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塑料件注塑模具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3.现有的汽车塑料件注塑模具浇注装置在模塑过程中,由于阳模和阴模之间的接触面密合精度低,容易出现溢入模具合模线或脱模销等间隙处并留在塑料制件上的剩余料边,后续需要用抛光、研磨等方法除去,因此,如何减少飞边提高塑件质量是塑料成型加工和精密注塑成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塑料件注塑模具浇注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汽车塑料件注塑模具浇注装置,包括第一模架,所述第一模架的表面开有凸形槽,所述第一模架的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位于凸形槽内,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模架的表面连接有底模,所述底模的表面通过第一定位块连接有第一模仁,所述第一模仁的表面通过第二定位块连接有第二模仁,所述第二模仁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模架,所述第二模架的表面设置有注塑通道,第一定位块的一半位于底模内,第一定位块的另一半位于第一模仁内,能够提高底模与第一模仁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定位块的一半位于第一模仁内,第二定位块的另一半位于第二模仁内,能够提高第一模仁与第二模仁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底模、第一模仁、第二模仁之间接触面密合精度,进而减少出现飞边现象,提高了汽车塑料件的生产质量。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成型块,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贯穿底模。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模仁与第二模仁的表面均设置有成型腔,所述成型块位于成型腔内,所述底模的表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顶出板与底模、第一模仁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耐磨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贯穿底模与第一模仁,所述第二导杆的上端与第二模仁表面平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模的表面开有滑槽,所述第一导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第一导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
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底模固定连接。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凸形槽用作活动板的活动腔,同时,方便在起模时能够从凸形槽向活动板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第一模架对活动板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将第一导杆对称设置在活动板的表面,方便起模时受力平衡,减少出现由于受力失衡导致汽车塑料件破损的情况,第一定位块的一半位于底模内,第一定位块的另一半位于第一模仁内,能够提高底模与第一模仁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定位块的一半位于第一模仁内,第二定位块的另一半位于第二模仁内,能够提高第一模仁与第二模仁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底模、第一模仁、第二模仁之间接触面密合精度,进而减少出现飞边现象,提高了汽车塑料件的生产质量。
13.(2)在起模时,从凸形槽向活动板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活动板的一侧壁为倾斜平面,活动板活动连接在活动板内壁上,活动板的移动带动活动板先竖直向上移动,底模的一侧内壁为倾斜面,且该倾斜面与活动板上的倾斜面相互平行,当活动板的倾斜面完全伸出底模时,在底模的阻力作用下,使活动板发生偏转,使活动板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凹槽的倾斜面完全贴合,从而实现成型块与汽车塑料件之间的分离,通过对耐磨块的设计,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滑槽与第一导杆之间的相互配合,活动板的移动带动第一导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导杆的移动带动第二导杆进行移动,第二导杆的移动使第二模仁与第一模仁之间发生分离,方便起模。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标号说明:
19.1、第一模架;2、活动板;3、第一导杆;4、第二导杆;5、滑槽;6、弹簧;7、第一凹槽;8、顶杆;9、注塑通道;10、底模;11、第一模仁;12、第二模仁;13、第二模架;14、凸形槽;15、耐磨块;16、顶出板;17、第一定位块;18、第二定位块;19、成型块;20、第二凹槽;21、成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4,一种汽车塑料件注塑模具浇注装置,包括第一模架1,第一模架1的表面开有凸形槽14,第一模架1的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板2,活动板2位于凸形槽14内,活动板2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杆3,第一模架1的表面连接有底模10,底模10的表面通过第一定位块17连接有第一模仁11,第一模仁11的表面通过第二定位块18连接有第二模仁12,第二模仁1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模架13,第二模架13的表面设置有注塑通道9。
2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凸形槽14用作活动板2的活动腔,同时,方便在起模时能够从凸形槽14向活动板2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第一模架1对活动板2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将第一导杆3对称设置在活动板2的表面,方便起模时受力平衡,减少出现由于受力失衡导致汽车塑料件破损的情况,第一定位块17的一半位于底模10内,第一定位块17的另一半位于第一模仁11内,能够提高底模10与第一模仁11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定位块18的一半位于第一模仁11内,第二定位块18的另一半位于第二模仁12内,能够提高第一模仁11与第二模仁1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底模10、第一模仁11、第二模仁12之间接触面密合精度,进而减少出现飞边现象,提高了汽车塑料件的生产质量。
26.具体的,活动板2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7,活动板2的内壁上设置有顶出板16,顶出板1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成型块19,活动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8,顶杆8贯穿底模10。
2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活动板2的一侧壁为倾斜平面,活动板2活动连接在活动板2内壁上,起模时,活动板2的移动带动活动板2先竖直向上移动。
28.具体的,第一模仁11与第二模仁12的表面均设置有成型腔21,成型块19位于成型腔21内,底模10的表面开有第二凹槽20,顶出板16与底模10、第一模仁1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耐磨块15。
2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底模10的一侧内壁为倾斜面,且该倾斜面与活动板2上的倾斜面相互平行,当活动板2的倾斜面完全伸出底模10时,在底模10的阻力作用下,使活动板2发生偏转,使活动板2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凹槽20的倾斜面完全贴合,从而实现成型块19与汽车塑料件之间的分离,通过对耐磨块15的设计,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30.具体的,第一导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4,第二导杆4贯穿底模10与第一模仁11,第二导杆4的上端与第二模仁12表面平齐。
3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活动板2的移动带动第一导杆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导杆3的移动带动第二导杆4进行移动,第二导杆4的移动使第二模仁12与第一模仁11之间发生分离,方便起模。
32.具体的,底模10的表面开有滑槽5,第一导杆3滑动连接在滑槽5内,第一导杆3的外壁上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2上,弹簧6的另一端与底模10固定连接。
3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通过滑槽5与第一导杆3之间的相互配合,方便第一导杆3的移动,通过对弹簧6的设计,方便活动板2的自动复位。
34.工作原理:
35.在起模时,从凸形槽14向活动板2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活动板2的一侧壁为倾斜平面,活动板2活动连接在活动板2内壁上,活动板2的移动带动活动板2先竖直向上移动,底模10的一侧内壁为倾斜面,且该倾斜面与活动板2上的倾斜面相互平行,当活动板2的倾斜面完全伸出底模10时,在底模10的阻力作用下,使活动板2发生偏转,使活动板2的另一侧壁与第二凹槽20的倾斜面完全贴合,从而实现成型块19与汽车塑料件之间的分离,通过对耐磨块15的设计,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滑槽5与第一导杆3之间的相互配合,活动板2的移动带动第一导杆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导杆3的移动带动第二导杆4进行移动,第二导杆4的移动使第二模仁12与第一模仁11之间发生分离,方便起模。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