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冷却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7938发布日期:2022-02-16 14:3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冷却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于薄膜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薄膜冷却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薄膜冷却牵引装置一般包括第一冷却辊、压辊,薄膜从第一冷却辊、压辊之间出去口就开始进入下一工序,这样第一冷却辊只能对薄膜的一面进行冷却,导致薄膜的开口处粘性大,薄膜的开口处难以撕开。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冷却薄膜的双面、薄膜的开口处容易撕开的薄膜冷却牵引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薄膜冷却牵引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第一辊组、第二辊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均包括第一冷却辊、与第一冷却辊邻近设置的压辊、以及远离第一冷却辊的第二冷却辊,第一辊组的第一冷却辊与压辊之间形成牵引薄膜的薄膜进口处,第二辊组的第一冷却辊与压辊之间形成牵引薄膜的出口处,薄膜沿薄膜进口处、第一辊组的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二辊组的第二冷却辊进入薄膜出口处。通过上述设置,使薄膜进入薄膜的出口处前,薄膜的双面均得到有效冷却,冷却效果好,解决薄膜的开口处粘性大,薄膜的开口处难以撕开的技术问题。
5.机架上对应每个辊组的压辊与第一冷却辊之间设有相应的推移组件。
6.每个辊组的压辊均通过转动轴设置在机架上,推移组件包括与推杆、以及控制推杆运动方向的驱动部,推杆与相对应的压辊的转动轴配合连接,驱动部通过推杆带动对应的压辊运动,以调节对应压辊与第一冷却辊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对薄膜的压紧度。
7.每个压辊的转动轴两端均设有滑动座,每个转动轴通过滑动座与相对应的推杆配合连接,机架上对应每个滑动座设有相应的滑槽,每个滑动座与相对应滑槽的壁面之间设有限位接触件,限位接触件在滑动座随推杆运动过程中与滑槽的壁面接触,当限位接触件与滑槽的壁面接触时,推杆不能再带动压辊朝靠近第一冷却辊的方向运动。
8.每个限位接触件通过螺纹转动结构伸缩设置在相对应的滑动座上,以调节限位接触件在滑动座的伸缩长度,进而调节推杆、滑动座朝靠近第一冷却辊的运动行程。
9.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呈上下间隔设置,薄膜自下而上地进入下一工序。
10.机架上对应第一辊组、第二辊组的第一冷却辊与第二冷却辊均设有带传动组件,以控制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转动。
11.每个带传动组件均包括提供动力的电机、与电机配合连接的减速器、以及与减速器配合连接的主动轮,每个带传动组件还包括张紧轮、与相对应的第一冷却辊配合连接的第一从动轮、以及与相对应的第二冷却辊配合连接的第二从动轮,相对应的主动轮、张紧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12.每个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上设有进入冷却液体的冷却通道,第一冷却辊、第二
冷却辊均通过转轴、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从动轮与对应的转轴配合连接。
13.机架上对应每个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上设有水泵接头,水泵接头与相应的第一冷却辊或第二冷却辊配合连接,且水泵接头的出水口与相对应的冷却通道连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a、机架上设有第一辊组、第二辊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均包括第一冷却辊、与第一冷却辊邻近设置的压辊、以及远离第一冷却辊的第二冷却辊,第一辊组的第一冷却辊与压辊之间形成牵引薄膜的薄膜进口处,第二辊组的第一冷却辊与压辊之间形成牵引薄膜的出口处,薄膜沿薄膜进口处、第一辊组的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二辊组的第二冷却辊进入薄膜出口处。通过上述设置,使薄膜进入薄膜的出口处前,薄膜的双面均得到有效冷却,冷却效果好,解决薄膜的开口处粘性大,薄膜的开口处难以撕开的技术问题。
16.b、推移组件包括与推杆、以及控制推杆运动方向的驱动部,推杆与相对应的压辊的转动轴配合连接,驱动部通过推杆带动对应的压辊运动,以调节对应压辊与第一冷却辊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对薄膜的压紧度。
