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头的制造方法、射频头及射频仪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75452发布日期:2021-07-16 17:3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射频头的制造方法、射频头及射频仪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美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射频头的制造方法、射频头及射频仪。


背景技术:

2.射频美容仪是通过向人体组织输出一定的射频能量,使得皮肤的局部温度升高,给皮肤造成假性创伤,然后利用人体自身对对局部假性创伤的皮肤进行加速修复再生,从而达到去皱和紧致的美肤效果。但现有的射频头,都是先将各个部件单独生产出来,然后再进行组装,操作繁琐,导致射频仪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头的制造方法。
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射频头。
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射频头的射频仪。
6.一种射频头的制造方法,包括:
7.提供射频头主体,所述射频头主体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间隔的绝缘板;
8.将所述射频头主体放入模具内,通过注塑成型基板,所述基板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绝缘板固定在一起,制得所述射频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供射频头主体包括:
10.提供所述绝缘板、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
11.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安装至所述绝缘板,形成所述射频头主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安装至所述绝缘板,形成所述射频头主体包括:
13.将所述第一电极安装至所述绝缘板的一侧;
14.将所述第二电极从所述绝缘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侧穿过所述绝缘板。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以下工序制作成型:
16.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一电极,并使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上呈行列分布;和/或
17.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第二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并使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板上呈行列分布。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绝缘板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设有贯穿所述绝缘板的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安装至所述绝缘板,形成所述射频头主体包括:
19.将所述第一电极板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朝向所述绝缘板,并使所述凸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20.将所述第二电极板设有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朝向所述绝缘板,并使所述第二电极
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上设置安装孔;通过注塑成型基板之前,所述射频头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22.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导热件,并使所述导热件凸出于所述绝缘板外;
23.将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导热件连接。
2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头,包括若干电极和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于所述电极末端并与所述若干电极固定连接的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用于与皮肤贴合的工作面,所述电极的末端与所述基板的工作面平齐。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都呈行列分布,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都交替分布,同一行所有电极的极性都相同,同一列的所有电极的极性都相同。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头还包括绝缘板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绝缘板相对两侧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并朝远离所述绝缘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并穿过所述绝缘板。
2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仪,包括手柄和如上所述的射频头,所述射频头安装于所述手柄的一端。
28.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注塑的方形成型基板,可一次性将所有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绝缘板固定在一起,无需额外进行固定,简化了组装操作,从而提高射频仪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仪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所示射频仪的分解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所示射频仪的剖视示意图;
