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0388发布日期:2021-05-28 14:3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用于注塑合模的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



背景技术:

注塑合模设备是生产生活中塑料制品的重要制造设备,其是将热熔状态的塑料流体,利用注塑机上的加压装置,压入成型模具中,再由模具中的内循环冷却水迅速将成型塑料件冷却,而后脱模,从而完成塑料工件的制造。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存在以下不足:

注塑头在注射完毕之后,冷却水浇灌模腔中的成型塑件,由于注塑枪与模腔未远离,其顶头端残留的热熔料受到瞬时的冷却低温,而迅速收缩,容易凝结粘附在腔壁上,使得继续使用时,新的热熔料流通受阻,影响注塑合模的效率。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结构设有运行装置、总箱、侧控箱、膜腔、推落架,所述运行装置固定位于总箱顶部一侧位置,所述侧控箱安装于总箱顶部另一侧,所述膜腔位于侧控箱与运行装置之间,所述推落架连接在总箱上方且活动配合。

所述运行装置设有注塑装置、推进箱、箱内室、入料斗,所述推进箱嵌入连接在箱内室内部后侧位置,所述注塑装置嵌入活动于箱内室中,所述入料斗贯通连接于箱内室顶部,所述入料斗与注塑装置相配合,所述推进箱与注塑装置末端相连接且活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塑装置设有注射区、料室、通料口、螺杆,所述料室与注射区为一体化结构且贯通设置在其后侧,所述通料口贯通设在料室的顶端,所述螺杆嵌入连接在料室内部,所述注射区从后向前,径宽逐渐减小,所述螺杆做推移活动,将热熔料从注射区前端挤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区设有活动体、扯簧、壁内室、导杆,所述活动体末端嵌入于活动于壁内室内部,所述导杆位于壁内室内部,所述活动体与导杆滑动配合,所述扯簧嵌入活动在壁内室中,所述扯簧与活动体相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活动体设有两个,呈上下端对称分布,所述活动体受热熔料推挤而位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体设有铰滑轮、兜提簧、力向囊、韧芽块、后铰块,所述兜提簧上端与铰滑轮活动连接,所述兜提簧下端与韧芽块上端铰接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力向囊嵌入连接于兜提簧内侧且活动配合,所述后铰块铰接连接在韧芽块的一侧端位置,所述兜提簧呈兜弧形态,为硬硅胶材质,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力向囊为弹性优良的弹性体材质,所述韧芽块呈月牙形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芽块设有外接边、顶折端、中变囊、摆力瓣、挤变尾、韧撑块,所述外接边设在中变囊外侧,所述顶折端连接在中变囊的上方,所述摆力瓣嵌入连接在中变囊内部且活动配合,所述挤变尾位于韧芽块的末端位置,所述韧撑块嵌入活动于韧芽块偏下端位置,所述韧撑块与挤变尾相互配合,所述摆力瓣设有两个,呈瓣状,为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柔韧弹性,且为反向设置,所述韧撑块为橡胶棒状物,具有一定的韧度支撑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接边设有软条边、内嵌胶、拱簧、顶角,所述内嵌胶嵌入在外接边中且与软条边相邻连接,所述拱簧活动连接于内嵌胶,所述顶角与拱簧活动卡合,所述软条边为顺丁橡胶材质,具有优良的牵扯性,所述拱簧呈拱弧形态,有一定的弹性力,所述内嵌胶为软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铰块设有勾凿块、囊变腔、压棒、偏重球,所述勾凿块与囊变腔为一体化且设在其上方,所述压棒嵌入连接在囊变腔中,所述偏重球穿接于压棒末端,所述勾凿块为树脂材质,具有硬性力,所述偏重球具有向勾凿块下凿的重压力,所述囊变腔为整体受外力形变做导向缓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热熔料对活动体产生推力,而向注射区前端口移动,韧芽块做铰摆活动,通过兜提簧向力向囊传导挤力,由力向囊自身的高弹力性质,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向力相辅作用于兜提簧,而利于兜提簧兜接着韧芽块进行幅度变化,缓冲韧芽块受到的力,让韧芽块能更好的进行摆向,顶折端控制中变囊的摆折范围,摆力瓣感受外界的挤压力,随整体形变而变换,韧芽块在摆力瓣的弹性反撑顶力下,能更好的产生反向摆变,利于后铰块与注射区腔壁边近距离触接。

