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注塑模具用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2.在注塑加工中,注塑模具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类型,在立式注塑模具生产加工中,注塑成品被注塑模具的顶起机构顶出下模,该注塑件具有一定的温度,传统的做法是利用钳子或者直接用手套的方式将注塑成品夹出模具。上述作业中,操作人员需要靠近注塑模具才能将注塑成品取出,由于注塑模具的上模往复运动,上述操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自动化效率低,难以满足注塑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立式注塑模具用取料机构,该取料机构能够自动将注塑成型后的成品取出,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且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式注塑模具用取料机构,包括机架、移动座、移动机构、长臂和驱动组件;
5.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机架上,且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用于驱动移动座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
6.所述长臂与移动座铰接;所述长臂的第一端活动设有推料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长臂上,用于驱使推料件在推料位置和非推料位置来回切换;所述长臂上设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的第一侧靠近所述推料件,第二侧朝远离推料件的方向延伸;
7.所述长臂上位于铰接位置的第一侧设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具有与移动座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所述承接盘处于水平状态;
8.所述长臂上位于铰接位置的第二侧设有斜面;所述机架上对应斜面转动设有滚轮;当所述斜面与滚轮的外周面相配合,所述承接盘处于倾斜状态。
9.进一步的,所述推料件包括转轴和延伸部;所述转轴与长臂转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与转轴连接,第二端朝远离转轴的外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所述马达与转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导向杆;所述移动座与导向杆滑动配合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长臂的第二端设有固定部;所述斜面形成于所述固定部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上对应抵接件设有消音层;在所述抵接状态,所述抵接件与消音层抵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机构包括集料箱;当所述承接盘位于倾斜状态时,所述集料箱与承接盘的倾斜下端相对应。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料件的配合使用,推料件位于推料位置时,能够迫使注塑成品转移至承接盘上,通过斜面和滚轮的配合使用,能够迫使长臂朝一侧摆动,使得承接盘由水平状态切换为倾斜状态,进而位于承接盘上的注塑成品可以滑出承接盘并被收集,上述方式的结合,使得注塑成品能够自动取出,作业人员无需靠近注塑模具,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且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种状态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3中去掉承接盘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臂等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机架;11、导向杆;12、滚轮;2、长臂;21、固定部;211、斜面;22、抵接件;3、推料件;31、转轴;32、延伸部;4、皮带;5、集料箱;6、承接盘;7、移动机构;8、移动座;81、消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6.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模具用取料机构,该取料机构安装于注塑模具的一旁,专用于立式注塑模具的取料作业,尤其适用重量不大的注塑成品的取料作业需求。立式注塑模具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备,其工作原理不作赘述。
27.本实施例的取料机构包括机架1、移动座8、移动机构7、长臂2、驱动组件。该机架1由钢结构件焊接而成,如图7所示。移动座8安装于机架1上,且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方向为靠近或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具体的,在机架1上并列安装有两个导向杆11。该导向杆11水平布置,沿预定方向延伸。该移动座8上加工有导向孔,移动座8通过导向孔与导向杆11滑动配合连接,从而使得移动座8能够朝靠近或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移动。前述的移动机构7安装于机架1上,用于驱动移动座8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具体的该移动机构7优选为气缸,气缸固定在机架1上,其活塞杆与移动座8连接,此外,在地面上或机架上的预定位置安装有脚踩开关,通过脚踩开关以控制气缸动作。该气缸来回动作,能够带动移动座在机架1上来回移动。前述的长臂2具有一定的长度,在取料机构摆放后,长臂2的第一端靠近注塑模具,第二端远离注塑模具。其中部与移动座8铰接,使得长臂2能够上下摆动,且能够跟随移动座8来回移动。长臂2的第一端活动安装有推料件3。驱动组件安装于长臂2上,用于驱使推料件3在推料位置和非推料位置来回切换。本实施例中的推料位置为当长臂2来回移动时,推料件3能够与顶起的成品相接触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非推料位置为当长臂2来
回移动时,推料件3不会与顶起的成品相接触的位置。该长臂2上安装有承接盘6。承接盘6的第一侧靠近推料件3,第二侧朝远离推料件3的方向延伸。该承接盘6用来成绩顶起的成品,其尺寸大小依据实际需要而定。
28.如图2所示,长臂2上位于铰接位置的第一侧(靠近注塑模具的一侧)安装有抵接件22。该抵接件22的一端与长臂2焊接连接,抵接件22的另一端形成抵接面。抵接件22具有与移动座8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抵接状态,承接盘6处于水平状态。抵接件22与移动座8抵接,从而能够限制长臂2朝一侧转动,进而能够维持承接盘6处于水平状态。长臂2上位于铰接位置的第二侧(远离注塑模具的一侧)加工有斜面211。该斜面211的倾斜上端靠近前述的铰接位置,倾斜下端远离前述的铰接位置。机架1上对应斜面211安装有滚轮12。该滚轮12通过中心轴与机架1转动连接。当长臂2和移动座8朝靠近滚轮12的方向移动时,斜面211插入滚轮12的下方,并与滚轮12的外周面相接触,并迫使长臂2的一端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承接盘6处于倾斜状态。
29.本实施例中,当承接盘6为水平状态时,以承接注塑好的成品,当承接盘6其中,长臂2的第二端安装有固定部21。斜面211形成于固定部21上。固定部21具有较小的配重,当斜面211未与滚轮12接触时,该长臂2不会发生转动。
30.前述的推料件3包括转轴31和延伸部32。转轴31以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式与长臂2转动连接。延伸部32的第一端与转轴31连接,第二端朝远离转轴31的外周面的方向延伸。通过转动转轴31,延伸部32移动至转轴31的上侧位置,从而位于推料位置(如图1所示,)。通过转动转轴31,延伸部32移动至转轴31的下侧位置,从而位于非推料位置(如图3所示,)。前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马达和皮带4。马达安装在长臂2上的预定位置,马达和转轴31之间通过皮带4传动连接。通过马达的动作以带动转轴31正反转动,进而带动延伸部32来回移动。此外,作为替换的,本实施例中,马达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与转轴31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马达启停的开关安装在机架1上的预定位置。
31.如图7所示,移动座8上对应抵接件22安装有消音层81,该消音层81为橡胶垫或者海绵垫。在前述的抵接件22与移动座8抵接的抵接状态,抵接件22与消音层81抵接。当抵接件22与消音层81抵接时,该消音层81能够起到减小噪音的作用。
32.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上安装有集料箱5。当承接盘6位于倾斜状态时,集料箱5与承接盘6的倾斜下端相对应。位于承接盘6上的成品可以滑落至该集料箱5中。
33.具体使用时,立式注塑模具注塑完成且成品顶出后,通过脚踩开关控制移动机构7动作,以推动移动座8、长臂2等朝靠近注塑模具的方向移动,长臂2的前端由成品的下方插入成品的后侧,启动马达动作,以将推料件3由非推料位置切换为推料位置,再控制移动机构7动作,以以推动移动座8、长臂2等朝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移动,推料件3的延伸部32与成品相接触,以迫使成品滑落至承接盘6上。在移动座8、长臂2等移动时,斜面211与滚轮12相接触,迫使长臂2朝一侧摆动使得承接盘6由水平状态切换为倾斜状态,进而位于承接盘6上的注塑成品向承接盘6的倾斜下端滑动,注塑的成品滑出承接盘6并被集料箱5收集。最后通过控制马达动作,将推料件3由推料位置切换为非推料位置,上述步骤重复操作,以实现注塑成品的批量取料作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
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