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3876发布日期:2021-11-29 22:4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橡胶手套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料罐。


背景技术:

2.橡胶手套在生产过程中,预先需要制备乳胶溶液,从而便于手模在乳胶溶液内浸蘸,最终经过将浸没乳胶溶液后的手模进行烘干,从而实现最终橡胶手套的生产。
3.已知乳胶溶液制备车间与手模浸泡车间不是同一个加工车间,两个车间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生产厂家常常通过管道输送,将乳胶溶液制备车间内的溶液输送至手模浸泡车间内,已知现有制备好的乳胶溶液通过料罐进行装设,料罐的上端呈开口设置用于进料,料罐的底部连接有管道,用于将料罐内的物料输送至手模浸泡车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乳胶溶液装设在料罐内容易发生沉淀,从而很容易使得管道将沉淀物输送至手膜车间,严重影响塑胶手套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塑胶手套的生产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料罐。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料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呈竖直设置用于装设乳胶溶液的上筒体、固定在上筒体底部用于装设乳胶溶液沉淀物的下筒体,所述下筒体的下端为圆弧罩体,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同轴连接有排废管,所述排废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上筒体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手膜车间的输送管道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配置完成的乳胶溶液倒置在罐体的内腔内,静置一段时间后,使得沉淀物沉淀在下筒体的内腔内,所需的液体位于上筒体的内腔内,最终将上筒体内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料管送入手模车间,将沉淀物从排废管排出罐体的内腔,从而提升整个手套的生产质量。
9.可选的,所述罐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观测口,所述观测口一端位于上筒体部位,另一端位于下筒体部位,所述观测口内固定有透明玻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清楚的通过透明玻璃观测到沉淀物的具体部位,使得使用者将无沉淀的乳胶溶液输送至手模车间,难以将沉淀物输送至手模车间,保障了手套的生产质量。
11.可选的,所述罐体的内腔内固定有环状的透光护罩,所述透光护罩的内腔内固定有灯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带通电后,使得整个灯带在透光护罩内发光,从而透光护罩将整个罐体的内腔照亮,更加便于工作人员观测罐内的状况。
13.可选的,所述出料管远离上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软胶管,所述软胶管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出料管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软胶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手膜车间输送管路快速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将软胶管与出料管相互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使得软胶管与外界管道连通,从而实现将罐体内腔内的物料输送至手模车间内,软胶管由于其柔软特性,软胶管可弯折,连接过程中更加便于将罐体与输送管道连通。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软胶管一端的第一连接管、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管上的连接罩,所述连接罩远离软胶管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出料管插设在第一环槽的内腔内,所述出料管背离上筒体的一端内壁与外壁均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出料管与连接罩螺纹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胶管与出料管连接的过程中,使得出料管远离上筒体的一端插设在第一环槽的内腔内,转动连接罩,使得出料管螺纹连接在连接罩的第一环槽内腔内。
17.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软胶管远离出料管一端内壁上的第二连接管、设置在第二连接管上的磁环,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软胶管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环槽,外界输送管道的一端插设在第二环槽的内腔内,所述磁环嵌设在第二环槽的内腔内,插设在第二环槽内的一端输送管道与磁环吸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界管道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的过程中,使得外界管道的端部插设在第二环槽的内腔内,在磁环的作用下,使得外界管道的金属端部吸合在磁环上,从而使得外界管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难以与第二连接管脱离。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环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嵌设有密封环,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环贴合在外界管道的内壁上,另一个所述密封环贴合在外界管道的外壁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为塑胶环,从而使得乳胶溶液在传输的过程中难以从第二环槽的部位发生泄漏。
