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667970发布日期:2021-09-17 21:2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地面装饰或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可设计的多层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许多公共建筑里,大都使用pvc卷材作为铺设地板表面用的表层材料,因为这种材料硬度适中,有弹性,不起尘,还有隔音、防滑和保暖等作用,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型轻体地面装饰材料,使用非常广泛,比如家庭、医院、学校、办公楼、工厂、公共场所、超市、商业、体育场馆等各种场所。
3.然而,目前的pvc卷材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pvc卷材地板表面的花纹是通过转移印花的工艺进行表面印花的,为此该pvc卷材地板表面的花纹为平面花纹,无立体感,转换花色及颜色困难,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作造型变化,缺乏个性,已难以达到人们的预期要求,仅用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也无法满足小批量多花色的市场需求。此外,pvc卷材的硬度和强度受工艺及设备影响,其弹性不可调,使用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多种场合的硬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pvc卷材的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小学、幼儿园和游乐园等场所,小朋友较多,玩耍过程中容易跌倒,而现有的pvc卷材地板弹性差,小朋友容易摔伤,存在安全隐患。
4.此外,铺地卷材只能在外表面印刷或压花形成装饰性,装饰效果容易因为磨损而消失,如果将装饰性嵌入到卷材内部,则涉及不同层材料的施工时间和干燥/固化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层材料之间的粘结力、附着力不足的问题。
5.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开发一种施工简便、造价低、性能优异、弹性可设计,可自由选择表面图案纹理和/或花色,且后期维护容易的卷材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本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优选为多层材料或层状材料,如多层材料叠加形成的卷材、板材、片材中的任意一种。
9.本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
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有些由所述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件制作。
11.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包括:
12.第一层、第二层、以及夹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浸渗复合体;
13.其中,所述浸渗复合体包括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和浸渗固化粘结剂,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通过浸渗固化粘结剂贴覆于所述第一层上;
14.所述第二层为透明或半透明层;
15.其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纤维相连形成网络,相连或相交叉的纤维之间形成网孔,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渗入到所述网孔内。
16.更优选地,浸渗固化粘结剂在网孔处向网孔内陷,在浸渗复合体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肌理,所述第二层和/或第一层与浸渗复合体接触的面上,第二层和/或第一层材料填充到凸凹不平的肌理因浸渗固化粘结剂内陷而形成的凹陷中。
1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
18.在承接材料的表面铺设第一自流平材料,固化第一自流平材料,形成第一自流平层;
19.在固化的第一自流平层表面涂覆浸渗固化粘结剂;
20.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浸渗固化粘结剂的表面,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纤维相连形成网络,相连或交叉的纤维之间形成网孔,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浸润纤维,并渗入到所述网孔内,形成含有浸渗固化粘结剂和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浸渗复合体;
21.固化浸渗有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浸渗固化粘结剂,形成含有第一自流平层、浸渗复合体的复合结构层;
22.在所述复合结构层的表面,铺设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自流平材料,所述第二自流平材料浸润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并渗入到所述网孔内;固化第二自流平材料,形成第二自流平层;
23.固化或干燥后,将承接材料去除,得到所述材料。
24.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浸渗固化粘结剂在网孔处向网孔内陷,在复合结构层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肌理,所述第二自流平材料填充到凸凹不平的肌理因浸渗固化粘结剂内陷而形成的凹陷中。
25.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第一层或第二层表面,覆盖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涂层。
26.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固化第二自流平材料之后,在所述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涂层,固化耐磨涂层。
27.在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在形成第二自流平层之后,还包括:对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作业。
28.优选地,可以是在对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作业后,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涂层;或者,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未进行打磨、抛光作业的情况下,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涂层。
29.在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在固化耐磨涂层之后,还包括:对耐磨涂层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作业。
30.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在铺设第一自流平层之前,还包括:
31.提供所需弹性与参数的对应曲线;
32.确定所需弹性,根据所述对应曲线获得参数;并根据所述参数提供第一自流平层和第二自流平层。
33.优选地,所述参数可以是包括:第一自流平层材料组成、第一自流平层厚度、第一自流平层硬度、第一自流平层弹性、第二自流平层材料组成、第二自流平层厚度、第二自流平层硬度、第二自流平层弹性、第一自流平层与第二自流平层硬度差、第一自流平层与第二自流平层厚度差等。
34.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硬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层的硬度可以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层的厚度。
35.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制作好的材料的背面,涂覆胶粘剂,待胶粘剂干燥后用隔离膜贴合。
36.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还包括:粘接在材料背面的粘胶层以及覆盖在粘胶层上的隔离膜。优选地,所述隔离膜覆盖在与所述耐磨涂层向背的面上。
37.上述内容中,所述承接材料层由薄膜、纤维网、无纺布、不锈钢网和铁网中的一种制成。
38.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材料,或者第二层或所述第二自流平材料包括水泥基自流平材料、水泥聚合物自流平材料、聚合物自流平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39.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泥聚合物自流平材料包括水泥环氧自流平材料、水泥聚合物乳胶自流平材料。
40.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自流平材料包括环氧自流平材料、聚氨酯自流平材料。
41.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材料,与第二层或所述第二自流平材料均为环氧自流平材料。
42.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材料,与第二层或所述第二自流平材料均为弹性聚氨酯自流平材料。
43.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材料为环氧自流平材料,所述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材料为弹性聚氨酯自流平材料。
44.优选地,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层厚度可以是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层厚度,例如,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层的厚度为0.1~20mm,所述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层的厚度为0.1~20mm。
4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层的厚度为0.5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20mm中的任意一种。
46.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层的厚度为0.5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20mm中的任意一种。
47.优选地,所述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层的厚度可以优选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厚度。
48.优选地,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包括有机粘结剂、无机粘结剂,或者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
49.优选地,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可以是彩色、透明、或半透明的,或者说,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使用时和/或固化后可以是无色的、也可以是带颜色的,优选地,所述颜色可以是单一颜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
50.更优选地,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为带颜色的,其颜色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51.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单一颜色可以是白色、或其他颜色;所述多种颜色可以是多种颜色的组合(例如各种颜色彼此独立存在),或者多种颜色混合(例如多种颜色混合为一种或更多种颜色。)
52.优选地,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为合成树脂。
53.更优选地,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包括聚天门冬氨酸、环氧树脂、聚氨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54.优选地,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形成的涂层表面低于、或等于、或高于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
55.优选地,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或网孔是二维方向排布,或者三维方向排布。
56.更优选地,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为三维互贯网络结构,所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包括纤维、以及所述纤维之间的空隙形成的立体交叉的网孔。
57.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的排列为三维立体分布,至少包括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纤维。
58.更进一步地,至少部分纤维中,每一条纤维同时存在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至少两种,或三种;其中,纤维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互交叉,和/或纤维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与另一条或多条纤维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互交叉。
59.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孔至少包括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网孔,其中,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网孔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网孔中的一种或几种相互连通。
60.上述内容中,所述“倾斜”,是指与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呈非零度夹角。所述“水平”是在水平面内,所述“竖直”是在竖直面内。即,所述“水平”、“竖直”、“倾斜”不属于同一平面。
61.上述内容中,所述“水平部分”可以是在同一水平面内,或不同水平面内;所述“竖直部分”可以是在同一竖直面内,或不同竖直面内;所述“倾斜方向部分”可以是在同一倾斜面内,或不同倾斜面内。
62.在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例中,纤维为多层排布,同层纤维之间围成第一网孔,各层纤维之间至少部分相互交叉围成第二网孔,至少部分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之间相互贯通,形成三维互贯网络结构。
63.在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层纤维可以是经纬线交织形成的二维网络结构、和/或为纤维弯曲排布形成的二维网络结构。
64.更优选地,至少部分纤维穿插于至少两层纤维。
65.更优选地,各层纤维彼此交错排布,形成不同方向的网孔。例如,每一层或至少部分层的纤维交叉点位于其他层的网孔处,和/或每一层或至少部分层的纤维与其他层的纤维方向不同。
66.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之间的连接点采用物理连接、化学粘结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物理连接包括热熔、针刺、水刺、热轧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优选为热
熔。
67.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连接点的数量优选为1%

