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2385发布日期:2021-10-12 17:0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或3d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采用离散材料(液体、粉末、丝、片、板等),通过逐层累加的方式来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物体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技术(如车、铣、磨等),增材制造是一种“自下而上”材料累加的制造工艺。3d打印技术不需要模具、刀具等工具,免除了传统工艺需要多道加工程序的烦琐过程,具有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自由成型制造、所用材料广泛和技术高度集成等优点。正因为3d打印技术具有以上优点,所以它逐步应用于制造业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汽车行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领域。
3.但是现有的调节装置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在调节的过程中观察调节高度,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锁紧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移动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调节装置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在调节的过程中观察调节高度,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锁紧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移动的问题。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包括固定移动框,调节螺纹孔,滑孔,刻度线,升降架,3d打印机体,可移动旋转固定座,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固定孔,插接杆,锁紧螺母,固定架和防护块,所述的调节螺纹孔开设在固定移动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孔分别开设在固定移动框的左右两侧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刻度线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固定移动框的正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的升降架设置在固定移动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3d打印机体设置在升降架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旋转固定座分别安装在固定移动框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安装在调节螺纹孔的内部;所述的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分别安装在升降架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固定孔分别开设在升降架的左右两侧下部和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插接杆分别贯穿固定孔;所述的锁紧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插接杆的外壁;所述的插接杆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架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块胶接在升降架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旋转固定座包括移动座,移动轮,固定螺纹孔,t型固定杆和真空吸附座,所述的移动轮螺栓连接在移动座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螺纹孔开设在移动座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t型固定杆贯穿固定螺纹孔;所述的t型固定杆的下端胶接在真空吸附座的上端中间位置。
6.优选的,所述的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包括t型调节杆,顶紧管,套接孔,顶紧弹簧,调节螺母和深沟球轴承,所述的套接孔开设在顶紧管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管通过套接孔套接在t型调节杆的外壁下部;所述的顶紧弹簧的下端插接在顶紧管的内部底端
且套接在t型调节杆的外壁下部;所述的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t型调节杆的外壁下部;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套接在t型调节杆的下端外壁。
7.优选的,所述的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包括滑动杆,固定块,顶紧螺栓,连接杆和指示杆,所述的固定块滑动套接在滑动杆的外壁右侧;所述的顶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块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杆的后端螺栓连接在滑动杆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指示杆的右端螺栓接在连接杆的左侧前面。
8.优选的,所述的3d打印机体设置在防护块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块采用长方体的硅胶块;所述的刻度线采用以厘米为单位且下端设置零起始端;所述的固定架采用u型架且分别螺栓连接在3d打印机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和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锁紧螺母分别设置在升降架的左右两侧外壁上部和外壁下部;所述的锁紧螺母还设置在升降架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和内壁下部。
9.优选的,所述的t型固定杆通过固定螺纹孔与移动座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真空吸附座设置在移动轮的右侧。
10.优选的,所述的移动座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移动框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t型固定杆分别设置在固定移动框的的左右两侧下部。
11.优选的,所述的顶紧螺栓和滑动杆的上端接触设置;所述的指示杆采用左侧设置为锥形的不锈钢杆。
12.优选的,所述的滑动杆滑动贯穿滑孔;所述的指示杆分别设置在固定移动框的正表面;所述的固定块分别设置在固定移动框的左右两侧内壁。
13.优选的,所述的t型调节杆的下端外壁和深沟球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的调节螺母设置在顶紧管的下端中间位置且设置在深沟球轴承的上端。
14.优选的,所述的深沟球轴承镶嵌在升降架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t型调节杆贯穿调节螺纹孔;所述的顶紧弹簧的上端和固定移动框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接触设置;所述的调节螺母设置在升降架的上端中间位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滑动杆,连接杆,指示杆,固定移动框,滑孔,刻度线和升降架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指示杆在固定移动框的正表面进行移动,然后配合刻度线,方便在调节的过程中进行高度测量工作。
17.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t型调节杆,顶紧管,套接孔,顶紧弹簧,深沟球轴承,固定移动框,调节螺纹孔和升降架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顶紧弹簧的上端和固定移动框的内部顶端接触设置,方便在工作中进行锁紧工作。
18.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座,移动轮,t型调节杆,固定移动框,调节螺纹孔和升降架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推动固定移动框进行移动,方便在工作中推动3d打印机体进行移动,增加移动功能。
19.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t型调节杆,顶紧管,套接孔,顶紧弹簧,调节螺母,固定移动框和调节螺纹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转动调节螺母,改变顶紧弹簧的压力,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锁紧工作。
20.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滑动杆,固定块,顶紧螺栓,固定移动框,调节螺纹孔,升降架,t型调节杆和深沟球轴承的设置,有利于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固定块和固定移动框的
内壁接触,防止在调节的过程中3d打印机体晃动。
2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座,移动轮,固定螺纹孔,t型固定杆和真空吸附座以及固定移动框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真空吸附座吸附固定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设备固定工作。
