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膜设备的外冷却风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5406发布日期:2021-04-09 12:3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吹膜设备的外冷却风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吹膜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膜设备的外冷却风环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吹膜机大都采用上吹法进行生产,上吹法的吹膜设备在挤出模头上方设有外冷却风环,外冷却风环设有环形风道,在环形风道内侧设有出风口。在生产过程中,塑料融体从挤出模头的圆环形挤出口流出并逐渐凝结形成膜泡,膜泡被牵引不断向上运动,而位于膜泡外围的外冷却风环则不断通过圆环形挤出口吹出向上的冷却气流,冷却气流对膜泡起到冷却作用。外冷却风环与挤出模头的圆环形挤出口之间的竖向距离决定了膜泡冷凝的竖向位置,根据膜泡配方和生产工艺、控制参数的不同,要求膜泡冷凝的竖向位置不同,因而外冷却风环的竖向位置要求可以调节,为此还一般设置有驱动外冷却风环竖向调节移动的升降调节机构。

冷却风环的冷却速度直接限制了薄膜的生产速度,因此,为了提高薄膜的生产速度,必须尽量提高膜泡的冷却速度。由于膜泡的冷却速度与冷却气流的速度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气流的速度,成为提高薄膜冷却效率的一种常规选择。但是,冷却气流的速度越大,往往意味着风压越大,因此越不利于气流均匀、稳定,进而容易使膜泡运行不稳定,影响了吹膜成型质量。

为此,申请人在cn2019411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冷却风环设置有上下两道出风口,其中位于上方的是开口斜向上的第一出风口,位于下方的是开口斜向下的第二出风口。这样,由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下,因此与向上移动的膜泡形成方向相反的运动,从而提高了气流与膜泡的两者相对移动速度(与传统结构相比,相对移动速度大小是膜泡运行速度的两倍),因此可提高对膜泡的冷却速度,提高膜泡的质量和产量,且不必提高风压。

然而,上述改进方案也会产生新的不足: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下,而位于第二出风口和挤出模头之间的膜泡段刚刚挤出,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需要加强冷却(即需要加强气流),另一方面由于尚未凝结成型而难以承受较强气流扰动(即需要减弱气流),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互相矛盾,使实际调控过程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再者,现有技术中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中,大部分气流吹出中并没有很靠近膜泡,因而气流的冷能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吹膜设备的外冷却风环结构,它的下吹的冷却气流对膜泡的扰动较少,而且气流紧靠膜泡,冷能利用率高。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吹膜设备的外冷却风环结构,包括圆形的挤出模头,挤出模头设有圆环形挤出口,在挤出模头的上方设有外冷却风环,外冷却风环设有环形风道,在环形风道内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出风口和环形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斜向上,第二出风口开口为水平方向或斜向下,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小于第一出风口的开口大小;还设有驱动外冷却风环竖向调节移动的升降调节机构;

其主要特点在于,在第二出风口的下方设有集风圈组件,该集风圈组件包括有若干个圆筒形的集风圈;各个集风圈由上而下布置,各个集风圈的直径由上而下变小;位于最上方的集风圈的内径大于第二出风口的直径,但两者的差值小于20厘米;位于最下方的集风圈的内径大于圆环形挤出口的直径,但两者的差值小于40厘米;

其中位于最上方的集风圈的上沿与所述外冷却风环固定连在一起,最上方的集风圈随同外冷却风环竖向移动;在每上下相邻两个集风圈中,位于上方的集风圈的下部活动套在下方的集风圈外面,位于上方的集风圈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内凸沿,位于下方的集风圈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外凸沿,上方集风圈的内凸沿位于下方集风圈的外凸沿的正下方,上方集风圈的内凸沿与下方集风圈的外凸沿配合而限制下方集风圈向下脱离上方的集风圈;位于最下方的集风圈固定安装在挤出模头上方,并且最下方的集风圈下沿与挤出模头之间留有竖向间隙,该竖向间隙成为第二出风口吹出的冷却气流的排风通道。

所述集风圈设有透风小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小于第一出风口,因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冷却气流较少,对膜泡的扰动较少;但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冷却气流只能从集风圈组件和膜泡之间的狭窄空间排走,因而气流速度高,而且气流紧靠膜泡,因而冷能利用率高。

二、本实用新型的每上下相邻两个集风圈中,位于上方的集风圈的下部活动套在下方的集风圈外面,且上方集风圈的内凸沿与下方集风圈的外凸沿配合而限制下方集风圈向下脱离上方的集风圈,因此,当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外冷却风环竖向调节移动时,整个集风圈组件的组合高度可以跟随着外冷却风环的竖向移动进行适应性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集风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的一种吹膜设备的外冷却风环结构,包括圆形的挤出模头1,挤出模头1设有圆环形挤出口10,在挤出模头1的上方设有外冷却风环2,外冷却风环2设有环形风道20,在环形风道内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出风口21和环形的第二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22位于第一出风口21下方,第一出风口21的开口方向斜向上,第二出风口22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出风口22的开口大小小于第一出风口22的开口大小;还设有驱动外冷却风环2竖向调节移动的升降调节机构3,该升降调节机构3丝杆驱动机构。

图1、图3、图4所示,在第二出风口22的下方设有集风圈组件4,该集风圈组件4包括有四个圆筒形的集风圈41;各个集风圈41由上而下布置,各个集风圈41的直径由上而下变小;位于最上方的集风圈41的内径大于第二出风口22的直径,两者的差值为15厘米;位于最下方的集风圈41的内径大于圆环形挤出口10的直径,两者的差值为30厘米;其中最上方的集风圈41的上沿与所述外冷却风环2固定连在一起,最上方的集风圈41随同外冷却风环2竖向移动;位于最下方的集风圈41固定安装在挤出模头1上方,并且最下方的集风圈41下沿与挤出模头1之间留有竖向间隙6,该竖向间隙6成为第二出风口22吹出的冷却气流的排风通道。

图3、图4所示,在每上下相邻两个集风圈41中,位于上方的集风圈41的下部活动套在下方的集风圈41外面,位于上方的集风圈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内凸沿51,位于下方的集风圈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外凸沿52,上方集风圈的内凸沿51位于下方集风圈的外凸沿52的正下方,上方集风圈的内凸沿51与下方集风圈的外凸沿52配合而限制下方的集风圈41向下脱离上方的集风圈41;所述集风圈41设有透风小孔40。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塑料融体从挤出模头的圆环形挤出口流出并逐渐凝结形成膜泡8,外界的冷却气流进入外冷却风环2的环形风道20,然后从环形的第一出风口21和环形的第二出风口22吹出,第一出风口21吹出的气流向上,由于第二出风口22的开口大小小于第一出风口21,因而第二出风口22吹出的冷却气流较少,且被迫向下流动,并且只能从集风圈组件4和膜泡之间的狭窄空间排走,如图1箭头所示,因而气流速度高,而且气流紧靠膜泡,冷能利用率高。另外,由于第二出风口22吹出的气流流动速度较高,因而在文丘里效应的作用下,还能够再拖动少量新鲜空气从集风圈41的透风小孔40进入集风圈组件4和膜泡之间的缝隙,如图1箭头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开口22的开口方向可以改为斜向下。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最上方的集风圈41的内径与第二出风口22的直径两者的差值可以改为18厘米,或者改为10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集风圈41的内径与圆环形挤出口10的直径两者的差值可以改为38厘米,或者改为20厘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