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及具有该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6088发布日期:2021-06-18 20:2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及具有该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及具有该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设备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成型的几率不高,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日常的维护。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0064399.8”的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棍、司筒、顶针和上下两组顶针板,所述上下两组顶针板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拉模扣,所述拉模扣包括锁扣和分离机构,所述锁扣用于使上下两组顶针板连接起来在顶棍的作用下同时运动,司筒和顶针共同顶出产品;在运动一定距离时,所述分离机构使锁扣松开,所述顶棍单独作用于上面一组顶针板,使顶针继续运动顶出产品,还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在司筒和顶针共同顶出一定距离后,将上下两组顶针板分开,司筒停止运动,顶针在顶棍的作用下继续顶出,避免了免司筒顶出过长导致司筒断裂的问题,保证了模具的连续问题。

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上述装置虽然也能够实现二次顶出,但是其二次顶出的主要目的是延长顶出距离,对于异形的注塑产品,在脱模顶出时若非顶出部位和模具发生粘结,则采用上述的硬性顶出结构就会出现顶出部位脱离、粘接部却仍滞留在模具上的问题,容易造成注塑产品的损坏;2、上述装置中的二次顶出结构是同时开启的,对于简单的注塑产品,这样的顶出脱模方式会存在较大的电力耗费,量产时也会增加较多的无用成本;3、顶针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磨损,出现顶出滞涩,此时继续推动顶针则可能会导致顶针断裂,存在安全隐患;4、当注塑产品过紧地粘附在顶出部位时,顶针难以被推出,容易使得顶针受阻而断裂,会导致顶针需要频繁更换,使得加工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及具有该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座靠近凹槽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均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侧边部顶针上,所述侧边部顶针活动设置在滑槽中,所述侧边部顶针靠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卡嵌槽,所述卡嵌槽中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中一个所述侧边部顶针中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源块,所述电源块通过第一电线连接于导电块上,所述固定座靠近导电块的一侧内嵌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上连接设置有第二电线,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靠近固定座的一侧内嵌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电线活动穿过固定座、延长板后电性连接于测距传感器上,所述延长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警示灯和第二警示灯;

所述固定座中开设有操作腔,所述操作腔位于两侧的滑槽之间,所述操作腔靠近底座的内侧壁上连接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推板上,所述推板靠近第二弹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中间部顶针,所述中间部顶针活动设置在固定座开设的顶针槽中;

所述底座的凹槽中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上活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远离旋转电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推杆和齿条,所述齿条对称设置在推杆的两侧,所述推杆活动穿设在固定座开设的开孔中,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中铰接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条相啮合,所述旋转杆远离轴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用于在旋转时推动侧边部顶针;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侧边部顶针的外径和滑槽的内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电块的上表面和安装槽的出口高度相齐平。

优选的,所述丝杠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阻挡块。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分别和压力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和旋转电机信号连接。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设置有侧边部顶针和中间部顶针,可以对注塑产品不同的位置进行顶出脱模,适应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产品构造,避免了单一的顶出结构会因为该处注塑产品粘接部滞留在模具上造成顶出脱模困难的问题;

2、本发明中侧边部顶针和中间部顶针是依次启用的,为了使得注塑产品更加美观,从受力的角度考虑,可优先驱动侧边部顶针顶出,在顶出一定距离后,若注塑产品的中间部和模具具之间仍发生粘连,则可以驱动中间部顶针,对注塑产品的粘连部进行脱模处理,有效提高了顶出脱模的效果;

3、本发明在顶出中间部顶针时,优先顶出的侧边部顶针已经对注塑产品的外周部进行了顶出脱模,此时,侧边部顶针会逐渐回收,不再对注塑产品的外周部施加向外的推动力,避免注塑产品的外周部因为顶出幅度过大而断裂,有效降低废品率;