100%。
68.上述内容中,所述连接点的数量是指纤维之间的连接点的个数占纤维交叉点的个数的百分比。
69.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可以是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制备,并优选为纤维材料制备,所述纤维可以是无机纤维、有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并可以是人工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包括天然纤维改性)、天然纤维加工后获得的再生纤维、金属纤维、合金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70.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可以是选自:聚酰胺(尼龙6、尼龙66等)、聚酰亚胺(如p84纤维)、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酯(如pet、pbt等)、芳纶(如芳纶1414、芳纶1313等,具体如杜邦公司的kevlar、nomex,帝人公司twaron、technora,泰和新材公司的taparan等)、聚苯硫醚等合成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但也可以是玻璃纤维等。
71.其中,所述纤维还可以通过浸胶等改性工艺提高刚性,提高抗形变能力。
72.其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截面形状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规则和/或不规则形状,如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五角星、腰果形、波纹形、哑铃形等形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优选为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73.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优选为纺织(包括非织造纺织材料、无纺布技术)、浇注、模压、3d打印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获得。尤其优选为通过无纺布技术、和/或非织造纺织材料技术获得,如静电纺丝技术等。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制作方法包括:熔融喷丝,将纤维丝喷出层叠,然后热压将层内、层间纤维分别连接。
74.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的直径优选为50nm

