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手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1725发布日期:2021-10-30 00:4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手模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手模座。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模座是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丁晴手套、pvp手套、家用手套)生产线中一个重要的部件,用于安装手套模具。手套模具是浸胶手套厂用来做手套浸胶辅助的一种模具。
3.授权公告号为cn20596968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模座,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轴帽、支撑轴、底盘与弹簧,轴帽呈“l”型设置,轴帽包括安装轴与帽体,安装轴安装于流水线上,而轴帽内嵌设有轴承,支撑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轴帽内与支撑轴旋转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与底盘固定连接,此处,固定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焊接,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其固定更加牢固。弹簧套设于支撑轴上以达到缓冲的效果。定位座的上表面上设有供支撑轴穿设的穿设孔,同时弹簧地处于穿设孔内以实现限位,而轴帽上还设有限位卡座,限位卡座套设于支撑轴上且弹簧与限位卡座相互抵触,限位卡座朝向弹簧方向呈弯折设置,使得弹簧的一端与轴帽相互抵触,另一端与定位座相互抵触,将弹簧的位置完全限定,避免弹簧发生晃动的情况出现。
4.上述手模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于轴帽内嵌设有轴承使得手模座在跟随流水线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在端部的手模作用下始终朝向一个方向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弹簧减少传递至手模座上的震动,从而使得位于手套模具上的液体更加均匀,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轴承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容易发生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增加,容易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径向窜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了手模座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径向窜动的概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手模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双手模座,包括轴帽、设置于所述轴帽内部的轴承以及穿设于所述轴承内的支撑轴,所述轴承的个数为两个,两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与所述轴帽内侧壁贴合,两所述轴承的内侧壁与所述支撑轴外侧壁贴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两个轴承来实现对于支撑轴的定位,当其中一轴承发生磨损时,能够通过轴帽配合另一轴承来实现对于支撑轴的径向定位,从而降低了手模座发生径向窜动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模座的使用寿命。
9.优选为,相邻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轴承挡块,所述轴承挡块的外侧壁与所述轴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轴承挡块的内侧壁与所述支撑轴的外侧壁贴合,所述轴承挡块的两侧侧壁分别与位于所述轴承挡块两侧的轴承的侧壁贴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轴承挡块,使得轴承挡块与轴帽以及轴承能够同时实现对于支撑轴的轴向定位,提升了支撑轴在转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进一步降低了手模座发生径向窜动的概率。
11.优选为,所述轴承挡块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与所述轴帽的外侧壁贴合,所述限位环的两侧侧壁分别与位于所述轴承挡块两侧轴承的外圈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减小了轴承与轴承挡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轴承与轴承挡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轴在旋转的过程中旋转更加顺畅;通过设置限位环,增加了轴承挡块与轴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轴帽与轴承挡块之间的定位强度,降低了轴承挡块相对于轴帽之间发生径向窜动的概率,从而使得轴承套圈能够更好地提供对于支撑轴的支撑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支撑轴在转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13.优选为,所述轴承挡块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侧壁与所述支撑轴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定位环的两侧侧壁分别与位于所述轴承挡块两侧轴承的内圈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支撑轴在转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15.优选为,所述定位环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球头弹簧柱塞,所述第一球头弹簧柱塞与所述支撑轴抵接,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球头弹簧柱塞,所述第二球头弹簧柱塞与所述轴帽的内壁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支撑轴在转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17.优选为,所述轴帽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球头弹簧柱塞上的球头部分嵌入的限位环槽,所述支撑轴外侧壁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球头弹簧柱塞上的球头部分嵌入的定位环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支撑轴在转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19.优选为,所述支撑轴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轴帽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轴帽顶部的定位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插接有一开口销,所述开口销与所述轴帽之间设置有一平垫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方便了支撑轴与轴帽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且当轴承发生磨损后,仅需要打开开口销,将支撑柱从轴帽上取下,即可将轴承以及轴承挡圈取下进行更换,方便了手模座的维护。
21.优选为,所述平垫片与所述定位柱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定位柱发生轴向窜动的概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设置两个轴承,降低了手模座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径向窜动的概率;
25.通过设置轴承挡块,进一步降低了手模座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径向窜动的概率;
26.通过设置限位环,进一步降低了手模座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径向窜动的概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轴;11、定位柱;111、安装通孔;12、定位环槽;13、开口销;14、平垫片;15、弹簧垫片;2、轴帽;21、安装凹槽;22、限位环槽;23、定位通孔;24、卡接凹槽;3、连接座;4、轴承;5、轴承挡块;51、限位环;511、第二球头弹簧柱塞;52、定位环;521、第一球头弹簧柱塞;6、减震组件;61、减震弹簧;62、定位罩;621、定位弧槽;63、石棉片;7、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手模座,参照附图1和附图2,包括支撑轴1、设置于支撑轴1顶部的轴帽2、一体设置于轴帽2一侧且与手模链条连接的连接座3、设置于轴帽2内部的轴承4、设置于支撑轴1外侧的减震组件6以及设置于支撑轴1底部且与手模连接的安装座7。
34.参照附图1和附图2,减震组件6包括套设于支撑轴1外侧的减震弹簧61、设置于减震弹簧61定位部的定位罩62以及盖合轴帽2底部安装凹槽21的石棉片63。轴帽2的底部开设有供石棉片63卡接的卡接凹槽24,石棉片63过盈卡接于卡接凹槽24内,定位罩62的顶部与石棉片63抵接,定位罩62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弧槽621,减震弹簧61的一端与定位弧槽621抵接,另一端与安装座7抵接。
35.参照附图2和附图3,支撑轴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柱11,定位柱1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1,轴帽2的顶部开设有供定位柱11穿过的定位通孔23,定位柱11贯穿轴帽2顶部的定位通孔23,安装通孔111内插接有一开口销13,开口销13与轴帽2之间设置有一平垫片14,平垫片14与定位柱11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15。
36.参照附图2,轴帽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凹槽21,轴承4的个数为两个且均安装于安装凹槽21内,两轴承4的外侧壁与轴帽2内侧壁贴合,两轴承4的内侧壁与支撑轴1外侧壁贴合。
37.参照附图2和附图4,相邻轴承4之间设置有轴承挡块5,轴承挡块5的外侧壁与轴帽2的内侧壁贴合,轴承挡块5的内侧壁与支撑轴1的外侧壁贴合,轴承挡块5的两侧侧壁分别与位于轴承挡块5两侧的轴承4的侧壁贴合。
38.轴承挡块5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环51,限位环51的外侧壁与轴帽2的外侧壁贴合,限位环51的两侧侧壁分别与位于轴承挡块5两侧轴承4的外圈抵接。限位环51的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球头弹簧柱塞511,第二球头弹簧柱塞511与轴帽2的内壁抵接。轴帽2的内壁开设有供第二球头弹簧柱塞511上的球头部分嵌入的限位环槽22。
39.轴承挡块5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环52,定位环52的内侧壁与支撑轴1的内侧壁贴合,定位环52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球头弹簧柱塞521,第一球头弹簧柱塞521与支撑轴1抵接,定位环52的两侧侧壁分别与位于轴承挡块5两侧轴承4的内圈抵接。支撑轴1外侧壁设置有供第一球头弹簧柱塞521上的球头部分嵌入的定位环槽12。
40.本实施例一种双手模座的实施原理为:支撑轴1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两个轴承4来实现对于支撑轴1的定位,当其中一轴承4发生磨损时,能够通过轴帽2配合另一轴承4来实现对于支撑轴1的径向定位,从而降低了手模座发生径向窜动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模座的使用寿命。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