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9930发布日期:2021-10-09 09:1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2.聚乙烯在生产出后需要用到分料装置对其进行筛动分类操作,实现对聚乙烯颗粒的分类,但是,传统的分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对统一大小的颗粒进行分料处理,当需要对不同大小的聚乙烯颗粒分料时只能通过更换分料装置或者筛网进行分料操作,而传统的分料装置内部所安装的筛网均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分料装置内部的,当需要对筛网进行更换时则无法进行更换或者更换时较为麻烦,对操作人员造成了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聚乙烯的分料装置,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具备方便对筛网进行调节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分料装置在需要对不同颗粒大小的聚乙烯颗粒进行分离时无法更换筛网或更换过程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包括分离装置主体,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底部且分别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处均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分离装置主体底部的正中央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出料导板,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顶部沿环形贯穿开设有倒料口,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内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分离板,所述第二分离板的内部开设为空腔且活动连接有第一分离板,所述第二分离板与第一分离板的顶部均沿环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口,所述第一分离板的顶部沿环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口,多个所述第二通口分别位于多个第一通口之间且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所述第二分离板的顶部以及第一通口的正中央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分离板的内部且靠近第二通槽的底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且活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部一体成型有转杆。
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其中分离装置主体的顶部且靠近倒料口的位置处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远离分离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卡接槽板且固定连接有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端贯穿至卡接槽板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位于分离装置主体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的底部与第二分离板的顶部相接触。
6.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其中连接杆的内部以及顶部和底部均开设为空腔,所述转杆位于连接杆所开设空腔的内部,所述毛刷的正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竖向通口且与转杆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板的内腔开设为空腔且底部贯穿开设有插槽,所述转杆的顶部突出于分离装置主体的正上方且通过插槽位于连接板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沿
环形开设有多个插孔。
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其中第二分离板顶部的正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且表面为光滑面。
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其中第一分离板的顶部且靠近第二通口顶部的位置处均为锥形结构设计,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内腔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为倾斜面结构设计且表面为光滑面。
9.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其中插杆的俯视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设计,所述第二分离板内部所开设限位槽的形状结构与插杆相适配。
1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其中分离装置主体的内壁且靠近第二分离板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远离分离装置主体的一侧向下方倾斜且表面为光滑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分离板、第二分离板、插杆、转杆、多个插孔以及第二分离板所开设的限位插槽的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该装置具有了方便对不同颗粒大小的聚乙烯颗粒进行筛动分料处理,避免了传统分料装置只适用于单一的聚乙烯颗粒大小分类的情况出现,解决了在需要对不同颗粒大小的聚乙烯进行分料时由于分料筛网不便更换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不便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支架、电机主体、连接板、连接杆以及毛刷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第二分离板的表面进行扫动的效果,避免了该装置在对小颗粒聚乙烯进行分料时由于有较大颗粒堵住第二通口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分离装置主体;2、支撑脚;3、出料导板;4、倒料口;5、固定杆;6、固定板;7、电机支架;8、电机主体;9、卡接槽板;10、连接板;11、第一通槽;12、插槽;13、连接杆;14、第一分离板;15、第二分离板;16