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275发布日期:2021-08-03 12: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伴热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



背景技术:

伴热电缆生产过程中橡塑材质的管线采用高温挤出工艺成型,为了确保挤出成型之后的结构稳定性,在收卷打包之前需要进行降温处理,现有技术中,降温组件通常为单水冷或单风冷,并且组件体积较大,存在散热降温慢、占地面积大和能耗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单风冷和单水冷的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存在的散热降温慢、占地面积大和能耗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水冷舱和两个风冷舱以及设置在水冷舱和风冷舱内部的电缆本体,且水冷舱和风冷舱的顶部均铰接有盖板,所述水冷舱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穿孔、连通管、导向轮一和导向轮二,所述电缆本体的一端从上方绕过水冷舱一侧的导向轮一进入连通管、从下方绕过导向轮二通过穿孔进入水冷舱、并通过水冷舱另一侧的穿孔进入连通管、从下方绕过导向轮二后从上方绕过导向轮一从连通管中延伸出来。

两个所述水冷舱的正面设置有均设置有位于电缆本体上方和下方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冷舱内壁的背面与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回流板,所述水冷舱和连通管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

所述风冷舱的正面通过驱动装置与风冷舱内部的蜗轮扇叶传动连接,且风冷舱的正面对应蜗轮扇叶的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冷舱内壁的背面设置有出风槽以及设置在出风槽一侧的栅板,所述风冷舱的背面对应出风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向水冷舱一侧开口的导向板,所述风冷舱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口。

优选的,所述水冷舱呈两侧扁平的长方体,且水冷舱内壁两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水条。

优选的,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有内壁平滑且两端均呈喇叭口的导套。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与回流板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且回流板的高度为水冷舱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水冷舱内水位不超过水冷舱高度的一半,且水冷舱内电缆本体的高度不超过水冷舱高度的四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和回水口与进水口分别与水冷机组的热水管和冷水管相连通,所述回水口位于风冷舱内壁底部的凹陷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水冷舱的背面以及连通管和水冷舱靠近风冷舱一侧的散热片横向设置,所述水冷舱的正面以及连通管和水冷舱远离风冷舱一侧的散热片纵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风槽为竖直设置且左右间距不超过两毫米的矩形槽,所述栅板远离水冷舱的一侧向正面倾斜,且栅板与风冷舱内壁背面之间的夹角不超过十五度。

优选的,所述水冷舱的内部对应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板,且导流板以进水口和出水口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间隔设置水冷舱和风冷舱,水冷舱结构扁平化,减小总体体检,方便内部热量向外传递,同时具备风冷和水冷功能,降温效果好;冷水从进水口进入水冷舱,流到回流板位置返回经过出水口进入水冷机组降温,水流通道较短,换水效率高,提高电缆本体散热速度,避免水流在较长通道内流动做无用功和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削弱水冷机组的效果,用水量少,节约水资源;风冷舱内部的蜗轮扇叶带动空气流通,增强电缆本体表面附着冷却水的蒸发和散失速度,不仅能提高风冷降温效果,还能起到干燥电缆本体的作用,加速的风经过导向板吹过水冷舱背部及其所在位置的散热片,降低水冷舱表面的温度,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方便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了散热效率高、降低能耗、体积小减小占地面积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单风冷和单水冷的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存在的散热降温慢、占地面积大和能耗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舱侧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冷舱俯视截面图。

图中:1、导流板;2、电缆本体;3、水冷舱;4、风冷舱;5、盖板;6、穿孔;7、连通管;8、导向轮一;9、导向轮二;10、进水口;11、出水口;12、回流板;13、散热片;14、蜗轮扇叶;15、进风口;16、出风槽;17、栅板;18、导向板;19、回水口;20、防水条;21、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水冷舱3和两个风冷舱4以及设置在水冷舱3和风冷舱4内部的电缆本体2,水冷舱3和风冷舱4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水冷舱3的宽度可设置为十厘米至二十厘米,风冷舱4的宽度不超过五十厘米,水冷舱3和风冷舱4均为扁平化结构,方便热量向外传递,且水冷舱3和风冷舱4的顶部均铰接有盖板5,且盖板5通过搭扣与水冷舱3和风冷舱4连接,对应水冷舱3的盖板5下方设置有与水冷舱3结构适配的凸缘,避免水花溅出,水冷舱3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穿孔6、连通管7、导向轮一8和导向轮二9,导向轮一8位于导向轮二9的上方,电缆本体2的一端从上方绕过水冷舱3一侧的导向轮一8进入连通管7、从下方绕过导向轮二9通过穿孔6进入水冷舱3、并通过水冷舱3另一侧的穿孔6进入连通管7、从下方绕过导向轮二9后从上方绕过导向轮一8从连通管7中延伸出来。