32.图4为图2中所示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2中所示第一壳体、控制按键以及粘胶的分解示意图;
34.图6为图2中所示第二壳体和第三密封件的分解示意图;
35.图7为图2中所示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2中所示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图2中所示射频头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图9中所示射频头的分解示意图;
39.图11为图10中所示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图10中所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射频仪;100、手柄;200、射频头;300、电路板;400、电池;500、无线充电模块;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101、收容空间;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02、凹设部;13、延伸部;131、第一延伸部;132、第二延伸部;133、固定部;14、凸缘;141、第一u形部;142、第二u形部;201、台阶;21、内壳;22、外壳;211、侧壁;212、第一连接壁;213、第二连接壁;30、第一密封件;134、第一容纳槽;31、第一主体部;32、第一凸起;311、第一密封段;312、第二密封段;40、第二密封件;103、第二容纳槽;104、限位槽;41、第二主体部;42、第二凸起;
43、限位块;221、定位柱;214、定位孔;50、第三密封件;105、按键孔;106、容胶槽;15、控制按键;17、粘胶;60、绝缘板;70、基板;80、第一电极板;90、第二电极板;81、第一电极;91、第二电极;61、第一容置槽;62、第二容置槽;63、凸柱;82、第一通孔;631、第二通孔;83、固定柱;64、扣体;107、扣孔;701、避让孔;702、工作面;71、面板;72、侧板;703、容置空间;65、安装孔;700、温度传感器;710、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4.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5.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仪1,包括手柄100和射频头200,其中,手柄100呈扁平状,以供用户拿捏,射频头200呈长条形并安装至手柄100的一端,射频头200用于与皮肤接触,以向接触部位输出射频能量,从而达到去皱和紧致等美肤效果。
46.通过将手柄100设成扁平状,用户在使用射频仪1时,可以用手指夹住手柄100的相对两侧,手掌则与手柄100远离射频头200的一端抵接,形成拿捏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不因为产品体积大小而限制变换使用的角度和姿势,可以单手随时旋转调整作用区域;而且由于射频头200是长条形,使得射频仪1可作用于脸部狭小区域例如鼻梁等非平面区域,而且相比于圆形的形状,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长条形的射频头200可以包含更多的电极,以增强美肤效果,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47.手柄100的内部设有与射频头200电连接的电路板300和与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电池400,电池400用于向射频头200供电,使射频仪1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外接电源,方便用户使用和携带。可以理解地,射频仪1也可以是直接插电进行使用。
48.手柄100的内部还设有无线充电模块500,无线充电模块500与电路板300电连接,并用于给电池400充电。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模块500,避免在射频仪1上设置充电口,有助于提升射频仪1的防水性能。
49.手柄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射频头200安装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则用于供用户拿捏。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扁平状的收容空间101,电路板300和电池400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01内。通过将手柄100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从而方便电路板300和电池400等内部元件的拆装和后期维护。
50.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2位于第一安装部11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0呈l形,射频头20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1的远离第二安装部12的另一侧,第二壳体20与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连接从而使得手柄100呈扁平状。
51.第一安装部11靠近射频头200的一侧凹陷形成凹设部102,射频头200收容于凹设部102,增强了射频仪1结构紧凑性,可以理解地,射频头200可以是部分收容在凹设部102内,也可以是整个都收容在凹设部102内。
52.第一壳体10还包括延伸部13,延伸部13从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朝向收容空间101延伸,第二壳体20与延伸部13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延伸部13,增大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接触面积,方便二者连接。
53.延伸部13包括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132以及固定部133,第一延伸部131设于第一安装部11,第二延伸部132设于第二安装部12,固定部133则固定于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二延伸部132,以用于与第二壳体20连接。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二延伸部132都呈u形,且二者的开口端相互连接,从而形成闭合结构。
