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乘用地毯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汽车内部的装饰性,还能降低车内噪声,并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乘用地毯生产线包括热压装置,热压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台,加热装置与热压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生产时,操作人员将上料台上的物料放置在加热装置上,加热装置对物料进行预加热,使物料便于成型,然后输送装置将加热后的物料输送至热压装置上,热压装置对物料进行热压成型,从而实现汽车乘用地毯的整个生产过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加热装置对物料的加热时间较长,当热压装置对物料进行热压成型后,加热装置还未完成对物料的加热,此时热压装置处于闲置状态,需要等加热装置加热完毕后再进行热压,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乘用地毯的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包括热压装置,热压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的一侧均设置有上料台,上料台与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有上料装置,热压装置与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输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热压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生产时,两个上料装置分别将两个上料台上的物料输送至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使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均对物料进行加热,然后输送装置分别将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物料交错输送至热压装置上,使热压装置间隔对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上加热后的物料进行热压成型,从而避免热压装置处于闲置状态,极大地提高了乘用地毯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第一夹紧架和上料组件,上料架设置在上料台与第一加热装置或第二加热装置之间,第一夹紧架与上料架沿着靠近或远离上料台的方向滑动连接,上料组件设置在第一夹紧架与上料架之间,第一夹紧架上设置有若干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每组第一夹紧条、第二夹紧条与第一夹紧架之间均设置有夹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时,上料组件使第一夹紧架在上料架上滑动至靠近上料台的一侧,然后使物料放置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夹紧组件使第一夹紧架上的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相互靠近,并将物料夹紧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然后上料组件使第一夹紧架在上料架上向靠近第一加热装置或第二加热装置的一侧滑动,并带动第一夹紧条、第二夹紧条和物料沿着第一夹紧架的滑动方向移动,实现对物料的上料过程,使物料的上料过程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同步带、第一上料同步轮、第二上料同步轮和上料电机,第一上料同步轮和第二上料同步轮分别设置在上料架的两端,且与上料架转动连接,上料同步带套设在第一上料同步轮与第二上料同步轮之间,并与第一上料同步轮、第二上料同步轮配合使用,上料同步带与第一夹紧架固定连接,上料同步带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夹紧架的滑动方向相同,上料电机固定设置在上料架上,上料电机与第一上料同步轮或第二上料同步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时,上料电机带动第一上料同步轮或第二上料同步轮转动,由于上料同步带套设在第一上料同步轮与第二上料同步轮之间,且与第一上料同步轮、第二上料同步轮配合使用,第一上料同步轮或第二上料同步轮会带动上料同步带在第一上料同步轮与第二上料同步轮之间传动,并带动第二夹紧架在上料架上滑动,实现对第二夹紧架滑动过程的驱动作用。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第二夹紧架和输送组件,输送架设置在第一加热装置或第二加热装置与热压装置之间,第二夹紧架与输送架沿着靠近或远离热压装置的方向滑动连接,输送组件设置在第二夹紧架与输送架之间,第二夹紧架上也设置有若干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第二夹紧架上的每组第一夹紧条、第二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架之间也均设置有夹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完毕后,输送组件使第二夹紧架在输送架上滑动至靠近第一加热装置或第二加热装置的一侧,然后使加热后的物料放置在第二夹紧架上的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夹紧组件使第二夹紧架上的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相互靠近,并将物料夹紧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然后输送组件使第二夹紧架在输送架上向靠近热压装置的一侧滑动,并带动第一夹紧条、第二夹紧条和物料沿着第二夹紧架的滑动方向移动,实现对物料的输送过程,使物料的输送过程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块、连接轴和夹紧气缸,固定块和夹紧气缸均与第一夹紧架或第二夹紧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夹紧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一调节孔,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夹紧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二调节孔,