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套的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套喷盐装置。
背景技术:2.浸胶手套又称乳胶手套,是手套中的一种。它不同与一般的手套,由乳胶加工而成。现有技术中将手套本体生产好后,要先浸凝固剂,等凝固剂自然挥发凝固,再将手套浸胶,然后震荡手套,使胶水均匀覆盖手套,再在手套表面喷盐,将手套烘干后,即可完成浸胶手套的生产。
3.上述生产过程的每步骤都是要靠人工去完成,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同时人无法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喷盐装置,具有生产效率高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套喷盐装置,包括存有盐粉的喷盐仓,所述喷盐仓一侧设置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用于使盐粉在喷盐仓内滚动,所述喷盐仓一侧平行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一排手模,所述喷盐仓外设置有将手模送入喷盐仓的驱动件;
6.所述驱动件包括用于将固定杆固定的固定框,所述驱动件设置有两根与固定框垂直的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驱动固定框竖直升降的气缸一,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一的输出端的端部固定在顶板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把手套涂覆胶水,将手套套在手模上后,将手模降下并插入喷盐仓内,启动吹风机,使盐粉覆盖在手套上,喷盐一段时间后,气缸一将固定杆升起,静置一段时间,等胶水凝固后,即可将手套取下,不需要人工一个个喷盐,提高了生产效率。
8.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一的缸体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两根所述支撑杆位于固定板和气缸一之间,所述固定板上铰接有气缸二,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根与支撑杆平行的方杆,两根所述方杆外转动连接有“匚”型的传递框,所述气缸二的输出端与传递框铰接,所述传递框的端部与固定框固定连接;
9.所述固定框内侧设置有“匚”型的转动框,所述固定杆和转动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两端分别垂直穿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转动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外设置有与转动轴联动的推杆,所述固定框上铰接有使推杆转动的推动气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一将手模升到喷盐仓上方后,气缸二将固定框和转动框同时转动,使手模处于水平状态,再启动推动气缸,将转动框相对固定框反转,使手模回到垂直状态,并位于喷盐仓的正上方,气缸一复位,将手模插入喷盐仓内,进行喷盐工序。借助气缸二和推动气缸的配合,增大了固定杆和喷盐仓的距离,方便工作人员将手套套在手模上,提高了结构合理性。
11.作为优选,两根所述支撑杆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只能沿导轨长度方向滑移的滑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只能沿导轨滑移,使气缸一和气缸二的移动方向恒定,在气缸一上下升降时,不会晃动,提高了驱动件的移动准确度,避免了手模无法准确到喷盐仓内,提高了结构精度。
13.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框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气动夹爪,所述气动夹爪用于夹住固定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根固定杆上的手套在加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旁边将另一根固定杆上套手套,一根固定杆上的手模加工好后,气动夹爪直接将固定杆松开,工作人员换上另一根固定杆,即可直接开始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15.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一采用双行程气缸,所述气缸一的上端气缸行程短于下端气缸行程。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模抬升时,用气缸一的下端气缸行程,需要将手模插入喷盐仓时,使用气缸一的上端气缸行程,通过两个气缸组合成气缸一,减少了对气缸一的技术要求,不需要复杂的气缸。
17.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重块,所述转动框的转动点位于转动框侧杆的中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配重块来保持转动框的转动点两边的重量差不多,可以减少翻转转动框时所需的力,降低对推动气缸的功率需求,可以减小推动气缸的尺寸,提高了结构合理性。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效果:
20.1.借助驱动件和喷盐仓的配合,实现了喷盐工序的高效加工;
21.2.借助转动框和固定框的配合,提高了设备的合理性,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喷盐仓和驱动件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固定杆、转动框和固定框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气缸二、传递框和固定框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用于表现固定板和气缸一配合关系的a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图3中用于表现推动气缸和转动框配合关系的b处局部放大图。
27.图中,1、喷盐仓;2、固定杆;21、手模;3、固定框;31、支撑杆;32、气缸一;33、顶板;34、固定板;35、气缸二;36、方杆;37、传递框;38、导轨;39、滑块;4、转动框;41、转动轴;42、推杆;43、推动气缸;44、气动夹爪;45、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0.实施例:一种手套喷盐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存有盐粉的喷盐仓1,喷盐仓1一侧设置有吹风机,吹风机用于使盐粉在喷盐仓1内滚动,喷盐仓1一侧平行设置有固定杆2,固定杆2上设置有一排手模21,喷盐仓1外设置有将手模21送入喷盐仓1的驱动件。
31.吹风机的吹风管沿水平方向接入喷盐仓1,使喷盐仓1内的盐粉沿径向吹到仓壁上,盐粉受仓壁阻隔后反弹,由于盐粉自重,盐粉会落下,重新被吹风机吹起,实现了盐粉的滚动,这种操作属于机械领域的常用手段,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32.如图2所示,驱动件包括用于将固定杆2固定的固定框3,驱动件设置有两根与固定框3垂直的支撑杆31,两根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驱动固定框3竖直升降的气缸一32,两根支撑杆31的顶端通过顶板33固定连接,气缸一32的输出端的端部固定在顶板33上。
33.如图2所示,固定框3内侧设置有“匚”型的转动框4,固定杆2和转动框4可拆卸连接,转动框4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气动夹爪44,气动夹爪44用于夹住固定杆2。一根固定杆2上的手套在加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旁边将另一根固定杆2上套手套,一根固定杆2上的手模21加工好后,气动夹爪44直接将固定杆2松开,工作人员换上另一根固定杆2,即可直接开始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34.如图2所示,气缸一32采用双行程气缸,气缸一32的上端气缸行程短于下端气缸行程。将手模21抬升时,用气缸一32的下端气缸行程,需要将手模21插入喷盐仓1时,使用气缸一32的上端气缸行程,通过两个气缸组合成气缸一32,减少了对气缸一32的技术要求,不需要复杂的气缸。
35.如图3和图4所示,气缸一32的缸体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4,两根支撑杆31位于固定板34和气缸一32之间,固定板34上铰接有气缸二35,固定板34上设置有两根与支撑杆31平行的方杆36,两根方杆36外转动连接有“匚”型的传递框37,气缸二35的输出端与传递框37铰接,传递框37的端部与固定框3固定连接。
36.如图4所示,两根支撑杆31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38,固定板34上设置有只能沿导轨38长度方向滑移的滑块39。滑块39只能沿导轨38滑移,使气缸一32和气缸二35的移动方向恒定,在气缸一32上下升降时,不会晃动,提高了驱动件的移动准确度,避免了手模21无法准确到喷盐仓1内。
37.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框3的两端分别垂直穿设有转动轴41,转动轴41与转动框4固定连接,固定框3外设置有与转动轴41联动的推杆42,固定框3上铰接有使推杆42转动的推动气缸43。气缸一32将手模21升到喷盐仓1上方后,气缸二35将固定框3和转动框4同时转动,使手模21处于水平状态,再启动推动气缸43,将转动框4相对固定框3反转,使手模21回到垂直状态,并位于喷盐仓1的正上方,气缸一32复位,将手模21插入喷盐仓1内,进行喷盐工序。借助气缸二35和推动气缸43的配合,增大了固定杆2和喷盐仓1的距离,方便工作人员将手套套在手模21上。
38.如图3所示,转动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重块45,转动框4的转动点位于转动框4侧杆的中点。借助配重块45来保持转动框4的转动点两边的重量差不多,可以减少翻转转动框4时所需的力,降低对推动气缸43的功率需求,可以减小推动气缸43的尺寸,提高了结构合理性。
39.工作过程:先把手套涂覆胶水,将手套套在手模21上后。启动气缸一32的大行程,将手模21提起,再启动气缸二35,将固定框3和转动框4转动到水平位置,再启动推动气缸
43,将转动框4翻转,即可将手模21重新调整为竖直状态并位于喷盐仓1正上方,启动气缸一32的小行程,将手模21插入喷盐仓1内。
40.启动吹风机,盐粉滚动到手套上,被胶水粘住,实现了喷盐工序,然后气缸一32、气缸二35和推动气缸43依次复位,将手模21降下,气动夹爪44松开,将固定杆2松开,工作人员更换新的固定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