54.第一壳体10还包括凸缘14,凸缘14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的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的部位(即延伸部13)的外侧,并向外延伸,第二壳体20上设有与凸缘14抵接的台阶201。通过设置凸缘14和台阶201,进一步增大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55.凸缘14包括设于第一安装部11的第一u形部141和设于第二安装部12的第二u形部142,第一u形部141位于第一延伸部131的外侧,第二u形部142位于第二延伸部132的外侧。第一u形部141和第二u形部142的开口端相互连接,形成闭合结构,台阶201的形状与凸缘14的形状相适配。
56.第二壳体20包括内壳21和外壳22,内壳21通过螺丝等连接件与第一壳体10的固定部133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一壳体10围合形成收容空间101。外壳22的形状与内壳21的形状相适配,并包裹在内壳21的外侧,台阶201设置在外壳22上。通过在内壳21的外侧设置外壳22,这样就能避免螺丝等连接件外露,增强射频仪1美观性的同时,降低连接件被腐蚀的风险。
57.内壳21包括以对平行且相互间隔的侧壁211以及连接于一对侧壁211之间的第一连接壁212和第二连接壁213,第一连接壁212位于侧壁211远离第一安装部11的一侧,第二连接壁213位于侧壁211远离第二安装部12的一侧。第一连接壁212和两个侧壁211远离第二连接壁213的一侧与第二延伸部132贴合,第二连接壁213和两个侧壁211远离第一连接壁212的一侧与第一延伸部131贴合。电池400、电路板300以及无线充电模块500位于两个侧壁211之间,并与侧壁211平行。
58.外壳22的形状与内壳21的形状相适配,因此,外壳22也同样包括侧壁211、第一连接壁212以及第二连接壁213,且外壳22的侧壁211、第一连接壁212和第二连接壁213包裹在内壳21的侧壁211、第一连接壁212和第二连接壁213的外侧。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0,第一密封件30围绕收容空间101设置并对其进行密封。具体的,第一密封件30位于延伸部13与内壳2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30,可防止水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缝隙流入收容空间101内,增强了射频仪1的防水性能,从而方便射频仪1的清洗。
60.延伸部13的外侧设有第一容纳槽134,第一密封件30包括收容于第一容纳槽134内的第一主体部31和设于第一主体部31的表面并朝向第二壳体20的内壳21延伸的第一凸起
32。将内壳21安装至第一壳体10后,内壳21就会挤压第一密封件30,使第一凸起32产生形变,从而实现防水效果。第一凸起32相比第一主体部31,尺寸更小,更容易产生形变。
61.第一主体部31上第一凸起32的数量不做限定,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2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凸起32相互间隔。内壳21在挤压第一密封件30时,两个第一凸起32都会产生形变,以形成密封效果,因此,当其中一种凸起失效时,另一个第一凸起32仍然能起到防水效果,提升射频仪1的可靠性。
62.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0和第一密封件30可以通过双色注塑或者二次注塑等注塑方式制得,也可以是利用胶水直接将第一密封件30粘接至第一容纳槽134。
63.第一主体部31包括第一密封段311和第二密封段312,第一密封段311位于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密封段312位于第二延伸部132。第一密封段311和第二密封段312都呈u形,且第一密封段311和第二密封段312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从而形成闭合结构,第一容纳槽134的形状与第一主体部31的形状相适配。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头200和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安装部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40。第二密封件40可以防止水从射频头200和第一壳体10之间的缝隙进入收容空间101内,进一步增强了射频仪1的防水性能。
65.第一安装部11靠近射频头200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103,第二密封件40包括收容于第二容纳槽103的第二主体部41和设于第二主体部41的表面并朝向射频头200延伸的第二凸起42。第二凸起42的作用和数量与第一凸起32的作用和数量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6.第二主体部41为闭合环形结构,且其截面形状优选为方形,相比于圆形的密封件,可以防止其在第二容纳槽103内滚动,增强其稳定性。
67.第二主体部41的内侧凸设有限位块43,第一安装部11上对应设有限位槽104,限位槽104与第二容纳槽103连通,限位块43收容在限位槽104内,进一步增强了第二密封件40的稳定性。
68.限位块43的数量以及位置不做限定,其数量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而且可以是安装在第二主体部41的外侧,也可以是安装在第二主体部41的内侧。
69.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密封件40可以通过双色注塑或者二次注塑等注塑方式制得,也可以是利用胶水直接将第二密封件40粘接至第二容纳槽103。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2的内侧设有朝向内壳21延伸的定位柱221,内壳21上对应设有供定位柱221插入的定位孔214。通过设置定位柱221和定位孔214,可以快速找准外壳22的安装位置,从而方便组装。
71.具体的,定位孔214设于内壳21的第一连接壁212和第二连接壁213的连接部位。
72.定位孔214贯穿内壳21从而与收容空间101连通,定位柱221的外周套设有第三密封件50,定位柱221插入定位孔214后,第三密封件50就能对定位孔214形成密封效果,防止水从定位孔214进入收容空间101内,保证射频仪1的防水性能。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上设有按键孔105和容胶槽106,容胶槽106位于第一壳体10的内侧并与按键孔105相连通。按键孔105内安装有控制按键15,该控制按键15用于控制射频仪1的启停、工作模式以及功率等,容胶槽106内填充有粘胶17,粘胶17将控制按键15粘接至第一壳体10并对按键孔105进行密封。通过在容胶槽106内设置粘胶17,将控制按键15粘接至第一壳体10,这样就能避免水从控制按键15和按键孔105之间的缝隙流入收容