5000μm,优选为500nm

1000μm,更优选为1μm

100μm,更优选为1μm

50μm,更优选为5μm

50μm,更优选为5μm

40μm。
75.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厚度优选为0.01mm

10mm,更优选为0.05mm

5mm,更优选为0.1

1mm,更优选为0.1

0.5mm,更优选为0.2

0.4mm,如0.25mm、0.28mm、0.3mm、0.33mm、0.35mm、0.37mm。
76.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形状没有特别要求,可以是根据肌理要求进行设定。其中,网孔可以是均匀分布,或者不同区域的网孔分布密度不同。
77.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优选为50nm

10mm,更优选为100nm

5mm,更优选为500nm

3mm,更优选为5μm

2mm,更优选为50μm

1mm,更优选为0.1mm

1mm。
78.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密度优选为1

300g/m2,更优选为3

250g/m2,更优选为5

200g/m2,更优选为10

150g/m2,更优选为20

100g/m2,更优选为20

50g/m2。
79.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本身是着色纤维,比如,在形成三维互贯网络结构之前就已经着色。
80.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压平,但保留与内部网孔连通的表面开口;可以是单面压平或双面压平。
81.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进行或已经进行过表面整理,或未经表面整理,所述表面整理包括单面的表面整理或双面的表面整理;其中,所述表面整理优选为包
括、但不限于如下a)