17.c、每个滑动座与相对应滑槽的壁面之间设有限位接触件,每个限位接触件通过螺纹转动结构伸缩设置在相对应的滑动座上,以调节限位接触件在滑动座的伸缩长度,进而调节推杆、滑动座朝靠近第一冷却辊的运动行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薄膜冷却牵引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薄膜冷却牵引装置另一方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推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辊组或第二辊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为机架,2为第一辊组,3为第二辊组,4为第一冷却辊,5为第二冷却辊,6为推杆,7为驱动部,8为滑动座,9为转动轴,10为限位接触件,11为电机,12为减速器,13为主动轮,14为张紧轮,15为第一从动轮,16为第二从动轮,17为传动带,18为水泵接头,19为第二冷却辊。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参见图1、图3,一种薄膜冷却牵引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第一辊组2、第二辊组3,第一辊组2、第二辊组3均包括第一冷却辊4、与第一冷却辊4邻近设置的压辊5、以及远离第一冷却辊4的第二冷却辊19,第一辊组2的第一冷却辊4与压辊5之间形成牵引薄膜的薄膜进口处,第二辊组3的第一冷却辊4与压辊5之间形成牵引薄膜的出口处,薄膜沿薄膜进口处、第一辊组2的第二冷却辊19、以及第二辊组3的第二冷却辊19进入薄膜出口处。
26.工作原理为:薄膜的进出方向图3的箭头所示,当薄膜进入第一辊组2的第一冷却辊4、压辊5后,此时薄膜还没有压紧(此时薄膜内的气泡可以排出),第一辊组2的第一冷却辊4可以冷却薄膜的下表面,当薄膜被第一辊组2的第二冷却辊19,此时可以冷却薄膜的上表面。薄膜沿第一辊组2的第二冷却辊19牵引至第二辊组3的第二冷却辊19,继续冷却薄膜
的上表面,然后薄膜沿第二辊组3的第二冷却辊19牵引至第二辊组3的第一冷却辊4与压辊5之间,第二辊组3的第一冷却辊4冷却薄膜的下表面,第二辊组3的第一冷却辊4与压辊5此时压紧薄膜,第二辊组3的第一冷却辊4与压辊5具有加大牵引的作用。
27.机架1上对应每个辊组的压辊5与第一冷却辊4之间设有相应的推移组件。
28.每个辊组的压辊5均通过转动轴9设置在机架1上,推移组件包括与推杆6、以及控制推杆6运动方向的驱动部7,推杆6与相对应的压辊5的转动轴9配合连接,驱动部7通过推杆6带动对应的压辊5运动,以调节对应压辊5与第一冷却辊4之间的间隙。
29.参见图4,驱动部7可以采用电机、气缸;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7优选为气缸,推杆6则为气缸活塞杆。
30.参见图4,每个压辊5的转动轴9两端均设有滑动座8,每个转动轴9通过滑动座8与相对应的推杆6配合连接,机架1上对应每个滑动座8设有相应的滑槽,每个滑动座8与相对应滑槽的壁面之间设有限位接触件10,限位接触件10在滑动座8随推杆6运动过程中与滑槽的壁面接触。
31.每个限位接触件10通过螺纹转动结构伸缩设置在相对应的滑动座8上,具体地,限位接触件10上设有外螺纹,滑动座8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设有内螺纹,限位接触件10螺旋插入连接孔上。
32.第一辊组2、第二辊组3呈上下间隔设置。
33.参见图5,机架1上对应第一辊组2、第二辊组3的第一冷却辊4与第二冷却辊19均设有带传动组件,以控制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19转动。
34.每个带传动组件均包括提供动力的电机11、与电机11配合连接的减速器12、以及与减速器12配合连接的主动轮13,每个带传动组件还包括张紧轮14、与相对应的第一冷却辊4配合连接的第一从动轮15、以及与相对应的第二冷却辊19配合连接的第二从动轮16,相对应的主动轮13、张紧轮14、第一从动轮15、第二从动轮16通过传动带17传动连接。
35.每个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19上设有进入冷却液体的冷却通道,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19均通过转轴、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从动轮与对应的转轴配合连接。
36.机架1上对应每个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19上设有水泵接头18,水泵接头18与相应的第一冷却辊4或第二冷却辊19配合连接,且水泵接头18的出水口与相对应的冷却通道连通。
37.在本实施例中,水泵接头18可以通过连接法兰、连接轴等与相应的第一冷却辊4或第二冷却辊19配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水泵接头18的连接法兰固定在从动轮上,水泵接头18的连接轴穿插连接法兰。
38.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