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4669发布日期:2021-11-25 13:2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针对玻纤材料生成所使用得模具均由上模块和下模块两部分组成。该类模具的模腔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只能重新开模。而重新开模的成本较为昂贵,且加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包括:合模组件和成模组件,所述合模组件为对开式结构,所述合模组件内部构造成容置空间,沿所述合模组件长度延伸方向,所述容置空间贯通所述合模组件;所述成模组件为对开式结构,且嵌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成模组件上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与所述容置空间之间均设有防变形结构,其中,所述防变形结构包括多个凸台以及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槽,所述凸台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侧壁上,所述卡槽设在所述成模组件上。
5.可选择地,所述凸台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卡槽设在所述成模组件顶面和底面上。
6.可选择地,所述成模组件包括结构一致的上模芯和下模芯,所述上模芯和所述下模芯之间构造成成模型腔,沿所述成模组件长度延伸方向,所述成模型腔贯通所述上模芯和所述下模芯。
7.可选择地,所述合模组件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沿所述合模组件长度延伸方向,所述下模块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边缘处设有合模凸起,所述上模块上设有与所述合模凸起相匹配的合模凹槽;
8.其中,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上均设有顶出孔,所述顶出孔内设有顶出螺栓,所述顶出螺栓的一端与所述上模芯的顶面相抵接,或所述顶出螺栓的一端与所述下模芯的底面相抵接。
9.可选择地,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
10.可选择地,所述上模块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下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槽。
11.可选择地,所述上模块的顶面上、所述下模块的底面上分别设有锁定凹槽。
12.可选择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之间设有定位组件。
13.可选择地,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上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定位销,所述定位块的个数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在多个所述定位凹槽内,其中每个所述定位块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设在所述上模块上,且个数为多个,并与多个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在其结构中,在合模组件中设置有贯通其自身的容置空间,通过将用于形成玻纤材料的成模组件嵌设于容置空间内,当成模组件达到其使用寿命后,只需更换成模组件即可,以大大降低制模成本;同时,相比较于更换整套模具而言,成模组件的加工制作时间成本和加工周期均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实施例中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立体图。
17.图2是实施例中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立体图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中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左视图。
19.图4是实施例中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俯视图。
20.图5是图4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21.图6是图4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22.图7是图4中c

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24.相关技术中,现有针对玻纤材料生成所使用得模具均由上模块和下模块两部分组成。而该类模具的模腔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只能重新开模。其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玻纤材料生产产品长度达到八万米时,按照24小时生产计算,四个月左右即可达到模具的模腔寿命。而重新开模的价格较为昂贵,且加工周期较长。
2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在合模组件中设置有贯通其自身的容置空间,通过将用于形成玻纤材料的成模组件嵌设于容置空间内,当成模组件达到其使用寿命后,只需更换成模组件即可,以大大降低制模成本;同时,相比较于更换整套模具而言,成模组件的加工制作时间成本和加工周期均大大降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进行详细描述。
2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嵌入式玻纤拉挤模具包括:合模组件1和成模组件2。
28.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合模组件1为对开式结构,其包括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其中,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上均设有容置凹槽,两个容置凹槽可围合成容置空间13。沿合模组件1长度延伸方向,容置空间13贯通合模组件1。具体的,通过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的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实现对成模组件2的合模过程和
