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PLA吸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34373发布日期:2021-11-17 22:4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热PLA吸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耐热pla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耐热pla吸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热pla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pla又称聚丙交酯,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该材质的热稳定性好,加工温度170~230℃,有好的抗溶剂性,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如挤压、纺丝、双轴拉伸,注射吹塑,由聚乳酸制成的产品除能生物降解外,生物相容性、光泽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热性好。
3.目前的耐热pla吸管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加工温度较高,在加工完成前需要进行降温作业,但是现有的降温装置不能很好的避免外界环境的灰尘对吸管造成污染,导致吸管的生产质量下降,同时在进行降温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吸管放置于降温设备中,造成了人为污染吸管的可能,继而降低了吸管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pla吸管及其制备方法,具备无接触降温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耐热pla吸管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加工温度较高,在加工完成前需要进行降温作业,但是现有的降温装置不能很好的避免外界环境的灰尘对吸管造成污染,导致吸管的生产质量下降,同时在进行降温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吸管放置于降温设备中,造成了人为污染吸管的可能,继而降低了吸管的良品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pla吸管,包括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腔顶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表面的两端均套设有传输块,且两个传输块之间活动连接有吸管本体,所述安装框架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传输槽,所述吸管本体的两端均通过传输槽延伸至安装框架的外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安装框架的右侧设置有风力机构,所述风力机构包括电动风机,所述电动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集尘仓,所述集尘仓内腔的左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第一过滤网。
6.优选的,所述集尘仓的顶部设置有维修口,且集尘仓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仓门。
7.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框架,所述旋转杆的底部并贯穿安装框架延伸至动力框架的内腔,且通过转轴与动力框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动力框架内腔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轮,所述旋转杆靠近动力框架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动力框架内腔的两侧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啮合,所述支撑杆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所述旋转杆位于动力框架内腔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啮合。
9.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的数量均为六个,所述旋转杆均匀
分布于安装框架的内腔,所述传输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部分布于安装框架两侧的表面。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左侧开设有出风槽,所述安装框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风仓,所述出风仓内腔的左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第二过滤网。
11.优选的,所述出风仓内腔的右侧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出风仓内腔的右侧。
12.优选的,其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13.a、首先启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与支撑杆旋转,支撑杆带动第二主动轮旋转,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从动轮与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传输块旋转,此时可以将吸管本体通过传输槽传输至安装框架的内腔并穿过两个传输块之间,在传输块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吸管本体进行位移。
14.b、接着启动电动风机与冷凝器,电动风机的入风口将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出风口传输至集尘仓的内腔,此时第一过滤网对电动风机传输的风进行拦截,避免外界空气的灰尘进入安装框架的内腔,电动风机传输的风经过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后传输至安装框架的内腔,此时冷凝器制造的冷空气对安装框架的内腔进行降温。
15.c、然后启动风扇,风扇将安装框架内腔的空气通过第二过滤网传输至设备的外部环境,增加了安装框架内腔的空气流通速率,继而加快了设备对吸管本体的降温速度,同时第二过滤网对外部环境的灰尘进行了拦截。
16.d、最后在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铰链打开仓门,并对第一过滤网进行维护与清理,避免灰尘堵塞第一过滤网的表面,降低电动风机传输的风的传输速度,继而降低了设备对吸管本体的降温速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框架,对安装框架内腔的设备与吸管本体进行保护,通过设置旋转杆与传输块,使得降温机构可以对吸管本体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作业,从而降低了对吸管本体的污染,增加了吸管本体的制备良率,通过设置传输槽,便于吸管本体的传输,将吸管本体传输至下一生产工序,通过设置冷凝器,从而对安装框架的内腔进行降温,达到对吸管本体降温的效果,通过设置电动风机,配合集尘仓与冷凝器,增加对吸管本体降温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从而对电动风机入风口输出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界环境的灰尘对吸管本体造成污染,以此解决了目前的耐热pla吸管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加工温度较高,在加工完成前需要进行降温作业,但是现有的降温装置不能很好的避免外界环境的灰尘对吸管造成污染,导致吸管的生产质量下降,同时在进行降温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吸管放置于降温设备中,造成了人为污染吸管的可能,继而降低了吸管的良品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安装框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动力框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集尘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出风仓的剖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00、降温机构;101、安装框架;102、旋转杆;103、传输块;104、吸管本体;105、传输槽;106、冷凝器;200、风力机构;201、电动风机;202、集尘仓;203、第一过滤网;204、仓门;300、动力机构;301、动力框架;302、双轴电机;303、第一主动轮;304、支撑杆;305、第一从动轮;306、第二主动轮;307、第二从动轮;4、出风槽;5、出风仓;6、第二过滤网;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的降温机构100、安装框架101、旋转杆102、传输块103、吸管本体104、传输槽105、冷凝器106、风力机构200、电动风机201、集尘仓202、第一过滤网203、仓门204、动力机构300、动力框架301、双轴电机302、第一主动轮303、支撑杆304、第一从动轮305、第二主动轮306、第二从动轮307、出风槽4、出风仓5、第二过滤网6、风扇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7.请参阅图1

