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仓盖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7565发布日期:2021-03-30 19:3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纸仓盖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配件生产的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打印机纸仓盖加工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纸仓盖,其为打印机中纸仓的覆盖物,其优选为塑料材质制成的盖体,具有质量小、成本低且使用寿命上等等优点。因此,如何快速且高效进行纸仓盖的生产则是注塑模具需要具备的特点。

现有的纸仓盖注塑模具,因仅仅利用顶针或顶杆进行脱模及卸料,而进而在脱模过程中会出现产品卡置或脱模效果不佳等等不足现象出现。

因此,如何设计并制造出一种能够快速脱模且脱模效果好的纸仓盖专用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纸仓盖成型模具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前模组、模仁及后模组,其中:

所述模仁装于所述前、后模组之间的型腔内,且其包括前模仁及后模仁;

所述前、后模仁的周侧还设置有滑动机构,以配合脱模;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侧滑动组件及底滑动组件,所述侧滑动组件位于所述模仁侧面,所述底滑动组件位于所述后模仁的下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滑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于所述模仁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侧滑动组件包括侧锁紧块及侧滑动块,其中:

所述侧滑动块与所述后模仁相连,且其滑动面为具有滑动凸条的斜面;

所述侧锁紧块远离所述后模仁设置,且其滑动面为开设有滑槽的斜面;

所述侧滑动块通过所述滑动凸条与所述侧锁紧块的滑槽配合相连,形成滑动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滑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滑动组件相互反向的装于所述后模仁的底面。

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底滑动组件包括底滑动座及底滑动块,其中:

所述底滑动座装于所述后模组上,其上端面为开设有滑槽的斜面;

所述底滑动块通过其设置的滑动条,与所述底滑动座的滑槽相连,该底滑动块与所述后模仁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滑动块还连接一滑块,该底滑动块与所述滑块的连接处置于所述后模仁内;

所述滑块还与一锁紧块滑动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模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面板、前模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模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后模板、后模推板、顶针板及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增加并涉及了配合脱模卸料的滑动机构,从而提升脱模效率及脱模效果;所述模仁通过周侧及底部设置的侧滑动组件及底滑动组件,前模仁与后模仁脱模过程中进行有效且快速的脱模,从而提高脱模效率、提升脱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纸仓盖成型模具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纸仓盖成型模具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及滑动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纸仓盖,其为打印机中纸仓的覆盖物,其优选为塑料材质制成的盖体,具有质量小、成本低且使用寿命上等等优点。因此,如何快速且高效进行纸仓盖的生产则是注塑模具需要具备的特点。现有的纸仓盖注塑模具,因仅仅利用顶针或顶杆进行脱模及卸料,而进而在脱模过程中会出现产品卡置或脱模效果不佳等等不足现象出现。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纸仓盖成型模具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前模组、模仁及后模组,其中:

所述模仁装于所述前、后模组之间的型腔内,且其包括前模仁及后模仁;

所述前、后模仁的周侧还设置有滑动机构,以配合脱模;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侧滑动组件及底滑动组件,所述侧滑动组件位于所述模仁侧面,所述底滑动组件位于所述后模仁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增加并涉及了配合脱模卸料的滑动机构,从而提升脱模效率及脱模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纸仓盖成型模具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前模组1、模仁2及后模组3,所述模仁2装于所述前、后模组1、3之间的型腔内。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后模组3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后模板31、后模推板32、顶针板33及底板34;所述后模板31上的下端面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前模组1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面板11、前模板12,前模组上设置有注塑口,该注塑口与所述型腔连通;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前模板12的下端面设置有容置槽,进而,所述前模组1叠设于所述后模组3之上,进而前模板12叠设于后模板31之上,使得两个所述容置槽叠加形成一所述型腔,以容置所述模仁2。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模仁2呈矩形状,且其包括能相互扣合形成一成型腔的前模仁21及后模仁22,所述前、后模仁21、22的周侧还设置有滑动机构4,以配合脱模;所述滑动机构4包括侧滑动组件41及底滑动组件42,所述侧滑动组件41位于所述模仁2侧面,所述底滑动组件42位于所述后模仁22的下方。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侧滑动组件4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于所述模仁2的相对两个长边侧;各所述侧滑动组件41包括侧锁紧块41-1及侧滑动块41-2,其中:

所述侧滑动块41-2与所述后模仁22相连,且其滑动面为具有滑动凸条的斜面,该侧滑动块41-2的对接所述后模仁22的侧面开设有夹持槽,该夹持槽内设置有滑动杆41-3;

所述侧锁紧块41-1远离所述后模仁22设置,且其滑动面为开设有滑槽的斜面;

所述滑动凸条及滑槽沿所述对应斜面呈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侧滑动块41-2通过所述滑动凸条与所述侧锁紧块41-1的滑槽配合相连,形成滑动结构。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底滑动组件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滑动组件42相互反向的装于所述后模仁22的底面;各所述底滑动组件42包括底滑动座42-1及底滑动块42-2,其中:

所述底滑动座42-1装于所述后模组3中后模板31上,其上端面为开设有滑槽的斜面;

所述底滑动块42-2通过其设置的滑动条,与所述底滑动座42-1的滑槽相连,该底滑动块42-2与所述后模仁22相连。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底滑动块42-2还连接一滑块43,该底滑动块42-2与所述滑块43的连接处置于所述后模仁22内;所述滑块43还与一锁紧块44滑动相连。

具体的说: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底滑动块42-2的上端与所述滑块43的一端相连,所述滑块43的另一端为倾斜滑动面,该倾斜滑动面上设置有滑动凸条,该滑动凸条与滑动槽配合相连,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锁紧块44的侧面,进而也能形成相对滑动的结构,且所述滑块43及锁紧块44均置于所述模仁2的两相对短边侧。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