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及注塑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2412发布日期:2021-10-24 07:5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及注塑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注塑模具系统。


背景技术:

2.许多产品的制造需要通过注塑成型,例如导光板等。注塑模具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相关技术中,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维修时,通常需要将整个注塑模具从注塑设备上拆下,再对注塑模具的模芯和镶件等进行拆卸和修理,需要对使用中的注塑模具进行维修时,维修完成并将注塑模具装回注塑机上后还需要等待注塑模具整体重新升温后再开始生产,需要的工时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能够较为便捷地对注塑模具进行拆卸。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注塑模具的注塑模具系统。
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包括上模架和上模芯组件,所述上模芯组件安装于所述上模架,所述上模芯组件包括上模芯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上模芯并连接于所述上模架;下模,包括下模架和下模芯组件,所述下模芯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模架,所述下模芯组件包括下模芯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下模芯并连接于所述下模架;其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对置且能够相对移动,所述上模芯组件与所述下模芯组件能够限定出一型腔。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连接件从型腔一侧穿入上模芯并将上模芯连接于上模架,第二连接件从型腔一侧穿入下模芯并将下模芯连接于下模架,在需要对上模芯或下模芯进行拆卸维修时,可在注塑机上单独拆卸上模芯或下模芯,无需将注塑模具整体从注塑机上拆下,即可对上模芯或下模芯进行拆卸维修,且维修过程中,上模架和下模架能够持续保温,维修完成后,注塑模具能够较快地恢复生产温度,无需等待冷却的注塑模具整体升温,可实现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快速拆装,能够有效地减少维修所消耗的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组件还包括镶件,所述镶件设置于所述上模芯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镶件并连接于所述上模架,和/或,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镶件,所述镶件设置于所述下模芯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镶件并连接于所述下模架。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件的表面设置有引气槽,所述引气槽与所述型腔连通。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组件嵌设于所述上模架内,所述下模芯组件嵌设于所述下模架内,所述上模架的侧边处开设有第一加工槽,所述上模芯组件能够从所述第一加工槽处露出,所述下模架的侧边处开设有第二加工槽,所述下模芯组件能
够从所述第二加工槽处露出。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内开设有浇口冷却水路,所述上模还包括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嵌设于所述冷却部内,所述浇口套的外周设置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与所述浇口冷却水路连通。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口套的外周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冷却槽的两端,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夹紧于所述浇口套与所述冷却部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上模芯冷却水路,和/或,所述下模的内部设有下模芯冷却水路。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还包括顶出杆,部分所述顶出杆容纳于所述下模架的内部,所述顶出杆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模的方向移动,以使部分所述顶出杆伸出或退回所述下模架内。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还包括顶出复位组件,所述顶出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架的内部,所述顶出复位组件包括基座、顶针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顶针板之间,所述基座卡接于所述下模架的内部,所述顶出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针板,所述顶针板能够在所述下模架内移动,以使所述顶出杆相对所述上模靠近或远离。