连接轴穿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并与夹紧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轴与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均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朝着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部均与固定块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连接轴向靠近第一夹紧条的一侧移动,并使连接轴同时在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滑动,此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夹紧气缸铰接的一端之间的夹角变大,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在固定块上发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远离夹紧气缸的一端相互远离,并带动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相互远离,便于将物料放置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当物料放置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后,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收缩,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夹紧气缸铰接的一端之间的夹角减小,并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远离夹紧气缸的一端相互靠近,同时带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相互靠近,并将物料夹紧在第一夹紧条与第二夹紧条之间,实现对物料的夹紧作用。
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同步带、第一输送同步轮、第二输送同步轮和输送电机,第一输送同步轮和第二输送同步轮分别设置在输送架的两端,且与输送架转动连接,输送同步带套设在第一输送同步轮与第二输送同步轮之间,并与第一输送同步轮、第二输送同步轮配合使用,输送同步带与第二夹紧架固定连接,输送同步带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夹紧架的滑动方向相同,输送电机固定设置在输送架上,输送电机与第一输送同步轮或第二输送同步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时,输送电机带动第一输送同步轮或第二输送同步轮转动,由于输送同步带套设在第一输送同步轮与第二输送同步轮之间,且与第一输送同步轮、第二输送同步轮配合使用,第一输送同步轮或第二输送同步轮会带动输送同步带在第一输送同步轮与第二输送同步轮之间传动,并带动第二夹紧架在输送架上滑动,实现对第二夹紧架滑动过程的驱动作用。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紧架,且两个第二夹紧架上的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均设置在相互靠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架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夹紧架,能够使两个第二夹紧架上的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分别对物料的两侧进行夹紧,提高物料输送过程的稳定性,还能够使物料被拉紧在两个第二夹紧架之间,使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平整状态。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与靠近或远离热压装置的方向相同,两个第二夹紧架均与支撑板沿着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连接,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夹紧架与支撑板之间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电机和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长度方向与两个第二夹紧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相同,双向丝杆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夹紧架并与第二夹紧架螺纹连接,调节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并与双向丝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时,调节电机使双向丝杆在支撑板上转动,并带动两个第二夹紧架在支撑板上相互靠近或远离,对两个第二夹紧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使输送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输送,扩大了输送装置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上料台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贯穿上料台的一侧,容纳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与上料台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将滑动板在容纳腔内滑动,使滑动板从容纳腔内滑出,并使滑动板露在容纳腔外侧的面积发生变化,限位组件对滑动板在容纳腔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上料台对物料的支撑面积发生变化,使上料台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物料,扩大了上料台的适用范围,使上料台的适应性更强。