f)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2.a)表面涂覆有改变纤维性能的材料,优选为涂覆有吸水率不同的材料,更优选地,所述性能(如吸水率)从表面整理部分的一端向另一端渐变,更优选地,所述性能(如吸水率)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一端向另一端渐变;
83.b)染色,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带有颜色,其中,所述颜色优选为单一颜色、多种颜色,所述多种颜色优选为渐变色;
84.c)贴膜,但保留与内部网孔连通的表面开口;
85.d)模压,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带有压痕图案;更优选地进行轧纹、轧点、轧孔整理;
86.e)模切,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带有贯穿的图案;
87.f)浸胶等工艺进行改性,以提高纤维刚性,提高抗形变能力。
88.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还包括至少一个图案,所述图案由相同或不同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结构组织形成,图案在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中可凸出或凹陷、或模切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形成贯穿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图案。
89.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带有压花图案,即对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经过压花处理,在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形成压花图案。
90.所述压花图案可以增加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本体的三维立体效果。
91.更优选地,所述压花图案在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本体中凸出和/或凹陷。
92.更优选地,所述压花处理,选自辊压和模压中的一种或几种。
93.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带有印刷图案,即对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经过印刷处理,在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形成印刷图案。
94.印刷图案可以丰富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图案和色彩。
95.更优选地,所述印刷处理,选自:胶印、丝印、凹印、凸印、喷墨打印、转印、烫印、孔版印刷、平版印刷、柔版印刷、数字印刷、植绒、热转印中的一种或几种。
96.其中,所述凹印是指:采用凹版将油墨转移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
97.其中,所述凸印是指:采用凸版将油墨转移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
98.更优选地,所述印刷处理过程中,所用油墨可以是平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孔版印刷油墨、磁性油墨、荧光油墨、uv光固化油墨中的一种或几种。
99.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带有压花图案和印刷图案,所述印刷图案与所述压花图案重叠、部分重叠或无重叠。
100.上述内容中,所述耐磨涂层包括有机耐磨涂层、无机耐磨涂层、或者有机无机复合耐磨涂层。
101.优选地,所述耐磨涂层的厚度为1

10mm。
102.更优选地,所述耐磨涂层的厚度为1mm、2mm、3mm、4mm、5mm、10mm中的任意一种。
103.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耐磨涂层包括水性合成树脂、溶剂型合成树脂、反应型聚合物涂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104.上述产品或方法中,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材料、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材料、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所述耐磨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固化方式可以分别独立地优选为光固化、反应固化、失水固化、加热固化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105.上述产品或方法中,所述第一层或第一自流平材料、第二层或第二自流平材料、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所述耐磨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固化时间(失去可塑性)独立地优选为不受限制,能够满足贴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后浸润、渗透并填充至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内即可。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一般优选为涂刷后24小时内固化(表干),更优选为涂刷后12小时内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2小时内固化。
106.上述产品或方法中,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的涂覆量优选为0.05~2kg/m2,优选为0.1~0.35kg/m2,优选为0.2~0.3kg/m2。
107.上述产品或方法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更优选为多个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依次对接后贴覆。本技术所述的对接,可以是相邻纤维网络肌理夹芯出现至少部分重合区域。
108.上述产品或方法中,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表面后,施压使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至少部分陷入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
109.上述产品或方法中,所述第二自流平材料浸入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并与浸入到网络结构网孔内的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接触。
110.上述产品或方法中,所述施压可以是任意可用的方法,如可以是滚压、刮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滚压、刮压方法本身不形成肌理。
111.上述产品或方法中,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所述耐磨涂层可以分别独立地通过已知的可用涂覆方式进行涂覆,如喷涂、刮涂、辊涂、刷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3.1)本技术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承接材料层、第一自流平层、浸渗固化粘结剂、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以及第二自流平层。该材料实现了结构装饰一体化,具有优良的牢固耐久、耐磨的特点,抗污能力强。
114.2)本技术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包括两层自流平层,弹性可设计,可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的要求,灵活调整方案,适应性广泛,性价比高。所述材料还能够在表面形成丰富的肌理和图案。例如,当浸渗固化粘结剂、耐磨涂层为透明、半透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印有各种图案时,可呈现丰富的花式,花式可依设计需要设计成各种图案、花纹和色彩,可以是石材、木材、地毯、地砖、图案等各种类型,造型万变,更具个性化。
115.3)本技术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各层结构皆可选用环保材料,无甲醛、甲苯、二甲苯、无氡气,安全环保。
116.4)本技术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先采用机器化的大规模生产预制,再进行现场铺装,方便施工,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17.5)本技术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可适用于室内墙体、地面的大规模铺设、装饰,也适用于小范围的铺设、装饰,如地垫、瑜伽垫等,可以同时满足小批量多花色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1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19.图1a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制作构造示意图;图1b是制
作的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构造示意图;
120.图2a