开模过程。
29.本实施例中,沿合模组件1长度延伸方向,下模块12靠近容置空间13的边缘处设有合模凸起14。上模块11上设有与合模凸起14相匹配的合模凹槽15。通过合模凸起14和合模凹槽15的结构设计,以有效提高合模组件1的合模精度,继而有效提高后续生成中玻纤材料的产品质量。
30.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成模组件2为对开式结构,且嵌设于容置空间13内。具体的,成模组件2包括结构一致的上模芯21和下模芯22,其中,上模芯21和下模芯22之间构造成用于玻纤材料成型的成模型腔23,沿成模组件2长度延伸方向,成模型腔23贯通上模芯21和下模芯22。示例性的,上模芯21嵌设于上模块11的容置凹槽内,下模芯22嵌设于下模块12的容置凹槽内。通过嵌设方式,可在实际生产中,当成模组件2达到使用寿命后,对成模组件2进行更换即可。相比较于更换整套模具而言,单独更换用于玻纤材料成型的成模组件2即上模芯21和下模芯22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且成模组件2的加工周期短,能有效降低生成成本。同时,也可以制作大量模芯作为备品备用,而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可长期不用更换。
31.其中,上模芯21可通过多个螺栓与上模块11进行固定连接。具体的,在上模块11上可设置成阵列排布的多个螺栓孔10,该螺栓孔10的一端贯穿上模块11并延伸至上模芯21内部预定距离。下模芯22可通过多个螺栓与下模块12进行固定连接,具体的,在下模块12上设置成阵列排布的多个螺栓孔10,该螺栓孔10的一端贯穿下模块12并延伸至下模芯22内部预定距离。
32.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成模组件2的更换,沿上模芯21厚度延伸方向,上模芯21与上模块11相抵接的两个侧壁均为斜面结构设计。以上模块11与下模块12相接触的平面为合模面,其中,自上模芯21的顶面至合模面方向,上模芯21的宽度为渐扩式结构。
33.沿下模芯22厚度延伸方向,下模芯22与下模块12相抵接的两个侧面均为斜面结构设计。以上模块11与下模块12相接触的平面为合模面,其中,自下模芯22的底面至合模面方向,下模芯22的宽度为渐扩式结构。
34.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为了提高成模组件2的防变形能力,并延长其使用周期,在上模芯21的顶面与上模块12之间、以及下模芯22的底面与下模块12之间均设有防变形结构3。
35.示例性的,防变形结构3包括多个凸台31以及与凸台31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槽32,凸台31设在容置空间13内的侧壁上,卡槽32设在成模组件2上。其中,卡槽32设在成模组件2的顶面和底面上,凸台31设在容置空间13内,且设在容置空间13中与成模组件2顶面和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
36.具体的,在上模块11的容置凹槽的顶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凸台31,在下模块12的容置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凸台31,上模芯21的顶面上设有两个卡槽32,该两个卡槽32与上模块11上的两个凸台31一一对应设置。下模芯22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卡槽32,该两个卡槽32与下模块12上的两个凸台3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卡槽32和凸台31的配合设计,使得成模组件2在使用时可以承受很大的拉力而不变形,从而有效延长成模组件2的使用周期。
37.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上均设有顶出孔16,顶出孔
16内设有顶出螺栓(图中未示出),顶出螺栓的一端与上模芯21的顶面相抵接,或顶出螺栓的一端与下模芯22的底面相抵接。其中,上模块11上的顶出孔16的个数为两个,下模块12上的顶出孔16的个数为两个。通过顶出螺栓配合上模芯21两侧壁的斜面结构设计以及下模芯22两侧壁的斜面结构设计,确保达到使用寿命的成模组件2可顺利拆卸,从而便于新的成模组件2的更换。
38.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两者之间的紧固,在上模块11上设置有多个紧固孔18,紧固孔18的一端穿过上模块11并延伸至下模块12内部预定深度。同时,上模块11与下模块12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紧固螺栓。
39.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模块11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111,下模块1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槽11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21。其中,第一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121用于与玻纤拉挤设备进行定位固定连接使用,例如与注胶盒进行定位连接。
40.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上模块11的顶面上、下模块12的底面上分别设有锁定凹槽19。其中,该锁定凹槽19用于与注胶盒进行锁定连接使用。
41.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为了提高合模组件1的合模的准确性,在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之间设有定位组件4。示例性的,在上模块11和下模块12上设有多个相对设置定位凹槽122,其中,定位组件4包括定位块41和定位销42,定位块41的个数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在多个定位凹槽122内,其中每个定位块41上均设有定位孔,定位销42设在上模块11上,且个数为多个,并与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
42.具体的,上模块11上定位凹槽122的个数、下模块12上定位凹槽122的个数、定位块41的个数以及定位销42的个数均为两个,其中,四个定位凹槽122两两为一组且相对设置,两组定位凹槽122分设在容置空间13的两侧,且错位设置。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