优选的,所述上料台上沿着滑动板的滑动方向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限位槽,限位组件位于限位槽内,限位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固定齿条、限位齿条和驱动条,固定齿条固定设置在滑动板的底部,限位齿条的顶面与固定齿条的底面相互啮合,驱动条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驱动条的顶面与限位齿条的底面抵接,且驱动条靠近容纳腔开口的一端倾斜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将驱动条在限位槽内向靠近容纳腔开口的一侧滑动,使驱动条带动限位齿条在限位槽内竖直向下移动,并使限位齿条与固定齿条相互分离,此时将滑动板在容纳腔内滑动,并带动固定齿条在限位槽内移动,当滑动板滑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使驱动条反向滑动,并使驱动条推动限位齿条在限位槽内竖直向上移动,并使限位齿条的顶面与固定齿条的底面相互啮合,从而对固定齿条和滑动板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板在容纳腔内随意滑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在热压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使热压装置间隔对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上加热后的物料进行热压成型,极大地提高了乘用地毯的生产效率;
通过设置夹紧组件,能够通过夹紧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控制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的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第一夹紧条和第二夹紧条对物料的夹紧作用;
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对两个夹紧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夹送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输送,扩大了夹送装置的适用范围;
通过设置滑动板,能够将滑动板在上料台本体上滑动,使上料台对物料的支撑面积发生变化,使上料台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物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显示滚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为了显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为了显示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了显示减磨辊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为了显示夹紧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为了显示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为了显示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料台;11、容纳腔;12、滑动板;121、把手;122、刻度线;123、滚轮;13、轨道;131、限位片;132、凸起;14、限位槽;141、让位孔;15、限位组件;151、固定齿条;152、限位齿条;1521、引导条;153、驱动条;1531、引导槽;16、驱动组件;161、丝杆;162、丝母;163、驱动电机;2、上料装置;21、上料架;211、第一滑轨;22、第一夹紧架;221、第一滑块;2211、减磨辊;222、第一夹紧条;2221、防滑片;223、第二夹紧条;224、夹紧组件;2241、第一连接杆;22411、第一调节孔;22412、弹簧;2242、第二连接杆;22421、第二调节孔;2243、固定块;2244、连接轴;2245、夹紧气缸;23、上料组件;231、上料同步带;232、第一上料同步轮;233、第二上料同步轮;234、上料电机;3、第一加热装置;31、上加热板;311、第一移动气缸;312、稳定组件;3121、稳定套筒;3122、稳定杆;32、下加热板;4、第二加热装置;41、固定板;411、第二移动气缸;42、红外加热板;5、输送装置;51、输送架;511、第二滑轨;512、支撑板;5121、第二滑块;5122、第三滑轨;52、第二夹紧架;521、第三滑块;53、输送组件;531、输送同步带;532、第一输送同步轮;533、第二输送同步轮;534、输送电机;54、调节组件;541、调节电机;542、双向丝杆;6、热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参照图1,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包括热压装置6,热压装置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3和第二加热装置4,第一加热装置3和第二加热装置4的一侧均设置有上料台1,上料台1与第一加热装置3、第二加热装置4之间均设置有上料装置2,热压装置6与第一加热装置3、第二加热装置4之间均设置有输送装置5。
参照图1和图2,上料台1远离第一加热装置3或第二加热装置4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设置有水平的滑动板12,滑动板12靠近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21,滑动板12的顶面上沿其滑动方向设置有刻度线122。
生产时,握住把手121,将滑动板12在容纳腔11内滑动,使滑动板12从容纳腔11内滑出,使上料台1对物料的支撑面积发生变化,根据刻度线122对滑动板12的滑出距离进行观察,从而使上料台1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物料,扩大了上料台1的适用范围,使上料台1的适应性更强。
参照图1和图2,滑动板12上滑动板12的两侧均设置有轨道13,轨道13的长度方向与滑动板12的滑动方向相同,轨道13位于容纳腔11内,并与上料台1固定连接,轨道13内滚动设置有若干个滚轮123,两个轨道13内的滚轮123的转动轴分别与滑动板12的两侧固定连接。轨道13靠近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片131,轨道13远离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内固定设置有半球形的凸起132。
生产时,将滑动板12在容纳槽内滑动时,带动滚轮123在轨道13内滑动,减小滑动板12滑动过程的摩擦力,限位片131和凸起132均能够对滚轮123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滑动板12的滑动过程更加方便。