1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拆装夹具,包括固定板和第三连接件,所述固定板包括模芯保护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模芯保护部的外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拆装夹具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模架靠近或远离,所述拆装夹具用于固定在所述上模芯组件上以拆卸或安装所述上模芯组件,所述模芯保护部能够覆盖所述上模芯,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并连接于所述上模芯组件,或,所述拆装夹具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架靠近或远离,所述拆装夹具用于固定在所述下模芯组件上以拆卸或安装所述下模芯组件,所述模芯保护部能够覆盖所述下模芯,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并连接于所述下模芯组件。
1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注塑模具可实现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快速拆装,能够有效地减少维修所消耗的工时,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拆装夹具来对上模芯和下模芯进行拆装,可防止拆装过程中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型腔部分损坏,能够保证注塑模具的精度。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合模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的开模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中的爆炸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中的上模的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图4所示的上模的主视图;
24.图6为图1所示的注塑模具中的下模的立体示意图;
25.图7为图6所示的下模的主视图;
26.图8为图6所示的下模的下模芯与部分镶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9为图5所示的上模的a

a截面的剖视图;
28.图10为图7所示的下模的b

b截面的剖视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系统的拆装夹具的固定板的主视图。
30.附图标记:
31.上模100,上模架110,第一加工槽111,上模芯组件120,上模芯121,第一连接件122,冷却部130,浇口冷却水路131,浇口套140,冷却槽141,密封圈142,上模芯冷却水路150,导柱套160,浇注口170,下模200,下模架210,第二加工槽211,下模芯组件220,下模芯221,第二连接件222,镶件223,引气槽2231,下模芯冷却水路230,顶出杆240,顶出复位组件250,基座251,顶针板252,复位弹簧253,导柱260,拆装夹具300,固定板310,模芯保护部311,固定部312,固定孔3121。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上模100包括上模架110和上模芯组件120,上模芯组件120安装于上模架110,上模芯组件120包括上模芯121和第一连接件122,第一连接件122穿设于上模芯121并连接于上模架110;下模200包括下模架210和下模芯组件220,下模芯组件220安装于下模架210,下模芯组件220包括下模芯221和第二连接件222,第二连接件222穿设于下模芯221并连接于下模架210;其中,上模100与下模200对置且能够相对移动,上模芯组件120与下模芯组件220能够限定出一型腔。
37.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上模100与下模200对置
且能够相对移动,参照图3至图7,上模芯组件120与下模芯组件220能够限定出一型腔,上模100与下模200相对靠近直至合模状态时,可向型腔内浇注原料,冷却成型后形成注塑件;注塑完成后,上模100与下模200相对远离直至开模状态,可将注塑完成的注塑件取出。参照图4及图5,上模芯组件120包括上模芯121和第一连接件122,第一连接件122穿设于上模芯121并连接于上模架110;参照图6及图7,下模芯组件220包括下模芯221和第二连接件222,第二连接件222穿设于下模芯221并连接于下模架210。第一连接件122从型腔一侧穿入上模芯121并将上模芯121连接于上模架110,第二连接件222从型腔一侧穿入下模芯221并将下模芯221连接于下模架210,在需要对上模芯121或下模芯221进行拆卸修理时,可在注塑机上单独拆卸上模芯121或下模芯221,无需将注塑模具整体从注塑机上拆下,即可对上模芯121或下模芯221进行维修,且维修过程中,上模架110和下模架120能够持续保温,修理完成后,注塑模具能够较快地恢复生产温度,无需等待冷却的注塑模具整体升温,可实现上模芯121和下模芯221的快速拆装,能够有效地减少维修所消耗的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38.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2,应在上模100上开设浇注口170,浇注口170与型腔连通,原料通过浇注口170进入型腔中,以制造注塑件。可在上模100上设置导柱套160、下模200上设置导柱260,或,在上模100上设置导柱260、在下模200上设置导柱套160,导柱260能够插入导柱套160内,导柱套160和导柱260能够在合模及开模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能够保证上模100和下模200准确地配合,防止上模100和下模200在合模及开模的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影响注塑件的质量。上模芯121和下模芯221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可设置多个上模芯121、多个下模芯221,形成多个型腔,多个型腔间开设流道,从而可以同时注塑多个注塑件,提高生产效率。