2.当后铰块受到一定的形变力,而铰接着韧芽块有所摆晃,由囊变腔的弹性性质,产生向下的凹挤力,压棒始终呈弧状,且在偏重球的重压作用下,进行铰接扣摆活动,始终有一股对勾凿块下凿的后侧口压力,而便于位置整体形态,在有所形变时,仍然为下凿力大于形变力,而利于勾凿块触接着腔壁边端,将壁面上的附着物,在位移中滑动推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运行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注塑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注射区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活动体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韧芽块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外接边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后铰块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运行装置-1、总箱-2、侧控箱-3、膜腔-4、推落架-5、注塑装置-11、推进箱-12、箱内室-13、入料斗-14、注射区-111、料室-112、通料口-113、螺杆-114、活动体-a1、扯簧-a2、壁内室-a3、导杆-a4、铰滑轮-a11、兜提簧-a12、力向囊-a13、韧芽块-a14、后铰块-a15、外接边-z1、顶折端-z2、中变囊-z3、摆力瓣-z4、挤变尾-z5、韧撑块-z6、软条边-z11、内嵌胶-z12、拱簧-z13、顶角-z14、勾凿块-q1、囊变腔-q2、压棒-q3、偏重球-q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循环注塑合模设备,其结构设有运行装置1、总箱2、侧控箱3、膜腔4、推落架5,所述运行装置1固定位于总箱2顶部一侧位置,所述侧控箱3安装于总箱2顶部另一侧,所述膜腔4位于侧控箱3与运行装置1之间,所述推落架5连接在总箱2上方且活动配合。

所述运行装置1设有注塑装置11、推进箱12、箱内室13、入料斗14,所述推进箱12嵌入连接在箱内室13内部后侧位置,所述注塑装置11嵌入活动于箱内室13中,所述入料斗14贯通连接于箱内室13顶部,所述入料斗14与注塑装置11相配合,所述推进箱12与注塑装置11末端相连接且活动配合。

其中,所述注塑装置11设有注射区111、料室112、通料口113、螺杆114,所述料室112与注射区111为一体化结构且贯通设置在其后侧,所述通料口113贯通设在料室112的顶端,所述螺杆114嵌入连接在料室112内部,所述注射区111从后向前,径宽逐渐减小,所述螺杆114做推移活动,将热熔料从注射区111前端挤出。

其中,所述注射区111设有活动体a1、扯簧a2、壁内室a3、导杆a4,所述活动体a1末端嵌入于活动于壁内室a3内部,所述导杆a4位于壁内室a3内部,所述活动体a1与导杆a4滑动配合,所述扯簧a2嵌入活动在壁内室a3中,所述扯簧a2与活动体a1相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活动体a1设有两个,呈上下端对称分布,所述活动体a1受热熔料推挤而位移,扯簧a2对活动体a1产生拉扯力,辅助其复位,便于活动体a1顺着注射区111内腔壁做来回滑行位移。

其中,所述活动体a1设有铰滑轮a11、兜提簧a12、力向囊a13、韧芽块a14、后铰块a15,所述兜提簧a12上端与铰滑轮a11活动连接,所述兜提簧a12下端与韧芽块a14上端铰接连接且活动配合,所述力向囊a13嵌入连接于兜提簧a12内侧且活动配合,所述后铰块a15铰接连接在韧芽块a14的一侧端位置,所述兜提簧a12呈兜弧形态,为硬硅胶材质,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力向囊a13为弹性优良的弹性体材质,所述韧芽块a14呈月牙形态,所述韧芽块a14随受力而形变,使力向囊a13受力,其容易产生反向力,而与兜提簧a12相互作用,辅助韧芽块a14整体形变和缓冲受力度。

