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和聚苯乙烯材料的高效混合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2.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
‑
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
‑
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在对上述两种材料进行混合挤出时,需要使用到挤出模具,挤出模具属于成型模具的一种,只不过他的出料方式是通过挤出这个动作来实现,在铝异型结构广泛应用,也用在塑胶件中,在挤出机前端,用于做管材,或异型材,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3.根据中国专利号 cn209393746u,提供了一种挤出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机头体,机头体的内部从右到左依次设有流体进口、分流通道和成型流道,机头体的左端连接有环形出料壳,分流通道内分流器,分流器连接有芯棒,环形出料壳外侧套设有均匀散热装置,均匀散热装置包括环形铜管和若干散热铝片,抗旋管能有效阻止进入分流通道和成型流道的流体的旋转运动,从而使流体运输更加稳定,保证了塑胶产品的质量,散热铝片、冷风和环形铜管的组合大大提高了出料壳的冷却效率,均匀分布的散热铝片不仅能均匀地将环形出料壳上的热量均匀吸收并散发出去,起到了均匀冷却的作用,使出模的塑胶产品质量更好,且生产工艺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
4.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的混合材料,进行挤出时,容易产生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同时,使用零件对混合材料进行搅拌后,需要对零件进行拆下清理,需要有结构对零件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的混合材料,进行挤出时,容易产生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同时,使用零件对混合材料进行搅拌后,需要对零件进行拆下清理,需要有结构对零件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的问题,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和聚苯乙烯材料的高效混合挤出模具。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和聚苯乙烯材料的高效混合挤出模具,包括主体、搅拌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主体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一端连接有芯棒,所述外壳的外壁设置有电加热圈;
7.其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内壁一端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连接
有搅拌棒,所述转动环的外壁连接有转动盘,所述外壳的外壁位于转动盘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壁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转动盘相连。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一端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连接有后盖,所述外壳的外壁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壁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一端连接有卡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盘的外壁设置有轮齿,所述转动环的外壁设置有齿槽,所述转动盘的轮齿与转动环的齿槽相啮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棒设置有多个,所述转动环的外壁和内壁形状均为圆柱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与连接环的外壁相契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块与外壳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和活动架的内壁均设置有齿槽,所述转动块的外壁设置有轮齿,所述转动块的轮齿与连接环和活动架的齿槽相啮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和活动架通过转轴进行连接,所述卡块和活动架之间连接有扭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搅拌机构,材料经过转动环处时,搅拌电机运转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搅拌轴转动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转动环转动带动搅拌棒进行位移,搅拌棒位移对材料进行搅拌;
16.2、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在对转动环进行拆除时,转动卡块,卡块受力进行转动,卡块转动直至卡块不与后盖接触,取消对后盖的固定,推动后盖,将后盖取出,露出转动环,将转动环取出,对转动环进行安装时,将转动环装进外壳的一端,转动卡块,将连接环插入连接槽,连接环位移与转动块接触,带动转动块进行转动,转动块转动带动活动架进行位移,直至后盖与外壳接触,松开卡块,卡块受扭簧弹力作用进行转动,卡块与后盖接触,对后盖产生推力,对后盖进行固定,便于对转动环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环的安装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101、外壳;102、分流器;103、电加热圈;104、芯棒;2、搅拌机构;201、转动环;202、搅拌棒;203、转动盘;204、安装板;205、搅拌电机;206、搅拌轴;3、安装机构;301、连接槽;302、连接环;303、后盖;304、限位环;305、转动块;306、活动架;30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和聚苯乙烯材料的高效混合挤出模具,包括主体1、搅拌机构2和安装机构3,主体1包括有外壳101,外壳101的内壁连接有分流器102,分流器102的一端连接有芯棒104,外壳101的外壁设置有电加热圈103;
24.其中,搅拌机构2包括有位于外壳101内壁一端的转动环201,转动环201的内壁连接有搅拌棒202,转动环201的外壁连接有转动盘203,外壳101的外壁位于转动盘203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204,安装板204的外壁安装有搅拌电机205,搅拌电机205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206,搅拌轴206的一端与转动盘203相连,便于对材料进行搅拌。
25.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安装机构3包括有位于外壳101一端的连接槽301,连接槽301的内壁连接有连接环302,连接环302的一端连接有后盖303,外壳101的外壁一端设置有限位环304,连接槽301的内壁连接有转动块305,转动块305的外壁连接有活动架306,活动架306的一端连接有卡块307,便于对转动环201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
26.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转动盘203的外壁设置有轮齿,转动环201的外壁设置有齿槽,转动盘203的轮齿与转动环201的齿槽相啮合,便于转动盘203转动带动转动环201进行转动。
27.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搅拌棒202设置有多个,转动环201的外壁和内壁形状均为圆柱状,便于转动环201转动带动搅拌棒202进行位移,搅拌棒202位移对材料进行搅拌。
28.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连接槽301的内壁与连接环302的外壁相契合,便于连接槽301的内壁与连接环302的外壁贴合进行连接。
29.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转动块305与外壳101通过转轴进行连接,便于转动块305与外壳101进行相对转动,连接环302的外壁和活动架306的内壁均设置有齿槽,转动块305的外壁设置有轮齿,转动块305的轮齿与连接环302和活动架306的齿槽相啮合,便于连接环302位移通过转动块305带动活动架306进行位移。
30.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卡块307和活动架306通过转轴进行连接,卡块307和活动架306之间连接有扭簧,便于卡块307和活动架306进行相对转动和卡块307进行复位。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材料经过转动环201处时,搅拌电机205运转带动搅拌轴206进行转动,搅拌轴206转动带动转动盘203进行转动,转动盘203转动带动转动环201进行转动,转动环201转动带动搅拌棒202进行转动,搅拌棒202转动对材料进行搅拌,在
对转动环201进行拆除时,转动卡块307,卡块307受力进行转动,卡块307转动直至卡块307不与后盖303接触,取消对后盖303的固定,推动后盖303,将后盖303取出,露出转动环201,将转动环201取出,对转动环201进行安装时,将转动环201装进外壳101的一端,转动卡块307,将连接环302插入连接槽301,连接环302位移与转动块305接触,带动转动块305进行转动,转动块305转动带动活动架306进行位移,直至后盖303与外壳101接触,松开卡块307,卡块307受扭簧弹力作用进行转动,卡块307与后盖303接触,对后盖303产生推力,对后盖303进行固定。
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