、第一通口;17、第二通口;18、第二通槽;19、转杆;20、插杆;21、插孔;22、毛刷;23、凸块;24、第一凸板;25、第二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性聚乙烯的分料装置,包括分离装置主体1,分离装置主体1的底部且分别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处均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分离装置主体1底部的正中央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出料导板3,分离装置主体1的顶部沿环形贯穿开设有倒料口4,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分离板15,第二分离板15的内部开设为空腔且活动连接有第一分离板14,第二分离板15与第一分离板14的顶部均沿环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口16,第一分离板14的顶部沿环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口17,多个第二通口17分别位于多个第一通口16之间且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第二分离板15的顶部以及第一通口16的正中央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18,第二分离板15的内部且靠近第二通槽18的底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且活动插接有插杆20,插杆20的顶部一体成型有转杆19。
24.分离装置主体1的顶部且靠近倒料口4的位置处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5,多个固定杆5远离分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7,电机支架7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卡接槽板9且固定连接有电机主体8,电机主体8的输出端贯穿至卡接槽板9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底部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底部位于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毛刷22,毛刷22的底部与第二分离板15的顶部相接触,通过电机主体8、卡接槽板9、连接板10、连接杆13以及毛刷22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对聚乙烯颗粒进行搅动操作,从而方便聚乙烯颗粒的分类排出操作,同时,也避免了有体积较大颗粒堵住第一通口16或第二通口17的情况出现。
25.连接杆13的内部以及顶部和底部均开设为空腔,转杆19位于连接杆13所开设空腔的内部,毛刷22的正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竖向通口且与转杆19之间留有间隙,连接板10的内腔开设为空腔且底部贯穿开设有插槽12,转杆19的顶部突出于分离装置主体1的正上方且通过插槽12位于连接板10的内部,连接板10的正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槽11,转杆19的外表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沿环形开设有多个插孔21,通过第一通槽11和多个插孔21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操作人员能利用外界插销等工具对第一分离板14进行旋转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不易将转杆19进行手动旋转的情况出现。
26.第二分离板15顶部的正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凸块23,凸块23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设计且表面为光滑面,通过凸块23的形状结构设计,可有效的避免聚乙烯颗粒在第二分离板15顶部正中央的位置处逗留,避免了由于毛刷22的刷动盲区导致聚乙烯在第二分离板15顶部的正中央位置处逗留而无法排出的情况出现。
27.第一分离板14的顶部且靠近第二通口17顶部的位置处均为锥形结构设计,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腔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24,第一凸板24为倾斜面结构设计且表面为光滑面,该结构设计,可有效的避免聚乙烯颗粒在第一分离板14和第二分离板
15的顶部之间逗留,从而使得聚乙烯颗粒可快速的通过第一通口16和第二通口17进行分类且排出至外界。
28.插杆20的俯视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设计,第二分离板15内部所开设限位槽的形状结构与插杆20相适配,该结构设计有效的对插杆20进行了限制,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在需要对第一分离板14与第二分离板15进行旋转及筛动聚乙烯颗粒孔径调节时更加方便,避免了第一通口16和第二通口17之间不便对准的情况出现。
29.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壁且靠近第二分离板15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25,第二凸板25远离分离装置主体1的一侧向下方倾斜且表面为光滑面,通过第二凸板25的结构设计,可使得第二分离板15表面的聚乙烯颗粒具有一定的斜面缓冲效果,避免了聚乙烯颗粒在第二分离板15表面的边缘位置处逗留而无法进行分类的情况出现。
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若需要对不同大小颗粒的聚乙烯进行分料时,操作人员可利用外界插销等工具插入至插孔21的内部,然后向上方施压提动,使得转杆19带动插杆20通过第二分离板15所开设的限位槽以及第一通槽11向上方移动,直至插杆20与第二分离板15所开设限位槽之间分离,然后将转杆19向左侧或右侧进行旋转九十度,随后再将转杆19向下方移动,使得插杆20重新与第二分离板15所开设限位槽之间卡接,此时第二通口17与第一通口16之间相互连通,随后操作人员可将聚乙烯颗粒通过倒料口4倒入至分离装置主体1的内腔,再倒入聚乙烯颗粒后操作人员可启动电机主体8,使得电机主体8的输出端进行旋转且同时带动连接杆13以及毛刷22进行旋转,从而对分离装置主体1存在于第二分离板15顶部的聚乙烯颗粒进行搅动操作,方便进行分料处理,在搅动的同时,其体积较小的聚乙烯颗粒会通过第一通口16和第二通口17掉落至分离装置主体1的底部,最后通过第一凸板24和出料导板3排出至外界即可,若需要将颗粒较大的颗粒取出时,则操作人员只需待分离装置主体1内部的较小颗粒分料完成后,再通过插销等工具插入至插孔21的内部将转杆19再次进行旋转,使得分离装置主体1之间重合即可将第二分离板15顶部所残留的较大体积的聚乙烯颗粒排出。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