39.需要说明的是,上模芯组件120还包括镶件223,镶件223设置于上模芯121的外侧,第一连接件122穿设于镶件223并连接于上模架110,和/或,下模芯组件220还包括镶件223,镶件223设置于下模芯221的外侧,第二连接件222穿设于镶件223并连接于下模架221。
40.例如,如图4至图7所示,上模芯组件120还包括镶件223,镶件223设置于上模芯121的外侧,第一连接件122穿设于镶件223并连接于上模架110,下模芯组件220还包括镶件223,镶件223设置于下模芯221的外侧,第二连接件222穿设于镶件223并连接于下模架221。在型腔结构复杂的情况下,设置镶件223能够降低注塑模具加工与维修的难度;在型腔中有不易成型的结构时,设置镶件223能够利于成型时的排气,并且能够防止注塑件脱模时由于真空等造成的注塑件变形。
41.可以理解的是,镶件223可以仅设置于上模100或仅设置于下模200,也可以同时设置于上模100和下模200。可以仅由上模芯121和下模芯221限定出型腔,也可以由上模芯121、下模芯221和镶件223共同限定出型腔。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镶件223的表面设置有引气槽2231,引气槽2231与型腔连通。
43.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镶件223的表面设置有引气槽2231,引气槽2231与型腔连通,注塑过程中的气体能够顺着引气槽2231排出,可以降低注射压力、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及锁模压力等,降低注塑件的成型难度,从而减少机器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4.可以理解的是,引气槽2231的形状、尺寸等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引气槽
2231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制,例如,参照图8,以下模芯组件220中的镶件223为例,引气槽2231设置于镶件223靠近上模100的表面及镶件223贴合下模芯221的表面上,能够将型腔内的气体较为快速地引出,排气效果较好。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定引气槽2231的位置。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模芯组件120嵌设于上模架110内,下模芯组件220嵌设于下模架210内,上模架110的侧边处开设有第一加工槽111,上模芯组件120能够从第一加工槽111处露出,下模架210的侧边处开设有第二加工槽211,下模芯组件220能够从第二加工槽211处露出。
46.例如,如图4至图7所示,上模芯组件120嵌设于上模架110内,下模芯组件220嵌设于下模架210内,上模架110能够对上模芯组件120起到保护作用,下模架210能够对下模芯组件220起到保护作用。如图4至图5所示,第一加工槽111开设于上模架110的侧边处,在上模架110的侧面形成缺口,上模芯组件120能够从第一加工槽111处露出;如图6至图7所示,第二加工槽211开设于下模架210的侧边处,在下模架210的侧面形成缺口,下模芯组件220能够从第二加工槽211处露出。将第一加工槽111开设于上模架110的侧边处,将第二加工槽211开设于下模架210的侧边处,能够为磨床留出加工空间,采用磨床来加工上模架110及下模架210,磨床加工的精度较高,能够提高注塑模具的尺寸精度,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的注塑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模100包括冷却部130,冷却部130内开设有浇口冷却水路131,上模100还包括浇口套140,浇口套140嵌设于冷却部130内,浇口套140的外周设置有冷却槽141,冷却槽141与浇口冷却水路131连通。
48.例如,如图9所示,上模100包括冷却部130,冷却部130内开设有浇口冷却水路131,浇口套140嵌设于冷却部130内,浇口套140的外周设置有冷却槽141,冷却槽141与浇口冷却水路131连通。注塑过程中,浇口冷却水路131通水,水从冷却槽141中经过,能够对浇口套140进行降温,从而对浇口套140内通过的原料降温,能够缩短注塑的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49.可以理解的是,冷却部130为上模100内的一部分,如图9所示,冷却部130为上模100中间的镶件223的一部分,浇口冷却水路131开设于镶件223内。根据不同的上模芯组件120结构,冷却部130的位置不限于图9所示的位置,还可以为上模芯121的一部分,或由部分上模芯121和部分镶件223组合形成。浇口套140内部应设置供原料流过的通道,通道与浇注口170及型腔连通,原料由浇注口170注入,经过浇口套140内的通道流入型腔。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浇口套140的外周还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位于冷却槽141的两端,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142,密封圈142夹紧于浇口套140与冷却部130之间。
51.例如,如图9所示,浇口套140的外周还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位于冷却槽141的两端,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142,密封圈142夹紧于浇口套140与冷却部130之间。设置密封槽和密封圈142,能够防止通水冷却的过程中,水泄露至型腔或浇注口170中。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模100还包括上模芯冷却水路150,和/或,下模200还包括下模芯冷却水路230。
53.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上模100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芯冷却水路150,下模200的内部设置有下模芯冷却水路230。上模芯冷却水路150能够在上模100一侧对型腔内进行冷却,