5,一种耐热pla吸管,包括降温机构100,降温机构100包括安装框架101,安装框架10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旋转杆102,旋转杆102表面的两端均套设有传输块103,且两个传输块103之间活动连接有吸管本体104,安装框架101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传输槽105,吸管本体104的两端均通过传输槽105延伸至安装框架101的外部,安装框架10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器106,安装框架101的右侧设置有风力机构200,风力机构200包括电动风机201,电动风机201的出风口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集尘仓202,集尘仓202内腔的左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第一过滤网203,通过设置安装框架101,对安装框架101内腔的设备与吸管本体104进行保护,通过设置旋转杆102与传输块103,使得降温机构100可以对吸管本体104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作业,从而降低了对吸管本体104的污染,增加了吸管本体104的制备良率,通过设置传输槽105,便于吸管本体104的传输,将吸管本体104传输至下一生产工序,通过设置冷凝器106,从而对安装框架101的内腔进行降温,达到对吸管本体104降温的效果,通过设置电动风机201,配合集尘仓202与冷凝器106,增加对吸管本体104降温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203,从而对电动风机201入风口输出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界环境的灰尘对吸管本体104造成污染,以此解决了目前的耐热pla吸管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加工温度较高,在加工完成前需要进行降温作业,但是现有的降温装置不能很好的避免外界环境的灰尘对吸管造成污染,导致吸管的生产质量下降,同时在进行降温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吸管放置于降温设备中,造成了人为污染吸管的可能,继而降低了吸管的良品率的问题。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集尘仓202的顶部设置有维修口,且集尘仓202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仓门204,通过设置仓门204,配合维修口,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过滤网203进行维护与清理,避免第一过滤网203在长期使用后被灰尘堵塞,继而降低设置对吸管本体104的降温效果。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安装框架101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机构300,动力机构300包括动力框架301,旋转杆102的底部并贯穿安装框架101延伸至动力框架301的内腔,且通过转轴与动力框架301的底部活动连接,动力框架301内腔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302,双轴电机302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轮303,旋转杆102靠近动力框架30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304,且支撑杆304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动力框架301内腔的两侧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动力框架301,对旋转杆102进行支撑,同时通过设置双轴电机302,为传输块103的旋转提供基础条件。
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杆304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305,第一从动轮305与第一主动轮303啮合,支撑杆304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306,旋转杆102位于动力框架301内腔表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307,第二主动轮306与第二从动轮307啮合,通过设置支撑杆304,从而配合第一主动轮303与双轴电机302带动第一从动轮305与第二主动轮306旋转,继而带动第二从动轮307与传输块103旋转。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杆304的数量为两个,旋转杆102、第二主动轮306与第二从动轮307的数量均为六个,旋转杆102均匀分布于安装框架101的内腔,传输槽105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部分布于安装框架101两侧的表面,通过设置支撑杆304的数量为两个,从而带动六个第一从动轮305转动并带动六个第二从动轮307与传输块103旋转,继而带动十二个传输块103旋转。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安装框架101的左侧开设有出风槽4,安装框架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风仓5,出风仓5内腔的左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第二过滤网6,通过设置出风槽4,为安装框架101增加出风口,从而使得电动风机201输出端的风可以通过出风槽4与出风仓5传输至外部空间,同时配合出风仓5与第二过滤网6,使外界空气的灰尘会被第二过滤网6拦截,避免进入安装框架101的内腔。
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出风仓5内腔的右侧设置有风扇7,风扇7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出风仓5内腔的右侧,通过设置风扇7,增加安装框架101内腔的空气流通速率,快速将安装框架101内腔的热空气输出至外部空间,继而增加了设备的降温效率。
3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其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35.a、首先启动双轴电机302,双轴电机302的两个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轮303转动,第一主动轮303带动第一从动轮305与支撑杆304旋转,支撑杆304带动第二主动轮306旋转,第二主动轮306带动第二从动轮307与旋转杆102旋转,旋转杆102带动传输块103旋转,此时可以将吸管本体104通过传输槽105传输至安装框架101的内腔并穿过两个传输块103之间,在传输块103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吸管本体104进行位移。
36.b、接着启动电动风机201与冷凝器106,电动风机201的入风口将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出风口传输至集尘仓202的内腔,此时第一过滤网203对电动风机201传输的风进行拦截,避免外界空气的灰尘进入安装框架101的内腔,电动风机201传输的风经过第一过滤网203的过滤后传输至安装框架101的内腔,此时冷凝器106制造的冷空气对安装框架101的内腔进行降温。
37.c、然后启动风扇7,风扇7将安装框架101内腔的空气通过第二过滤网6传输至设备的外部环境,增加了安装框架101内腔的空气流通速率,继而加快了设备对吸管本体104的降温速度,同时第二过滤网6对外部环境的灰尘进行了拦截。
38.d、最后在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铰链打开仓门204,并对第一过滤网203进行维护与清理,避免灰尘堵塞第一过滤网203的表面,降低电动风机201传输的风的传输速度,继而降低了设备对吸管本体104的降温速度。
39.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