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底杆浮动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8335发布日期:2021-12-12 21: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底杆浮动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吹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底杆浮动式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吹塑成型容器成型过程中,特别是注拉吹两步法的吹塑成型方法中,瓶坯的轴向拉伸基本都是通过一根拉伸杆(圆钢棒)接触瓶坯内底部一次性将瓶坯拉伸到模腔底部。在拉伸杆拉伸过程中同时注入压缩空气,借助压缩空气将瓶坯吹胀,使其紧贴于模具的型腔壁上,经冷却定型得到中空塑料制品。当瓶坯拉伸到与模腔底部金属接触时,瓶坯底部冷却比较快、加之拉伸空间受限材料很难充分拉伸,容器底部形成积料、导致材料浪费,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容器底部容易开裂,尤其在大容量容器(5l以上)上更为严重。此外,当瓶坯垂直拉伸尺寸较大时,拉伸杆易于出现速率不稳定、刚性不足、瓶坯底部容易产生偏心,导致吹塑容器壁厚不均匀,影响容器整体强度。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人此前在专利申请号为201811527312.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出了一种轴向双方向定位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方法,该方法通过中部的承托使瓶坯底部的材料得到充分的拉伸,更均匀地分布在瓶子底部,可以得到更好的冷却定型。由于得到充分的拉伸,不仅可以减小瓶底的内应力,降低爆裂的概率,而且还可以减轻底部材料的重量,达到减克重的效果,但是目前的吹塑成型模具在实现上述功能进行吹塑成型过程中,存在底部材料包裹底杆影响产品成型品质和脱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成型模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底杆浮动式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底杆浮动式结构,包括镜像对称设置合围成模腔的两个模具半体、位于模腔底部的底模以及用于扣紧安装底模的底模座,所述底模座的底部设有电动伸缩缸,所述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端连接有底杆,所述底杆的顶端安装有浮动件,所述浮动件包括顶部的浮动头、底部的基座以及连接在浮动头和基座之间的若干条弹簧,所述底杆为中空结构,所述底杆内开设有沿中轴线方向贯穿底杆的通风通道,所述底杆侧壁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外侧覆盖有均风网,所述通风通道与出风孔连通,所述底杆的侧壁底部开设有连通至通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向通风通道内通入风源的进风装置,所述底杆穿过底模座和底模延伸至模腔内,所述底杆和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方向沿模腔的中轴线方向伸缩。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风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的第一进风通道以及与第一进风通道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通
道竖向开设在底模座内,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开设在底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随底杆在第二进风通道的一侧上下移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模和底模座之间的配合面设有用于对第二进风通道进行密封处理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环绕第二进风通道的外周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模内安装有用于与底杆配合导向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接在底杆外侧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动伸缩缸为伺服电动缸。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座的底部结构与底模的内壁中心部分的结构相适配,所述基座下落至底部时,基座与底模贴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长度大于电动伸缩缸的行程。