两个水冷舱3的正面设置有均设置有位于电缆本体2上方和下方的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进水口10输出冷水直接与电缆本体2接触,经过回流板12向正面流动,水流在水冷舱3内部形成回流,水冷舱3内壁的背面与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回流板12,回流板12为中部向后弯曲的弧形板,侧视图呈c字形,方便冷却水回流,水冷舱3和连通管7的外壁以及水冷舱3内壁背面与回流板12背面之间均设置有散热片13,增加表面积,提高自然散热效率。

风冷舱4的正面通过驱动装置与风冷舱4内部的蜗轮扇叶14传动连接,驱动装置为调速电机、皮带轮和皮带,并且皮带表面设置护罩,两个蜗轮扇叶14采用一个调速电机驱动,且风冷舱4的正面对应蜗轮扇叶14的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15,蜗轮扇叶14带动空气快速流动形成风,增加电缆本体2表面冷却水的蒸发速度,也能将水珠吹落,提高风冷效果,风冷舱4内壁的背面设置有出风槽16以及设置在出风槽16一侧的栅板17,栅板17能够收集水珠,减少冷却水损耗,风冷舱4的背面对应出风槽16的位置处设置有向水冷舱3一侧开口的导向板18,实现风冷与水冷配合使用,风冷舱4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口19,收集从电缆本体2上淋下的冷却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水冷舱3呈两侧扁平的长方体,且水冷舱3内壁两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水条20,避免水花飞溅从盖板5的边缘渗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穿孔6的内部设置有内壁平滑且两端均呈喇叭口的导套21,导套21确保穿孔6的两端无棱角,避免电缆本体2经过穿孔6时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连通管7与回流板12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且回流板12的高度为水冷舱3高度的三分之二,水冷舱3内水位不超过水冷舱3高度的一半,且水冷舱3内电缆本体2的高度不超过水冷舱3高度的四分之一,确保冷却水正常回流、冷水优先与电缆本体2接触且具有完整的回流路线,并且不会从连通管7的顶部溢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出水口11和回水口19与进水口10分别与水冷机组的热水管和冷水管相连通,冷却水经过水冷机组降温和提供流动的动力,回水口19位于风冷舱4内壁底部的凹陷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水冷舱3的背面以及连通管7和水冷舱3靠近风冷舱4一侧的散热片13横向设置,不会阻挡吹风,达到风冷效果,水冷舱3的正面以及连通管7和水冷舱3远离风冷舱4一侧的散热片13纵向设置,不易积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出风槽16为竖直设置且左右间距不超过两毫米的矩形槽,栅板17远离水冷舱3的一侧向正面倾斜,且栅板17与风冷舱4内壁背面之间的夹角不超过十五度,栅板17一方面可以对风进行导向,同时对冷却水具有收集作用,减少冷却水的损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水冷舱3的内部对应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板1,且导流板1以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导流板1对冷却水进水和出水均具有导流作用。

工作原理:电缆本体2从左向右移动,冷却水从水冷机组经过进水口10到达水冷舱3中,经过导流板1散开并向水冷舱3背面流动,到达回流板12冲击后向正面回流,经过导向板18从出水口11流回水冷机组;驱动机构驱动蜗轮扇叶14转动,带动空气经过进风口15进入并提速吹向电缆本体2,将电缆本体2表面的水珠吹落、加速水分蒸发吹干,栅板17拦截大水珠,水珠淋到回水口19被收集到水冷机组中重复利用;从出风槽16吹出的风经过导向板18吹向水冷舱3背面的散热片13,同时进行水冷和风冷。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冷舱3、风冷舱4、导流板1、回流板12、散热片13、蜗轮扇叶14和导向板18,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单风冷和单水冷的伴热电缆高温挤出新型降温组件存在的散热降温慢、占地面积大和能耗较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