空间101内,进一步提升了射频仪1的防水性能。
74.所示实施例中,按键孔105和容胶槽106都设置在第二安装部12上,且按键孔105靠近第二壳体20的侧壁211设置,使得用户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直接通过控制按键15进行调节,方便用户使用。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01内还安装有led灯模组,led灯模组可以对用户产生提醒效果,使用户可以清楚的知道射频仪1当前状态的工作模式以及功率等。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头200包括电极、绝缘板60以及基板70,电极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都安装在绝缘板60上并相互间隔,基板70通过二次注塑等注塑方式成型于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的末端,一次性即可将绝缘板60和所有的电极固定在一起,不需要额外进行固定操作,方便组装,而且注塑的方式,也不会在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外周产生残渣堆积,不需要进行清理,极大的提高了射频头200的生产效率。
77.射频头200还包括分别安装于绝缘板60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板80和第二电极板90,第一电极板80和第二电极板90都与电路板300电连接,且第一电极板80位于绝缘板60朝向基板70的一侧。所有的第一电极81都固定于第一电极板80的一侧,并朝向基板70延伸,所有的第二电极91都固定在第二电极板90的一侧,第二电极91穿过绝缘板60后到达基板70。通过将第一电极板80和第二电极板90设置在绝缘板6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相互间隔,这样就能避免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产生短路的风险,提升射频仪1的可靠性。
78.所示实施例中,绝缘板60朝向基板70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61,绝缘板60背离基板70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容置槽62,第一电极板80收容在第一容置槽61内,第二电极板90收容在第二容置槽62内。通过将第一电极板80和第二电极板90收容在容置槽内,有利于提升射频头200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以减小整体体积。
79.绝缘板60朝向基板70的一侧设有凸柱63,第一电极板80上对应设有供凸柱63穿过的第一通孔82,凸柱63设有第二通孔631,第二通孔631向下延伸并贯穿绝缘板60。在组装时,可以将第一电极板80置于绝缘板60朝向基板70的一侧,并使凸柱63穿过第一通孔82,然后将第二电极板90置于绝缘板60远离基板70的一侧,并使第二电极板90上的第二电极91穿过第二通孔631,形成射频头主体,然后将射频头主体放入模具内,通过注塑成型基板70,即可将三者固定在一起,形成射频头200。通过在绝缘板60上设置凸柱63,凸柱63上又设置第二通孔631,这样,第二电极91在穿过第二通孔631时,就会自动与第一电极81形成间隔。
80.第一电极板80背离基板70的一侧设有固定柱83,固定柱83依次穿过绝缘板60和第二电极板90。固定柱83设有固定孔,连接件穿过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安装部11后与固定孔固定连接,从而将射频头200固定在手柄100上。
81.绝缘板60朝向手柄100的一侧设有扣体64,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安装部11上对应设有与扣体64卡扣配合的扣孔107。利用连接件将射频头200安装至手柄100时,可以先利用扣体64和扣孔107的卡扣配合,形成初步的固定,然后再利用连接将将射频头200固定至手柄100,方便组装。
82.基板70通过注塑方式成型于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的末端(即远离第一电极板80和第二电极板90的一端),因此在其成型时,会自动形成避让孔701,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
极91插入避让孔701内并与基板70固定连接。
83.基板70包括工作面702,在使用射频仪1时,该工作面702会与皮肤贴合,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的末端与工作面702平齐,从而使射频头200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平滑,不刺激皮肤,提升用户美容体验。
84.基板70包括面板71和侧板72,面板71与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固定连接,侧板72环设于面板71的外周并与绝缘板60固定连接,侧板72与面板71围合形成容置空间703,第一电极板80、第二电极板90以及绝缘板60收容于容置空间703。
85.面板71背离容置空间703的表面(即工作面702)为平面,侧板72背离容置空间703的表面为弧面,弧面从面板71向外倾斜延伸。平面方便射频头200与皮肤贴合,弧面则方便射频头200作用于鼻梁等部位,方便用户使用。
8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81在第一电极板80上呈行列分布(即分布成若干行若干列),第二电极91在第二电极板90上呈行列分布。当基板70将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固定在一起后,第一电极81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都与第二电极91交替分布,且同一行的所有电极的极性相同,同一列的所有电极的极性相同,从而使任意的第一电极81在斜向上都与多个第二电极91相邻。同一行上距离最近的两个第一电极81(或者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都大于相邻的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同一列上距离最近的两个第一电极81(或者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都大于相邻的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也即,相邻的两个电极的极性相反,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极之间都能产生磁场,还能避免相邻的电极相互干扰,从而提升射频仪1的美肤效果。