下模芯冷却水路230能够在下模200一侧对型腔内进行冷却,能够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54.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仅在上模100的内部设置上模芯冷却水路150,或,仅在下模200内部设置下模芯冷却水路230,能够满足注塑件的成型需求即可。参照图3,上模芯冷却水路150与下模芯冷却水路230均应设置于型腔的对应位置,可设置多条交错的水管组成上模芯冷却水路150和下模芯冷却水路230,以保证冷却效果。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200还包括顶出杆240,部分顶出杆240容纳于下模架210的内部,顶出杆240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上模100的方向移动,以使部分顶出杆240伸出或退回下模架210内。
56.例如,如图10所示,部分顶出杆240容纳于下模架210的内部,顶出杆240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上模100的方向移动。注塑完成后,上模100和下模200开模,顶出杆240向靠近上模100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注塑件从型腔中顶出;顶出后,顶出杆240向远离上模100的方向移动,继续进行下一次的注塑。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200还包括顶出复位组件250,顶出复位组件250设置于下模架210的内部,顶出复位组件250包括基座251、顶针板252和复位弹簧253,复位弹簧253位于基座251和顶针板252之间,基座251卡接于下模架210的内部,顶出杆240的一端连接于顶针板252,顶针板252能够在下模架210内移动,以使顶出杆240相对上模100靠近或远离。
58.例如,如图10所示,复位弹簧253位于基座251和顶针板252之间,基座251卡接于下模架210的内部,顶出杆240的一端连接于顶针板252,顶针板252能够在下模架210内移动,以使顶出杆240相对上模100靠近或远离。注塑完成后,上模100和下模200开模,推动顶针板252带动顶出杆240向靠近上模100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253被压缩,将注塑件从型腔中顶出;顶出后,撤去外力,复位弹簧253推动顶针板252带动顶出杆240向远离上模100的方向移动,缩回下模200内,继续进行下一次的注塑。设置顶出复位组件250能够使顶出杆240每次顶出后恢复到位,防止顶出杆240恢复不到位导致影响上模100和下模200的合模,影响产品质量。
5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系统,包括拆装夹具3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注塑模具,拆装夹具300包括固定板310和第三连接件,固定板310包括模芯保护部311和固定部312,固定部312位于模芯保护部311的外周,固定部312设置有多个固定孔3121,拆装夹具300能够相对于上模架110靠近或远离,拆装夹具300用于固定在上模芯组件120上以拆卸或安装上模芯组件120,模芯保护部311能够覆盖上模芯121,第三连接件穿设于固定孔3121并连接于上模芯组件120,或,拆装夹具300能够相对于下模架210靠近或远离,拆装夹具300用于固定在下模芯组件220上以拆卸或安装下模芯组件220,模芯保护部311能够覆盖下模芯221,第三连接件穿设于固定孔3121并连接于下模芯组件220。
60.例如,如图11所示,固定板310包括模芯保护部311和固定部312,固定部312位于模芯保护部311的外周,固定部312设置有多个固定孔3121,参照图5,需要对上模芯组件120进行拆卸时,可先将上模芯组件120上的第一连接件122拆下,然后将固定板310的模芯保护部311覆盖在上模芯121的型腔部分,将固定部312覆盖在上模芯121的外周处,上模芯121的外周处用于固定上模芯121,然后将第三连接件穿设于固定孔3121并连接于上模芯121的安装
孔内,安装孔用于穿设第一连接件122,从而将固定板310与上模芯121固定起来,可以通过拉动固定板310将上模芯121取出。由于第一连接件122从型腔一侧将上模芯121安装于上模架110上,上模芯121的型腔部分可能会在拆装过程中发生碰伤、磨损等,采用拆装夹具300对上模芯组件120进行拆卸,固定板310能够覆盖上模芯121,能够防止拆装过程中上模芯121被碰伤、磨损等,防止拆装过程影响上模芯121的尺寸精度,保证注塑件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若上模芯组件120包括镶件223,则可以将镶件223与上模芯121同时固定于固定板310上并同时取出。需要对下模芯组件220进行拆卸时,可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
61.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310上可以设置把手,将固定板310固定于上模芯组件120或下模芯组件220上后,可拉动把手将上模芯组件120或下模芯组件220取出。固定孔3121应设置于上模芯组件120的第一连接件122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和/或,下模芯组件220的第二连接件222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在固定部312的上模芯组件120的第一连接件122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和下模芯组件220的第二连接件222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均设置固定孔3121,可使拆装夹具300既能够拆装上模芯组件120又能够拆装下模芯组件220,仅使用一个拆装夹具300即可完成上模芯组件120和下模芯组件220的拆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6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