4、本发明中侧边部顶针靠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卡嵌槽,卡嵌槽中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向外推动的压力值,其一,可以对顶针移动的滞涩进行预警,其二,可以对两侧的侧边部顶针的顶出压力进行对比,判断顶出力是否均匀,其三,也可以对注塑产品紧地粘附在顶出部位、使得顶针难以向外推动进行预警,避免顶针出现折断,同时解决了多种现有弊端,一物三用,有效规避对装置的卡死损坏或硬性折断。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及具有该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内置有二次顶出结构,当一次顶出不能对注塑产品进行有效脱模时,二次顶出结构自动启动,更加节能,解决了注塑产品和模具之间发生粘连的问题,且一次顶出结构在二次顶出结构启动时会同步回缩,避免局部顶出力过大导致注塑产品的局部被折断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底座、101凹槽、2固定座、201开孔、3滑槽、4定位块、5第一弹簧、6侧边部顶针、601卡嵌槽、7压力传感器、8安装槽、9电源块、10第一电线、11导电块、12导电柱、13第二电线、14延长板、15测距传感器、161第一警示灯、162第二警示灯、17操作腔、18第二弹簧、19推板、20中间部顶针、21旋转电机、22丝杠、23阻挡块、24螺母、25推杆、26齿条、27轴承座、28旋转杆、29齿轮、30凸轮、31plc控制器、32注塑产品、321外周部、322中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凹槽101,底座1靠近凹槽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中对称开设有滑槽3,滑槽3中均固定设置有定位块4,定位块4上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连接于侧边部顶针6上,侧边部顶针6活动设置在滑槽3中,侧边部顶针6可沿着滑槽3移动,主要用于对注塑产品32的外周部321进行顶出脱模,侧边部顶针6靠近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卡嵌槽601,卡嵌槽601中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可对顶出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其中一个侧边部顶针6中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电源块9,电源块9通过第一电线10连接于导电块11上,固定座2靠近导电块11的一侧内嵌设置有导电柱12,导电柱12上连接设置有第二电线13,第二电线13为柔性线缆,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延长板14,延长板14靠近固定座2的一侧内嵌设置有测距传感器15,测距传感器15为光线发射式测距仪,第二电线13活动穿过固定座2、延长板14后电性连接于测距传感器15上,延长板14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警示灯161和第二警示灯162,压力传感器7会实时将监测到的压力值反馈至plc控制器31,当压力值超过预定值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一警示灯161亮起,当两个压力传感器7所监测到的压力值不同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二警示灯162亮起,提醒使用人员注意。

固定座2中开设有操作腔17,操作腔17位于两侧的滑槽3之间,操作腔17靠近底座1的内侧壁上连接设置有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连接于推板19上,推板19靠近第二弹簧1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中间部顶针20,中间部顶针20活动设置在固定座2开设的顶针槽中,中间部顶针20可沿着固定座2开设的顶针槽移动,主要用于对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进行顶出脱模。

底座1的凹槽101中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21,旋转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丝杠22,丝杠22上活动设置有螺母24,当旋转电机21驱动丝杠22旋转时,螺母24会沿着丝杠22移动,螺母24远离旋转电机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推杆25和齿条26,齿条26对称设置在推杆25的两侧,推杆25活动穿设在固定座2开设的开孔201中,用于推动推板19,滑槽3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27,轴承座27中铰接设置有旋转杆28,旋转杆28上固定套设有齿轮29,齿轮29和齿条26相啮合,当齿条26移动时,会带动齿轮29发生旋转,旋转杆28远离轴承座2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轮30,凸轮30会旋转时,能够推动压力传感器7,进而推动侧边部顶针6发生移动。

底座1上设置有plc控制器31,可通过plc控制器31对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各个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设定和控制。

作为一个优选,侧边部顶针6的外径和滑槽3的内径相等,使得注塑产品的贴合面更加美观。

作为一个优选,导电块11的上表面和安装槽8的出口高度相齐平,因此导电块11的设置不会影响到侧边部顶针6的正常移动。

作为一个优选,丝杠22远离旋转电机2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阻挡块23,阻挡块23的作用是避免螺母24在移动时从丝杠22上脱离。