参照图3,容纳腔11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长度方向与滑动板12的滑动方向相同,限位槽14内设置有限位组件15,限位组件15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固定齿条151、限位齿条152和驱动条153,固定齿条151、限位齿条152和驱动条153的长度方向均与限位槽14的长度方向相同,固定齿条151的顶面与滑动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且固定齿条151靠近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贯穿上料台1的侧面,固定齿条151与限位槽14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固定齿条151的底面和限位齿条152的顶面均设置有齿牙,固定齿条151底面的齿牙与限位齿条152顶面的齿牙相互啮合,限位齿条152的两端均与限位槽14的两端抵接,且限位齿条152与限位槽14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驱动条153靠近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贯穿上料台1的侧面,驱动条153与限位槽14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驱动条153的顶面与限位齿条152的底面抵接,驱动条153的顶面为倾斜面,且驱动条153的顶面靠近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倾斜向上,驱动条153的顶面开设有引导槽1531,引导槽1531的长度方向与驱动条153顶面的倾斜方向相同,引导槽1531内滑动连接有引导条1521,引导条1521与限位齿条152的底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3,限位槽14的底面开设有长条状的让位孔141,让位孔141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槽14的长度方向相同,让位孔141贯穿上料台1的底面,驱动条153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16,驱动组件16包括丝杆161、丝母162和驱动电机163,丝杆161位于上料台1的下方,丝杆161的长度方向与让位孔141的长度方向相同,丝杆161的两端均与上料台1转动连接,驱动电机163固定设置在上料台1的底面,驱动电机163的输出轴与丝杆161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母162的一端套设在丝杆161上并与丝杆161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让位孔141并与驱动条153的底面固定连接,丝母162与让位孔141滑动连接。
生产时,驱动电机163带动丝杆161在上料台1上转动,并带动丝母162在丝杆161上沿着丝杆161的长度方向向靠近容纳槽开口的一侧移动,同时在让位孔141内滑动,并带动驱动条153在限位槽14内向靠近容纳槽开口的一侧滑动,使限位齿条152在驱动条153上沿着驱动条153顶面的倾斜方向滑动,并带动引导条1521在引导槽1531内滑动,从而使限位齿条152在限位槽14内竖直向下滑动,并与固定齿条151分离,此时将滑动板12在容纳槽内进行滑动,当滑动板12滑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使驱动电机163带动丝杆161反向转动,从而驱动丝母162带动驱动条153在限位槽14内向远离容纳槽开口的一侧滑动,并带动限位齿条152在限位槽14内竖直向上滑动,并使限位齿条152顶面的齿牙与固定齿条151底面的齿牙相互啮合,从而对滑动板1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板12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滑动。
参照图1和图4,上料装置2包括上料架21、第一夹紧架22和上料组件23,上料架21设置在上料台1与第一加热装置3或第二加热装置4之间,上料架2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滑轨211,第一滑轨211的长度方向沿着上料台1靠近或远离第一加热装置3与第二加热装置4的方向,两个第一滑轨211分别设置在第一加热装置3或第二加热装置4的两侧;第一夹紧架22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轨211之间,第一夹紧架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轨21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夹紧架22的两端均向下延伸,第一夹紧架2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221,第一夹紧架22两端的两个第一滑块22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轨211内,并与第一滑轨211滑动连接,参照图4和图5,第一滑块221的底部嵌设有多个减磨辊2211,减磨辊2211与第一滑块221转动连接,并与第一滑轨211抵接;上料组件23设置在上料架21上,并与第一夹紧架22连接。
生产时,第一夹紧架22对上料台1上的物料进行夹紧,然后使第一夹紧架22带动第一滑块221在第一滑轨211内向远离上料台1的一侧滑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上料过程。
参照图4,第一夹紧架22靠近上料台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参照图6,第一夹紧条222位于第二夹紧条223的上方,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一夹紧架2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的截面均为半弧形,且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弯曲,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防滑片2221。
生产时,使物料放置在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之间,然后使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相互靠近,并使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上的防滑片2221与物料抵接,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夹紧作用。