图2b为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不同点状连接点的示意图;
121.图3为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局部剖面构造示意图;
122.图4是为图1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的肌理示意图;
123.图5a

图5b为本技术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透视照片;
124.图6

图10是本技术的材料的施工效果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5.如图1a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弹性可设计的材料制作时,包括:
126.承接材料1;
127.覆盖于所述承接材料层1上的第一自流平层2;
128.覆盖于所述第一自流平层2上的浸渗固化粘结剂3;
129.贴覆于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3上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
130.覆盖于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上的第二自流平层5;
131.覆盖于所述第二自流平层5上的耐磨涂层6。
132.干燥或固化后,将承接材料去除,即可得到层状片材、板材或卷材,如图1b所示。
133.其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内含有纤维,纤维相连形成网络,相连的纤维之间形成网孔,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3、所述第二自流平层5中的至少一种渗入到所述网孔内。
134.上述的第一自流平层2包括水泥基自流平层、水泥聚合物自流平层、聚合物自流平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所述第一自流平层2的厚度为1

20mm。
135.上述的浸渗固化粘结剂3包括有机粘结剂、无机粘结剂,或者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3的厚度为0.1

10mm。
136.上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厚度为0.01

10mm。
137.上述的第二自流平层5包括水泥基自流平层、水泥聚合物自流平层、聚合物自流平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其厚度为1

20mm,所述所述第二自流平层5的厚度大于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厚度。
138.上述的耐磨涂层6包括有机粘结剂、无机粘结剂,或者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所述耐磨涂层6的厚度为1

10mm。
139.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内含有纤维形成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包括水平纤维、竖直纤维和倾斜方向的纤维,图2a

图2b给出了几种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俯视结构。参照2a

图2b,在同一平面内,横向纤维55与纵向纤维54以及斜向纤维53相互交叉,交叉的纤维围成网孔52。纤维之间的交叉点至少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点51,如连接点51可以是熔接、化学粘结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熔接。
140.纤维连接点个数占纤维交叉点个数的百分比可以是1%

100%,即交叉点可以都形成连接点,但是也可以只是部分交叉点形成连接点。如图2a,标记55所指的横向纤维与标记54所指的纵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没有形成连接点,但标记55所指的横向纤维与标记53所指的斜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标记54所指的纵向纤维与标记53所指的斜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均形成连接点51。
141.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为三维立体结构,即纤维并不全部在
同一个平面内排布,实际上存在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纤维,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纤维相互交叉,并形成至少部分连接点。另外,由于纤维具有较大的长度,每一条纤维都有可能是存在多个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和倾斜方向部分,而且多个水平部分、多个竖直部分、或多个倾斜方向部分可能存在于、或也可能并不存在于同一个水平面、竖直面或倾斜面内。
142.如图3所示,上面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1与下方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2之间形成横向网孔22,与垂直面内的竖直纤维33之间形成纵向网孔21,横向网孔22与纵向网孔21连通。类似的,横向纤维31与倾斜方向纤维之间、竖直纤维33与倾斜方向纤维之间,分别形成倾斜方向网孔23,图3给出了两个倾斜方向网孔23连通的情况,但是倾斜方向网孔23也可以是与横向网孔22和/或纵向网孔21连通。
143.而且,上面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1与下方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2可以是来自于同一个纤维的两个水平部分,也可以是两个纤维。
144.参照图2b,以聚乙烯纤维为例,本发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三维立体排布的纤维之间,通过热压进行熔接过程中,会有部分纤维熔融,形成块状结构100,这样,浸渗固化粘结剂3和/或第二自流平层5浸润渗透、并填充到网孔中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纤维的咬合力,使得各涂层中的涂料的结合力增强。
145.参照图4,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表面纤维可以是不平整的,如图4中第一部分纤维301低于第二部分纤维302,但也可以通过整平工艺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表面平整;第二自流平层5固化过程中,纤维表面的涂层被纤维阻挡从而停留在纤维表面,例如,第一部分纤维301表面形成较低肌理501,第二部分纤维302表面形成较高肌理502,在网孔52处第二自流平层5下陷形成凹陷肌理部分503。第二自流平层的涂料,填充到凹陷肌理部分,形成嵌合结构。
146.参照图5a