2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升降架,3d打印机体,固定孔,插接杆,锁紧螺母,固定架和防护块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3d打印机体安装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3d打印机体拆卸以及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旋转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固定移动框;2、调节螺纹孔;3、滑孔;4、刻度线;5、升降架;6、3d打印机体;7、可移动旋转固定座;71、移动座;72、移动轮;73、固定螺纹孔;74、t型固定杆;75、真空吸附座;8、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81、t型调节杆;82、顶紧管;83、套接孔;84、顶紧弹簧;85、调节螺母;86、深沟球轴承;9、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91、滑动杆;92、固定块;93、顶紧螺栓;94、连接杆;95、指示杆;10、固定孔;11、插接杆;12、锁紧螺母;13、固定架;14、防护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调节装置,包括固定移动框1,调节螺纹孔2,滑孔3,刻度线4,升降架5,3d打印机体6,可移动旋转固定座7,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8,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9,固定孔10,插接杆11,锁紧螺母12,固定架13和防护块14,所述的调节螺纹孔2开设在固定移动框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孔3分别开设在固定移动框1的左右两侧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刻度线4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固定移动框1的正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的升降架5设置在固定移动框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3d打印机体6设置在升降架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旋转固定座7分别安装在固定移动框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8安装在调节螺纹孔2的内部;所述的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9分别安装在升降架5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固定孔10分别开设在升降架5的左右两侧下部和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插接杆11分别贯穿固定孔10;所述的锁紧螺母12分别螺纹连接在插接杆11的外壁;所述的插接杆11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架13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块14胶接在升降架5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旋转固定座7包括移动座71,移动轮72,固定螺纹孔73,t型固定杆74和真空吸附座75,所述的移动轮72螺栓连接在移动座71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螺纹孔73开设在移动座71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t型固定杆74贯穿固定螺纹孔73;所述的t型固定杆74的下端胶接在真空吸附座75的上端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推动固定移动框1进行移动,然后将固定移动框1推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旋转t型固定杆74,通过t型固定杆74和移动座71螺纹连接设置,推动真空吸附座75向下进行移动,然后使真空吸附座75吸附在
合适的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移动工作。
30.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转动调节升降杆结构8包括t型调节杆81,顶紧管82,套接孔83,顶紧弹簧84,调节螺母85和深沟球轴承86,所述的套接孔83开设在顶紧管8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管82通过套接孔83套接在t型调节杆81的外壁下部;所述的顶紧弹簧84的下端插接在顶紧管82的内部底端且套接在t型调节杆81的外壁下部;所述的调节螺母85螺纹连接在t型调节杆81的外壁下部;所述的深沟球轴承86套接在t型调节杆81的下端外壁;调整好固定移动框1的位置后,旋转t型调节杆81,通过t型调节杆81和固定移动框1螺纹连接设置,调整好升降架5以及3d打印机体6的高度,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通过顶紧弹簧84的上端和固定移动框1的内部顶端接触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固定工作。
31.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滑动固定指示杆结构9包括滑动杆91,固定块92,顶紧螺栓93,连接杆94和指示杆95,所述的固定块92滑动套接在滑动杆91的外壁右侧;所述的顶紧螺栓93螺纹连接在固定块92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杆94的后端螺栓连接在滑动杆91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指示杆95的右端螺栓接在连接杆94的左侧前面;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通过指示杆95在固定移动框1的正表面进行移动,然后配合刻度线4进行3d打印机体6的高度显示工作,同时在调节的过程中使固定块92和固定移动框1的内壁接触设置,防止在调节的过程中3d打印机体6晃动影响工作,进而完成3d打印机体6的调节工作。
3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3d打印机体6设置在防护块14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块14采用长方体的硅胶块;所述的刻度线4采用以厘米为单位且下端设置零起始端;所述的固定架13采用u型架且分别螺栓连接在3d打印机体6的左右两侧上部和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锁紧螺母12分别设置在升降架5的左右两侧外壁上部和外壁下部;所述的锁紧螺母12还设置在升降架5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和内壁下部。
3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t型固定杆74通过固定螺纹孔73与移动座71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真空吸附座75设置在移动轮72的右侧。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座71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移动框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t型固定杆74分别设置在固定移动框1的的左右两侧下部。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顶紧螺栓93和滑动杆91的上端接触设置;所述的指示杆95采用左侧设置为锥形的不锈钢杆。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滑动杆91滑动贯穿滑孔3;所述的指示杆95分别设置在固定移动框1的正表面;所述的固定块92分别设置在固定移动框1的左右两侧内壁。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t型调节杆81的下端外壁和深沟球轴承86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的调节螺母85设置在顶紧管82的下端中间位置且设置在深沟球轴承86的上端。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深沟球轴承86镶嵌在升降架5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t型调节杆81贯穿调节螺纹孔2;所述的顶紧弹簧84的上端和固定移动框1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接触设置;所述的调节螺母85设置在升降架5的上端中间位置。
39.工作原理
40.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使用时,推动固定移动框1进行移动,然后将固定移动框1推动
至合适的位置后,旋转t型固定杆74,通过t型固定杆74和移动座71螺纹连接设置,推动真空吸附座75向下进行移动,然后使真空吸附座75吸附在合适的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移动工作,调整好固定移动框1的位置后,旋转t型调节杆81,通过t型调节杆81和固定移动框1螺纹连接设置,调整好升降架5以及3d打印机体6的高度,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通过顶紧弹簧84的上端和固定移动框1的内部顶端接触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固定工作,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通过指示杆95在固定移动框1的正表面进行移动,然后配合刻度线4进行3d打印机体6的高度显示工作,同时在调节的过程中使固定块92和固定移动框1的内壁接触设置,防止在调节的过程中3d打印机体6晃动影响工作,进而完成3d打印机体6的调节工作。
41.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