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吹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9454发布日期:2021-07-20 15:5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挤出吹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吹塑成型,特别是一种挤出吹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挤出吹塑是一种制造中空热塑性制件的方法,吹塑对象有瓶、桶、罐、箱以及包装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和日用品的容器。

关于挤出吹塑成型机的相关文献较多,如中国专利文献记载的吹塑机(申请号201710658468.3);包括机架、转盘和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多组吹塑模开合装置绕着转盘的轴芯线周向分布;每组吹塑模开合装置上均安装一套吹塑模,由此吹塑模数量较多,该设备并不适合小批量生产。再者,申请人还曾提出了挤出吹塑模具(申请号202010365098.6),利用上述吹塑机和上述挤出吹塑模具加工产品时存在着调试时间长,以及并不能相邻两套模具对接吻合性,影响产品合格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挤出吹塑成型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一种适合小批量生产产品的挤出吹塑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挤出吹塑成型机,包括机架和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每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上均安装有一套挤出吹塑模;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相对设置,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与机架之间通过第二直线导向组件相连接;当一套挤出吹塑模处于打开状态,另一套挤出吹塑模处于闭合状态,且一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相对于另一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沿着第二直线导向组件导向方向移动时,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能从处于打开状态的挤出吹塑模中两块半模之间通过。

本挤出吹塑成型机通过控制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沿着第二直线导向组件导向方向移动,实现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上下往复移动,通过控制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动作实现挤出吹塑模开合模往复动作,通过有序控制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移动以及控制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动作便能实现两套挤出吹塑模上下交替设置,如一套挤出吹塑模处于向下移动且处于吹塑成型步骤,另一套挤出吹塑模处于开模状态且向上移动步骤。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第二直线导向组件的导向方向与挤出吹塑模的两块半模开合模方向垂直设置。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两组包括电机的驱动组件,两组驱动组件与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一一对应地相连接。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两组包括电机的驱动组件,两组驱动组件与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一一对应地相连接。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传动带,电机的壳体固定在机架上,电机的转轴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之间通过传动带相连接。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随动轮,传动带套设在随动轮上,传动带上安装有辅助配重块。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两组配重组件,两组配重组件与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一一对应地相连接。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和连接带,机架上安装有滚轮,连接带套设在滚轮上,连接带与配重块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相连接。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所述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包括开合模座、滑动座和两根开合摆杆,开合模座通过第二直线导向组件与机架相连接;滑动座与开合模座之间通过第一直线导向组件相连接,开合模座上安装有与滑动座相连接的驱动件;开合摆杆的中部与滑动座之间相连接,开合摆杆的一端安装有半模安装座,挤出吹塑模的半模安装在半模安装座上,开合摆杆的另一端与开合模座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当驱动件带动滑动座沿第一直线导向组件导向方向移动时,两根开合摆杆的一端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使开合摆杆的一端部相对于另一端部摆动,这样能提高半模安装座摆动幅度,进而增大挤出吹塑模处于打开状态时两块半模之间间距;由此一套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能从另一套处于打开状态的挤出吹塑模中两块半模之间通过。

一种利用上述挤出吹塑成型机加工产品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挤出吹塑成型机加工产品方法包括下述顺序步骤;

第一步,一套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夹住挤出原料,驱动组件带动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移动;以及操控驱动组件带动另一套处于打开状态的挤出吹塑模移动,使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从处于打开状态的挤出吹塑模中两块半模之间通过,直至原料位于挤出吹塑模中两块半模之间;

第二步,操控驱动件使所述挤出吹塑模由打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以及操控驱动组件带动另一套挤出吹塑模向一套挤出吹塑模方向移动,使一套挤出吹塑模的一端部与另一套挤出吹塑模对接。

在上述的挤出吹塑成型机中,在所述第一步中,驱动组件带动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移动时挤出吹塑模拉伸原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挤出吹塑成型机仅需两套挤出吹塑模便能实现连续生产产品,挤出吹塑模所需数量显著降低,进而显著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本挤出吹塑成型机尤其适合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本挤出吹塑成型机中两套挤出吹塑模上下交替动作时,一套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直接从另一套处于打开状态的挤出吹塑模中两块半模之间通过,降低挤出吹塑成型机动作步骤,提高挤出吹塑成型机结构紧凑性,降低挤出吹塑成型机制造成本和提高挤出吹塑成型机运行稳定性。

本挤出吹塑成型机中两套挤出吹塑模上下交替动作时,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移动速度能分开控制,结合挤出吹塑模开合模时长,便能使两套挤出吹塑模首尾对接更严密,对接效率更高,进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挤出吹塑成型机处于不同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上挤出吹塑模处于合模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上挤出吹塑模处于合模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上挤出吹塑模处于开模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上挤出吹塑模处于开模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挤出吹塑模;2a、半模;2b、注气机构;3、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a、开合模座;3b、滑动座;3c、开合摆杆;3d、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e、驱动件;3f、第一转轴;3g、连杆;3h、第二转轴;3i、第三转轴;3j、半模安装座;3k、第五转轴;4、第二直线导向组件;5、驱动组件;5a、电机;5b、传动带;5c、随动轮;5d、驱动轮;6、配重组件;6a、配重块;6b、连接带;6c、滚轮;7、挤出头;8、原料;9、辅助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挤出吹塑成型机包括机架1和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相对设置;每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上均安装有一套挤出吹塑模2。