图5b,本技术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纤维直径优选为1μm

5000μm,更优选为1μm

1000μm,更优选为1μm

100μm,更优选为1μm

50μm,更优选为5μm

50μm,更优选为5μm

40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网孔的孔径优选为0.1mm

5mm,更优选为0.1mm

3mm,更优选为0.1mm

1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密度优选为10

300g/m2,更优选为15

200g/m2,更优选为20

150g/m2,更优选为20

100g/m2,更优选为20

50g/m2。
147.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厚度优选为0.01mm

10mm,更优选为0.1mm

5mm,更优选为0.1

1mm,更优选为0.1

0.5mm,更优选为0.2

0.4mm,如0.25mm、0.28mm、0.3mm、0.33mm、0.35mm、0.37mm等。本技术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厚度优选为小于浸渗固化粘结剂3与第二自流平层5的厚度之和,浸渗固化粘结剂3的厚度优选为大于等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厚度。
148.本技术的弹性可设计的材料的工作原理为:承接材料层1其是整个材料制作过程中的承载层,由可卷曲的基材制成;第一自流平层2则可以用于在承接材料层1之上进行自动找平,使该材料表面达到一个理想的平整度。在第一自流平层2之上覆盖浸渗固化粘结剂3,可以将第一自流平层2很好地粘接。在浸渗固化粘结剂3上贴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并使浸渗固化粘结剂3渗透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结构中,与第一自流平层2连成一体,同时,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可做成各种纹理,如仿石纹、木纹,当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印有各种图案时,其效果更佳,材料表面可呈现丰富的花式,花式可依设计需要设计成各种图案、花纹和色彩,且纤维肌理网络夹芯4的弹性模量可根据浸渗固化粘结剂3的调制进行设计。在纤维
肌理网络夹芯4与浸渗固化粘结剂3组成的浸渗复合体上涂覆第二自流平层5,可以调整材料的表面硬度,使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延伸性和耐水性,以及提高其各涂层结构之间的结合力。在第二自流平层5上涂覆耐磨涂层6,用于提高整个复合结构的抗滑、耐磨性能,使该材料具有防滑、耐磨、防水等功能特点。
149.实施例1:
150.(一)准备原料
151.1)第一自流平层为环氧自流平;第二自流平层为环氧自流平;
152.2)浸渗固化粘结剂为水性聚氨酯透明清漆;
153.3)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pet纤维形成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并印有石纹花饰。其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为5

7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为0.01

0.1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密度优选为40g/m2。
154.4)耐磨涂层为聚氨酯半透明罩面,其中加有透明耐磨颗粒。
155.(二)弹性可设计的板材的施工方法
156.在承接材料层的表面铺设第一自流平层,固化第一自流平层,所述第一自流平层的厚度为2

4mm;
157.在固化的第一自流平层表面涂覆浸渗固化粘结剂,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的厚度为0.1

0.2mm;
158.浸渗固化粘结剂丧失可塑性之前,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浸渗固化粘结剂的表面,对纤维肌理网络夹芯施压使所述浸渗固化粘结剂浸润、渗透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内;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厚度优选为0.1mm;
159.固化浸渗有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浸渗固化粘结剂,形成由第一自流平层、浸渗固化粘结剂和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组成的复合结构层;
160.在所述复合结构层的表面,铺设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自流平层,固化第二自流平层,所述第二自流平层的厚度为2

