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双风口风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8485发布日期:2021-06-01 23:26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高效双风口风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双风口风环。



背景技术:

吹膜机在生产塑料薄膜时首先要通过模头挤出吹膜形成膜管,膜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吹膜机所生产薄膜的质量,吹膜机的挤出吹膜是由模头的挤出和风环的吹膜来共同完成的,模头的挤出依靠模头本身的设计结构来保证,而风环的吹膜需要依靠风环的设计结构来保证,只有优化的设计结构,才能有好的吹膜质量,才能使吹膜机所生产薄膜的质量好。

目前农膜吹塑行业用来冷却定型膜泡的单风口风环,因出风口一个,冷却风的利用率低,薄膜会冷却不足,导致产量低,薄膜定型差,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现有的吹膜机风环吹风不均匀,吹风量的调节大部分是靠调节风机来实现,不能进行微调,调节的精确度不高,从而导致膜管成型质量较差,进而影响到吹膜机生产薄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双风口风环,设有两个风口,能够很好的对薄膜进行扶正、定型、冷却,可以通过调节上风唇、下风唇的位置进行风量的微调,从而让薄膜达到理想的厚薄均匀度,另外,进风口处设有冷却水管,提高了风环的的冷却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高效双风口风环,包括上风环体;下风环体,其连接在所述上风环体的下方;上风唇,其一端与所述上风环体可活动连接,所述下风环体与上风环体及上风唇之间形成风室;中风唇,其一端与下风唇连接,所述上风唇与中风唇之间形成与所述风室连通的冷却主风道;下风唇,其一端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风环体上,所述下风唇与中风唇之间形成与所述风室连通的冷却辅助风道;进风口,其与所述风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风环体与所述上风唇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风唇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卡接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高于第一凸块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风唇与所述中风唇通过第一调节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风环体与所述下风唇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风唇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卡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块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风唇的端部与所述下风环体通过第二调节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下风环体的下方,所述下风环体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通风孔,风从进风口进入,通过通风孔进入风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侧面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构成的腔室内螺旋缠绕有冷却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风环体与下风环体之间设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各挡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几字型风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风口,能针对薄膜上存在的厚点和薄点对上下风口的风量同时进行对应调节,使厚点和薄点的风量调节范围最大化,显著提高薄膜的厚薄均匀度;

2、本实用新型在进风口的双层结构构成的腔室内螺旋缠绕有冷却水管,在向风室通风的同时,向冷却水管内持续通入冷却水,对进入风环内部的风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a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上风环体,2-下风环体,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第三挡板,6-第一凹槽,7-第一凸块,8-上风唇,9-第一调节螺钉,10-通风孔,11-冷却主风道,12-中风唇,13-冷却辅助风道,14-下风唇,15-第二调节螺钉,16-风室,17-进风口,18-冷却水管,19-第二凸块,2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高效双风口风环,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风环体1、下风环体2及进风口17,所述下风环体2与上风环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进风口17固定在下风环体2的下方,所述下风环体2位于所述进风口17处设有通风孔10。

所述上风环体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上风唇8;所述下风环体2的另一端的上方连接有中风唇12,下方可活动的连接有下风唇14。

所述下风环体2与上风环体1及上风唇8之间形成风室16,所述上风唇8与中风唇12之间形成与所述风室16连通的冷却主风道11,所述下风唇14与中风唇12之间形成与所述风室16连通的冷却辅助风道13。风机吹出来的风从进风口17进入,通过通风孔10进入风室16内,进入风室16的风一部分流经冷却主风道11,从中风唇12的上方流出,另一部分流经冷却辅助风道13,从下风唇14的上方流出。冷却辅助风道13的风对薄膜进行扶正,另外对薄膜进行初步冷却,冷却主风道11的风对薄膜进行冷却定型。

所述上风环体1与下风环体2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及第三挡板5,所述第一挡板3与第三挡板5位于下风环体2上,所述第二挡板4位于上风环体1上,各挡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几字型风道。各挡板的设置能够对风起到稳定的作用,保证了出风口风量的均匀性,从而实现薄膜周圈均匀快速定型。

所述上风环体1与所述上风唇8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上风唇8上设有第一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7卡接在第一凹槽6内,且第一凸块7的端部与第一凹槽6的端部紧密接触,以保证上风环体1与上风唇8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凹槽6的高度高于第一凸块7的高度,这样,上风唇8就能沿上风环体1上下移动,实现对上风唇8的微调。所述上风唇8与所述中风唇12通过第一调节螺钉9连接,即所述上风唇8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所述中风唇12的上端面也设有向下延伸的螺纹孔,第一调节螺钉9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所述上风唇8可活动的固定在中风唇12上,调节第一调节螺钉9,就能对上风唇8的高度在第一凹槽6的高度范围内进行微调。

如图2所示,所述下风环体2与所述下风唇14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下风唇14上设有第二凸块19,所述第二凸块19卡接在第二凹槽20内,所述第二凹槽20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块19的高度,这样就能是下风唇14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所述下风唇14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下风环体2上也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二调节螺钉15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调节下风唇14的高度可以对冷却辅助风道13的风量进行微调,第二凸块19在第二凹槽20内上下移动可以实现下风唇14高度的调节,调节好高度后,将第二调节螺钉15拧紧,实现下风唇14的固定。

所述进风口17的侧面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构成的腔室内螺旋缠绕有冷却水管18。向进风口17通风的同时,向冷却水管18内持续通入冷却水,对进入风环内部的风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风对薄膜的冷却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