司筒内针上。
28.图6为图5中c

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9.其中:10.模具;20.成型腔;100.司筒内针;101.安装部;1011.弹性体;1012.外壁;102.通孔;200.司筒针;201.上端面;300.顶针板;400.螺母;401.内螺纹;402.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1.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上下方向是图4中的上下方向。
3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3.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内针100、司筒针200、顶针板300,其中,司筒针200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司筒内针100上,顶针板30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模具10内,司筒针200的底部可拆卸地固定在顶针板
300上,在将螺母400送入模具10上的成型腔20时,司筒内针100的上端部向上凸出于司筒针200的上端面201,形成安装部101,螺母400套装在安装部101上,螺母400的内螺纹与安装部101的外壁1012之间具有间隙402,司筒针200的上端面201构成成型腔20的一部分围壁。
34.如图4所示,安装部101上设置有弹性体1011,弹性体1011的一部分挤入间隙402内,使螺母400与安装部10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01上开设有沿司筒内针100径向方向贯穿司筒内针100的通孔102,弹性体1011为嵌设在通孔102内的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两端部凸出于安装部101的外壁1012;可以想到的是,将弹性体1011设置成弹性圈或弹性柱也是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的,如在安装部101的外壁1012上设置环状凹槽,将弹性体1011设置成位于所述环状凹槽内的弹性圈,使所述弹性圈的一部分凸出于外壁1012,或者,在安装部101的外壁1012上设置盲孔,将弹性体1011设置成嵌设并粘接固定在所述盲孔内的弹性柱,使所述弹性柱的端部凸出于外壁1011。
3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

6所示,通孔102的横截面为圆形,弹性体1011与通孔102相匹配,也即,弹性体1011的横截面为圆形,弹性体1011的两端部凸出于外壁1012的距离十分重要,该距离过小,起不到使螺母400与外壁101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的作用,该距离过大,在注塑成型完成后,难以将安装部101从螺母400中拔出,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间隙402的宽度的一倍,并且小于等于间隙402的宽度的两倍。
36.并且,弹性体1011的两端部呈半球形,这两端部凸出于外壁1012的距离相等,弹性体1011的材质为软性尼龙材质或者硅胶材质,所述软性是指将弹性体1011的两端部挤入间隙402后,这两端部会变形并伸入螺母400的内螺纹401中,起到将螺母400稳定在安装部101上,使螺母400与外壁101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37.为进一步增强上述保持固定的效果,弹性体1011可以设置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3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将螺母送入成型腔的司筒针组件,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弹性体,并将弹性体的一部分挤入上述间隙内,使得螺母与安装部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实现了既能将螺母送入成型腔、又能够在注塑时防止螺母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技术效果。
4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