作为一个优选,plc控制器31分别和压力传感器7、测距传感器15、第一警示灯161、第二警示灯162和旋转电机21信号连接,压力传感器7会实时将监测到的压力值反馈至plc控制器31,当压力值超过预定值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一警示灯161亮起,当两个压力传感器7所监测到的压力值不同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二警示灯162亮起,以提醒使用人员注意,测距传感器15则会实时监测发射光线受到阻挡的距离,并将结果反馈至plc控制器31,当其启动后测量到的距离大于预定值时,则说明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没有被顶出,此时则继续启动旋转电机21,进而使得中间部顶针20被顶出,对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进行脱模处理。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实施例1:对于注塑产品32和模具之间可以轻松脱模的工况而言,启动旋转电机21,旋转电机21会带动丝杠22旋转,使得螺母24沿着丝杠22移动,螺母24同时带动推杆25和齿条26向靠近注塑产品32的方向移动。

一方面,螺母24带动齿条26移动,齿条26则带动齿轮29旋转,最终齿轮29通过旋转杆28间接带动凸轮30旋转,凸轮30推动压力传感器7,使得侧边部顶针6向外顶出,此时的第一弹簧5处于拉伸状态,顶出的侧边部顶针6对注塑产品32的外周部321进行顶出脱模,注塑产品32整体脱离固定座2的表面,完成了脱模处理;另一方面,推杆25穿过开孔201后前进一定距离,但是仍处于和推板19不相接触的位置。

在侧边部顶针6向外顶出的同时,导电块11的位置会随之移动,使得导电块11和导电柱12相接触,导电柱12通电后,通过第二电线13将电能传导至测距传感器15上,使得测距传感器15启动,若注塑产品32此时被完整脱模,则测距传感器15的测距会受到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的阻挡,使得测距值小于或等于预定值,plc控制器31接收此信息后,说明注塑产品32已实现完整脱模,则立即控制旋转电机21反向转动,将侧边部顶针6收回以进行下次使用,此时只需要一次顶出脱模即可,避免无用的电力浪费和工期耗费。

实施例2:本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和实施例1相似,与之不同的是,在侧边部顶针6向外顶出后,虽然注塑产品32的外周部321和固定座2的表面相脱离,但是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仍然粘连在固定座2上,此时测距传感器15的测距没有受到阻挡,会监测到其相距地面的距离,则测距值会远远大于预定值,此时则控制旋转电机21继续启动,螺母24继续同时带动推杆25和齿条26向靠近注塑产品32的方向移动。

一方面,推杆25逐渐靠近并推动推板19,使得第二弹簧18被压缩,推板19带动中间部顶针20向外顶出,将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进行脱模处理,另一方面,齿条26继续移动,并带动齿轮29旋转,齿轮29通过旋转杆28带动凸轮30旋转,使得凸轮30旋转至远离压力传感器7的位置,因此侧边部顶针6会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向滑槽3内回缩,并恢复至初始位置,避免对已经脱模的注塑产品32的外周部321继续进行过大幅度的顶出,进而避免注塑产品32的外周部321出现断裂损坏。

实施例3:在凸轮30驱动侧边部顶针6时,压力传感器7对侧边部顶针6所能实现的顶出力进行实时监测,若侧边部顶针6在移动中因为滞涩而顶出困难、甚至不能继续移动时,监测到的压力值会超过预定值,此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一警示灯161亮起,提醒使用者注意,避免侧边部顶针6不能继续移动后,导致丝杠22、螺母24或者旋转电机21因为被卡死而损坏。

实施例4:在凸轮30驱动侧边部顶针6时,压力传感器7对侧边部顶针6所能实现的顶出力进行实时监测,若注塑产品32的中间部322过紧的粘连在固定座2上,侧边部顶针6会难以顶出,此时压力传感器7监测到的压力值也会超过预定值,此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一警示灯161亮起,提醒使用者及时进行停机检修,避免继续运转造成侧边部顶针6被折断损坏。

实施例5:当两侧的侧边部顶针6因为磨损、位置偏移等等出现差异时,会对注塑产品32的外推力造成影响,若两个压力传感器7所监测到的压力值不同,说明凸轮30驱动侧边部顶针6所能实现的顶出力不同,此时plc控制器31则控制第二警示灯162亮起,提醒使用者及时进行检修处理,避免因为顶出力的差异而对注塑产品32的脱模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