4mm;
161.在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的耐磨涂层,耐磨涂层的厚度为1

2mm;
162.固化耐磨涂层,去除承接材料,得到具有装饰性的板材。
163.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自流平层浸入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并与浸入到网络结构网孔内的浸渗固化粘结剂接触。第二自流平层固化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等作业,然后涂覆耐磨涂层,或者第二自流平层的表面不进行打磨、抛光等作业的情况下,涂覆耐磨涂层。优选地,在耐磨涂层固化之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耐磨涂层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等作业。
164.参阅图7的施工效果示例图,本方法制作的板材具有丰富的石纹肌理,使施工后的地面呈现明显的三维立体效果,并具有抗湿滑、易清洁的特点。
165.实施例2:
166.(一)准备原料
167.1)第一自流平层为弹性聚氨酯自流平(10mm),第二自流平层为弹性聚氨酯自流平(10mm);
168.2)浸渗固化粘结剂为水性聚氨酯透明清漆(0.4mm);
169.3)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pet纤维形成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其中,纤维肌理网
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为10

15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为0.1

1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密度优选为60g/m2,厚度为0.3mm。
170.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带有地毯印花、压花图案,即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经过印花、压花处理,在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形成凸和/或凹的三维浮雕造型的印花压花图案。印花压花图案可以增加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三维立体效果。
171.4)耐磨涂层为聚氨酯透明罩面(1

2mm)。
172.(二)弹性可设计的卷材的施工方法
173.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174.施工后的卷材具有弹性地毯的花式和脚感,并具有抗水滑、耐磨、易清洁等优点。参见图8的施工效果示例图。
175.实施例3:
176.(一)准备原料
177.1)第一自流平层为环氧自流平(5mm),第二自流平层为弹性聚氨酯自流平(5mm);
178.2)浸渗固化粘结剂为水性聚氨酯透明清漆(0.3mm);
179.3)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pet纤维形成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其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为6

8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为0.01

0.1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密度优选为30g/m2,厚度为0.2mm。
180.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表面带有印制木纹。
181.4)耐磨涂层为聚氨酯耐磨透明罩面(1

2mm)。
182.(二)弹性可设计的板材的施工方法
183.施工方法同实施例1。
184.施工后的板材具有木地板的花式和脚感,并具有弹性静音。参见图9的施工效果示例图。
185.对比例1:
186.用水泥砂浆对地面进行找平处理;
187.在浸水后的瓷砖背面刮涂水泥浆;
188.铺贴大理石石材;
189.石材干固后,用专用填缝剂勾缝。
190.对比例2:
191.在水泥砂浆地面,铺设地毯。
192.对比例3:
193.用水泥砂浆对地面进行找平处理;
194.待地面干透后铺设地垫;
195.铺设龙骨架;
196.在整个需要铺设木地板的地面上均匀地喷涂防潮剂;
197.铺设木地板。
198.对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地面结构进行对比,具体见表1:
199.表1
[0200][0201][0202]
总而言之,本技术方法制作的层状片材、板材或卷材,具有优良的牢固耐久、耐磨的特点,抗污能力强,通过设置两层自流平层,实现了弹性可设计,可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的要求,灵活调整方案,适应性广泛,性价比高。本技术的层状片材、板材或卷材表面可呈现丰富的花式,花式可依设计需要设计成各种图案、花纹和色彩,可以是石材、木材、地毯、地砖、图案等各种类型,造型万变,更具个性化,可应用于地面、家具等,如应用于建筑地面、车船地面、个性化停车位(库)地面(可参阅图10的施工效果示例图)、电梯桥厢地板、墙板等,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制品(例如在各类板材上进行制作),此外,本技术的层状片材、板材或卷材
也适用于小范围的铺设、装饰,如地垫、瑜伽垫等,可以同时满足小批量多花色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本技术所述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处无肉眼可见对接缝,所获得的肌理及压花图案具有良好的延续性;视觉上可以获得地板、地砖、地毯等传统地面装饰材料的装饰效果。整个施工因直接铺设,方便、快速,且造型多样。本技术层状片材、板材或卷材的各层结构皆选用环保材料,无甲醛、甲苯、二甲苯、无氡气,安全环保。
[0203]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