如图3至图6所示,一种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包括开合模座3a、滑动座3b和两根开合摆杆3c。

滑动座3b的两侧部与开合模座3a之间均通过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d相连接,由此提高滑动座3b的承载能力以及提高滑动座3b的运动稳定性。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d的导向方向为水平方向,由此滑动座3b能沿着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d导向方向水平移动。

开合模座3a上安装有与滑动座3b相连接的驱动件3e;驱动件3e为油缸或气缸,缸体与开合模座3a之间转动连接,活塞杆与滑动座3b之间也为转动连接,这样能降低驱动件3e安装精度,以及保证滑动座3b滑动灵活性和稳定性。

开合摆杆3c的一端部与开合模座3a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f转动连接;两根开合摆杆3c共用一根第一转轴3f,这样能提高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结构紧凑性,降低制造成本。

开合摆杆3c的中部与滑动座3b之间相连接,说明书附图给出开合摆杆3c与滑动座3b之间设有连杆3g,连杆3g一端与开合摆杆3c之间通过第二转轴3h转动连接,连杆3g另一端与滑动座3b之间通过第三转轴3i转动连接。滑动座3b移动时,滑动座3b带动连杆3g移动,连杆3g带动开合摆杆3c绕着第一转轴3f摆动;由此可知,该结构不仅保证滑动座3b移动时能带动开合摆杆3c摆动,而且还符合杠杆特性,具有增力作用,在保证挤出吹塑模2合模力时能降低驱动件3e输出作用力。

两根开合摆杆3c位于两组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d之间,开合摆杆3c呈弯折状,两根开合摆杆3c相对设置,通过控制弯折角度和开合摆杆3c长度便能控制两根开合摆杆3c另一端部之间最大间距。

开合摆杆3c的另一端安装有半模安装座3j,半模安装座3j供挤出吹塑模2的半模2a安装。半模安装座3j与开合摆杆3c之间通过第五转轴3k转动连接。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还包括能使半模安装座3j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为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五转轴3k上,扭簧的一端与开合摆杆3c相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半模安装座3j相连接。根据实际情况弹簧件也可采用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开合摆杆3c相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半模安装座3j相连接。

第一转轴3f位于半模安装座3j和滑动座3b之间,滑动座3b位于开合摆杆3c与驱动件3e之间;这种布置结构具有布置合理,结构简单,两个半模安装座3j之间空间大,上述空间满足挤出吹塑模2安装以及一组处于闭合状态的挤出吹塑模2能从另一组处于打开状态的挤出吹塑模2中两块半模2a之间通过。

挤出吹塑模2包括两块半模2a和一组注气机构2b,两块半模2a和两个半模安装座3j一一对应地安装;注气机构2b安装在第一转轴3f上,注气机构2b能随其中一块半模2a转动。通过阐述挤出吹塑模2的开合模过程,进一步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和优点。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件3e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挤出吹塑模2处于合模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件3e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挤出吹塑模2处于开模状态。

当驱动件3e的活塞杆从回缩状态逐渐伸出时,驱动件3e推动滑动座3b沿着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d导向方向水平向前方移动;滑动座3b推动两根连杆3g同步移动以及摆动,连杆3g推动开合摆杆3c绕着第一转轴3f转动,两根开合摆杆3c同步且沿相反方向摆动,两根开合摆杆3c的另一端部之间间距逐渐缩小;开合摆杆3c带动半模安装座3j和挤出吹塑模2的半模2a摆动,这样不仅使挤出吹塑模2的两块半模2a逐渐靠拢,实现合模,还使挤出吹塑模2与开合模座3a之间间距增大,挤出吹塑模2伸出开合模座3a,便于加工产品。

当驱动件3e的活塞杆从伸出状态逐渐回缩时,驱动件3e拉动滑动座3b沿着第一直线导向组件3d导向方向水平向后方移动;滑动座3b拉动两根连杆3g同步移动以及摆动,连杆3g拉动开合摆杆3c绕着第一转轴3f转动,两根开合摆杆3c同步且沿相反方向摆动;开合摆杆3c带动半模安装座3j和挤出吹塑模2的半模2a摆动,两根开合摆杆3c的另一端部之间间距逐渐增大;这样不仅使挤出吹塑模2的两块半模2a之间逐渐增大,实现开模;还使挤出吹塑模2与开合模座3a之间间距缩小,挤出吹塑模2部分缩至开合模座3a,不仅提高两块半模2a之间间距,还降低占用体积,避免两套挤出吹塑模2运动产生干涉。

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还能降低挤出吹塑模2悬挑尺寸,进而提高挤出吹塑模2安装稳定性,以及提高两套挤出吹塑模2上下对接吻合度。上述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结构能使挤出吹塑模2伸出或回缩,这样能降低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之间间距,进而提高挤出吹塑成型机结构紧凑性。