参照图6,每组第一夹紧条222、第二夹紧条223与第一夹紧架22之间均设置有夹紧组件224,夹紧组件224包括第一连接杆2241、第二连接杆2242、固定块2243、连接轴2244和夹紧气缸2245,夹紧气缸2245固定设置在第一夹紧架22上,夹紧气缸224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夹紧条222的长度方向垂直,夹紧气缸2245的活塞杆位于靠近第一夹紧条222的一侧,固定块2243固定设置在夹紧气缸2245上,第一连接杆2241的一端与第一夹紧条2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一调节孔22411,第二连接杆2242的一端与第二夹紧条2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二调节孔22421,第一连接杆2241和第二连接杆2242的两端均朝着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第一调节孔22411和第二调节孔22421的长度方向分布与第一连接杆2241和第二连接杆2242靠近夹紧气缸2245一端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杆2241和第二连接杆2242的中部均与固定块2243铰接,连接轴2244穿过第一调节孔22411和第二调节孔22421并与夹紧气缸2245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且连接轴2244与第一调节孔22411、第二调节孔22421均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2241和第二连接杆2242远离夹紧气缸2245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弹簧22412,弹簧22412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杆2241固定连接,底端与第二连接杆2242固定连接。
生产时,夹紧气缸2245的活塞杆伸出,使连接轴2244向靠近第一夹紧条222的一侧移动,并使连接轴2244同时在第一调节孔22411和第二调节孔22421内滑动,此时第一连接杆2241、第二连接杆2242与夹紧气缸2245铰接的一端之间的夹角变大,使第一连接杆2241和第二连接杆2242均在固定块2243上发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2241、第二连接杆2242远离夹紧气缸2245的一端相互远离,并带动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相互远离,然后将物料放置在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之间,再使夹紧气缸2245的活塞杆收缩,使第一连接杆2241、第二连接杆2242与夹紧气缸2245铰接的一端之间的夹角减小,从而带动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相互靠近,并将物料夹紧在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之间,实现对物料的夹紧作用。
参照图4,上料组件23包括上料同步带231、第一上料同步轮232、第二上料同步轮233和上料电机234,第一上料同步轮232固定设置在上料架21上靠近上料台1的一端,第二上料同步轮233固定设置在上料架21上靠近第一加热装置3或第二加热装置4的一端,上料同步带231套设在第一上料同步轮232与第二上料同步轮233之间,并与第一上料同步轮232、第二上料同步轮233配合使用,上料同步带2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夹紧架22的滑动方向相同,上料电机234固定设置在上料架21上,上料电机234的输出轴与第二上料同步轮233固定连接。
当物料被夹紧在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之间后,上料电机234带动第二上料同步轮233转动,第二上料同步轮233带动上料同步带231在第一上料同步轮232与第二上料同步轮233之间传动,并带动第二夹紧架52在上料架21上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二夹紧架52滑动过程的驱动作用。
参照图1,第一加热装置3包括上加热板31和下加热板32,上加热板31位于下加热板32的上方,上加热板31的上方和下加热板32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竖直的第一移动气缸311,第一移动气缸311与上料架21固定连接,上加热板31的顶面和下加热板32的底面均设置有多组稳定组件312,稳定组件312包括稳定套筒3121和稳定杆3122,稳定套筒3121和稳定杆3122均竖直设置,稳定杆3122的一端插设在稳定套筒3121内并与稳定套筒3121滑动连接,稳定套筒3121远离稳定杆3122的一端与上料架21固定连接,上加热板31上方的稳定杆3122远离稳定套筒3121的一端与上加热板31固定连接,下加热板32下方的稳定杆3122远离稳定套筒3121的一端与下加热板32固定连接。
上料时,第一移动气缸311使上加热板31竖直向上移动,并与下加热板32分离,从而便于使第一夹紧架22带动物料在上料架21之间移动至下加热板32上,实现对第一加热装置3的上料过程。然后第一移动气缸311使上加热板31和下加热板32相互靠近,同时带动稳定杆3122在稳定套筒3121内竖直滑动,从而使上加热板31和下加热板32分别与物料的顶面和底面抵接,实现对物料的加热过程。
参照图1,第二加热装置4包括固定板41和红外加热板42,固定板41和红外加热板42均水平设置,红外加热板42固定设置在固定板41的上方,固定板4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竖直的第二移动气缸411,第二移动气缸411的底端与上料架21固定连接,固定板41的下方与上料架21之间也设置有多组竖直设置的稳定组件312。
上料时,第二移动气缸411使固定板41和红外加热板42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带动固定板41下方的稳定杆3122在稳定套筒3121内滑动,使红外加热板42与上料台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夹紧架22带动物料在上料架21之间移动至红外加热板42上,使红外加热板42对物料进行加热。
