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全扣模具套管式顶杆及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3885发布日期:2021-05-25 12:24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哑铃全扣模具套管式顶杆及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哑铃全扣模具套管式顶杆及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哑铃全扣是雨水蓄水模块中的塑料制品,其通过模具热压而成。现有的注塑模具技术中,哑铃全扣大都依靠人工手动脱模,由于哑铃全扣在模具上的附着力很强,要花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取出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哑铃全扣模具套管式顶杆及顶出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哑铃全扣模具套管式顶杆,包括:

顶针,所述顶针为圆柱状,所述顶针底部设有顶针底座;

司筒,所述司筒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司筒套设于所述顶针,所述司筒的内径等于所述顶针的外径,所述司筒的高度小于所述顶针的高度,所述司筒底部的外壁设有环形凸起。

哑铃全扣模具的顶出装置,包括上述套管式顶杆、下模盖板、顶针板、顶针盖板,所述下模盖板位于所述顶针板的下方,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顶针盖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顶针盖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底座与所述下模盖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贯穿过所述顶针板、顶针盖板以及下成型板,所述司筒贯穿所述顶针盖板且所述司筒的环形凸起与所述顶针板抵接,所述司筒的顶部位于型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定位套的顶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定位套插装于上成型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套的环形凸起与上成型板顶部抵接,所述顶针顶部插接于所述定位套内。

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套管式顶针的设计,结构简单,且实现了哑铃全扣脱模工艺的自动化,操作方便安全,大大的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成型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哑铃全扣模具套管式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4所示:

一种哑铃全扣模具,包括浇口套10、下模具、上模具以及套管式顶针40,所述上模具设于所述下模具的上方且可相对于所述下模具上下移动,其中,上模具包括上模盖板21和上成型板22,上模盖板21和上成型板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成型板22设有若干定位孔23,所述定位孔23内设有定位套24,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成型板31、下模盖板33、模脚32、顶针板35以及顶针盖板34,所述下模盖板33、模脚32以及下成型板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板35设于所述下模盖板33上方,所述顶针盖板34设于所述顶针板35上方且与所述顶针板3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套管式顶针40包括顶针41和司筒42,所述司筒42套设于所述顶针且可相对于所述顶针41上下移动,所述顶针41固定于所述下模盖板33且依次贯穿所述顶针板35、顶针盖板34以及下成型板31,所述顶针41顶部插接于所述定位套24内,所述司筒42固定于所述顶针板35并依次贯穿所述顶针盖板34,所述司筒42的顶部位于所述型腔311内;

其中,如图5和6所示:

下成型板31包括成型板本体310、流道以及注浇通道,所述成型板本体310设有若干型腔311,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312、次流道313以及分流道314,所述主流道312与所述次流道313连通,所述次流道313与所述分流道314连通,所述注浇通道包括第一注浇口51和第二注浇口52,所述注浇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分流道314和所述型腔311,所述第一注浇口51位于所述分流道314且与所述分流道314顶部的距离不大于1mm,所述第二注浇口52位于所述型腔311且与所述型腔311顶部的距离不大于1mm,所述浇口套10设于所述上模具且所述浇口套10的出料口位于所述主流道312的上方。

具体的,主流道312横向设置于所述成型板本体310且位于所述浇口套10下方,所述主流道312两侧设有若干所述次流道313且均与所述次流道313连通,每个所述次流道313的两侧均设有分流道314且均与所述分流道314连通,所述分流道314与所述型腔311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次流道313与所述主流道312垂直设置,所述分流道314与所述次流道313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型腔311之间通过连接槽91连接,所述连接槽91内设置有两个凸起92。进一步的,下成型板31内横向设有多个冷却水孔318,该冷却水孔318用于外接冷却水。

如图8所示:

具体的,顶针41为圆柱状,所述顶针41底部设有顶针底座411,所述顶针底座411与所述下模盖板33固定连接,所述司筒42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司筒42的内径等于所述顶针41的外径,所述司筒42的高度小于所述顶针41的高度,所述司筒42底部的外壁设有环形凸起421,所述司筒42的环形凸起421与所述顶针板35抵接。

如图7所示:

进一步的,还包括四个复位杆60,所述下成型板31为矩形结构,所述下成型板31四个角均设有复位杆孔315,所述复位杆6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顶针板35,所述复位杆60的顶部插接于所述复位杆孔315内,所述复位杆60与所述复位杆孔315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四个导柱70,所述上成型板22设有四个导向孔316,所述导柱70贯穿于所述下成型板31并与所述下成型板31固定连接,所述导柱70的顶部插接于所述导向孔316,所述导柱60与所述导向孔316一一对应。上成型板22和下成型板31沿着导柱60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拉料钩80,所述拉料钩80底部固定于所述顶针板35,所述流道内设有若干拉料钩孔317,所述拉料钩80顶部设于所述拉料钩孔317内,所述拉料钩孔317与所述拉料钩80一一对应。其中,拉料钩80用于辅助顶出哑铃全扣。

工作原理:

当哑铃全扣模具进行注塑时,熔融的材料从浇口套进入主流道,并通过次流道和分流道分别进行对应的型腔;

注塑成型后,上模成型板向上移动,套管式顶针的司筒在顶针板的带动下向上将哑铃全扣顶出,此时由于注浇通道的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与顶部的距离均不大于1mm,使得哑铃全扣脱模时,哑铃全扣的浇口自动完成切割。

因此,由于哑铃全扣模具能通过注浇通道的设计,使得哑铃全扣脱模时就完成了浇口的切割,浇口分离的自动化保证浇口分离处外观一致性,解决了传统人工分离浇口工艺无法保证浇口分离处外观一致的问题。

而套管式顶针的设计,结构简单,且实现了哑铃全扣脱模工艺的自动化,操作方便安全,大大的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