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式热塑性材料电线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5267发布日期:2022-01-05 13:0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式热塑性材料电线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式热塑性材料电线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电缆类型多种多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以及对电缆性能的测试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线缆的外保护层被破坏,具有电缆损坏故障的电缆不能再次投入使用,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现有的电缆线修复方式,一般有人工修复和机械修复,人工修复是通过打补丁的形式进行部位处理,这种方式存在修正后线体不规范问题,机械修复方式通过电加热熔融的方式进行操作,一般需要至少两人完成,其中一人双手持线的两端,将被修复部分放置在待加热设备处,由另一人操作设备完成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因体积较大,偕行不方便,也不便于操作,所以对常规的电缆绝缘和护套的意外损伤无处着手,造成客户和电缆厂家做报废处理,浪费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式热塑性材料电线修复装置。
4.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式电缆修复装置,包括热塑修线模具、安装在热塑修线模具一侧的夹紧装置以及若干切割圆环;所述热塑修线模具包括上成型装置与下成型装置,上成型装置与下成型装置之间形成若干两端开口且截面为圆形的修整腔,上成型装置上开设有与所述修整腔连通的注液口;所述上成型装置与下成型装置上均开设有加热孔,用于固定安装加热管;所述下成型装置上开设有热电偶测量孔,用于热电偶的固定安装;所述修整腔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卡进孔,所述切割圆环与修整腔一一对应,且通过旋转与所述卡进孔旋转连接。
5.优选地,所述切割圆环的内直径不大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修整腔的内直径。
6.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在支撑架的夹体,所述夹体包括一端通过弹性合页连接、另一端配合卡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为弧形结构并且弧度相互吻合。
7.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内壁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
8.优选地,所述热电偶测量孔位于所述下成型装置上的加热管的中轴线上,且热电偶测量孔的深度为加热孔的深度的一半。
9.优选地,所述修整腔的两端、加热口以及热电偶测量口处均开设有倒角。
10.优选地,所述修整腔的圆心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且若干修整腔按照直径大小顺序依次排列。
11.优选地,所述下成型装置上设有导柱,所述上成型装置上开设有导套,所述上成型装置与下成型装置通过导套配合导柱实现竖直导向开合定位。
12.优选地,所述上成型装置下方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下成型装置上对应所述定位
凹槽设有定位凸起;所述下成型装置与下成型装置闭合时,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配合。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在对电缆的修复中,通过切割圆环,对电缆的外皮进行剥落和去污,使电缆损伤处的绝缘外皮可以完全脱落,使得其电缆受热更加均匀,表面修整更加平整,与内芯的吸附力更加大,避免后续因为新旧绝缘外皮粘合不紧密而导致的;
15.2、本实用新型设有夹紧装置,可以固定电缆,通过热价熔融和热压塑性的方式将破损的线缆表层进行修复,一人操作即可完成,相比现有的传统人工方式以及修复设备,节省人力物力,修复线缆效率高;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热电偶实现了对加热管的控制,实现恒温控制,不会使塑料产生老化现象;不同的塑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温度,使得电缆的外套层受热均匀并充分塑化,使其可以与原内芯完好结合;
17.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简单,结构成本较低,体型较小,携带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塑修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修整腔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上成型装置;2、下成型装置;3、修整腔;4、导套;5、导柱;6、加热孔;7、热电偶测量孔;8、卡进孔;9、切割圆环;10、支撑架;11、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
24.请参照图1、图2与图3,一种可控式热塑性材料电线修复装置,包括热塑修线模具、安装在热塑修线模具一侧或者两侧的夹紧装置以及若干切割圆环9;
25.所述热塑修线模具包括上成型装置1与下成型装置2,上成型装置1 与下成型装置2之间形成若干两端开口且截面为圆形的修整腔3,上成型装置1上开设有与所述修整腔3连通的注液口,所述成型装置与下成型装置2的接触面为斜面,使得其在热塑过程中更加稳定;所述下成型装置2 上设有导柱5,所述上成型装置1上开设有导套4,所述上成型装置1与下成型装置2通过导套4配合导柱5实现竖直导向开合定位;所述上成型装置1下方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下成型装置2上对应所述定位凹槽设有定位凸起;所述下成型装置2与下成型装置2闭合时,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配合。
26.所述修整腔3的圆心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且若干修整腔3按照直径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的电缆,甚至可以同时进行多种粗细的电缆的修复。
27.所述修整腔3的两端、加热口以及热电偶测量口处均开设有倒角,避免操作人员被锐角划伤。
28.所述上成型装置1与下成型装置2上均开设有加热孔6,用于固定安装加热管;所述下成型装置2上开设有热电偶测量孔7,用于热电偶的固定安装;所述加热孔6与热电偶测量
孔7平行设置;所述热电偶测量孔7 位于所述下成型装置2上的加热管的中轴线上,且热电偶测量孔7的深度为加热孔6的深度的一半;由于加热孔6均匀且对称的设置在上成型装置 1与下成型装置2上,只是需要测量加热孔6的深度的一半处的温度就可以检测到,上成型装置1与下成型装置2上的最高温度,可以更好的周期性测定上成型装置1与下成型装置2上的温度。
29.所述加热孔6与热电偶测量孔7还可以相对垂直安装,所述热电偶测量孔7设在所述加热孔6长度方向的中线处。
30.所述修整腔3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卡进孔8,所述切割圆环9与修整腔3一一对应,且通过旋转与所述卡进孔8旋转连接;所述切割圆环9 的内直径不大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修整腔3的内直径;
31.所述切割圆环9的内壁用于切割和清除电缆上的污渍与泥土沉积,避免杂质进入修整腔3;所述切割圆环9还可以用于清除电缆的外套层,便于直接形成外护套绝缘层,增加电缆抢修速度,减少电网停电时间。
32.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支撑架10以及设在支撑架10的夹体,所述夹体包括一端通过弹性合页连接、另一端配合卡接的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均为弧形结构并且弧度相互吻合;所述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的内壁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
33.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的配合卡接,可以实现单根电缆或者多根电缆的固定,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固定;多根电缆可以放在螺纹的间隙内,通过其他间隙的咬合就可以实现电缆的固定。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