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模具半体中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排出模腔内的气体的排气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杆的顶部设置浮动件,顶杆上升至顶部,浮动件承托在瓶坯底部时,通过浮动件中的浮动式结构,使浮动头可以与瓶坯底部保持贴合,浮动头与瓶坯底部的贴合性较高,承托力均匀分布,从而有效提高瓶坯拉伸的成型质量;在吹塑过程中,通过从底杆的出风孔均匀排出气体,使瓶坯底部材料在吹塑成型过程中,瓶坯底部材料靠近底杆并进一步趋向底杆包裹底杆时,可以通过出风孔中排出的气体将瓶坯底部材料吹离,在底杆的外侧形成一股环绕其外周的风力,使瓶坯底部材料无法靠近底杆,从而起到防止包杆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底杆缩回至最低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施例底杆伸出至最高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底杆伸出至介于最低处与最高处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施例底杆通风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施例浮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实施例:
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底杆浮动式结构,包括镜像对称设置合围成模腔1的两个模具半体2、位于模腔1底部的底模3以及用于扣紧安装底模3的底模座4,所述底模座4的底部设有电动伸缩缸5,所述电动伸缩缸5的伸缩端连接有底杆6,所述底杆6的顶端安装有浮动件7,所述浮动件7包括顶部的浮动头71、底部的基座72以及连接在浮动头71和基座72之间的若干条弹簧73,所述底杆6为中空结构,所述底杆6内开设有沿中轴线方向贯穿底杆6的通风通道62,所述底杆6侧壁顶部开设有若
干个出风孔61,所述出风孔61外侧覆盖有均风网64,所述通风通道62与出风孔61连通,所述底杆6的侧壁底部开设有连通至通风通道62的进风口63,所述进风口63连接有向通风通道62内通入风源的进风装置8,所述底杆6穿过底模座4和底模3延伸至模腔1内,所述底杆6和电动伸缩缸5的伸缩方向沿模腔1的中轴线方向伸缩。通过在底杆6的顶部设置浮动件7,顶杆上升至顶部,浮动件7承托在瓶坯底部时,通过浮动件7中的浮动式结构,使浮动头71可以与瓶坯底部保持贴合,浮动头71与瓶坯底部的贴合性较高,承托力均匀分布,从而有效提高瓶坯拉伸的成型质量;在吹塑过程中,通过从底杆6的出风孔61均匀排出气体,使瓶坯底部材料在吹塑成型过程中,瓶坯底部材料靠近底杆6并进一步趋向底杆6包裹底杆6时,可以通过出风孔61中排出的气体将瓶坯底部材料吹离,在底杆6的外侧形成一股环绕其外周的风力,使瓶坯底部材料无法靠近底杆6,从而起到防止包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伸缩缸5驱动底杆6连同浮动件7实现升降运动,并且通过在底杆6内开设与出风孔61连通的通风通道62,风源从进风口63进入通风通道62,通过通风通道62从出风孔61排出,在吹塑成型过程中,先是电动伸缩缸5驱动底杆6连同浮动件7上升至模腔1内,浮动件7承接在瓶坯的底部,同时从瓶坯口顶部伸入拉伸杆至瓶坯内,随着吹塑成型进程的推动,出风孔61均匀向外吹风,而电动伸缩缸5缓慢下行,拉伸杆同步缓慢下行拉伸瓶坯,最终浮动件7到达底模3的底部,瓶坯被吹塑成一个完整的瓶子,从而完成整个吹塑过程。
2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风装置8包括空气压缩机81、一端与空气压缩机81连接的第一进风通道82以及与第一进风通道82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进风通道83,所述第二进风通道83竖向开设在底模座4内,所述第二进风通道83开设在底杆6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通道83与进风口63连通,所述进风口63随底杆6在第二进风通道83的一侧上下移动,通过将进风装置8设置为此结构,从而使底杆6升降运动过程中,始终使进风口63与第二进风通道83保持连通的状态,从而使进风装置8可以持续为出风孔61提供风源,实现供风。为了提高底杆6升降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底模座4内相应供底杆6升降活动的孔位内设置套筒,底杆6套入套筒内,在套筒靠近第二进风通道83的一侧开设一个贯通槽,第二进风通道83的风源依次通过贯通槽和进风口63后进入通风通道62。
2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进风通道83的密封性,防止第二进风通道83的风从底模3和底模座4之间的安装缝隙中泄露,所述底模3和底模座4之间的配合面设有用于对第二进风通道83进行密封处理的密封环9,所述密封环9环绕第二进风通道83的外周设置,从而使第二进风通道83的端部被底模3封堵,而第二进风通道83的外周被密封环9封堵,实现全面的密封。
2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底杆6在升降运动中的顺滑性,所述底模3内安装有用于与底杆6配合导向的直线轴承10,所述直线轴承10套接在底杆6外侧壁。所述电动伸缩缸5为伺服电动缸。所述基座72的底部结构与底模3的内壁中心部分的结构相适配,所述基座72下落至底部时,基座72与底模3贴合。
2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出风孔61上的出风达到均匀散风的效果,所述均风网64的孔目数为100~150,均风网64布置在此目数下,可以有效提高出风的均匀性和柔和性,使出风在不影响瓶坯正常吹塑成型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包杆现象的发生。
2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进风通道83与通风通道62始终保持连通状态,所述第二进风通道83的长度大于电动伸缩缸5的行程。所述模具半体2中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排出
模腔1内的气体的排气孔21,在吹塑过程中,模腔1内残留的气体通过排气孔21排出即可。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