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片材挤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1839发布日期:2021-08-31 13:3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塑料片材挤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片材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挤出模具是生产具有连续形状的塑料型材制品的模具,也叫挤塑模具、挤出成型机头或模头。而塑料片材的挤出模具是只产品是片状结构的模具;

现有技术中,塑料片材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平面,在挤出的时候容易产生表面质量差,片材厚度不均匀的情况,而产生的原因大多都是流道的结构不合理使流体物料在腔体内产生较大的内压力、或者产生气泡或者在腔体内停滞等等,另外挤出时的整体挤出速率同样对塑料片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片材挤出模具,通过水滴形状的储料腔集中自进料口进入的塑料流体,提高流体挤出的均匀性,也避免了气泡的产生,有效的保证片材的挤出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料片材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头以及连接于所述模头的出料板;

所述模头具有依次连通的进料口、储料腔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为矩形的狭缝结构,所述储料腔为沿所述模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腔体,所述腔体的截面为一端呈圆形、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且朝第一出料口减缩的水滴形状,所述进料口为自所述模头的一侧贯穿至所述储料腔的通孔;

所述出料板具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贯穿所述出料板的板面,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且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料口连通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部,所述储料腔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距离小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距离。

进一步地说,所述储料腔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还设有聚流部,所述聚流部为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形状相同的狭缝结构,所述聚流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聚流部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所述缓冲部与所述聚流部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连接部皆为斜面或弧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的1.15-1.35倍。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出料口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且大于所述聚流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出料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模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片材挤出模具,通过水滴形状的储料腔集中自进料口进入的塑料流体,并能够待流体平铺填充满储料腔后集中后通过减缩的口部挤出(缩减的口部由于体积小,在流体流动中会先进行腔体的填充),提高了流体挤出的均匀性,也避免了气泡的产生,有效的保证片材的挤出质量。

在片材挤出时,由于进料口的位置是位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间部位的,因此在实际挤出的时候,中间的流体压力较大,或者说是流体的挤出速度较快,容易造成产品中间成型快而两边慢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储料腔设计成弯折结构,通过缩减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来调控挤出的速度,使其尽量能够同步挤出。

储料腔与出料口之间还设有聚流部,通过较窄的聚流部限制流体的挤出,能够使流体更好的平铺在所述储料腔内,另外还能够起到挤出保压的作用,用于消除流体内的气泡。

聚流部与第一出料口之间设有缓冲部,通过稍高的缓冲部来对流体进行缓冲,可以防止流体流动时产生明显的波动,影响产品质量,另外斜面或弧面结构的连接部的导向作用更加提高了缓冲部的缓冲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x向视图;

图4是图3的a-a部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部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模头1、进料口11、储料腔12、第一出料口13、聚流部14、缓冲部15;

出料板2、第二出料口21;

螺栓3;

储料腔的两端与出料口的距离l1、储料腔的中部与出料口的距离l2

第一出料口的高度h1、聚流部的高度h2、缓冲部的高度h3和第二出料口的高度h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一种塑料片材挤出模具,如图1到图5所示:包括模头1以及连接于所述模头的出料板2;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板通过螺栓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模头,出料板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使模具具有更宽的适应范围,某些尺寸规格相差不大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一个模头来配备不同的出料板来加工,控制模具的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模头具有依次连通的进料口11、储料腔12和第一出料口13,所述第一出料口为矩形的狭缝结构,所述储料腔为沿所述模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腔体,所述腔体的截面为一端呈圆形、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且朝第一出料口减缩的水滴形状,所述进料口为自所述模头的一侧贯穿至所述储料腔的通孔;

所述出料板具有第二出料口21,所述第二出料口贯穿所述出料板的板面,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片材挤出模具,通过水滴形状的储料腔集中自进料口进入的塑料流体,并能够待流体平铺填充满储料腔后集中后通过减缩的口部挤出(缩减的口部由于体积小,在流体流动中会先进行腔体的填充),提高了流体挤出的均匀性,也避免了气泡的产生,有效的保证片材的挤出质量。

另外,如图5所示:所述进料口连通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部,所述储料腔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距离l1小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距离l2。

在片材挤出时,由于进料口的位置是位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间部位的,因此在实际挤出的时候,中间的流体压力较大,或者说是流体的挤出速度较快,容易造成产品中间成型快而两边慢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储料腔设计成弯折结构,通过缩减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来调控挤出的速度,使其尽量能够同步挤出。

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储料腔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还设有聚流部14,所述聚流部为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形状相同的狭缝结构,所述聚流部的高度h2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h1。

通过较窄的聚流部限制流体的挤出,能够使流体更好的平铺在所述储料腔内,另外还能够起到挤出保压的作用,用于消除流体内的气泡。

由于聚流部的限流,流体从聚流部挤出的时候容易产生波动溅射,因此本实施例在实施时,所述聚流部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设有缓冲部15,所述缓冲部的高度h3大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h1,所述缓冲部与所述聚流部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连接部皆为斜面或弧面。

更具体的,所述缓冲部的高度h3为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h1的1.15-1.35倍。

通过稍高的缓冲部来对流体进行缓冲,可以防止流体流动时产生明显的波动,影响产品质量,另外斜面或弧面结构的连接部的导向作用更加提高了缓冲部的缓冲效果。

所述第二出料口的高度h4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h1,且大于所述聚流部的高度h2。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出料口的尺寸是产品的实际尺寸,将第二出料口设计成相对于第一出料口较小的尺寸,有助于提高产品挤出的尺寸精度以及外观平整度(相当于通过二次挤出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实施例记载的以及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模具通过水滴形状的储料腔集中自进料口进入的塑料流体,并能够待流体平铺填充满储料腔后集中后通过减缩的口部挤出(缩减的口部由于体积小,在流体流动中会先进行腔体的填充),提高了流体挤出的均匀性,也避免了气泡的产生,有效的保证片材的挤出质量。

在片材挤出时,由于进料口的位置是位于所述储料腔的中间部位的,因此在实际挤出的时候,中间的流体压力较大,或者说是流体的挤出速度较快,容易造成产品中间成型快而两边慢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储料腔设计成弯折结构,通过缩减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来调控挤出的速度,使其尽量能够同步挤出。

储料腔与出料口之间还设有聚流部,通过较窄的聚流部限制流体的挤出,能够使流体更好的平铺在所述储料腔内,另外还能够起到挤出保压的作用,用于消除流体内的气泡。

聚流部与第一出料口之间设有缓冲部,通过稍高的缓冲部来对流体进行缓冲,可以防止流体流动时产生明显的波动,影响产品质量,另外斜面或弧面结构的连接部的导向作用更加提高了缓冲部的缓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