21.可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内腔内固定有过滤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将通入手膜车间内的乳胶溶液进一步过滤,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塑胶手套的生产质量。
23.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沉淀物沉淀在下筒体的内腔内,所需的液体位于上筒体的内腔内,最终将上筒体内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料管送入手模车间,将沉淀物从排废管排出罐体的内腔,从而提升整个手套的生产质量;
25.2.通过设置灯带,灯带通电后,使得整个灯带在透光护罩内发光,从而透光护罩将整个罐体的内腔照亮,更加便于工作人员观测罐内的状况。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软胶管部位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中罐体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上筒体;3、下筒体;4、排废管;5、第一阀门;6、出料管;7、第二阀门;8、观测口;9、透明玻璃;10、透光护罩;11、灯带;12、软胶管;13、第一连接组件;14、第二连接组件;15、第一连接管;16、连接罩;17、第一环槽;18、第二连接管;19、磁环;20、
第二环槽;21、密封环;2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料罐。
32.参照图1,一种料罐,包括罐体1,罐体1呈竖直设置,罐体1主要用于装设配置完成后的乳胶溶液,罐体1分为上筒体2和下筒体3,上筒体2为横截面呈圆形的筒状物,上筒体2的两端呈开口设置,下筒体3的下端为半圆状的弧形罩体,下筒体3呈开口的一端与上筒体2的其中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整个罐体1固定安装在架体上。
33.参照图1,下筒体3的底部同轴设置有排废管4,排废管4呈竖直设置,排废管4的内腔与下筒体3的内腔呈连通设置,排废管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上筒体2的外侧壁上连接有出料管6。
34.参照图1和图2,出料管6的内腔与上筒体2的内腔呈连通设置,出料管6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第一阀门5与第二阀门7均为蝶阀,出料管6连通上筒体2内腔内的一端内壁上固定有过滤网22,过滤网22进一步过滤了输入手模车间内的乳胶溶液。
35.参照图3,罐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观测口8,观测口8连通罐体1的内腔,观测口8的一端位于上筒体2的部位处,观测口8的另一端位于下筒体3的部位处,观测口8的内腔内固定有透明玻璃9,工作人员可实时通过观测透明玻璃9,从而清楚的观测到乳胶溶液与沉淀物之间的分界面,罐体1的内腔内固定有透光护罩10,透光护罩10呈圆环状,透光护罩10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上筒体2的内壁上,透光护罩10的内腔内设置有灯带11,灯带11通过电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36.参照图1和图2,出料管6远离上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软胶管12,软胶管12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出料管6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13,第一连接组件13包括第一连接管15和连接罩16,第一连接管15固定在软胶管12的一端内壁上,第一连接管15一端位于软胶管12的内腔内,第一连接管15另一端伸出软胶管12外,连接罩16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管15的外壁上,连接罩16的开口朝向上筒体2的方向。
37.参照图1和图2,连接罩16的开口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环槽17,第一环槽1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螺旋方向相同的内螺纹,出料管6远离上筒体2的一端插设在第一环槽17的内腔内,出料管6插入第一环槽17内腔内的一端内壁和外壁上均开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在双螺纹的作用下,使得连接罩16与出料管6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乳胶液体难以从连接部位漏出。
38.参照图1和图2,软胶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手模车间管路快速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14,第二连接组件14包括第二连接管18和磁环19,第二连接管18同轴设置在软胶管12远离第一连接管15的一端外壁上,第二连接管18远离第一连接管15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环槽20,第二环槽20的两侧均通过胶水嵌设有密封环21,密封环21为橡胶材质,磁环19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在第二环槽20的内腔端面上,外界输送管道通常为金属管道,在磁环19的作用下,使得外界输送管道插入第二环槽20内腔内的一端吸合在磁环19上,同时密封环21增强了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使得乳胶液体难以发生泄漏。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料罐的实施原理为:将配置完成的乳胶溶液倒置在罐体1的内
腔内,静置一段时间后,使得沉淀物沉淀在下筒体3的内腔内,所需的液体位于上筒体2的内腔内,最终将上筒体2内腔内的液体通过出料管6送入手模车间,将沉淀物从排废管4排出罐体1的内腔,输送乳胶液体的过程以及排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实时观测透明玻璃9位置处的乳胶溶液以及沉淀物的分界面。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