参照图7和图8,第一加热装置3、热压装置6和第二加热装置4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输送装置5包括输送架51、第二夹紧架52、输送组件53和调节组件54,输送架51设置在第一加热装置3与第二加热装置4之间,输送架51位于上料架21的上方,并与上料架21固定连接,输送架5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轨511,第二滑轨511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加热装置3靠近或远离第二加热装置4的方向,两个第二滑轨511分别设置在热压装置6的两侧;两个第二滑轨511的之间设置有两个支撑板512,两个支撑板512分别位于第二滑轨511长度方向的两端,支撑板51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轨511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板512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块5121,支撑板512底部的两个第二滑块512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滑轨511内,并与第二滑轨511滑动连接,第二滑轨511的底部也嵌设有多个减磨辊2211,第二滑块5121底部的减磨辊2211与第二滑块5121转动连接,并与第二滑轨511抵接,支撑板51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夹紧架52,第二夹紧架5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轨511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二夹紧架52相互靠近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多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第二夹紧架52上的第一夹紧条222、第二夹紧条223与第二夹紧架52之间也设置有夹紧组件224;输送组件53设置有两组,两组输送组件53分别位于输送架51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支撑板512连接。
当物料加热完毕后,输送组件53使第二夹紧架52在输送架51上滑动至靠近第一加热装置3或第二加热装置4的一侧,然后使加热后的物料放置在两个第二夹紧架52上的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之间,夹紧组件224使第二夹紧架52上的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相互靠近,并将物料夹紧在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之间,然后输送组件53使支撑板512和第二夹紧架52在输送架51上向靠近热压装置6的一侧滑动,并带动第一夹紧条222、第二夹紧条223和物料向靠近热压装置6的一侧移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过程。
参照图7,输送组件53包括输送同步带531、第一输送同步轮532、第二输送同步轮533和输送电机534,第一输送同步轮532固定设置在输送架51上靠近第一加热装置3的一端,第二输送同步轮533固定设置在输送架51上靠近第二加热装置4的一端,输送同步带531套设在第一输送同步轮532与第二输送同步轮533之间,并与第一输送同步轮532、第二输送同步轮533配合使用,输送同步带53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轨511的长度方向相同,输送电机534固定设置在输送架51上,输送电机534的输出轴与第一输送同步轮532固定连接。
生产时,输送电机534带动第一输送同步轮532转动,第一输送同步轮532带动输送同步带531在第一输送同步轮532与第二输送同步轮533之间传动,并带动支撑板512和第二夹紧架52在输送架51上滑动,实现对第二夹紧架52滑动过程的驱动作用。
参照图6,两个第二夹紧架52远离热压装置6的一端位于支撑板512上方,参照图6,支撑板51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滑轨5122,第三滑轨5122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51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三滑轨5122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521,两个第三滑块521分别与两个第二夹紧架52固定连接。调节组件54包括调节电机541和双向丝杆542,双向丝杆5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滑轨5122的长度方向相同,双向丝杆542设置在两个第三滑轨5122之间,双向丝杆542与支撑板512转动连接,双向丝杆54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夹紧架52并与第二夹紧架52螺纹连接,调节电机54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512上,调节电机541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542的一端固定连接。
输送前,调节电机541使双向丝杆542在支撑板512上转动,并带动两个第二夹紧架52在支撑板512上相互靠近或远离,对两个第二夹紧架5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两个第二夹紧架52之间的距离与物料的尺寸相适应,从而使物料被拉紧在两个第二夹紧架52之间,确保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平整状态,提高物料输送过程的稳定性,同时扩大了输送装置5的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乘用地毯生产线的实施原理为:生产时,将滑动板12在容纳腔11内滑动,使上料台1对物料的支撑面积发生变化,使上料台1能够适用于物料的尺寸,然后使物料放置在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之间,夹紧组件224使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相互靠近,并使第一夹紧条222和第二夹紧条223上被夹紧在第一夹紧条222与第二夹紧条223之间,然后上料电机234带动第二上料同步轮233转动,并带动上料同步带231在第一上料同步轮232与第二上料同步轮233之间传动,从而带动第二夹紧架52在上料架21上滑动,使物料移动至第一加热装置3上的下加热板32上和第二加热装置4上的红外加热板42上,使第一加热装置3和第二加热装置4均对物料进行加热,然后输送架51上的两个支撑板512两侧的两个第二夹紧架52分别对第一加热装置3和第二加热装置4上加热后的物料进行夹紧,然后输送电机534带动第一输送同步轮532转动,使输送同步带531在第一输送同步轮532与第二输送同步轮533之间传动,从而分别带动两个支撑板512在输送架51上滑动,并使两个支撑板512两侧的两个第二夹紧架52上的物料交错输送至热压装置6上,使热压装置6间隔对第一加热装置3和第二加热装置4上加热后的物料进行热压成型,从而避免热压装置6处于闲置状态,极大地提高了乘用地毯的生产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