87.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都为圆柱状,其径向截面为圆形,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的径向截面的直径为r,0.8mm≤r≤5mm。第一电极81与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为d,1mm≤d≤5mm。
88.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的数量之和为10~300个。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极81设有21个,分布成七行三列,且每一行中相邻两个第一电极81之间的距离都相同,每一列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81之间的距离都相同。第二电极91设有16个,并分布成八行两列,每一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都相同,每一列中响铃的两个第二电极91之间的距离都相同。相邻的两行第二电极91之间都有一行第一电极81,相邻的两列第一电极81之间都有一列第二电极91。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头200包括固定于基板70的温度传感器700,该温度传感器700与电路板30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700可以检测皮肤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损伤用户皮肤,提高射频仪1的安全性能。
90.温度传感器700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91.可以理解地,温度传感器700可以是直接与皮肤接触,也可以是通过导热件710与皮肤间接接触。所示实施例中,绝缘板60上设有安装孔65,安装孔65内安装有导热件710,温度传感器700与导热件710固定连接。该导热件710凸出于安装孔65外,因此,在注塑成型基板70时,基板70上会自动形成避让口,导热件710插入避让口内,并与基板70的工作面702平面,以更好的与皮肤接触。通过设置导热件710,避免温度传感器700直接与皮肤接触,从而防止皮肤油脂或者凝胶等腐蚀温度传感器700,延长温度传感器700的使用寿命。
9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头2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3.提供射频头主体,射频头主体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以及用于使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相间隔的绝缘板60;
94.将射频头主体放入模具内,通过注塑成型基板70,基板70将第一电极81、第二电极91以及绝缘板60固定在一起,制得射频头200。
95.通过注塑方式成型基板70,可以一次性将所有第一电极81、第二电极91以及绝缘板60固定在一起,无需进行额外的固定操作,简化射频头200的组装操作,从而提高射频仪1的生产效率。
96.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射频头主体包括:
97.提供绝缘板60、第一电极81以及第二电极91;
98.将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分别安装至绝缘板60,形成射频头主体。
99.通过将绝缘板60、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单独生产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可降低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方便生产。
100.在其它实施例中,射频头主体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制得。例如,可以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直接将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成型在绝缘板60上,或者,也可以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直接将第一电极81或第二电极91成型在绝缘板60上,再将第二电极91或者第一电极81安装在绝缘板60上。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81通过以下工序制作成型:
102.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第一电极板80和第一电极81,并使第一电极81在第一电极板80上呈行列分布。
103.第二电极91通过以下工序制作成型:
104.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第二电极板90和第二电极91,并使第二电极91在第二电极板90上呈行列分布。
105.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极81和第一电极板80、以及第二电极91和第二电极板90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分别安装至绝缘板60,形成射频头主体包括:
107.将第一电极板80背离第一电极81的一侧朝向绝缘板60,并使凸柱63穿过第一通孔82;
108.将第二电极板90设有第二电极91的一侧朝向绝缘板60,并使第二电极91穿过第二通孔631。
109.通过将第一电极板80和第二电极板90分别安装至绝缘板60的相对两侧,并使凸柱63穿过第一电极板80上的第一通孔82,第二电极91则穿过凸柱63上的第二通孔631,这样就能使第一电极81和第二电极91自动间隔开,从而避免短路的风险。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注塑成型基板70之前,射频头200的制造方法包括:
111.在安装孔65内安装导热件710,并使导热件710凸出于绝缘板60外;
112.将温度传感器700与导热件710固定连接。
11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