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中开合模座3a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直线导向组件4相连接;由此提高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第二直线导向组件4的导向方向为竖直方向,由此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能沿着第二直线导向组件4导向方向升降移动。第一转轴3f的轴心竖直设置,由此挤出吹塑模2的两块半模2a水平开合,这样能利用挤出处于竖直状态的原料8,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机架1上安装有两组驱动组件5,两组驱动组件5与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一一对应地相连接。驱动组件5包括电机5a和传动带5b,电机5a的壳体固定在机架1上,传动带5b与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的开合模座3a相连接;机架1上安装有与传动带5b相连接的随动轮5c,电机5a的转轴上固定有与传动带5b相连接的驱动轮5d。通过控制电机5a的转动方向以及转速能控制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上升或下降以及调整升降速度;既能分别控制上下两套挤出吹塑模2的速度,进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速度,显著提高上下两套挤出吹塑模2之间首尾对接方向性。电机5a转速调控范围大且精度高,进而能保证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下降速度与塑料挤出速度相同或吹塑模开合模装置下降速度大于塑料挤出速度。

机架1上还安装有两组配重组件6,两组配重组件6与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一一对应地相连接。配重组件6包括配重块6a和连接带6b,机架1上安装有滚轮6c,连接带6b套设在滚轮6c上,连接带6b与配重块6a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的开合模座3a相连接。传动带5b上安装有辅助配重块9。根据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和挤出吹塑模2的重力选择合适重量的配重块6a和辅助配重块9,显著降低电机5a的负载,不仅提高速度调控精度,还提高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升降灵活性和稳定性。

传动带5b具有细微弹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控制电机5a过渡旋转,不仅保证上下对接的挤出吹塑模2完全贴合,而且还使上下两套挤出吹塑模2之间产生一定压力,进而显著提高上下两套挤出吹塑模2首尾对接吻合性。

利用挤出吹塑成型机加工产品时,挤出头7位于挤出吹塑成型机的正上方,从挤出头7挤出的原料8自然竖直向下移动。驱动组件5带动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下和向上往复移动;在向下过程中挤出吹塑模2处于合模状态;在向上过程中挤出吹塑模2处于开模状态。

通过阐述利用挤出吹塑成型机加工产品的几个特定过程,进一步说明各个部件在作用和优点。为了便于描述,两组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分别称为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和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安装在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上的挤出吹塑模2称为第一挤出吹塑模2,安装在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上的挤出吹塑模2称为第二挤出吹塑模2;与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相连接的驱动组件5称为第一驱动组件5,与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相连接的驱动组件5称为第二驱动组件5。

如图1所示,第一挤出吹塑模2位于第二挤出吹塑模2的上方,第一挤出吹塑模2处于合模状态,第二挤出吹塑模2处于开模状态。此状态时,适合对第一挤出吹塑模2内原料8进行吹塑,进而使第一挤出吹塑模2内原料8被吹塑成型为产品。在第一挤出吹塑模2吹塑成型过程中还需要操控第一驱动组件5中的电机5a转动,实现第一驱动组件5带动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持续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5带动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上移动,第一挤出吹塑模2从第二挤出吹塑模2中两个半模2a之间通过;通常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下移动速度与挤出头7挤出原料8的速度相同。

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下移动,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上移动,便能达到如图2所示状态;第二挤出吹塑模2位于第一挤出吹塑模2的上方。

吹塑成型机处于图2所示状态后,通过操控第二驱动组件5以及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中驱动件3e,使第一挤出吹塑模2的上端部与第二挤出吹塑模2的下端部对接,以及使第二挤出吹塑模2合模。在第二挤出吹塑模2中两个半模2a闭合之前,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组件5中电机5a的转速,使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下移动速度大于挤出头7挤出原料8的速度相同;由此挤出原料8被轴向拉伸,这样有利重塑原料8分子链,提高材料的特性,尤其是透明性。

在第一挤出吹塑模2和第二挤出吹塑模2均处于合模状态之后,操控第二驱动组件5中的电机5a转动,实现第二驱动组件5带动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持续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适合对第二挤出吹塑模2内原料8进行吹塑,进而使第二挤出吹塑模2内原料8被吹塑成型为产品。在此过程中还提高第一驱动组件5中电机5a的转速,实现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下移动速度大于第二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向下移动速度;由此第一挤出吹塑模2与第二挤出吹塑模2分离,以及将第一挤出吹塑模2内的原料8与第二挤出吹塑模2内的原料8拉断。

在第一挤出吹塑模2与第二挤出吹塑模2分离后,操纵第一挤出吹塑模开合模装置3中驱动件3e,第一挤出吹塑模2开模,第一挤出吹塑模2内产品掉落。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开合摆杆3c的中部与滑动座3b之间连接结构,开合摆杆3c与滑动座3b之间通过第四转轴相连接,滑动座3b的轴孔呈条状。滑动座3b移动时滑动座3b带动第四转轴移动,第四转轴带动开合摆杆3c绕着第一转轴3f摆动;在此过程中,第四转轴沿着轴孔的侧壁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