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6184发布日期:2021-11-29 21:3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捏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捏合装置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
3.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号cn 211616221 u公开了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远离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捏合箱,所述捏合箱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固定座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电机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固定座之间焊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内部主动连接有主动转杆,所述主动转杆的一端焊接有搅拌头,且主动转杆与电机通过皮带轮组传动连接,通过升降式的升降架,可以使转动的转筒和搅拌杆对硅橡胶印模材料进行另外方向上搅拌混合,提高材料之间的混合程度,提高后续捏合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电加热管对硅橡胶印模材料的加热,便于材料软化,从而提高材料的流动性,便于后续捏合材料之间充分接触,提高捏合效果,另外,通过转动式的绞龙,可以将捏合过程中的材料进行移动,进一步的保证捏合效果。
4.上述专利中的连接座保温效果较差,易使热量散失严重,不但造成热能的浪费,还会使材料软化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中的连接座保温效果较差,易使热量散失严重,不但造成热能的浪费,还会使材料软化效果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防散失组件,所述防散失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捏合箱,所述防散失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防散失组件一侧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防散失组件两侧的底端皆设置有横向减震组件,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位于横向减震组件的底端皆设置有纵向减震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散失组件可以起到防止箱体内热量流失的作用,使得箱体内部的热量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可以避免对材料的软化产生影响,且密封组件、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加箱体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的流失,横向减震组件、纵向减震组件配合使用,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压力和纵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横向减震以及纵向减震的效果,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
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散失组件包括箱体、隔温层、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隔温层、隔温层与箱体皆为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起到防止箱体内热量流失的作用,使得箱体内部的热量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可以避免对材料的软化产生影响。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锥形插板、锥形插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弹性件、支撑框、按压板、卡框、卡板、横板,所述密封圈、锥形插板与防散失组件皆为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与支撑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通过卡框、卡板卡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箱体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的流失。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框、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板,所述第二减震板与第二减震框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弹性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横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框、第一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与第一减震框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弹性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纵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纵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散失组件、密封组件、连接组件,防散失组件可以起到防止箱体内热量流失的作用,使得箱体内部的热量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可以避免对材料的软化产生影响,且密封组件、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加箱体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的流失;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横向减震组件、纵向减震组件,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压力和纵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横向减震以及纵向减震的效果,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22.图中:1、底板;2、纵向减震组件;201、第一减震弹簧;202、第一减震框;203、第一减震板;3、横向减震组件;301、第二减震框;302、第二减震弹簧;303、第二减震板;4、防散失组件;401、箱体;402、隔温层;403、保温层;404、盖体;5、密封组件;501、密封圈;502、锥形插板;503、锥形插槽;6、连接组件;601、弹性件;602、支撑框;603、按压板;604、卡框;605、卡板;606、横板;7、捏合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5.一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产用捏合装置,如图2

3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防散失组件4,可以起到防止箱体401内热量流失的作用,使得箱体401内部的热量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可以避免对材料的软化产生影响,防散失组件4的内部设置有捏合箱7,防散失组件4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组件5,防散失组件4一侧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组件6,可以增加箱体401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的流失,防散失组件4两侧的底端皆设置有横向减震组件3,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横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底板1顶部的两侧位于横向减震组件3的底端皆设置有纵向减震组件2,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纵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纵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26.请参阅图2,防散失组件4包括箱体401、隔温层402、保温层403,保温层403与隔温层402、隔温层402与箱体401皆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箱体401、隔温层402、保温层403,可以起到防止箱体401内热量流失的作用,使得箱体401内部的热量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可以避免对材料的软化产生影响。
27.请参阅图3,密封组件5包括密封圈501、锥形插板502、锥形插槽503,连接组件6包括弹性件601、支撑框602、按压板603、卡框604、卡板605、横板606,密封圈501、锥形插板502与防散失组件4皆为固定连接,横板606与支撑框602在弹性件601的作用下通过卡框604、卡板605卡接,通过设置的密封圈501、锥形插板502、锥形插槽503、弹性件601、支撑框602、按压板603、卡框604、卡板605、横板606,可以增加箱体401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的流失。
28.请参阅图2,横向减震组件3包括第二减震框301、第二减震弹簧302、第二减震板303,第二减震板303与第二减震框301通过第二减震弹簧302弹性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减震框301、第二减震弹簧302、第二减震板303第二减震框301、第二减震弹簧302、第二减震板303,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横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29.请参阅图2,纵向减震组件2包括第一减震弹簧201、第一减震框202、第一减震板203,第一减震板203与第一减震框202通过第一减震弹簧201弹性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弹簧201、第一减震框202、第一减震板203,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纵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纵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隔温层402内部填充有石棉,保温层403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使得箱体401可以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保温性能,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箱体401内热量的流失,锥形插槽503、锥形插板502、密封圈501配合使用,可以增加箱体401的密封性,弹性件601、卡板605、卡框604配合使用,可以使盖体404与箱体401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可以进一步的防止热量的流失,第二减震弹簧302、第二减震框301、第二减震板303配合使用,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横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横向减震的效果,第一减震弹簧201、第一减震框202、第一减震板203配合使用,可以对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纵向震动压力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可以实现纵向减震的效果,从而可以增强装置
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工作效率提高。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