其中,所述韧芽块a14设有外接边z1、顶折端z2、中变囊z3、摆力瓣z4、挤变尾z5、韧撑块z6,所述外接边z1设在中变囊z3外侧,所述顶折端z2连接在中变囊z3的上方,所述摆力瓣z4嵌入连接在中变囊z3内部且活动配合,所述挤变尾z5位于韧芽块a14的末端位置,所述韧撑块z6嵌入活动于韧芽块a14偏下端位置,所述韧撑块z6与挤变尾z5相互配合,所述摆力瓣z4设有两个,呈瓣状,为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柔韧弹性,且为反向设置,所述韧撑块z6为橡胶棒状物,具有一定的韧度支撑力,所述摆力瓣z4辅助整体形变产生反向导力。

其中,所述外接边z1设有软条边z11、内嵌胶z12、拱簧z13、顶角z14,所述内嵌胶z12嵌入在外接边z1中且与软条边z11相邻连接,所述拱簧z13活动连接于内嵌胶z12,所述顶角z14与拱簧z13活动卡合,所述软条边z11为顺丁橡胶材质,具有优良的牵扯性,所述拱簧z13呈拱弧形态,有一定的弹性力,所述内嵌胶z12为软橡胶材质,所述软条边z11随形变力而伸展和缩折,驱使拱簧z13进行凸起活动,利于顶角z14将外物顶动而除去。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人员通过向入料斗14投放热熔料,经由通料口113进入料室112中,调节侧控箱3,开始进行模具注塑工作,推进箱12让注塑装置11进行前后位移,使其卡合贯穿入膜腔4中,继而在螺杆114的前进推移配合下,热熔料被推挤,经由注射区111而向模具注射,热熔料流经过程中,对活动体a1产生推力,使其受力而牵扯扯簧a2向注射区111前端口移动,韧芽块a14受热熔料的推挤力而铰摆活动,通过兜提簧a12向力向囊a13传导挤力,由力向囊a13自身的高弹力性质,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向力相辅作用于兜提簧a12,而利于兜提簧a12兜接着韧芽块a14进行幅度变化,缓冲韧芽块a14受到的力,让韧芽块a14能更好的进行摆向,顶折端z2为韧芽块a14整体起到顶端支撑力,同时控制中变囊z3的摆折范围,摆力瓣z4在其内部感受外界的挤压力,随整体形变而变换,当韧芽块a14弧向形变到一定程度时,在摆力瓣z4的弹性反撑顶力下,能更好的产生反向摆变,利于后铰块a15与注射区111腔壁边近距离触接,为摆向形变过程中,拱簧z13受挤压不同而做弧状拱起活动,使顶角z14更为突出,而将凝结的塑料顶除。

实施例2:

如附图8所示:

其中,所述后铰块a15设有勾凿块q1、囊变腔q2、压棒q3、偏重球q4,所述勾凿块q1与囊变腔q2为一体化且设在其上方,所述压棒q3嵌入连接在囊变腔q2中,所述偏重球q4穿接于压棒q3末端,所述勾凿块q1为树脂材质,具有硬性力,所述偏重球q4具有向勾凿块q1下凿的重压力,所述囊变腔q2为整体受外力形变做导向缓冲,偏重球q4的重压使得勾凿块q1始终有向下凿的驱使力,利于其将腔壁上的附着物推移着铲除。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当韧芽块a14进行摆折形变过程中,后铰块a15受到一定的形变力,而铰接着韧芽块a14有所摆晃,由囊变腔q2的弹性性质,使其受力后产生向下的凹挤力,压棒q3始终呈弧状,且在偏重球q4的重压作用下,进行铰接扣摆活动,始终有一股对勾凿块q1下凿的后侧口压力,而便于位置整体形态,在有所形变时,仍然为下凿力大于形变力,而利于勾凿块q1触接着腔壁边端,将壁面上的附着物,在位移中滑动推除。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